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姜姓之戎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姜姓之戎,又稱姜氏之戎,也稱為姜戎姜戎氏,為西周時姜姓西戎部落通稱。在先秦時,一部分姜姓戎人,加入周王朝,成為周朝封國;沒有加入的姜氏部族,被稱為姜姓之戎,在春秋時期成為晉國與秦國附庸。

歷史

[編輯]

在古代,傳說姜姓部落源自神農氏,與周人有密切關係,是周人在西方的重要盟友。在周朝建立後,被分封的四國皆為姜姓,向東遷移,留在原來西方渭水流域的姜姓部族中,最著名者為西申,又稱申戎。

《國語》記載周宣王時,前789年,周朝軍隊與姜氏之戎發生千畝之戰,周朝失敗[1]。此戰中的姜氏之戎,在《竹書紀年》中稱為西申,即申戎。

在晉國南部,有姜戎國。姜戎國為四嶽後裔,先祖來自瓜州,在晉惠公時遷居晉國南方,成為晉國附庸。杜預認為,允姓之戎分支自姜姓之戎[2]

學術考證

[編輯]

中華民國學者王國維認為,姜姓之戎即為氐羌,允姓之戎為獫狁。學者顧頡剛董作賓[3]李宗侗[4]傅斯年[5]等認為姜姓之戎出自羌族。中華人民共和國學者翦伯贊[6]與冉光榮等[7]人有相同意見。學者劉節考證,允字古字與羌、姜相近,因此允姓之戎即姜姓之戎,姜戎即羌戎,皆源於羌族[8]楊寬認為,周人西戎,原本為姜戎[9]

中華人民共和國學者林澐指出,先秦西戎人群是由先秦華夏人群分裂出來的一支,並非戰國以後匈奴、鮮卑等被稱為胡人的游牧民族的祖先[10][11]

註釋

[編輯]
  1. ^ 《國語》〈周語〉:「宣王即位,不籍千畝。虢文公諫曰……王不聽。三十九年,戰於千畝,王師敗績於姜氏之戎。」
  2. ^ 《左傳》〈魯襄公14年〉:「昔秦人迫逐乃祖吾離於瓜州」杜預註:「四嶽之後,皆姓姜,又別為允姓。瓜州地在今敦煌」
  3. ^ 董作賓〈獲白麟解〉,收入《董作賓學術論著》。
  4. ^ 李宗侗《中國古代社會史》
  5. ^ 傅斯年〈姜原〉
  6. ^ 剪伯贊《先秦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
  7. ^ 冉光榮、李紹明、周錫銀著《羌族史》,成都:四川出版社,1984年初版。
  8. ^ 劉節《中國古代宗族移殖史論》,台灣正忠書局,1948年出版。
  9. ^ 楊寬《中國上古史導論》
  10. ^ 《農業類型的演變與戎狄族群的興起》指出「晚商以前北方地區皆為華夏族群的活動地域,所謂『戎狄』族群應當是下一歷史階段里從華夏族群中分裂出去的一部分,因此,華夏與戎狄在血緣上本亦同源。」
  11. ^ 林沄《戎狄非胡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