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
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通稱東北老航校,是中國共產黨在1946年3月1日在中國東北地區的通化創建的的第一所真正意義上的航空學校。東北老航校先後輾轉搬遷至牡丹江、密山、長春等地。
創建歷史
[編輯]在日本1945年8月15日無條件投降前,蘇聯於8月8日對日宣戰,佔領了滿洲國全境、千島群島和朝鮮半島北部。中共中央指揮河北、山東以及其他可以動員的八路軍、新四軍積極向關外進發,佔領東北部分地區並接收日軍剩餘物資。蘇聯為中共提供的武器則包括繳獲自關東軍的幾百架飛機,並向中共移交被俘的關東軍飛行教官與航空技術人員。
此條目內容疑欠準確,有待查證。 |
[1]1945年10月31日,進入東北的八路軍、新四軍和東北抗日聯軍等組成東北人民自治軍。1945年11月13日東北局成立航空委員會,成員有蔡雲翔等五人。1946年1月1日航空總隊成立,朱瑞兼任總隊長,常乾坤、白起任副總隊長,蔡雲翔任民航隊隊長。1月14日東北人民自治軍改稱東北民主聯軍。1946年3月1日,中國共產黨為培養飛行員、領航員和航空技術人員,在通化成立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後,日本關東軍第二航空軍第101教育飛行團第四練成飛行隊的300餘人被八路軍包圍。大隊長林彌一郎帶領下屬於9月底向滿洲的中共軍隊投降。1946年1月1日東北人民自治軍航空總隊成立。1946年3月1日,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成立,隸屬東北民主聯軍,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第一所航空學校。日本關東軍第二航空軍第101教育飛行團第四練成飛行隊的20名飛行員、24名機械師、72名機械員以及其他各類地面保障人員近200人滯留在東北。
1946年4月,由通化遷至牡丹江。1946年11月遷至東安(今密山)。
1948年1月1日,根據中共中央軍委令,東北民主聯軍改稱東北人民解放軍,司令員是林彪,學校更名東北人民解放軍航空學校,隸屬東北人民解放軍。
1948年3月遷回牡丹江。遼瀋戰役結束後,1949年3月遷至吉林長春。1949年5月更名中國人民解放軍航空學校。
東北航校從1947年至今共訓練飛行員126名,機械員322名,領航員24名,其他保障人員88名,繳獲的日、美式各類飛機80架,可參戰的約30架,其餘只能用於訓練飛行。[2]
1954年,日籍人員返回自己的祖國。由於日本右翼勢力等因素,他們回到國內後生活都非常艱苦,但不少人仍然懷念着老航校的生活。他們把中國看成是自己的「第二故鄉」。林彌一郎還給兒子取名叫林新,意思要做中日友好新一代,並送他到中國留學。[3]
日本教官
[編輯]飛行主任教官有林彌一郎、黑田正義、平信忠雄、繫川正夫、長谷川正、佐藤靖夫、筒井重雄等人。一直到1958年前後,根據中日兩國政府的協議,這批日本軍官才能先後回國。後來,林彌一郎出任了日中和平友好會會長,並於1985年1月率團訪問了中國。
中方人員
[編輯]航校行政人員
[編輯]- 張開帙:航校早期創建者之一,空軍少將。
- 魏堅:1945年11月開始參加東北老航校早期的籌建工作,是中央組織部最早選派創建航校的人員之一。
- 王麥林:張開帙夫人,曾任航校教員、指導員、編譯室主任等職。
- 方子翼:教官,1955年少將。
- 王弼:航校副政委、政委。
- 常乾坤:航校副校長、校長,1955年中將。
- 副校長白起(1904年12月27日-2020年):在飛行訓練中,沒有了航油。白起等人提出了用酒精代替航油的想法,主動要求和日本教官黑田一起試飛酒精飛機。
- 教育長:蔡雲翔
- 訓練處:處長何鍵生。負責機械等教學與機務工作。
- 飛行訓練科:科長吉祥(吉士志,1946年6月7日空難犧牲)/龍定燎 。
- 航空理論教育科:科長於飛。
- 翻譯科:科長張華(精通日語)。
- 隊列科:科長龍定燎
- 編輯委員會
- 《參考材料》:1948年6月20日至1949年9月12日連續出版了第一期至第12期。
- 飛行大隊副大隊長顧青。
- 機務大隊:大隊長田傑,副大隊長陳明秋
- 飛機修理廠:廠長陳靜山
- 校辦秘書龍定燎
教員
[編輯]筧橋空軍軍官學校畢業,經歷了抗日戰爭的國軍飛行員王延洲在1946年4月20日一次駕駛L-5聯絡機執行任務時,飛機發生意外而迫降到了控制在八路軍手中的河北省清河縣,為當地的民兵所俘虜。經過「再教育」之後,王延洲到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協助訓練飛行員。
學生
[編輯]航校決定從山東抗日大學和延安炮校、山東大學挑選一批學員學習飛行。由於沒有初、中級教練機,航空學校加強地面演練、增加帶飛時間、改進訓練方法,使學員直接飛高級教練機。造就了王海(航校二期的學員)、劉玉堤、張積慧、李漢、鄒炎、王天保、高月明等空軍飛行員。韓戰時,參戰的空四師十團二十八大隊飛行員全部是航校的畢業生。
飛行教員訓練班
[編輯]- 劉風,後任國家體委航空司司長
- 吳愷
- 魏堅,國民黨空軍軍士飛行學校二期,後任解放軍空軍科研部部長
- 王璉,朝鮮人,1947年春回到朝鮮組建朝鮮空軍
- 張成中
- 謝挺揚,國民黨空軍軍士飛行學校三期,後任冶金部規劃設計院副院長
- 許景煌,國民黨空軍軍士飛行學校二期,飛行事故負傷,成為解放軍空軍歷史上第一個被停飛的飛行員,後任解放軍空軍後勤油料部部長
- 歐陽翼,國民黨空軍軍士飛行學校二期,後任廣州軍區空軍工程部副部長
- 張華
- 於飛
- 顧青
- 秦傳家:國民黨空軍第八大隊轟炸員。1945年8月從南京投奔新四軍。
- 方子翼,後任北京軍區空軍副司令員
- 夏伯勛,後任濟南軍區空軍副司令員
- 袁彬
- 呂黎平,後任瀋陽軍區空軍副司令員
- 陳熙,後任解放軍空軍學院第一副院長、政治委員
- 劉忠恵
- 方華
- 方槐,後任武漢軍區空軍副司令員
- 安志敏,後任廣州軍區空軍副司令員
- 趙群
- 胡志昆
- 黎明
- 張毅
- 李奎,後任解放軍空軍研究所所長
飛行一期甲班
[編輯]來自抗大一、二、三分校12名老幹部組成東北老航校飛行一期甲班飛行學員。在密山直上九九高練,每人經過15個小時的帶飛後全部放單飛。
- 姚峻,後任解放軍空軍副參謀長
- 孟進,空軍戰鬥英雄,烈士、犧牲時為志願軍空3師7團副團長
- 劉耀西
- 張建華
- 翟滿緒 1949年任軍委員會航空公司駐濟辦事處青島航空站站長
- 吳元任:福州軍區空軍副司令員
- 李熙川:轟12團34大隊大隊長,裝備杜-2轟炸機。1950年8月9日在江蘇南通空域被蘇聯戰鬥機誤擊,機組四人(機長李熙川,領航員為空4旅偵察科長李更生,通訊員為大隊領航主任曹東波,射擊員為大隊射擊主任劉鈺)全部犧牲。
- 張風岐
- 阮濟舟,後任空六軍副軍長
- 於希和
- 吉世堂,後任空六軍軍長
- 龍定燎,後任二航校歷任飛行訓練二團首任團長、飛行訓練處長、飛行大隊長、學校參謀長、副校長,1965年升第三任校長。1979年任成都軍區空軍副參謀長。
飛行一期乙班
[編輯]飛行一期乙班共計31人:
- 孟力,後任空十二航校校長、廣州軍區空軍參謀長
- 王勃
- 王洪智,後任航空兵師長
- 李漢,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首次取得空戰戰果的飛行員。
- 李永寬,後任北京軍區空軍司令部情報處處長
- 牟敦康,後任志願軍空三師七團三大隊大隊長,抗美援朝時犧牲
- 相玉剛
- 姜宗奎
- 徐東和
- 張文亮,後任空八師二十二團副團長
- 吳玉潤
- 林軍
- 慕宗惠,後任空第十四航空學校校長
- 錢煥章,後任志願軍空二師第四團大隊長
- 馬周全,後任陝西省民航局副局長
- 華龍毅,後任廣州民航局局長
- 陳亮
- 劉玉堤,志願軍王牌飛行員,後任北京軍區空軍司令員
- 白雲,後任解放軍空軍副參謀長
- 張積慧,後任解放軍空軍副司令員
- 劉洪德,後任武漢軍區空軍後勤部長
- 林虎,後任解放軍空軍副司令員
- 韓明陽,後任北京軍區空軍副參謀長
- 陳繼發,後任空一軍軍長
- 王恩澤,後任空十一軍副政委
- 李憲剛,後任空十二軍副軍長
- 徐登昆/徐登坤,後任蘭州軍區空軍司令員
- 馬傑三,後任昆明軍區空軍指揮所主任
- 李向民,後任武漢軍區空軍副政委、副司令員
- 高月明,後任南京軍區空軍工程部顧問
- 李國治,後任空十軍副軍長
機械四期
[編輯]東北老航校機械四期學員有八十三名學員,學習時間從1948年6月至1949年5月。
其他
[編輯]- 王海,飛行二期,志願軍王牌飛行員,後任廣州軍區空軍司令員、解放軍空軍副司令員、解放軍空軍司令員
- 鄒炎,飛行二期,後任解放軍空軍副司令員
- 耀先,後任北京軍區空軍司令員
- 孫景華,後任蘭州軍區空軍司令員
- 侯書軍,後任成都軍區空軍司令員
- 張執之,後任解放軍空軍副參謀長
- 褚福田,後任北京軍區空軍副司令員
- 王天保,後任東海艦隊航空兵司令員
- 施諦,後任廣州軍區空軍副參謀長、空軍指揮學院訓練部部長
- 吳光裕,飛行三期,後任福州軍區空軍參謀長
- 林積貴,飛行三期
- 李文模,飛行三期,後任東海艦隊副司令員
日本飛機
[編輯]其飛機大多從東北各地的日軍手中繳獲。航校有各型日制飛機120餘架。航校以其中的46架(其中36架可飛)為主要裝備,開展飛行訓練課程。
立川 九九式高等練習機(Tachikawa Ki-55"Ida")
[編輯]九九式高等練習機通常稱為「九九高練」。1945年底,東北人民自治軍在東豐機場繳獲了日本關東軍第四練成飛行隊30餘架九九高練;後來東北民主聯軍在吉林輝南縣的朝陽鎮又找到了了19架九九高練,另外在公主嶺機場也找到其零件,在鐵嶺與開原間的平頂堡找到100餘台發動機、汽油與備件,經修理拼湊後約有30架可以使用,成航校的主力教練機。由於當時物資短缺而曾使用酒精代替汽油作為燃料,螺旋槳更是短缺到哪一架飛機要飛行才裝上螺旋槳。由於東北老航校當時沒有初級和中級教練機,所以採用直上99高練的方法訓練新飛行員。到1949年11月正式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時,還有99高練23架,均在第7航空學校使用。1953年最後14架退役,在北京的軍事博物館和航空博物館都陳列有該型飛機。
立川一式雙發高等練習機(Tachikawa Ki-54 "Hickory")
[編輯]一式雙発高等練習機通常稱為「雙發高練」。1946年6月,東北民主聯軍在哈爾濱附近的機場發現了該型飛機。加上先前1945年9月初,八路軍民兵在膠東抗日根據地繳獲日軍1架該型機。此後共有5架「雙發高練」在東北老航校作雙發運輸機和高級教練機使用。1946年6月14日,老航校教育長蔡雲翔駕該型飛機從牡丹江去通化執行接運鈔票任務,經停敦化起飛時因超載機毀人亡。1947年東北秋季攻勢前夕,主力第一縱隊急需南下的作戰地圖,長谷川、張華任正、副駕駛員駕該型機完成任務。到1949年11月正式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時,還有「雙發高練」4架,均在第7航空學校使用。1951年這批飛機被用於訓練人民解放軍空軍的第一批女飛行員。1952年這4架飛機退役。
其他飛機
[編輯]國際四式基本練習機(Kokusai Ki-86 "Cypress"〕即四式基本練習機,通稱為「英格曼練習機」,由日本國際航空工業製造。1945年10月,東北人民自治軍先後繳獲了10餘架不完整的國際4式基本練習機。「英格曼」木質機身經過長期日曬風吹雨淋,已經嚴重變形不堪使用。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成立初期,經拼湊修復4架該型飛機。1946年6月7日第一次試飛,教員吉祥(吉士志)機毀人亡。事後檢查其餘3架也有故障,遂停止使用。航校被迫越過初級和中級飛行訓練階段,飛行學員直接在九九高練上學飛。
滿飛二式高等練習機(Manshu Ki-79b) 此機是雙座高等練習機,通常稱為二式高等練習機。東北人民自治軍曾繳獲了幾架滿飛(位於哈爾濱的滿洲飛行機製造株式會社)2式高等練習機,但因備件不足而無法使用。隨着解放戰爭戰局的發展,人民解放軍佔領了大城市和飛機工廠,繳獲了大量飛機器材,2式高等練習機才得以恢復使用。到1949年11月正式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時,還有2式高等練習機3架,均在第7航空學校使用。1953年,這3架飛機退役。戰後印尼至少擁有該型機九架之多。[4]
中島一式陸上戰鬥機「隼」(Nakajima Ki-43 "Oscar") 日本陸軍一式戰鬥機,通常稱為「隼」式戰鬥機。東北民主聯軍於1946年4月在吉林輝南縣的朝陽鎮、同年6月在哈爾濱附近的機場,先後繳獲了1式1型戰鬥機。1949年11月正式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時,還有「隼」式戰鬥機5架,均在第7航空學校使用。1952年這5架飛機退役。
中島二式重型戰鬥機「鍾馗」(Nakajima Ki-44 "Tojo") 該機是日本中島公司在1938年與1式戰鬥機同時研製的防空用重型高速戰鬥機。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軍隊繳獲了一批中島2式戰鬥機。國軍曾用該機裝備了第6大隊18分隊。東北民主聯軍在1946年也繳獲了3架中島2式戰鬥機2型乙,在航校用於飛行訓練。到1949年11月正式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時,還有2架中島2式重型戰鬥機,均在第7航空學校使用。
川崎九九式雙發輕轟炸機(Kawasaki Ki-48 "Lily"),接替93式輕轟炸機的九九式雙發輕轟炸機由日本川崎航空機公司於1937年12月研製,各型累計共生產2000架。抗日戰爭勝利後,中華民國國軍繳獲了一批九九式雙發輕轟炸機。由於數量眾多,中華民國空軍曾於1945年10月用該機裝備了第6大隊5中隊。東北民主聯軍也繳獲該機,於航空學校中用於飛行訓練。到1949年11月正式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時,1架99式輕空炸機在第7航空學校使用。1952年該機退役。
三菱九九式襲擊機乙型(Mitsubishi Ki-5l "Sonia")是一種性能介於戰鬥機和輕型轟炸機之間的機型。1938年2月,日本三菱公司按軍方提出的要求,開始研製用於襲擊地面目標的襲擊機。三菱公司以九七式輕轟炸機為基礎,減小尺寸、減輕重量,設計了一種戰場偵察機兼襲擊機。九九式乙型為襲擊機,機身下下部增設了裝甲板,左右機翼各增裝了1挺12.7毫米機槍;外翼下可掛4枚小型炸彈。九九式甲、乙型在三菱工廠生產到1944年,累計生產1472架。日軍從九九式飛機剛投產即將其廣泛用於中國戰場,其中包括軍偵察機和襲擊機。東北民主聯軍曾繳獲了九九式乙型襲擊機。航空學校用於飛行訓練,直至1953年最後4架退役。
三菱九七式司令部偵查機(Mitsubishi Ki-15 "Babs"):司令部偵察機主要用於戰略性的遠程照相偵察、相當於現代的戰略偵察機。東北民主聯軍於1946年6月在哈爾濱附近的孫家機場繳獲了該型飛機,1948年下半年在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修復後用於飛行訓練。1949年1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正式成立時,還有該型機2架,均在航校使用,1951年退役。
立川 九八式聯絡機(Tachikawa Ki-36 "Ida") 該機是日軍將九八式直接協同偵察機改變用途而成的聯絡機。於航空學校中用於飛行訓練。日軍曾在中國戰場大量使用98式直協偵察機,以後又將部分該機轉為聯絡機。抗日戰爭勝利後,東北民主聯軍繳獲了該型機。1949年11月正式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時,還有98式聯絡機2架,均在第7航空學校使用。
三菱一〇〇式輸送機(Mitsubishi Ki-57 "Topsy") 三菱公司於1939年8月在九七式重轟炸機基礎上研製的人員運輸機,採用了與九七式重轟炸機相同的主機翼、動力裝置、着陸裝置等。1940年9月,首架一〇〇式運輸機製成。適合載運傘兵。到1944年停產時,累計生產507架。該機的日本民用型號是三菱MC-20。抗日戰爭勝利後,東北民主聯軍曾繳獲了該機。1949年11月正式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時,唯壹的壹架MC-20運輸機在第7航空學校使用。1952年該機退役。
三菱九七式輕轟炸機(Mitsubishi Ki-30 "Ann")是日本陸軍航空隊的第壹種單翼全金屬攻擊機‧是原三菱93式的後繼機,該機除翼下裝有炸彈掛架外‧機身腹部也設有開放式的炸彈艙,採用帶有半整流罩的艙蓋;1938年後由三菱飛機廠及日本陸軍航空工廠聯合生產,至1940年止共出廠686架。1938年1月首次配屬陸軍航空隊第9飛行隊在中國華北戰場出現‧曾參加徐州會戰和在華南戰線上使用,亦參加初期的太平洋戰鬥;在中國東北則駐有第32飛行隊,東北民主聯軍在東北搜集日本飛機時曾獲得3架,曾提供其航校訓練用。
三菱一〇〇式3型乙防空戰鬥(攔截)機 1936年日本三菱飛機廠生產的九七式司令部偵察機。以其速度快、續航運的優點為轟炸機開道而橫行壹時;為了再提高偵察機的性能,軍方向三菱再提出設計壹種高度在6000公尺以上,速度達到600公裏塒,能續航6小時以上的快速偵察機;1937年12月27日由久保富夫工程師負責設計,1939年11月製出原型機,1940年又繼續製出8架作試驗,隨後小批量生產26架試用,等到量產時該機共有4個修改型,除設備上有所改進外,主要是機頭型狀作了修改,其中的III型曾改作防空戰鬥機而稱為「III乙」型,共改造過75架。東北民主聯軍在東北接收兩架。其中一架編入1949年3月組成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戰鬥機飛行大隊」第1中隊使用。
川崎2式雙座重型戰鬥機「屠龍」改型丁(Kawasaki Ki-45 Nick) 川崎2式是一種裝有重武器的雙座重型戰鬥/攻擊機,該機根據作戰任務而有5種修改型,也供夜間作戰之用,能作攻擊、轟炸、導航多種用途‧其中II、III型曾配用於東北和華中戰場基地。當1944年秋美國駐成都基地的B-29空襲東北鞍山的日本軍事經濟要地時,「屠龍」所屬的第28戰鬥飛行隊和第16獨立航空隊曾多次參加對B-29的截擊戰鬥:後來,當蘇軍進攻東北時,「屠龍」丙型曾在機頭安裝37mm的機炮對蘇聯坦克進行低空攻擊。東北民主聯軍在東北接收的3架」屠龍」是屬於」改丁』型,後曾調入1949年3月組成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戰鬥飛行大隊第1中隊使用。
飛機徽記
[編輯]1946年至1947年
飛機以青天白日徽外鑲白圈塗裝機身與機翼。
尾翼則是四藍條間三白條。
1947年至1949年
飛機以五角星內鑲中字徽塗裝機身與機翼。
尾翼則是四紅條間三白條。
參考文獻
[編輯]引用
[編輯]- ^ 张戎:《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第28章 美国人救了中共. [2008-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13).
- ^ 庆建军90周年:空军前辈及专家回忆早期历史. [2017-09-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15).
- ^ 在东北解放战争中的日本友人. [2008-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22).
- ^ 印尼滿飛二式高等練習機照片. [2007-0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25).
來源
[編輯]- 沿革
- 衛轉業、牛銳利:中國空軍第一所航空學校揭秘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中國青年報》2001年6月10日報道) 東方網
- 魏堅:紀念空軍東北老航校建校60週年 中國軍網
- 解放軍第一所航校誕生60周年 新華網
- 日本教官
- 東北老航校的日本教官 Archive.is的存檔,存檔日期2013-04-28 新華網
- 《日本教官在中國的傳奇執教經歷》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鳳凰衛視《鳳凰大視野》2009年11月10日及11日
- 飛機
- 徽記塗裝
- (英文) Insignia of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