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洋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吉列豬排

洋食(日語:洋食ようしょく Yōshoku),指的是一類經過日本本土化後的西餐,即日式西餐。它的來源通常是歐美,故名字亦多為外語音譯,以純片假名寫成,但已經加入了大量日本的食材、調味料以及烹飪方式,其口感和歐美的原版已大不相同。

定義

[編輯]

石井治兵衛在其1898年出版的著作《日本料理法大全》中寫道︰「洋食乃日本食品。」

在歐美國家,也直接以洋食的日文羅馬字「Yoshoku」去形容這日本獨創的西洋食品,而非使用英文原稱。

歷史

[編輯]

1870年起,隨着明治維新的開始,鎖國政策告終,明治天皇宣佈要學習西方思想文化以振興日本,西餐也成了其中一環。和現在的觀念不同,當時的日本人受到脫亞入歐論影響,認為西餐中肉類佔比大造就西方人體格高大、思想發達,比傳統和食更為健康,故明治時代的洋食亦以肉類為主。明治天皇因而廢除生類憐憫令,舉國上下全地推廣西餐。

大正時代,由於洋食的價格高昂且一般百姓都不能負擔,洋食成為了日本人顯示身分地位的奢侈品,成為日本上流社會普遍的食物。

二戰後受駐日美軍影響,西方食材漸普及至日本的普通階層,而且價格愈加便宜。在日本經濟起飛後(1970年代以後),洋食更開始有飛越性的成長,從原本的貴族菜降級為日本庶民的食物,傳統的日本「和食」反而蛻變為高級料理。隨着日本戰後與歐美國家之間的交流日趨頻繁,在日本本土出現了非常多正宗的法國菜餐廳、意大利菜餐廳,此時日本人們才發現自己一直食用的「洋食」其實並不正宗,也對西方不同菜系的分類有了更加清醒的認識。「洋食」遂在日本人的認知中從西洋食品轉變為日本食品,之後此概念愈發強烈。

2000年之後,日本洋食已蛻變出如蛋包飯日式咖喱飯等獨有的菜色,日本人也有意識的把日本洋食和正宗西餐做出區別,把洋食越做越精緻,並伴隨日本料理餐廳傳播至國外。

現狀

[編輯]

洋食起源於對西方菜餚資訊匱乏的年代,加上要配合本土口味,故日本人自行改造了西餐,在其中大量加入醬油味噌這兩種調味料,並且採用「定食」的形式配上非常多的醃製蔬菜,於現在定型。

日式洋食現已自成一格並包含龐大的體系,甚至影響了臺灣韓國的西餐體系,2010年代後大量傳入中國大陸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美國等地。

薩莉亞是其中一家較知名的連鎖日式洋食店,在全球都有其營業據點。

菜式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