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漢語神學運動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漢語基督教神學運動是1990年代以後在華人神學界展開的一場文化詮釋運動,其內容可再分為「漢語基督教神學」跟「漢語基督教文化學」。運動的主要的機構是位在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其成員散居各地且絕大多數是華人

發展

[編輯]
  • 1995年 劉小楓完成〈漢語神學與歷史哲學〉論文初稿,漢語神學運動的概念也在同一時期大抵完成。
  • 1996年 劉小楓獲聘為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之高級研究員,並出任「學術總監」一職。漢語神學運動的成員開始在其機構中結識。

內容與特色

[編輯]

中國本位

[編輯]
  • 採取一種溫和的中華文化本位主義,對基督教文化(或基督教文明)的主要內容進行分析。通常並不是進行以貶抑西方文化為目的之「文化批判」、亦不主張「中華文化優越論」,而是抱定着尊重文化差異的立場,主張兩個文化間的交流應本着對等與互重的原則。為了要明白雙方差異之所在,故要對兩者文化進行正確認識態度下的深入研究,漢語基督教文化學便是為此展開的研究。
  • 以旁觀者的身份,對基督教宗教用語進行個例的分析,也提出該用語應當如何在中文裏命名的建議,亦分析有歧異的宗教用語是如何在西方產生歧異的等等問題。

漢語語境

[編輯]
  • 對各國語文在闡述神學觀念時的用字差異進行語言學語源學的分析。對於那些由於「漢語語境」造成的翻譯跟表達上的誤差多半表示同情。於積極面上,正面肯定中國文字的方便、達意、無死板文法等特性正適合用於宗教領域的論述。其主張,使用華語的神學研究者不應是單純的接受與引進西方人的神學理論而已,更應該善用中文的特殊性,創造出屬於漢語神學語境的新神學內容。

神學

[編輯]
  • 「漢語基督教神學」一詞中的「基督教」乃是採取了該字在整個人類文化史當中的完整意涵,主要地強調了天主教新教東正教的三大基督教體系。過去的華語神學界對於天主教神學新教神學的研究已經累積了相當的規模,但對於東正教神學就始終缺乏認識。在「漢語神學運動」的推波助瀾下,以「東正教」為題的研究也在1990年代後接連發表,當中雖然不全是「漢語神學運動」成員的作品,但該運動在此有絕對不可抹煞的功勞。

廣納

[編輯]
  • 雖然其活躍成員多是詮釋學神學存在主義神學的主張者或是該門學說的專職研究者,但此運動還是容納了不同的神學主張與研究方法。因此,此神學運動不同於那些嚴格要求成員意識形態的各種神學「學派」,而是在「漢語」這個大的旗幟底下聚集而成的柔性論述集團。

宗教對話

[編輯]
  • 其成員常以「華人」跟「基督徒」的雙重身份者自居,並自我期許為「基督教在本地的代言人」,積極與中國的傳統宗教「佛教道教」進行宗教對話。
  • 對所有具有中國特色的宗教研究主題敞開,亦接受「《易經》學」、「風水」....等內容的研究主題。

成員

[編輯]

「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的成員而又是「漢語神學運動」之外圍成員者,目前還沒有一個可依的說法,以下只是該研究所的一些主要成員,可視為「當然的」成員。

  • 劉小楓 - 請參閱其條目。「漢語神學」觀念的初期鼓吹人之一,亦是一位很重要的思想家跟神學翻譯著作的編輯人
  • 張百春 - 2002年研究員身份。是中國目前俄國哲學東正教神學的權威研究者,著有《當代東正教神學思想》等書
  • 何光滬 - 其選、譯的文章對漢語神學界產生了不少的影響。
  • 陳家富 - 任學術交流部主任。香港人,研究興趣包括近代神學耶儒對話生態神學。近年集中研究保羅·田立克以及神學的知識學性格,編有《蒂利希與漢語神學》及著有《田立克:邊緣上的神學》。
  • 林子淳 - 任出版部主任。香港人,研究興趣是漢語神學、聖經研究、基督教傳統的關係;神學與哲學詮釋學;神學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關係,著有《多元性漢語神學詮釋》。
  • 曾慶豹 - 台灣的代表人物,對於新教神學與德國批判哲學都有專著。

相關刊物

[編輯]
  • 《道風:基督教文化評論》 - 半年刊

參考文獻

[編輯]

延伸閱讀

[編輯]
「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叢刊」系列:
  1. 文化基督徒——現象與論爭》 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 編 1997年
  2. 基督教儒教與現代中國革命精神》 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 編 1999年
  3. 現代語境中的三一論》 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 編 1999年
  4. 韋卓民基督教文集》 馬敏 編 2000年
  5. 《漢語神學芻議》 楊熙楠 編 2000年
  6. 《漢語神學與歷史哲學》 劉小楓 著 2000年
  7. 巴特與漢語神學——巴特神學的再思》 鄧紹光賴品超 編 2000,2008年
  8. 靈知主義及其現代性謀殺》 劉小楓 編 2001年
  9. 新興宗教初探》 高師寧 著 2001年
  10. 《現代國家與大公主義政治思想》 劉小楓、梁作祿 編 2001年
  11. 《麥芒上的聖言——一個鄉村天主教群體中的信仰和生活》 吳飛 著 2001年
  12. 《古修辭學——文化與聖經詮釋》 楊克勤 著 2002年
  13. 《近代中國佛教與基督宗教的相遇》 賴品超 編著 2003年
  14. 《翻譯與吸納——大公神學和漢語神學》 楊熙楠雷保德 編 2004年
  15. 莫爾特曼與漢語神學》 曾慶豹曾念粵 編 2004年
  16. 《與龍鳳共舞——李景雄神學作品選集》 李景雄 著 2004年
  17. 《聖山腳下的十字架——宗教與社會互動個案研究》 吳梓明等 著 2005年
  18. 《當代北京的基督教與基督徒——宗教社會學個案研究》 高師寧 著 2005年
  19. 《多元性漢語神學詮釋——對「漢語神學」的詮釋及漢語的「神學詮釋」》 林子淳 著 2006年
  20. 蒂利希與漢語神學》 陳家富 編 2006年
  21. 中世紀的信仰與理解——波納文圖拉神哲學導論》 薄林 著 2006年
  22. 朋霍費爾與漢語神學》 曾慶豹 編 2006年
  23. 張純一的佛化基督教神學蘇遠泰 著 2007年
  24. 解構與漢語神學》 曾慶豹 著 2007年
  25. 現象學與漢語神學》 曾慶豹 編 2007年
  26. 政治哲學與漢語神學》 曾慶豹 編 2007年
  27. 批判理論與漢語神學》 曾慶豹 編 2007年
  28. 詮釋學與漢語神學》 曾慶豹 編 2007年
  29. 哈貝馬斯與漢語神學》 張慶熊、林子淳 編 2007年
  30. 《誰啟蒙誰——論啟蒙林鴻信 著 2007年
  31. 基督教在中國的失敗——中國共產運動基督教史論》邢福增 著 2008年
  32. 《點與線——論人》 林鴻信 著 2008年
  33. 《落葉隨風——論忘我》 林鴻信 著 2008年
  34. 巴特與漢語神學Ⅱ——巴特逝世四十周年紀念文集》 歐力仁鄧紹光 編 2008年
  35. 《漢語神學讀本》(兩冊) 何光滬楊熙楠 編 2009年
  36. 《漢語基督教經學芻議》 林子淳 編 2009年
  37. 加爾文與漢語神學》 陳佐人孫毅 編 2010年
  38. 文化的宗教性——本雅明伽達默爾勒維納斯的文化理論》 朱大成 著 2010年
  39. 隨意思而吹——艾香德與漢語神學》 楊熙楠 編 2010年
  40. 敘事傳統信仰——對漢語神學社群性身份之尋索》 林子淳 著 2010年
  41. 大乘基督教神學:漢語神學的思想實驗》 賴品超 著 2011年
  42. 《傳承與發展:第四屆漢語基督教研究圓桌會議論文集》 楊熙楠、林子淳 編著 2012年

外部連結

[編輯]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