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濯纓泉

座標36°40′2.20″N 117°1′3.87″E / 36.6672778°N 117.0177417°E / 36.6672778; 117.0177417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36°40′2.20″N 117°1′3.87″E / 36.6672778°N 117.0177417°E / 36.6672778; 117.0177417

濯纓泉,西側為近代建築原興亞飯店舊址[1]

濯纓泉,俗稱王府池子,位於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王府池子街中段路西,其泉名取自「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孟子·離婁上》),又傳南宋時濟南守將關勝曾在此洗濯與金兵血戰時槍纓所染污跡[2]。該泉為金代《名泉碑》、明代晏璧《七十二泉詩》和清代郝植恭《七十二泉記》所著錄的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亦列入2004年4月評選的新七十二名泉中,隸屬珍珠泉泉群。

該泉古時面積很大,清代孔昭虔的《明湖櫂歌詞》中稱「水西橋外濯纓泉,日暖清秋放鴨天。薄暮採蓮人不見,清風吹轉渡頭船」,在金元時期曾與珍珠泉相連,匯水成湖,湖面亦可盪舟。明成化二年(1466年)德王朱見潾在珍珠泉一帶興建王府,該泉亦被劃入府院,因而俗稱王府池子[3][4],清代在王府舊址上另建山東巡撫院署時又被劃出牆外[5]

該泉池池岸由青石砌成,東西兩岸均緊靠民居,長30米,寬19米,總面積達600平方米,包含數十處泉眼,盛水期水勢旺盛,處處水涌若珠,水質純淨甘美。泉水匯集後沿西北的河道北流,過起鳳橋,經百花洲最終注入大明湖[6]。此泉地處居民區之內,附近居民曾經常以此水洗衣或下水游泳,現為保護水質而禁止。遊客亦可免費參觀遊覽,僅在泉邊有一半人高護欄防止跌落而已。

石罅流泉可濯纓,敻無斧鑿自天成;
一清疑挽銀河水,應嘆滄浪浪得名。
晏璧《七十二泉詩之濯纓泉》

註釋

[編輯]
  1. ^ 張潤武、張複合等. 《中国近代建筑总览-济南篇》. 北京: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1996. 
  2. ^ 《第十九泉:濯缨泉》. 山東政府網. [2010-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12). 
  3. ^ 明代《歷乘》、《歷城縣誌》等載:「濯纓湖今歸入德藩,建濯纓亭其上。俯視澄淵,鬚眉可鑑,楊柳交匝,金鱗游泳,龍舟盪漾,蓋世奇觀也。」
  4. ^ 《王府池子:旧时王府池流入百姓家》. 任鵬. 大眾網. [2010-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1). 
  5. ^ 清道光《濟南府志·卷六·山水二》載:「濯纓泉稱湖,前在德王宮內,今在院署西牆外百餘步,俗稱王府池,圍圓四十餘丈,由地溝北流,穿民居,出起鳳橋下,至院後會珍珠泉水,經百花、鵲華兩橋入大明湖。」
  6. ^ 《濯缨泉》. 濟南旅遊政務網. [2010-04-22]. [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