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民樂與紀理歷聯合內閣
甘民樂與紀理歷聯合內閣 第一次甘民樂內閣 | |
---|---|
← 白高敦內閣第二次甘民樂內閣 → | |
2010–2015 | |
建立日期 | 2010年5月11日 |
解散日期 | 2015年5月8日 |
組織與人物 | |
君主 | 伊利沙伯二世 |
首相 | 甘民樂 |
歷任首腦 | 2010–2016 |
副政府首腦 | 紀理歷 |
離職成員數量 (死亡/辭職/解職) | |
議會地位 | 多數派聯合政府 |
反對黨影子內閣 | |
反對黨 | 工黨 |
反對黨領袖 | |
歷史 | |
選舉 | 2010年大選 |
卸任選舉 | 2015年大選 |
議會任期 | |
預算 | |
就任組閣 | 2010年籌組政府 |
| ||
---|---|---|
英國首相
首個內閣和任期
第二個內閣和任期
|
||
| ||
---|---|---|
自由民主黨黨魁
英國副首相
卸任以後
|
||
英國在2010年5月6日舉行大選,五日後工黨籍的首相白高敦請辭。女皇伊利沙伯二世及後邀請甘民樂籌組新政府。最終,保守黨的甘民樂與自由民主黨的紀理歷組成「甘民樂與紀理歷聯合內閣」[1][2][3][4][5],或稱「第一次甘民樂內閣」,由甘民樂擔任首相領導內閣,而紀理歷則擔任副首相。這也是邱吉爾戰時內閣之後,英國首次的聯合政府。
內閣大臣中16人來自保守黨,5人來自自民黨;另外8名保守黨人和1名自民黨人列席內閣[6]。聯合內閣在2015年解散,改為由甘民樂單獨執政。
歷史
[編輯]英國國會在2010年4月12日解散,同年5月6日舉行大選改選下議院。結果顯示沒有任何單一政黨取得下議院過半數,形成懸峙議會,當中最大黨保守黨尚欠20席才能得到過半數。
5月11日,保守黨與自由民主黨達成聯合政府協議[7][8]。新一屆國會在5月18日開始,先有上議院貴族和下議院的新任議員宣誓就職,下院亦舉行議長選舉。女皇在5月25日發表御座致辭,公佈政府的施政日程[9]。57名自民黨議員中,只有2位不支持共組聯合政府,分別是前黨魁查理斯·堅尼地和曼徹斯特威辛頓議員莊·利智[10]。
由於聯合政府協議訂定,若果自民黨人辭職離閣的話,接替的均需要為同黨。因此即使內閣經歷改組,入閣的自民黨黨員均為5人、列席內閣的一直都是1人[11]。
每個內閣委員會的正副主席都需要由兩黨的成員擔任,內閣亦有監察聯合政府運作的專責委員會。兩黨在部分議題上或許有分歧,而自由黨則同意會就該些議題的法案投棄權票,但兩黨的閣員都需要肩負集體負責制。另外,當甘民樂未能出席首相答問環節時,紀理歷就會代替其接受質詢[11]。
兩黨的前座議員會坐在一起,而後座議員則會分開[12]。兩黨各有自己的黨鞭,也會在補選互相爭奪議席[12]。甘民樂分別在2012年9月4日[13]和2014年7月14日改組內閣[14]。
聯合政府最重大的一次下議院落敗是在2013年8月29日,國會表決是否向敘利亞發動軍事攻擊,但在保守黨多名議員倒戈下被否決[15]。
內閣
[編輯]2010年5月 – 2012年9月
[編輯]黨籍 | 保守黨 | |
---|---|---|
自由民主黨 |
職位 | 大臣 | 任期 | |
---|---|---|---|
內閣大臣 | |||
首相 首席財政大臣 公務員事務部長 |
甘民樂 議員閣下 | 2010–16 | |
副首相 樞密院議長 |
紀理歷 議員閣下 | 2010–15 | |
首席大臣 外交及聯邦事務大臣 |
夏偉林 議員閣下 | 2010–14 | |
財政大臣 | 歐思邦 議員閣下 | 2010–16 | |
大法官 司法大臣 |
祁淦禮 御用大律師 議員閣下 | 2010–12 | |
內政大臣 婦女及平等事務部長 |
文翠珊 議員閣下 | 2010–16 | |
國防大臣 | 霍理林 博士 議員閣下 | 2010–11 | |
夏文達 議員閣下 | 2011–14 | ||
商務、創新及技術大臣 貿易委員會主席 |
溫斯·凱博 博士 議員閣下 | 2010–15 | |
就業及退休保障大臣 | 施志安 議員閣下 | 2010–16 | |
能源及氣候變化大臣 | 禤傑思 議員閣下 | 2010–12 | |
戴宏 議員閣下 | 2012–15 | ||
衛生大臣 | 凌士禮 CBE 議員閣下 | 2010–12 | |
教育大臣 | 高文浩 議員閣下 | 2010–14 | |
社區及地方政府大臣 | 白高志 議員閣下 | 2010–15 | |
英國運輸大臣 | 夏文達 議員閣下 | 2010–11 | |
簡意寧 議員閣下 | 2011–12 | ||
環境、食品及鄉郊事務大臣 | 施珮文 議員閣下 | 2010–12 | |
國際發展大臣 | 麥俊高 議員閣下 | 2010–12 | |
北愛爾蘭事務大臣 | 彭德森 議員閣下 | 2010–12 | |
蘇格蘭事務大臣 | 丹尼·亞歷山大 議員閣下 | 2010 | |
毛文浩 議員閣下 | 2010–13 | ||
威爾斯事務大臣 | 紀卓琳 議員閣下 | 2010–12 | |
文化、奧運、媒體及體育大臣 | 侯俊偉 議員閣下 | 2010–12 | |
財政部首席秘書 | 羅德偉 議員閣下 | 2010 | |
丹尼·亞歷山大 議員閣下 | 2010–15 | ||
上議院領袖 蘭加士打公爵領地事務大臣 |
施瑞德勳爵 樞密院顧問官 | 2010–13 | |
不管部部長 | 韋倩婷女男爵 樞密院顧問官 | 2010–12 | |
列席內閣 | |||
內閣事務部部長 財政部主計長 |
麥浩德 議員閣下 | 2010–15 | |
內閣事務部國務大臣 | 利凱輝 議員閣下 | 2010–14 | |
大學及科學國務大臣 | 韋力生 議員閣下 | 2010–14 | |
下議院領袖 掌璽大臣 |
楊佐義爵士 從男爵 議員閣下 | 2010–12 | |
下議院首席黨鞭 財政部國會秘書 |
麥樂賢 議員閣下 | 2010–12 | |
奉召時列席內閣 | |||
律政司 | 葛偉富 御用大律師 議員閣下 | 2010–14 |
人事變動
[編輯]- 2010年5月29日,財政部首席秘書羅德偉被揭發涉及上屆議會的開支醜聞而辭職;北愛爾蘭事務大臣丹尼·亞歷山大接任財政部首席秘書;毛文浩則入閣出任北愛大臣[17]。
- 2011年10月14日,國防大臣霍理林被揭發與友人亞當·衛理泰進行軍備採購高層會議,他承認「錯誤地模糊了個人興趣同政府工作的差別」並決定請辭[18];運輸大臣夏文達接任國防大臣;財政部財務秘書簡意寧接任運輸大臣;助理黨鞭高怡·史密夫接任財政部財務秘書;夏漢士則出任助理黨鞭[19]。
- 2012年2月3日,能源及氣候變化大臣禤傑思因被起訴而請辭;商務創新及技能政務次官戴宏接任能源及氣候變化大臣;助理黨鞭兼副首相政務私人秘書諾曼·蘭博接任商務政務次官;珍妮·衛理洛出任助理黨鞭;施詠淳出任私人秘書[20]。
2012年9月 – 2014年7月
[編輯]黨籍 | 保守黨 | |
---|---|---|
自由民主黨 |
職位 | 大臣 | 任期 | |
---|---|---|---|
內閣大臣 | |||
首相 首席財政大臣 公務員事務部長 |
甘民樂 議員閣下 | 2010–16 | |
副首相 樞密院議長 |
紀理歷 議員閣下 | 2010–15 | |
首席大臣 外交及聯邦事務大臣 |
夏偉林 議員閣下 | 2010–14 | |
財政大臣 | 歐思邦 議員閣下 | 2010–16 | |
內政大臣 | 文翠珊 議員閣下 | 2010–16 | |
財政部首席秘書 | 丹尼·亞歷山大 議員閣下 | 2010–15 | |
國防大臣 | 夏文達 議員閣下 | 2011–14 | |
商務、創新及科技大臣 貿易委員會主席 |
溫斯·凱博 博士 議員閣下 | 2010–15 | |
就業及退休保障大臣 | 施志安 議員閣下 | 2010–16 | |
大法官 司法大臣 |
紀嘉林 議員閣下 | 2012–15 | |
教育大臣 | 高文浩 議員閣下 | 2010–14 | |
社區及地方政府大臣 | 白高志 議員閣下 | 2010–15 | |
衛生大臣 | 侯俊偉 議員閣下 | 2012–16 | |
上議院領袖 蘭加士打公爵領地事務大臣 |
施瑞德勳爵 樞密院顧問官 | 2010–13 | |
俄福的許晉帆勳爵 樞密院顧問官 | 2013–14 | ||
環境、食品和鄉郊事務大臣 | 彭德森 議員閣下 | 2012–14 | |
國際發展大臣 | 簡意寧 議員閣下 | 2012–16 | |
蘇格蘭事務大臣 | 毛文浩 議員閣下 | 2010–13 | |
阿利斯泰爾·卡邁克爾 議員閣下 | 2013–15 | ||
能源及氣候變化大臣 | 戴宏 議員閣下 | 2012–15 | |
英國運輸大臣 | 麥樂賢 議員閣下 | 2012–16 | |
文化、媒體及體育大臣 女性及平等事務部長 |
麥瑪麗 議員閣下 | 2012–14 | |
莫麗琪 議員閣下 | 2014–15 | ||
北愛爾蘭事務大臣 | 韋莉雅 議員閣下 | 2012– | |
威爾斯事務大臣 | 鍾仕維 議員閣下 | 2012–14 | |
列席內閣 | |||
不管部部長 | 祁淦禮 御用大律師 議員閣下 | 2012–14 | |
下議院領袖 掌璽大臣 |
凌士禮 CBE 議員閣下 | 2012–14 | |
下議院首席黨鞭 財政部首席秘書 |
麥俊高 議員閣下 | 2012 | |
楊佐義爵士 從男爵 CH 議員閣下 | 2012–14 | ||
內閣事務部部長 財政部主計長 |
麥浩德 議員閣下 | 2010–15 | |
政府政策國務大臣 | 利凱輝 議員閣下 | 2010–15 | |
內閣事務部國務大臣 學校國務大臣 |
羅德偉 議員閣下 | 2012–15 | |
外交及聯邦事務部資深國務大臣 守望及社區資深國務大臣 |
韋倩婷女男爵 樞密顧問官 | 2012–14 | |
大學及科學國務大臣 | 韋力生 議員閣下 | 2010–14 | |
財政部財務秘書 | 賈偉德 議員閣下 | 2013–14 | |
莫麗琪 議員閣下 | 2014 | ||
不管部部長 保守黨主席 |
夏博思 議員閣下 | 2012–15 | |
奉召時列席內閣 | |||
律政司 | 葛偉富 御用大律師 議員閣下 | 2010–14 | |
城市及憲法國務大臣 | 祈國光 議員閣下 | 2012–14 |
人事變動
[編輯]- 2012年10月19日,麥俊高因在唐寧街辱罵警員而辭任首席黨鞭,楊佐義爵士接任[23]。
- 2013年1月7日,上議院領袖兼蘭加士打公爵領地事務大臣施瑞德勳爵請辭,許晉帆勳爵接任[24]。
- 2013年10月7日,阿利斯泰爾·卡邁克爾出任蘇格蘭事務大臣,接替在改組中被撤換的毛文浩[25]。
- 2014年4月9日,文化、媒體及體育大臣兼女性及平等事務部長麥瑪麗辭職;財政部財務秘書賈偉德接任文化大臣;莫麗琪則兼任女性事務部長和財政部財務秘書[26]。
2014年7月 – 2015年5月
[編輯]黨籍 | 保守黨 | |
---|---|---|
自由民主黨 |
職位 | 大臣 | 任期 | |
---|---|---|---|
內閣大臣 | |||
首相 首席財政大臣 公務員事務部長 |
甘民樂 議員閣下 | 2010–16 | |
副首相 樞密院議長 |
紀理歷 議員閣下 | 2010–15 | |
首席大臣 | 夏偉林 議員閣下 | 2010–15 | |
下議院領袖 | 2014–15 | ||
財政大臣 | 歐思邦 議員閣下 | 2010–16 | |
內政大臣 | 文翠珊 議員閣下 | 2010–16 | |
外交及聯邦事務大臣 | 夏文達 議員閣下 | 2014–15 | |
大法官 司法大臣 |
紀嘉林 議員閣下 | 2012–15 | |
國防大臣 | 房應麟 議員閣下 | 2014–16 | |
商務創新及技能大臣 貿易委員會主席 |
溫斯·凱博 博士 議員閣下 | 2010–15 | |
就業及退休保障大臣 | 施志安 議員閣下 | 2010–16 | |
衛生大臣 | 侯俊偉 議員閣下 | 2012–16 | |
社區及地方政府大臣 | 白高志 議員閣下 | 2010–15 | |
信仰事務部長 | 2014–15 | ||
教育大臣 女性及平等事務部長 |
莫麗琪 議員閣下 | 2014–16 | |
國際發展大臣 | 簡意寧 議員閣下 | 2012–16 | |
能源及氣候變化大臣 | 戴宏 議員閣下 | 2012–15 | |
英國運輸大臣 | 麥樂賢 議員閣下 | 2012–16 | |
蘇格蘭事務大臣 | 阿利斯泰爾·卡邁克爾 議員閣下 | 2013–15 | |
北愛爾蘭事務大臣 | 韋莉雅 議員閣下 | 2012–16 | |
威爾斯事務大臣 | 郝智恆 議員閣下 | 2014–16 | |
文化、媒體及體育大臣 | 賈偉德 議員閣下 | 2014–15 | |
環境、食品及鄉郊事務大臣 | 卓慧思 議員閣下 | 2014–16 | |
財政部首席秘書 | 丹尼·亞歷山大 議員閣下 | 2010–15 | |
列席內閣 | |||
上議院領袖 掌璽大臣 |
比斯頓的司徒慧兒女男爵 MBE 樞密院顧問官 | 2014–16 | |
下議院首席黨鞭 財政部國會秘書 |
高文浩 議員閣下 | 2014–15 | |
內閣事務部部長 財政部主計長 |
麥浩德 議員閣下 | 2010–15 | |
政府政策國務大臣 | 利凱輝 議員閣下 | 2010–15 | |
蘭加士打公爵領地事務大臣 | 2014–16 | ||
內閣事務部國務大臣 學校國務大臣 |
羅德偉 議員閣下 | 2012–15 | |
大學、科學及城市國務大臣 | 祈國光 議員閣下 | 2014–15 | |
律政司 | 衛俊明 議員閣下 | 2014–16 | |
不管部部長 保守黨主席 |
夏博思 議員閣下 | 2012–15 | |
商務及企業國務大臣 能源國務大臣 樸茨茅夫事務部長 |
夏國賢 議員閣下 | 2012–15 | |
就業國務大臣 | 麥蔚宜 議員閣下 | 2013–15 | |
信仰及社區國務大臣 | 韋倩婷女男爵 樞密院顧問官 | 2012–14 | |
外交及聯邦事務部國務大臣 | |||
聖約翰安尼利女男爵喬伊思·安尼利 DBE 樞密院顧問官 | 2014–16 |
人事變動
[編輯]- 2014年8月5日,外交及聯邦事務部國務大臣兼信仰及社區國務大臣韋倩婷不滿政府就以巴衝突的回應,決定請辭[29];喬伊思·安尼利及後出任外交部國務大臣;房屋社區及地方政府大臣白高志兼職處理信仰及社區事務[30]。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Adonis, Andrew. Cameron–Clegg: Three Years On. 5 Days in May: The Coalition and Beyond 1st. Biteback Publishing. 2013-05-06. ISBN 9781849546058.
- ^ Eccleston, Richard; Krever, Richard (編). The Future of Federalism: Intergovernmental Financial Relations in an Age of Austerity. Edward Elgar Pub. 2017-01-27: 132. ISBN 9781784717780.
- ^ Jowell, Jeffrey; Oliver, Dawn; O'Cinneide, Colm (編). The Changing Constitution 8t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5-08-01: 220. ISBN 9780198709824.
- ^ Kickert, Walter; Randma-Liiv, Tiina. Europe Managing the Crisis: The Politics of Fiscal Consolidation. Routledge. 2015: 114. ISBN 9781317525707.
- ^ Peele, Gillian; Francis, John G. (編). David Cameron and Conservative Renewal: The Limits of Modernisation?.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2016-11-29: 48. ISBN 9781784991531.
- ^ Nick Clegg appointed Deputy Prime Minister (新聞稿). Office of the Prime Minister. 2010-05-12 [2012-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05).
- ^ Conservative Liberal Democrat Coalition Agreemen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Conservative Party, 12 May 2010. Retrieved 13 May 2010
- ^ Conservative Liberal Democrat Coalition Agreement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1-12-11. Liberal Democrats, 12 May 2010. Retrieved 13 May 2010
- ^ Queen's Speech 2010. 2010-05-25 [2020-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4).
- ^ John Leech did not vote for the coalition - but who is the third man?. www.nextleft.org. [2020-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17).
- ^ 11.0 11.1 Coalition government: Q&A. The Daily Telegraph. 2010-05-14 [2014-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5-17).
- ^ 12.0 12.1 Riddell, Peter All change in the transformed House of Commons[失效連結]The Times, 19 May 2010
- ^ David Cameron's right turn in cabinet reshuffle. The Guardian. 2012-09-04 [2020-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7).
- ^ William Hague quits as foreign secretary in cabinet reshuffle. BBC News. 2014-07-14 [2014-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2).
- ^ Nicholas Watt, Rowena Mason, Nick Hopkins. Blow to Cameron's authority as MPs rule out British assault on Syria. theguardian.com. 2013-08-30 [2020-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15).
- ^ Her Majesty's Government. Office of the Prime Minister. [2014-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01).
- ^ David Laws resignation: What next for government?. BBC News. 2012-05-30 [2012-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1).
- ^ Liam Fox quits as defence secretary. BBC News. 2011-10-14 [2012-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13).
- ^ As it happened: Liam Fox resigns. BBC News. 2011-07-09 [2012-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1).
- ^ New Ministerial Appointments (新聞稿). Office of the Prime Minister. 2012-02-03 [2020-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30).
- ^ Her Majesty's Cabinet. Office of the Prime Minister. 2012-09-06 [2012-09-06].
- ^ Her Majesty's Government. House of Commons Information Office. [2012-09-06].
- ^ Andrew Mitchell resigns following allegations he called police 'plebs'. The Guardian. 2012-10-19 [2012-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7).
- ^ Lord Strathclyde resigns from cabinet. BBC News. 2013-01-07 [2013-08-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1).
- ^ Carrell, Severin. Ministerial reshuffle: Alistair Carmichael new Scottish secretary. The Guardian. 2013-10-07 [2020-06-19]. ISSN 0261-307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25) (英國英語).
- ^ Sajid Javid named culture secretary after Miller exit. BBC News. 2014-04-09 [2014-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1).
- ^ Ministerial appointments: July 2014 (新聞稿). Office of the Prime Minister. 2014-07-15 [2014-07-15].
- ^ Her Majesty's Cabinet. Office of the Prime Minister. 2014-07-15 [2014-07-15].
- ^ Baroness Warsi quits as Foreign Office minister over Gaza. BBC News. [2016-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05).
- ^ Ministerial appointments: August 2014 – Press releases. GOV.UK. 2014-08-06 [2016-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9).
延伸閱讀
[編輯]- Hazell, Robert; Yong, Ben. The Politics of Coalition: How the Conservative–Liberal Democrat Government Works. Hart Publishing. 2012. ISBN 978-1-84946-310-2.
外部鏈結
[編輯]- Cameron's government: A guide to who's who, BBC News, 2010-05-14 [2020-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4)
- Election 2010: the new cabinet, The Guardian (interactive guide), 2010-05-12 [2020-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