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根華
外觀
石根華 | |
---|---|
性別 | 男 |
出生 | 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 | 1939年7月7日
居住地 | 美國 中國 |
國籍 | 美國 |
教育程度 |
|
職業 | 中國科學院大學工程計算中心首席科學家 |
獎項 |
|
石根華(1939年7月—),中國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人,是岩石力學領域數值流形方法的創始人。將數學拓撲學理論與工程實踐相結合,首創了岩石工程領域的《關鍵塊體理論》和《非連續變形分析》的方法。被譽為數學家,力學家,岩石工程實踐專家。
簡歷
[編輯]出生與求學
[編輯]- 1937年出生於河北省唐山市
- 1963年成為北京大學第一屆數學力學系研究生,師從著名的數學家 江澤涵教授。期間對代數拓撲學進行了系統的學習。1963年,他從北京大學數學系畢業,考入該系研究生。在學校的分配下,他師從江澤涵教授,主攻代數拓撲學和不動點理論,在《數學學報》上發表了《最少不動點和尼爾生數》與《恆同映射類的最少不動點數》論文,被國際同行稱為「石氏類型空間」和「石根華條件」。20世紀60年代出版的美國《數學評論》就介紹了「姜(伯駒)—石學派」,在當時的中國數學界引起轟動.讀研究生時,江澤涵曾希望他能留校任助教。然而,「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學校停了課,並提倡應用。石根華參與了海邊尋找淡水項目中的數學計算,這激起了他對數學應用的興趣。研究生畢業時,他被分配到水電部。當時,水電部人事工作的負責人告訴他,他可以到水電部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所去作研究,但石根華表示自己很想作應用,並自願申請到工地。1968年5月,石根華從水電部西北設計院來到了甘肅省白龍江,參加碧口水電站工程的建設。談到當初的選擇,他說:「這是因為『文革』時期,如果不做工程,我就只有『上山下鄉』了。在北大時,我就接觸了很多工程方面的研究。所以,還是做工程好一點,因為我相信數學是有用的。」當他穿着工作服、幫一位工程師挑着扁擔來到工地時,大家以為他是搬運工。他說:「當時我不認識周圍的人,地方也是完全陌生的——在深山裏,兩邊陡壁夾着山溝,山上開着油菜花,連工作也完全不熟悉。但我感到,到了工地好輕鬆啊,北大的競爭壓力太大了。所以,雖然我的工作是打眼放炮,背着那麼重的炸藥過吊橋,但我並不覺得可怕,反而覺得北大的那種競爭是可怕的,就是在那個時候我下決心重新開始。」 石根華說,當年,建造白龍江水電站的目的是為中國的原子彈研究提供最可靠的電源。電站不大,但很重要,無論地理地質條件如何,都必須在這裏建。「那裏的岩石軟到什麼程度呢?拿手一抓,岩石會像餅乾一樣碎掉了。隊伍進去了,大家說,算了,這種岩石,我們誰也回不去了。」讓當初的他沒有想到的是,他在碧口電站一干就是10年,並在這裏成為岩石力學專家。
- 1968年加入了當時的中國水電部西北設計院。
- 1968年參與中國甘肅省白龍江碧口水電站工程建設。面對岩石工程中,一些穩定性等問題,他逐步的意識到數學理論和實踐結合的必要。
- 1978年石根華的《岩體穩定分析的幾何方法》在巴西國際岩石力學會上獲得了最高評價。同一年,他的數學理論和工程經驗在碧口調壓井工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並先後以「岩體穩定分析的全空間赤平投影方法」 獲全國科學大會獎;以「大跨度地下洞室的光爆錨噴技術」 獲全國科學大會獎;「碧口水電站調壓井開挖技術」 和「碧口水電站調壓井砼襯砌技術」 獲甘肅省科學大會獎;
- 1979年 1月19日 被《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以長篇通訊《為現代化建設打先鋒--記青年數學家、工程師石根華》刊登報道;之後被中國水電部調回北京水科院水利水電科學院;
- 1980年 成為當時為數不多的美國留學人員之一, 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土木系和勞倫斯國家實驗室從事數值算法科研工作,並同時攻讀博士學位。他的導師Goodman是資深的數值算法領域教授。博士期間,石根華利用自己的數學功底,以及對工程實踐的熱愛,研究出了在國際上享有盛名的「石氏類型空間」和「石根華條件」,即《最少不動點數和尼爾生數》和《恆同映射類的最少不動點數》;他因此於1982年獲得了全國自然科學獎。1988年光榮的獲得了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岩石力學博士學位;並且在此領域寫下著作塊體理論和非連續變形分析方法。
- 1990年到1992年期間,石根華創立了數值流形方法
- 2000年被聘為中國科學院大學工程計算中心首席科學家;
- 2004年他積極的投身於工程事業,將數值方法有效的用來解決工程實際問題。之後參與了很多工程項目的計算,比如甘肅省青海的拉西瓦水電站建設岩石力學計算,以及錦屏工程的岩石力學計算。
論文
[編輯]- Shi, G.H. (1988).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 A New Numerical Model for the Statics and Dynamics of Block Systems. PhD Thesi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 Shi, G.H. (1991). Manifold method of material analysis. Transaction of the 9th Army Conference on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ing, Minneapolis, Minnesota, 57-76.
- Shi, G.H. (1996). Manifold method. Proceeding of first International Forum on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 (DDA) and Simulations of Discontinuous Media. TSI Press, Albuquerque, NM, Mexico, 52-204.
- Shi, G.H. (2006). Producing Joint Polygons, cutting joint blocks and finding key blocks for general free surfaces.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25: 2161-2170.
著作
[編輯]- Shi, G.H. (1996). Simplex integration for manifold method, FEM, DDA and analytical analysis. Proceeding first International Forum on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 (DDA) and Simulations of Discontinuous Media, TSI Press, Albuquerque, NM, Mexico, 205-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