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科爾尼洛夫事件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科爾尼洛夫事件
1917年俄國革命的一部分

科爾尼洛夫受到他的軍官的歡迎
日期1917年8月10日至13日
地點
結果
參戰方
俄羅斯軍 俄國臨時政府
彼得格勒蘇維埃
指揮官與領導者
拉夫爾·科爾尼洛夫
亞歷山大·克雷莫夫英語Aleksandr Krymov  
亞歷山大·克倫斯基
列夫·托洛茨基

科爾尼洛夫事件(俄語:Корниловское выступление),或稱科爾尼洛夫叛亂Корниловский мятеж),是一場由時任俄國臨時政府陸軍總司令拉夫爾·格奧爾基耶維奇·科爾尼洛夫將軍於1917年8月的發動的未遂軍事政變,旨在推翻亞歷山大·費奧多羅維奇·克倫斯基為首的臨時政府,驅除布爾什維克黨人勢力。臨時政府的領導人後來認為,這次事件正是俄羅斯革命的轉捩點,因為它讓布爾什維克黨人捲土重來,最後奪權。

經過

[編輯]

1917年二月革命俄羅斯帝國覆亡,取而代之的臨時政府由自由主義左翼政黨的成員組成。它曾得到輿論短暫支持,但在俄國於東方戰線節節敗退下,經濟崩潰持續以致民怨四起,使新政府失去了民眾支持。同年七月危機在布爾什維克黨主導下在彼得格勒爆發,使俄國社會出現部分右翼聲音,呼求建立一個更為強力的政府,並受包括科爾尼洛夫將軍在內的軍人支持。作為一位沙皇專制擁護者,科爾尼洛夫把俄軍在戰場上的失利歸咎於布爾什維克,深信它與德意志帝國勾結,在後方擾亂軍心、軍紀;另一方面,他又認為臨時政府缺乏實力去取締彼得格勒蘇維埃,因此希望能整頓新政府。

在與新政府溝通屢次失敗下,8月25日科爾尼洛夫命令亞歷山大·米哈伊洛維奇·克雷莫夫英語Aleksandr Krymov率其旗下第3騎兵團佔領彼得格勒,驅散彼得格勒蘇維埃,並將當地駐軍繳械以「提防潛在的布爾什維克武裝起事」。8月29日,克倫斯基自任陸軍總司令,要求克雷莫夫部停止推進,並在逼不得已下向布爾什維克求援。布爾什維克一方面迅速地組織赤衛隊英語Red Guards (Russia)保衛首都,另一方面又策動其支持者阻延部隊推進,包括阻撓列車行進、煽動士兵叛逃等,使哥薩克軍逐漸瓦解。8月31日克雷莫夫抵達彼得格勒與克倫斯基談判,儘管他自辯其行動只為保衛首都,但克倫斯基仍要宣稱要將他送上軍事法庭審判;同日稍後克雷莫夫在失意之中自盡,政變無疾而終。

結果

[編輯]

事敗之後,科爾尼洛夫及其一眾黨羽被新任總司令部英語Stavka參謀總長米哈伊爾·瓦西里耶維奇·阿列克謝耶夫逮捕,並被關進貝霍夫監獄,但不久後便在十月革命後成功逃獄,並在頓河哥薩克人支持下與阿列克謝耶夫創建了反布爾什維克的義勇軍

布爾什維克在事件中得到民意廣泛同情及支持,使它更為壯大;而克倫斯基為求爭取布爾什維克援助,更把列寧托洛斯基政治犯釋放或撤銷控罪,又容許赤衛隊重新武裝,促使了日後十月革命的爆發。

俄國臨時政府對政變的處理手法引起朝野極大不滿,其管治威信在事件過後跌進谷底。不少俄軍將領對兵變保持觀望態度,暴露了他們對克倫斯基的不信任,使臨時政府與軍方的關係斷裂,日後十月革命時軍方也拒絕幫助克倫斯基。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