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斯·科恩
莫里斯·亞伯拉罕·科恩 Morris Abraham Cohen | |
---|---|
出生 | Moszek Abram Miączyn 1887年8月3日 俄屬波蘭馬佐夫舍姆瓦瓦 |
逝世 | 1970年9月7日 英國索爾福德 | (83歲)
別名 | 雙槍科恩(Two-Gun Cohen) 馬坤 |
知名於 | 1922年至1925年擔任中華民國廣州大本營大元帥孫中山侍從官及私人保鑣 |
配偶 | 朱迪思·克拉克(Ida Judith Clark) |
莫里斯·亞伯拉罕·科恩(英語:Morris Abraham Cohen),原名摩西·科恩(Moishe Cohen)[1],中文又名雙槍馬坤(1887年8月3日—1970年9月7日)是一名英國和加拿大冒險家,猶太人,孫中山的侍從官和中國國民革命軍少將。[2]
生平
[編輯]1887年出生於波蘭馬佐夫舍省姆瓦瓦縣,根據1954年由莫里斯·科恩在蒙特利爾家中向他的朋友羅斯·克萊恩口述,由查爾斯·德拉格撰寫的傳記,摩西·科恩於1889年在倫敦出生,在一個剛剛從波蘭來到英國的貧窮的猶太人家庭中。但是根據科恩的姐姐利亞·庫珀、維克多·庫珀等許多親屬的證詞,摩西·科恩實際上是在波蘭出生的,而且是出生於1887年,並不是1889年。出生地點是在俄屬波蘭華沙西北約45英里,今天馬佐夫舍省姆瓦瓦縣的村莊Radzanów。在他出生後不久,科恩一家為逃離東歐反猶騷亂,移居到倫敦東區的聖佐治堂區。當時科恩是作為「懷抱中的嬰兒」來到英國的,這是一個公開的家庭秘密。[3]科恩自己的死亡證明書也列出了他的出生日期為1887年8月。他的墓碑上寫着:「莫里斯·亞伯拉罕·科恩將軍於1970年9月7日去世,享年83歲」,這也意味着他出生於1887年。1889年的出生日期應該是在1900年科恩在倫敦被捕時所說的謊言,通過將年齡報小,以避免受到嚴厲的懲罰(入獄)。不過,科恩本人也多次提到1887年8月這個較早的出生日期。例如,1909年4月他在溫尼伯被捕入獄時,填報的年齡是21歲,出生於1887年8月。[4]1929年3月,他接受上海警方問訊,填報的出生日期為1887年8月3日。[5]同樣,英格蘭基尤公共記錄辦公室的記錄、加拿大外交副秘書長的備忘錄以及加拿大皇家騎警的檔案都表明他出生於1887年。
少年時代的科恩更喜歡倫敦的劇院、街道、市場、食物和拳擊台,勝過他就讀的猶太人自由學校。1900年4月,他因「懷疑試圖掏腰包」而被捕。地方法官將他送到海耶斯工業學校,這是由羅斯柴爾德勳爵設立的機構,負責照顧和訓練任性的猶太小伙子。他於1905年被釋放,科恩的父母將年輕的莫里斯送往加拿大西部,希望新世界的新鮮空氣和開闊平原,能改變他的生活。
科恩最初在薩斯喀徹溫省懷特伍德鎮附近的一個農場工作。他耕種土地,照顧牲畜,學會了射擊和打牌。他這樣做了一年,然後開始在西部各省遊蕩,當過賭徒、騙子以及成功的房地產經紀人,曾經入獄。
科恩結交了一些在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工作的華人,並享受友情和食物。他在薩斯卡通幫助了一位被搶劫的中國餐館老闆,將在倫敦小巷裏學到的本領派上用場,把小偷砸了出去,並扔到街上。這樣的行為在當時是聞所未聞的,因為很少有白人會來幫助華人。華人對科恩表示歡迎,最後邀請他加入孫中山的反滿組織同盟會。
莫里斯科恩很快搬到鄰近的阿爾伯塔省的省會埃德蒙頓。他擔任一個主要房地產機構的經理,由於總檢察長查爾斯·威爾遜·克羅斯爵士推薦他是一個合格人選,他被任命為該省的監誓專員[6]。
正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埃德蒙頓,科恩開始了他漫長而多樣的軍事生涯,代表孫中山的組織在加拿大招募華人,訓練他們使用鳥銃[7]。
軍事生涯
[編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科恩加入加拿大鐵路軍團到歐洲作戰,部分工作涉及監督中國勞工。他還參加西線的一些激烈戰鬥,特別是在第三次伊普爾戰役期間。戰後,他回到加拿大。但因經濟下滑,房地產繁榮的日子已經過去。科恩尋找新的出路,於1922年前往中國,談一筆鐵路交易。科恩在上海下船後,去見了喬治·索科爾斯基, 這位紐約出生的記者曾為孫中山的英文上海時報工作。索科爾斯基為他安排了與孫先生的英文秘書陳友仁的見面。科恩被錄用,並很快住進上海法租界莫里哀路29號孫中山家中。
在上海和廣州,科恩訓練孫中山的小型武裝部隊進行拳擊和射擊,告訴人們他是孫中山的副官和代理上校。對於科恩來說幸運的是,雖然他的中文水平不佳 — 至多能說洋涇浜廣東話 —但並不是一個問題,因為孫中山、他的妻子宋慶齡,以及他們的許多同事都接受過西方教育,能說英語。科恩的同事們開始稱他為馬坤,他很快就成為了孫中山的主要保護者之一。在一次戰鬥中他被子彈擦傷,此後科恩開始攜帶第二把槍。西方僑民對孫中山的持槍保護者很感興趣,稱他為「雙槍科恩」。
1925年孫中山因癌症去世,科恩開始為一系列南方的國民黨領導人工作,從孫的兒子孫科以及孫的內弟、銀行家宋子文,到李濟深和陳濟棠等軍閥。他也熟悉蔣介石,當時蔣介石擔任廣州城外黃埔軍校的校長。儘管如此,他與蔣介石的交往很少,因為科恩與南方領導人結盟,他們普遍都反對蔣介石。科恩為他的老闆提供安全保障,並獲得武器和炮艦。最終他獲得了將軍的職位,儘管他從未領導任何部隊。
當日本於1937年入侵中國時,科恩急切地加入了戰鬥。他為中國人製造武器,甚至為英國情報機構英國特別行動處工作。科恩能夠證明日本人正在用毒氣消滅中國大眾。1941年12月,當日本人進攻香港時,科恩正在香港。他把宋慶齡和她姐姐宋靄齡送上最後一架飛機,離開這個英國殖民地。
科恩留下來戰鬥,當香港淪陷後,日本人將他監禁在赤柱拘留營。在赤柱他遭到日本人狠狠的毆打,變得憔悴。他在1943年底成為少有的交換戰俘之一。
晚年
[編輯]科恩回到加拿大,定居在蒙特利爾,和朱迪思·克拉克結婚,後者經營一家成功的女性精品店。他定期回訪中國,希望建立工作或業務聯繫。然而,大多數時候,科恩坐在旅館大廳里,會見老朋友,講述他的許多故事,其中許多都是他的冒險經歷。他自己編造了一些關於自己的神話,誇大他對於建立現代中國的作用,也有與宋慶齡有染的緋聞。1949年共產黨掌權後,科恩是少數能夠在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間來往的人之一。他長期的缺席讓他的婚姻受到了損害,他和朱迪思於1956年離婚。
當新成立的聯合國開始辯論關於巴勒斯坦分治的聯合國決議後,按照聯合國巴勒斯坦特別委員會的建議,莫里斯科恩飛往三藩市,並說服原計劃反對分治的中國代表團團長改投棄權票。
此後,20世紀50年代,科恩從加拿大返回英格蘭,與喪偶的姐姐利亞·庫珀一起住在索爾福德。在那裏,他被兄弟姐妹,侄子和侄女們包圍,成為一個可愛的家庭族長。他作為忠於孫中山的忠實助手的身份,使他與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領導人都能保持良好關係。他很快就能夠安排與維克斯集團(飛機)、勞斯萊斯股份有限公司(發動機)和Decca 雷達的生意。他最後一次對中國的訪問是在文化大革命開始的時候,作為周恩來的嘉賓出席孫中山先生誕生一百周年紀念。
莫里斯科恩於1970年在索爾福德去世。他被埋葬在曼徹斯特的布萊克利猶太公墓[8]。
電影
[編輯]- 在弗蘭克·卡普拉1933年的電影《閻將軍的苦茶》(The Bitter Tea of General Yen)中,西方顧問的性格與科恩相似。這部電影是根據格雷斯·薩林·斯通的一本同名書。斯通在1920年代居住在廣州。在1990年代初期對斯通女兒的採訪中,她說她不確定她的母親和科恩是否相識,但是因為那個城市的西方社區比較孤立,她說很可能斯通至少知道科恩。
- 《將軍晨死》(The General Died at Dawn),1936年電影,賈利·古柏扮演一位在中國的愛爾蘭裔美國人冒險家的角色。
- 《狼越中國》(The Gunrunner),1983年加拿大電影,凱文·科斯特納主演
傳記
[編輯]- Charles Drage with Morris Cohen, Two-Gun Cohen (1954)
- Paolo Frere, The Pedlar and the Doctor (1995)
- Daniel S. Levy Two-Gun Cohen: A Biography (1997)[9]
- Jim Christy, Scalawags (2008)
參考
[編輯]- ^ 存档副本. [2018-06-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0).
- ^ Morris "Two Gun" Cohen collection. Archives Canada. Canadian Council of Archives. [2012-07-20].[永久失效連結]
- ^ 維克多·庫珀在1995年5月6日的採訪
- ^ Eastern Judicial District Gaol, Description of Prisoners Committed, January 1908 - January 1912. Archives Accession GR1560.
- ^ Shanghai Municipal Police Records Box 2 File 101
- ^ 1 April 1913 appointments made under the provisions of "An Act Respecting Commissioners to Administer Oaths".
- ^ Alderton, Michael. In Chinese Company. Points East. 2006, 21 (2): 19.
- ^ Krasno, Rena (2001). "Two-Gun Cohen’s Tomb in Manchester". Points East 16 (2): 9 & 10
- ^ Bernstein, Richard. A minor but colorful player in chinese history.. New York Times review of Daniel S. Levy's "Two-Gun Cohen: A Biography". 15 September 1997 [6 November 2014].
- Morris 『Two-Gun』 Cohen in 1960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Cohen is interviewed by Gordon Sinclair, Pierre Berton, Toby Robins, and Charles Lynch on the CBC news quiz show Front Page Challenge (17 May 1960)
- Who was this 『Two-Gun Cohe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rticle in Cape Jewish Chronicle, February 2009.
- The Amazing Saga Of Two-Gun Cohe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rticle in JewishPress.com, 30 August 2012.
- Morris Two-Gun Cohe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China History Podcast by Laszlo Montgomery, 23 February 2014.
- The Intermittently True Adventures of Moishe "Two-Gun" Cohe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CBC Radio 'Ideas' program, 21 August 2014.
- Two-Gun Cohe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hotos of Cohen with Sun Yat-Sen and Chiang Kai-Shek at http://www.jwmww2.or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Notes On General Cohen's Date Of Birth., Abridged from an article by Rena Krasno with additional information by Michael Alder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