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皮包子
薄皮包子(維吾爾語:پىتىر مانتا,拉丁維文:pitir manta),是在維吾爾族、烏茲別克族、塔塔爾族等民族中流行的蒸製食品。因其外皮薄而得漢語名,內餡以羊肉或牛肉為主,也有以南瓜為餡的南瓜薄皮包子[1]。
製作售賣
[編輯]薄皮包子的主要原料包括洋蔥、鹽、羊肉或牛肉[2]、黑胡椒粉、孜然粉、麵粉等[3]。其外皮使用涼水和麵粉和成未經發酵的硬面,先製作成面劑子,再擀至成薄片,維吾爾語名稱中的پىتىر便是指此。其內餡主要用料是小指尖大小的羊肉丁或牛肉丁和洋蔥碎,用鹽、黑胡椒粉、孜然粉調味,拌勻成餡。
包製薄皮包子時,將其外形包至略扁,捏合處為雞冠狀。隨即放入籠屜旺火蒸製而成[4][3][5]。包子外皮很薄,蒸熟的薄皮包子通過外皮隱約可見其內餡。薄皮包子肉嫩油多,並伴有洋蔥的甜味。
另外,還有一種南瓜薄皮包子(維吾爾語:كاۋا مانتا,拉丁維文:kawa manta),會被音譯為「卡瓦曼塔」。其外皮同為薄皮,僅有內餡與薄皮包子略有不同:主要以南瓜為主,配以洋蔥和少量羊肉。南瓜薄皮包子汁多、易消化,常於南瓜收穫上市的季節製作。[6][7]
若在餐廳就餐,負責售賣薄皮包子的師傅揭籠時會拉長聲音呼喊依不拉音·艾利克斯拉木的名字,以證明所售賣的包子是這位主管食品聖人所創作風味。售賣薄皮包子的師傅有時也會高聲吆喝數出出鍋的薄皮包子數量,以招攬生意。[7]
食用
[編輯]薄皮包子常見有3種食用方法,其一為直接食用;其二是搭配饢食用:先將饢放入蒸屜中蒸至發軟,再將薄皮包子放置在饢上,同時食用;其三則可和抓飯搭配食用,素抓飯搭配數個薄皮包子,以達到葷素結合。第三種方法又被稱為「抓飯包子」或音譯為「阿西曼塔(ئاش مانتا,ash manta)[5]」,常用於招待客人和親朋好友或在肉孜節等節日製作,一些餐廳會專門出售抓飯包子。無論哪種方法都可將薄皮包子撒上胡椒粉食用。[7][4][8]
標準
[編輯]2009年起,薄皮包子製作進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專項職業能力考核規範的範圍。[9]2019年,和田地區美食文化協會、和田技師學院、和田職業技術學院等單位起草並發佈了團體標準《T/HTMS 0046-2019 和田傳統小吃 薄皮包子製作技藝》。[10]
相關條目
[編輯]參考來源
[編輯]- ^ 張軍倉主編. 清真小吃. 北京: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01: 78. ISBN 7-5019-3251-4.
- ^ 新華社. 小康中国 千城早餐——薄皮包子. 鳳凰網視頻. 2022-09-23 [2024-04-15].
- ^ 3.0 3.1 張祖群. 新疆标志性饮食与文化认同. 餐飲世界. 2021, (07): 10–13.
- ^ 4.0 4.1 【饮食】薄皮包子. 烏魯木齊市人民政府. 2017-06-20 [2024-04-15].
- ^ 5.0 5.1 樓望皓. 新疆穆斯林饮食文化. 烏魯木齊: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2012: 22–23. ISBN 978-7-5515-2037-9.
- ^ 郭曉東著. 丝绸之路西域文明文化精萃 新疆饮食民俗. 烏魯木齊: 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 2012: 28–30. ISBN 7-5469-2006-1.
- ^ 7.0 7.1 7.2 艾貝保·熱合曼著. 味蕾的旅行 新疆美食美景. 青島: 青島出版社. 2015: 38–40. ISBN 978-7-5552-2362-7.
- ^ 《探索发现》 20180811 新疆味道(续)七. 央視網-CCTV-10科教頻道. [2024-04-15].
- ^ 薄皮包子制作有了专业标准 我区9项地方特色制作首次纳入专项职业能力考核. 都市消費晨報 (第A2版:新疆要聞). 2008-04-07.
- ^ T/HTMS 0046-2019 和田傳統小吃 薄皮包子製作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