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西德尼·尚伯格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西德尼·尚伯格
Sydney Schanberg
出生Sydney Hillel Schanberg
(1934-01-17)1934年1月17日
美國麻薩諸塞州克林頓
逝世2016年7月9日(2016歲—07—09)(82歲)
美國紐約州波啟浦夕
國籍 美國
母校哈佛大學
職業記者專欄作家
配偶珍·弗雷曼(Jane Freiman)[1]
兒女傑西卡(Jessica)和蕾貝卡(Rebecca)
獎項普立茲國際報導獎(1976)

西德尼·希勒爾·尚伯格(英語:Sydney Hillel Schanberg,1934年1月17日—2016年7月9日),美國記者,普利茲獎與兩次喬治·波克獎英語George Polk Awards得主[2],知名於對紅色高棉暴行的報導。尚伯格在柬埔寨時與當地攝影記者狄·潘的經歷於1984年被改編成電影《戰火屠城》,其由森·禾達史東飾演,狄·潘則是吳漢潤

早年生活與早期記者生涯

[編輯]

西德尼·尚伯格在1934年1月17日於美國麻薩諸塞州克林頓出生,為雜貨店老闆弗蕾達·費恩伯格(Freda Feinberg)和路易·尚伯格(Louis Schanberg)的兒子[3],同時也是一位猶太人[4]。他中學時期就讀於克林頓高中(Clinton High School),之後在1955年取得哈佛大學政治學的文學士學位[5]。獲得哈佛法學院錄取後,尚伯格決定參軍並在德克薩斯州胡德堡進行基本軍事訓練[6]

1959年,尚伯格加入《紐約時報》,之後便以特派記者的身份在東南亞渡過70年代早期的大部分時間。他曾兩次獲得喬治·波克獎英語George Polk Awards的優秀新聞獎,分別是1971年和1974年。在1971年,尚伯格在擔任新德里分社社長(1969-1973)時寫了關於發生在東巴基斯坦(現孟加拉)的巴基斯坦人種族滅絕的新聞。在73至75年則作東南亞地區的特派記者,他亦報導了越南戰爭[7]

越戰結束後,尚伯格在《紐約時報》上提到美國人的離開和越南隨後的政權更迭。同時在1975年4月13日於金邊寫下標題為《沒有美國人的印度支那:對大部分人來說有更好的明天》(Indochina without Americans: for most, a better life)一文,提到柬埔寨時,他表示:「美國人不走,難以想像他們(柬埔寨人)會有美好的生活」[8]

談到逗留在剛被紅色高棉佔領的柬埔寨的經歷時,尚伯格承認道:「我看到很多柬埔寨的朋友被趕出金邊,其中的大部分人我再也沒有見過。我們(外國駐地記者)感覺就像是背叛者一樣,受到保護且就救朋友一事做得不夠。我們感到羞愧,現在仍然抱持着一樣的情感,同時也強烈譴責那些瘋狂的紅色高棉游擊隊」[9]。在取消城市後,尚伯格是少數留在金邊的美國記者之一,後來他和他的助手收到死亡威脅,令他們選擇進入法國大使館尋求政治庇護,兩週後,他們被外國派來的卡車撤離至泰國[10]

柬埔寨戰事後

[編輯]

1976年,尚伯格因其在柬埔寨的報導而獲得普立茲國際報導獎。官方的聲明指出表彰的原因是:「即使冒着生命危險,他仍在金邊陷落後堅守自己的崗位,對共產黨佔領柬埔寨一事作報導[11]。他於1980年出版的書籍《狄·潘的生死》(The Death and Life of Dith Pran) 講述了其同事狄·潘在赤柬政權中為求生存而奮鬥的故事,該作之後在1984年被英國導演羅蘭·約菲英語Roland Joffé改編成電影《戰火屠城》,並由森·禾達史東飾演尚伯格[10]

尚伯格曾在1977年至1980年間擔任《紐約時報》的城市編輯英語City editor,一年後則轉任在社論版裏專門負責紐約都會區的專欄作家[12]。在獲得普立茲獎後,尚伯格被認為是接替A·M·羅森塔爾成為該報總編輯的最有力人選,但他們的關係很快因為前者對當地報導的創新方法,以及就紐約房產業越趨尖銳的批評而產生變數。1985年9月,他的專欄在羅森塔爾批評其對西區高速英語West Side Highway的報導後遭到撤消。之後尚伯格亦拒絕擔任《紐約時報雜誌》的特約編輯,選擇離開該家報商[13]

1986年至1955年,尚伯格在《紐約每日報英語Newsday》任職副主編和專欄作家。他在此期間報導了美國戰俘與任務失蹤人士聽證會英語United States Senate Select Committee on POW/MIA Affairs聆訊,同時專注追蹤越南戰俘任務中失蹤問題英語Vietnam War POW/MIA issue,並刊登在《閣樓》、《村聲》和《國家雜誌英語The Nation》上[14]。1992年,他獲得了伊利亞·帕里什·洛弗喬伊英語Elijah P. Lovejoy獎和科爾比學院的榮譽法學博士。之後尚伯格於2001年就任紐約州立大學新普內茲學院英語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New Paltz的老詹姆斯·H·奧塔威(James H. Ottaway Sr.)客席新聞學教授,並因此在該學院的所在地英語New Paltz, New York定居[15]

在2006年,尚伯格辭去自2002年開始擔任的《村聲》特約撰稿人與專欄作家的職位,以示對新出版商New Times Media的抗議[16]。2010年7月1日,他在《美國保守派英語The American Conservative》上撰文,講述自己為被北越俘虜的數百名戰俘作出的努力[17]。2016年7月9日,尚伯格因心臟病於紐約州波啟浦夕逝世,終年82歲[3]

書籍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About the Author — Sydney Schanberg. Beyond the Killing Fields. [2018-10-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15). 
  2. ^ Sydney H. Schanberg. 2010-04-02 [2016-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2). 
  3. ^ 3.0 3.1 Sydney H. Schanberg Is Dead at 82; Former Times Correspondent Chronicled Terror of 1970s Cambodia. The New York Times. 2016-07-10 [2016-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1). 
  4. ^ 存档副本. [2018-10-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30). 
  5. ^ Sydney Schanberg Biography, Pictures, Images, Videos, Relationships – FamousWhy. [2016-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7). 
  6. ^ Interview – Sydney Schanberg, author of Beyond the Killing Fields – HistoryNet. historynet.com. 2010-12-13 [2016-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8). 
  7. ^ Schumacher, Elizabeth. Sydney Schanberg, reporter of 'Killing Fields' fame, dead at 82. Deutsche Welle. 2016-07-09 [2016-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8). 
  8. ^ Jacoby, Jeff. American leftists were Pol Pot's cheerleaders. Boston Globe. 1998-04-30 [2016-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9. ^ Crimes of War – Cambodia. [2016-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16). 
  10. ^ 10.0 10.1 McFadden, Robert D. Sydney H. Schanberg Is Dead at 82; Former Times Correspondent Chronicled Terror of 1970s Cambodia. The New York Times. 2016-07-09 [2016-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4). 
  11. ^ Explore Winners and Finalists by Category. The Pulitzer Prizes. [2016-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07). 
  12. ^ Schanberg, Sydney H. Sydney H. Schanberg – The New York Times. The New York Times. [2010-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7). 
  13. ^ Post, from the Washington. Schanberg Resigns After N.Y. Times Cancels His Column. Los Angeles Times. 1985-09-26 [2016-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14. ^ McCain and the POW Cover-Up. The American Conservative. Amconmag.com. 2010-07-01 [2010-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6-02). 
  15. ^ 存档副本. [2018-10-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9). 
  16. ^ "Village Voice Shakeup: Top Investigative Journalist Fired, Prize-Winning Writers Resign Following Merger with New Times Medi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Democracy Now, April 13, 2006
  17. ^ Silent Treatment. The American Conservative. [2017-0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2).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