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賜姓名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賜姓名,一般可分為賜姓賜名,或皆有之,如賜降將姓名,又或是。主要是東亞文化圈君主臣下獎勵行為。

在中國,從西漢高祖[註 1],歷代君主賜姓名屢見不鮮。與賜姓名相對的懲罰,即「去其姓、改惡姓」,如楊玄感被改姓為梟氏、王皇后被改姓為蟒氏。

在中國

[編輯]

獲得賜名者通常是大臣皇親,以及皇帝的配偶——皇后妃嬪。官員之子亦可能因父親的關係得到君主賜名。明初重臣徐達四子皆是由明太祖賜名[1]

皇親之中,皇子皇女被賜名是常見現象。早夭的皇子、皇女被追封、賜名亦是常例,如明代[註 2]。皇后、妃嬪由於同姓不婚的習俗,通常不會賜國姓,而是賜以其他姓氏[註 3]。亦有妃嬪、皇女(公主)被賜別號的事例[註 4]

大臣所賜姓氏以君主所姓的「國姓」最為常見。如南北朝北魏君主為拓拔氏鮮卑人,因此賜漢臣鮮卑姓氏。到唐朝時,皇帝通常賜李姓給非漢族的大臣,同時賜姓且賜名者亦有,如沙陀將領朱邪赤心,賜姓名為李國昌。亦有賜他姓者,如明朝宦官馬三寶因在「燕京鄭村壩」(今北京朝陽區東壩地區)立下戰功,故賜名為「鄭和」。亦有僅賜名者,如明朝的胡廣胡德盛被賜名為胡靖,姚道衍被賜名為姚廣孝等。

在日本

[編輯]

日本皇族,並無姓氏;而皇族公子王孫因為各種原因被取消皇籍,被稱為「臣籍降下」(現行日本憲法施行後則稱為「皇籍離脫」),此時便會賜予一個姓氏。平安時代皇族人數太多,皇宮財政甚窘;天皇唯有將血緣疏遠或者較不受寵的皇室子弟賜姓並降為臣民,讓他們自力更生,以維繫宮內財政。這些成為臣民的公子王孫多半成為武士,如平氏源氏

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投降後,同盟國軍事佔領日本。1947年,因駐日盟軍總司令部(GHQ)指示,伏見宮閑院宮山階宮北白川宮梨本宮久邇宮賀陽宮東伏見宮朝香宮東久邇宮竹田宮宗室子弟皆被賜姓,脫離皇族降為平民,以宮名為新的苗字(即姓氏);比如伏見宮第26代當主伏見宮博明王脫離皇室後賜姓「伏見」,稱作「伏見博明」。明治維新後,內親王女王在下嫁平民後也會脫離皇族(臣籍降嫁)而改姓為其丈夫的姓氏,比如最近一位是2021年秋篠宮文仁親王的長女小室真子(賜姓前被稱為真子內親王),但注意這嚴格來說並不算賜姓,而是根據日本民法夫妻必須同姓的規則而做的改姓。

參見

[編輯]

備註

[編輯]
  1. ^ 項伯受賜國姓劉姓,故名劉伯。婁敬受賜劉姓,故名劉敬。
  2. ^ 可參見明光宗子女。
  3. ^ 漢成帝婕妤李平賜姓衛氏。唐武宗賜生母廉氏家族為韋氏金宣宗皇后王氏賜姓溫敦氏。
  4. ^ 唐太宗武才人號武媚,唐玄宗賜同母妹玉真公主號持盈。

註釋

[編輯]
  1. ^ 明實錄·太祖實錄·卷之一百七十一》○太傅魏國公徐達薨,子四人,皆上賜名,長子輝祖襲封魏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