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阿森一族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阿森一族
The Simpsons
類型動畫處境喜劇
超現實幽默
社會諷刺
開創馬特·格朗寧
開發詹姆斯·L·布魯克斯
馬特·格朗寧
薩姆·西蒙
配音丹·卡斯泰蘭尼塔
朱莉·凱夫納
南希·卡特賴特
亞德利·史密斯
漢克·阿扎里亞
哈里·希勒
製作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原版:英語
阿森一族的非英語版本中華民國國語&台語(台灣版)、粵語(香港版)、法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巴西版)、日語韓語印地語旁遮普語(巴基斯坦版)、瑞典語匈牙利語
季數36
集數781(每集列表
每集長度21-24分鐘
配樂丹尼·葉夫曼
片頭曲阿森一族主題曲
作曲阿爾夫·克勞森
製作
執行製作阿爾·吉恩
約翰·弗林克
詹姆斯·L·布魯克斯
馬特·格朗寧
馬特·塞爾曼
薩姆·西蒙
製作公司Gracie Films
第20號電視工作室
Klasky Csupo(1989–1992)
Film Roman(1992年-至今)
發行公司第二十電視公司
播出資料
首播頻道福克斯廣播公司
圖像制式480i/576i4:3 SDTV(1989年-2009年)
720p16:9 HDTV(2009年-至今)
聲音制式立體聲(1989年-1991年)
杜比環繞2.0(1991年-2009年)
5.1聲道(2009年-至今)
播出國家/地區 美國
播出日期1989年12月17日 (1989-12-17)—至今
相關節目
相關節目特蕾西·厄爾曼秀
各地節目名稱
中國大陸辛普森一家
台灣辛普森家庭
港澳阿森一族
新加坡阿森一族(電視)
外部連結
官方網站
IMDb 介紹

阿森一族》(英語:The Simpsons,中國大陸譯《辛普森一家》,香港、新加坡譯《阿森一族》,台灣譯《辛普森家庭》)是馬特·格朗寧為美國霍士廣播公司創作的一部成人動畫處境喜劇。該劇透過展現荷馬瑪吉巴特麗莎奶咀一家五口的日常生活,諷刺性地描繪了美國中產階級的生活方式。空間設定於虛構小鎮春田市的《阿森一族》,幽默地嘲諷了美國文化、社會、電視節目和人生百態英語Human condition

為了給製片人詹姆斯·L·布魯克斯製作一部動畫短劇馬特·格朗寧構思出了辛普森一家人的形象。格朗寧用自己家族成員的名字逐一地給他們命名,而自己的名字則用「巴特」替代[1]。1987年4月19日短劇成為了《特蕾西·厄爾曼秀》的一部分[2]。在播映三季後,《阿森一族》得以轉正進入半小時的黃金時段,並成為了福克斯在早期達成的成功之一。

自1989年12月17日在螢幕上的首次亮相開始,《阿森一族》至今已播出35季,共760集。2007年5月20日播出的第十八季末集,是本劇的第400集;同時,2007年亦是該劇播出的20周年紀念。於2007年7月26日和7月27日在全球上映的《阿森一族大電影》,至今已獲得約5.253億美元的票房收入。第二十四季已於2012年9月30日開始播出;[3] 2012年2月19日播出的第二十三季第14集,是這部動畫的第500集[4]。 2021年3月3日,該劇宣佈將續訂第33季和第34季[5],第三十四季於2022年9月25日首播。即將到來的第 34 季結局將作為第 750 集。2023年1月26日,該劇續訂了第35季和第36季[6]。屆時《阿森一族》將通過這個擴展通過令人瞠目結舌的 800 集裏程碑[7]

從作為一部電視劇製播以來,《阿森一族》贏取了大量的獎項;其中包括35 次艾美獎、34次安妮獎和2次皮博迪獎。1999年12月31日期的《時代》雜誌將其評為20世紀最優秀的電視劇作;這一季通常被認為是它的「黃金時代」。自那以後,它一直因質量下降而受到批評,。A.V.俱樂部的埃里克·亞當斯將其稱為「無論格式如何,電視的最高成就。[8]2000年1月14日,《阿森一族》的星星被刻在了荷里活星光大道上。作為美國歷史上最長壽的處境喜劇[9]動畫節目[10],《阿森一族》對流行文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譬如荷馬·辛普森懊惱時的咕噥聲「D'oh!」(發音類似於中文的「都!」)便被英語詞典所收錄。

起源

[編輯]
辛普森全家福,從左往右為:荷馬聖誕老人小助手(狗)、瑪吉麗莎雪球二世(貓)、奶咀巴特

馬特·格朗寧詹姆斯·L·布魯克斯辦公室的休息廳中首次構思出了辛普森一家的形象。當時布魯克斯要求格朗寧構思一出動畫短劇,他最初打算推薦自己的《地獄生活》系列。但是,當他意識到推出《地獄生活》會讓自己失去該作品的出版權後,他選擇了另一條路並自創了一組機能不全家庭的成員來替代[11]。他用自己家族成員的名字逐一給角色命名,並用「巴特」替代了自己的名字[1]。 1987年4月19日,辛普森家族首次以動畫短劇的形式出現在《特蕾西·厄爾曼秀》上[2]。格朗寧當時只提交了草稿,並以為在製片過程中會清理掉多餘的線條。但是,動畫的繪製者僅僅是照着原圖重新勾勒了一遍,這讓最初幾集的短劇顯得十分潦草雜亂[1]

到了1989年,一組由製片公司構成的團隊為福克斯廣播公司將《辛普森短劇》改編成了半小時長的《阿森一族》系列劇。這組團隊中包括有現在的Klasky Csupo動畫工作室。吉姆·布魯克斯與福克斯電視網在協議中達成了一項條款,要求福克斯不得干預節目的內容[12]。格朗寧說,他創作這齣動畫的目的是為觀眾提供「主流垃圾節目」外的另一種選擇[13]。該半小時的系列劇啟播於1989年12月17日,首集的名字是「Simpsons Roasting on an Open Fire」,是一集聖誕特輯[14]。首先製作的「Some Enchanted Evening」一集因為動畫上的問題被延後到了1990年5月才播出[15]

《阿森一族》是福克斯電視網在季度最高評分的30個電視節目中被評出的首個電視系列劇[16]。獲得成功後,福克斯將它放到和國家廣播公司的《Bill Cosby半小時》同時間播放,一較高下,結果使得《阿森一族》的收視率下降[17]。1992年,特蕾西·厄爾曼起訴了福克斯,主張當初她的節目是該劇成功的因素之一,因此她應該分享《阿森一族》的獲利——但法庭在最後駁回了她的主張[18]

《阿森一族》從一開始便受到爭議。行為叛逆的故事主角巴特,經常惹是生非卻不受懲罰;這讓一些家長和保守人士覺得巴特為孩子們樹立一個壞榜樣[19][20]。在那個時候,時任美國總統的老布殊曾評論道:「我們希望美國家庭強而有力,希望他們能更像沃爾頓一家英語The Waltons而不是辛普森一家。」[21][註 1]美國的一些公立學校甚至禁止了《阿森一族》的商品T裇,譬如畫有巴特並寫上「Underachiever ('And proud of it, man!')」(我是差生,而且我很自豪!)的T裇[21]。儘管有着這些禁令,但《阿森一族》的商品卻相當熱賣,僅頭14個月便在全世界獲得20億美元的進賬[21]

製作

[編輯]

執行製片

[編輯]

系列劇運作人列表:

馬特·格朗寧與詹姆斯·L·布魯克斯一直都是《阿森一族》的執行製片,同時亦擔任着節目的創意顧問。前四季的創意總監薩姆·西蒙至今仍被作為該劇名義上的一位執行製片人,但實際上他在1993年後就不再參與《阿森一族》的制映工作[22]。更能參與到節目製作的職位是運作人,他們不僅發揮着首席編劇的作用,還負責經管一整季的節目製作[23]

編劇

[編輯]
現任執行製片阿爾·讓(左)與前任執行製片戴維·米爾金(右),兩人從1994年起進入了《阿森一族》的編劇團隊

《阿森一族》的編劇團隊由60名劇作家構成,他們在每年的12月初為節目提供新的創意[24]。每集劇情的主編擬定最初的原稿,然後在集體修訂會議中得出最終的劇本:通常進行的修訂有增加或減少笑料、插入場景以及與配音演員進行的協調[25]。這些修訂會議的主持人為喬治·邁耶,他從第1季便開始參與該劇的製作。據長期編劇喬恩·維蒂透露,即使某集的片尾字幕上寫着其他編劇的名字,該集其中最好的幾句話一般也是邁耶寫的[25]。由於每一集都會花費6個月的製作時間,因此在劇中鮮少有對當時時事的評論[26]。不過,劇中有時候也會提及預定進行的事件,如奧運會超級碗

登上60集動畫片尾字幕的劇作家約翰·斯沃茨韋爾德是《阿森一族》製片職員中最高產的編劇[27]。另一位最知名的前任編劇是柯南·奧布萊恩,他在1990年代早期為許多集的動畫作出過貢獻,直到他取代了大衛·莱特曼成為了談話節目深夜秀》的主持人[28]。曾為「Homer Simpson, This Is Your Wife」寫作劇本的英國喜劇演員里奇·熱爾韋,成為了這部系列中第一位既擔任編劇,又在該集中以客串明星形象出現的名人[29]

配音演員

[編輯]
漢克·阿扎里亞從第二季起成為了《阿森一族》的正式配音演員[30]

與其他動畫節目不同的是,《阿森一族》在每集的片尾字幕裏都只會列出配音演員的姓名,而不會列出他們配音的角色。在早期的幾季時,福克斯與節目的製作成員們都希望保守他們的身份秘密;因此,錄音工作的絕大部分都閉門進行,並謝絕發表配音演員的照片[31]。不過,電視網在播放「Old Money」這一集時總算打出了每個演員配音的角色,這是因為製片人認為配音演員們的工作應該被列入片尾字幕中[32]。2003年,《阿森一族》的配音演員出現在了《明星心語》的一集中,並為他們配音的角色進行現場配音。

《阿森一族》共有六名主要的配音演員。丹·卡斯泰蘭尼塔荷馬·辛普森亞伯拉罕·辛普森小丑庫斯提等成年男性角色配音[33]朱莉·凱夫納瑪吉·辛普森帕蒂和塞爾瑪及一些配角配音。[33]南希·卡特賴特巴特·辛普森與其他的小孩配音[33]。為麗莎·辛普森配音的亞德利·史密斯是唯一一位只為一名固定角色配音的演員:儘管她偶爾會為一些短暫出現的角色配音[33]。有兩位男性配音演員並不為辛普森一家人配音,而是為大多數男性市民配音。漢克·阿扎里亞莫·希斯拉克維古姆警官阿普配音,哈里·希勒保先生史密瑟斯斯金納校長內德·弗蘭德希伯特醫生配音[33]。除了哈里·希勒外,其他的每一位主要配音演員都曾獲得艾美獎最佳配音表演獎[34]

除了上述六名主要的配音演員外,還有帕梅拉·海登特雷斯·麥克尼爾馬西婭·華萊士瑪吉·羅斯韋爾魯西·泰勒為諸多配角配音[33]。在1999年到2002年間,奶咀·羅斯韋爾負責的角色曾由馬西婭·米茨曼·加文配音。卡爾·維德戈特也曾經為少量角色配過音,不過他從來沒有給任何長期角色配過音[35]。曾多次以「特邀明星」方式出現的配音演員有艾伯特·布魯克斯菲爾·哈特曼喬恩·洛維茨喬·曼泰尼亞凱爾西·格拉默[36]

《阿森一族》的客串配音演員往往來自各種各樣的職業領域:包括演員、運動員、作家、法官、音樂人和科學家。在早期的幾季中,客串演員大多為某些角色配音,但到了後來基本上都為自己的動畫形象配音。托尼·貝內特是第一位在劇中以本人形象出現的客串明星:他曾在第二季的「Dancin' Homer」一集中短暫出現過[37]。《阿森一族》保持了「出現客串明星次數最多之電視劇」的世界紀錄[38]

主要的配音演員們與福克斯曾有幾次被捲入過度宣揚的薪酬爭議中。在1998年,他們以罷工作威脅,要求二十世紀福克斯將他們的薪酬從每集30,000美元增加到每集125,000美元。系列劇的創造人格朗寧支持了這些演員的這次行動[39]。後來,節目的收入隨着聯合播出與DVD的銷售又有了進一步增長,於是,主要配音演員們在2004年4月再度罷工。在與福克斯的一場不成功的談判中,演員們要求漲薪到每集360,000美元,即每季22集共八百萬美元;而《阿森一族》的製作也由於該次談判停滯了幾個星期。直至2004年5月2日,演員們與福克斯終達成協議[40]

《阿森一族》還曾被配音為其他的一些語言,其中包括日語德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中文。另外,法語魁北克法語也有部分配音版本[41]。《阿森一族》曾用阿拉伯語播放過,但由於伊斯蘭教的習俗,節目中的多數內容被修改了。例如,在阿拉伯語版中荷馬喝的是碳酸飲料而不是啤酒,吃的是埃及牛肉腸而不是熱狗。由於這些變動,阿拉伯版《阿森一族》的播放,對該地區的一些早期辛普森愛好者們產生了負面影響。台灣的中文配音版(2014年)中,加入一些新聞實事與人物,以及摻入台語,播出後得到一些正面回饋,但也有喜愛原版的觀眾對於台版的負面批評,其中台版的荷馬·辛普森風格似與原版稍嫌不同[42][43]

2020年6月26日,製作人宣佈《阿森一族》中非白人角色將不再由白人配音[44]

動畫製作

[編輯]

參與製作的國際動畫工作室:

AKOM

  • 獨立製作了系列的前兩季。
  • 自系列開播後便一直參與動畫製作。

Anivision

  • 參與了第3至10季的動畫製作。

Rough Draft Studios

美國動畫公司

  • 與Anivision一同製作了「Radioactive Man」一集。
  • 製作了「The Simpsons 138th Episode Spectacular」。

Toonzone Entertainment

  • 製作了「The Fat and the Furriest」與「She Used to Be My Girl」。

《阿森一族》曾由多個美國及國際性的工作室參與動畫製作。從《特蕾西·厄爾曼秀》的短劇開始,動畫的製片就主要由Klasky Csupo完成[45]。隨着系列的開播,由於工作量的增加,福布斯將製作外包給了位於韓國的幾家國際工作室[45]。美國本土的動畫工作室Film Roman,負責設計新的角色、背景與道具的設計,負責繪製分鏡、角色與背景構圖;隨後再轉交給Gracie Films製作動態分鏡交由編劇修訂;編劇完成修改後,製作工作便會轉交給海外的工作室來完成。海外工作室隨即會繪製內插圖、進行描線和上色,然後將動畫錄製成帶送回美國,在三到四個月後由福克斯播出[46]

《阿森一族》前三季在美國的製片工作由Kalsky Csupo完成。1992年,節目的製作公司Gracie Films將美國國內的製片工作轉交給了Film Roman[47],後者在此後(至2025年)便一直都負責該節目的製作。

第十四季開始,節目的製作流程從傳統的賽璐珞動畫轉變成了數碼描線和上色[48]。正式使用數碼色彩上色的第一集動畫是1995年的「Radioactive Man」。動畫師在第十二季的「Tennis the Menace」中曾使用過數字色彩,但Gracie Films拒絕將該技術正式應用於該節目的製作,直到繼續制播兩季之後才予以接受。不過,已經製作完成了的「Tennis the Menace」仍得以在電視網上播放[49]

角色

[編輯]
《阿森一族》運動會中,二級與三級角色的龐大陣容

辛普森一家是居住在美國「心臟地帶」類型的小鎮春田市的一個典型家庭[50]。家中的父親荷馬擔任着春田市核電站的安全檢查員——這個職位與他粗心、弄臣式的個性顯得很不相稱。他的妻子瑪吉·辛普森,是一位典型的美國式主婦和母親。他們有着三個孩子:十歲的大兒子巴特是一個麻煩製造者;八歲早熟的女兒麗莎是一位積極行動主義者;小女兒奶咀是一個幾乎不會說話,只能用吸橡皮奶嘴進行交流的嬰兒。這家人養有一條名叫聖誕老人小助手的狗,以及一隻名叫雪球二世的貓。兩隻寵物都曾在幾集動畫中充當中心角色。儘管度過了許多次節日或生日這樣的年度重要事件,辛普森一家人都沒有因為真實歲月的流逝而逐漸老去,其面貌與他們在1980年代末露面時並無二樣。

《阿森一族》有許多怪僻的次要角色:同事、老師、親朋好友、地方名人。格朗寧起初只是打算讓這些角色出現一次,讓他們充當笑料製造者,或用來填補小鎮需要的一些功能。不過,大部分的這些角色後來都被保留了下來,其形象也得到擴充,甚至不少角色在後來還成為了幾集動畫的中心人物。據馬特·格朗寧所說,動畫採用喜劇節目《第二城市電視台》(SCTV)中使用大量配角製作節目的概念[17]

背景

[編輯]

《阿森一族》的故事發生在美國的一座虛構小鎮春田市(俄亥俄州,在第7季,麥及和利薩,因為一個遊戲棋缺少零件,而打給生產商,在後來電話留言中,留下了他們在俄亥俄州的訊息)中,不過,沒有任何地理上的坐標或與美國哪一州的聯繫可以讓人們辨別出它的位置的。然而,愛好者們曾嘗試通過小鎮的特徵、四周的地理情況以及臨近的地標建築等線索,去尋找現實中春田市的位置;亦因如此,製片方開始刻意地將春田市的地理位置變得模稜兩可[51]。在美國,「春田」(或Springfield)這個地名很常見,有超過一半以上的州份都有城市或小鎮叫這個名字[52]。春田市周遭的地貌環境包括有海岸線、沙漠、廣闊的農田及高山等;其實,只要是故事或笑料需要的,就會被創造出來[53]。儘管如此,格朗寧亦曾說過,春田市與他成長的城市俄勒岡州波特蘭有許多共同點[54]

主題

[編輯]

《阿森一族》採用了與其預設一致的「處境喜劇」式的場景佈置,以辛普森一家人在一座典型的美國小鎮上的生活為中心[50]。但是,作為一部動畫片,《阿森一族》的活動範圍要大過一部普通的處境喜劇。在劇中,春田市通常是角色們能探索到的最大範圍。由於荷馬在一座核電站工作,節目亦會對環境問題進行一些評論[55]。通過對巴特和麗莎在春田市小學度過的某一天進行描繪,編劇們能將一些教育領域的緊迫的或爭議性的問題一一闡明。春田市有着龐大的媒體陣容——從兒童頻道到地方新聞,這讓製片人得以對自己乃至整個娛樂業進行自嘲[56]

一些評論家們認為《阿森一族》實質上是一齣政治節目,並容許左翼偏見的存在[57]阿爾·讓在一次採訪中承認了這一點:「我們(這部節目)有着自由主義的傾向」[58][59]。編劇們經常會對一些進步性的觀念表示讚賞;而且,節目裏也經常會開跨政治光譜的玩笑[60]。《阿森一族》將政府與大公司描繪成佔盡普通工人便宜的無情實體[59]。由此,編劇們經常會把權威塑造成不討好的或負面的形象。在動畫中,政客是腐敗貪婪的,牧師洛夫喬伊對常去做禮拜的人來說是無關緊要的,而當地的警察部門更是懶惰無能的[61]。在人權議題方面,編劇們也幾次觸及北京的敏感神經,2021年11月,迪士尼影音串流平台Disney+於香港推出時,被發現其中一集憑空消失,內容是主角一家造訪天安門[62];2023年2月,有一集提到中國的「強迫勞動營」,再次被香港Disney+串流服務移除[63]。宗教也是一種循環討論的主題。在出現危機後,辛普森一家人通常會求助於上帝;另外,節目還曾涉及過許多其他的主要宗教[64]

特點

[編輯]

片頭

[編輯]
一幅沙發噱頭的截圖(經常出現在每一集的片頭)

《阿森一族》的片頭是這部動畫中最值得注意的標誌之一。基本上每集動畫都會以鏡頭從雲端推進開始,隨着節目標題的出現,春田市映入眼帘。在片頭中,逐一地展現了辛普森家庭中每人回家的鏡頭。當他們到家後,便會衝向沙發並坐下,然後開始看電視。片頭由戴維·西爾弗曼製作,這是他在《阿森一族》開映後接到的第一個任務[65]。在格朗寧委託音樂家阿爾夫·克勞森創作一段懷舊風格的音樂後,阿爾夫於1989年作成了該系列富有特色的片頭曲。花了阿爾夫兩天時間來創作的這段音樂,後來成為了他作曲事業中最著名的作品[66]

《阿森一族》的片頭中最具特色的一點是,其中的某些片段會隨着各集的不同而變換:巴特被罰抄黑板的內容一直都在變化[65];麗莎用薩克斯管吹出的亦是不同的獨奏;而一家人在進屋後奔向沙發時,各集的場景佈置也不盡相同[67]

萬聖節特輯

[編輯]

《阿森一族》的萬聖節特輯已經成為了一個年度的傳統項目。1990年,第二季中首次播映了「Treehouse of Horror」,並確定了一集三段獨立故事的萬聖節特輯模式[68]。在這些情節中,辛普森一家人往往會捲入一些恐怖科幻或超自然的現象中,並經常對上述類型的著名作品進行戲仿或致以敬意[69]。這些故事一般都發生在動畫正常的連貫整體之外。儘管「樹屋」系列通常都會在萬聖節上映;但在近幾年裏,由於福克斯與美國職棒大聯盟世界大賽合約,新的部分會在萬聖節過後才播放[70]

幽默

[編輯]

《阿森一族》的節目中使用了大量口頭禪式的名言,絕大多數的一級和二級角色至少都有一句這樣的名言[71]。其中較為著名的有荷馬·辛普森的咕噥聲「D'oh!」,保先生的「Excellent...」以及納爾遜·芒茨的「Ha-ha!」[註 2]。巴特的一些名言,如出現在T裇衫上的「¡Ay, caramba!」、「Don't have a cow, man!」和「Eat my shorts!」[註 3]等短語主要出現在早期的部分節目中[72]。不過,當《阿森一族》的商品變得流行後,巴特便很少使用後兩個短語了(但在與《住家男人》第13季的一集當中巴特重新使用了"Eat my shorts!"這句口頭禪,教會了史杜威這句話,但未曾想史杜威讓欺負巴特的納爾遜真的吃掉史杜威的短褲)。在新近的幾季里,這些口頭禪的使用有所下降。有一集「Bart Gets Famous」嘲弄了這種口頭禪式的幽默:當巴特在小丑庫斯提的節目上說了句「I didn't do it.」之後,他出名了[73]

《阿森一族》的節目亦會採用為社會各層所熟知的文化典故,來製造幽默效果以吸引不同年齡階段的觀眾[74]。這樣的典故往往來自於電影、電視、音樂、文學、科學與歷史[74]。無論何時,動畫師們都會通過一些幽默的或不正確的招牌、報刊上的文字,將笑料融入動畫的背景當中[75]。觀眾一般都不會注意到這些視覺上的笑料。有些時候這些笑料甚至是一瞬即逝的,只有在觀看錄影時按下暫停才會發現它們[75]

惡搞

[編輯]

《阿森一族》中惡搞過很多東西。例如:

金龜樂隊

1.S06E01中融化的金龜樂隊成員蠟像
2.Homer Simpson與其他四人組建的樂隊影射金龜
3.S27E01開頭的專輯分別在惡搞With the Beatles,A Hard Day Night,Rubber Soul,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這是影射阿森一族專輯The Yellow Album), Abbey Road


霍士傳媒集團

1.劇情中經常有人說「Fox Sucks!」(該死的霍士!)
2.二十六季最後一集展示的電子國旗有Fox標誌。

聯動

[編輯]

阿森一族與許多動畫有過聯動,比如:住家男人、乃出個未來、瑞克與莫蒂等。

文化影響

[編輯]

對語言的影響

[編輯]
《阿森一族》的創造者馬特·格朗寧

有許多源於《阿森一族》的新語已經進入了通俗的日常用語當中[76]語言資源聯盟的理事馬克·利伯曼曾評論道:「《阿森一族》顯然已經取代了莎士比亞和聖經,成為了我們文化中熟語、口頭禪及其他原文典故的最主要來源」。《阿森一族》中最著名的一句口頭禪莫過於荷馬生氣時的咕噥聲「D'oh!」,這個措詞在現實世界中已經常見到足以讓《牛津英語詞典》收錄的地步(但沒有帶d與o之間的撇號)[77]丹·卡斯泰蘭尼塔曾說,他從詹姆斯·芬利森那借來了這個短語,後者是一位早期的勞萊與哈台電影演員。芬利森的發音要比「D'oh!」更長且更帶抱怨,但《阿森一族》的導演要求卡斯泰拉內塔縮短這個短語;最後,「D'oh!」便成為這部動畫中最著名的一個感嘆詞[78]

《阿森一族》中的其他一些進入流行文化的短語還包括「excellent」(用伯恩斯式的陰險拖長語調的方式說出,有些像「eeeexcelllent…」),荷馬的歡呼聲「Woohoo!」以及納爾遜·芒茨的嘲笑聲「HA-ha!」; 在劇中,威利校管曾把法國人罵作是「猛吃奶酪的投降猴子」;而當2003年發動伊拉克戰爭的提議被法國反對後,美國保守派雜誌《國民評論》的專欄作家喬納·戈德堡便使用了這個短語來嘲諷法國人,這個短語於是迅即地在記者中傳播開來[79]。「Lisa the Iconoclast」中使用的「Cromulent」一詞後來出現在《韋伯斯特新千年英語詞典》當中[80]。「Bart the Genius」一集中巴特在Scrabble遊戲中自創的「Kwyjibo」一詞,後來被梅麗莎蠕蟲的一位編寫者用作自己的化名[81]。「Deep Space Homer」中肯特·布羅克曼使用的「I, for one, welcome our new insect overlords」(我,作為個人來說,歡迎我們新的昆蟲統治者),這個被稱作「統治者迷因」的短語後來滲進了流行文化當中,被用於各種事件的描寫。布羅克曼的這個短語被改編成了多個版本,通常被用於進行嘲諷或幽默的目的[82]。在一些媒體中也有使用,如《新科學人》雜誌[83]。另外,表示輕蔑語氣的詞語「Meh」亦因該動畫而聞名[84]

對電視的影響

[編輯]

《阿森一族》是1970年代動畫系列《等你爸回家》之後的第一部在黃金時段獲得成功的動畫節目[85]。在1980年代的很長一段時間中,評論家們都認為動畫節目只適合於兒童觀看,而要讓一出動畫節目達到能在黃金時段播出的質量會耗費太多的預算。後來,《阿森一族》改變了這一觀點[45]。將製作內插圖、上色及最終成片的工序交由韓國的動畫工作室完成,讓節目的預算得以節省。《阿森一族》的成功及其較低的預算花費,促使電視網在其他一些動畫系列上的態度發生了改變[45]。這在後來促成了1990年代動畫節目的繁榮:一大批新的動畫節目陸續在黃金時段上亮相,如《衰仔樂園》、《住家男人》、《一家之主》、《乃出個未來》及《評論家[45]。《衰仔樂園》裏甚至還專門有一集「Simpsons Already Did It」來向《阿森一族》致敬[86]

阿森一族》還對《馬爾科姆的一家》這類真人節目產生過影響,後者開播於2000年1月9日,播放時段處在《阿森一族》播放後剩下的空檔[87]。《馬爾科姆的一家》的一大特色是其中大量使用了類似《阿森一族》的視覺喜劇,且該劇亦沒有像大多數處境喜劇那樣使用罐頭笑聲。據里奇·熱爾韋所說,他編導的英國喜劇《辦公室》主要是受到了《阿森一族》的影響,該劇同樣沒有使用罐頭笑聲[88]

評論與成就

[編輯]

獎項

[編輯]
《阿森一族》在荷里活星光大道上的星星

從作為一部電視劇制播以來,《阿森一族》贏取了大量的獎項;其中包括24次艾美獎[38]、26次安妮獎[89]與1次皮博迪獎[90]。在《時代》在1998年的一期雜誌上公佈的20世紀藝術與娛樂業的最偉大成就當中,將《阿森一族》列為20世紀最優秀的電視劇作品[91]。在同一期雜誌里,《時代》還將巴特·辛普森列入了年度《時代一百人》當中,將他評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一百位人物之一[92]。巴特是該名單中唯一的一位虛構人物。2000年1月14日,《阿森一族》登上了荷里活的星光大道。同樣在2000年,《娛樂周刊》雜誌的電視評論家肯·塔克將《阿森一族》稱作是1990年代最偉大的電視節目。英國第四台的觀眾們曾在兩次投票評選中將《阿森一族》評為第一名:一次是2001年的100部最偉大的兒童電視節目評選,另一次是2005年的100部最偉大的卡通節目評選;此外,在2001年的100位最偉大電視角色的評選當中,荷馬·辛普森亦被評為第一名。2007年,《娛樂周刊》在「50個最偉大的電視偶像」中將荷馬·辛普森列為第九位[93]。2002年,在《電視指南史上最偉大的50部電視節目評選中,《阿森一族》位列第八[94],在2007年,在《時代》的「史上最優秀的100部電視節目」列表中亦包括有《阿森一族》[95]

成就

[編輯]

1997年2月9日,在「The Itchy & Scratchy & Poochie Show」成功播出後,《阿森一族》超越了《摩登原始人》成為了美國電視史上最長壽的黃金時段動畫系列。2004年,《阿森一族》取代了《奧茲和哈里特的冒險》(1952-1966)成為了美國最長壽的處境喜劇類(動畫或真人)節目[9]。2004年10月,《史酷比》(Scooby-Doo)暫時取代了《阿森一族》,成為了美國電視史上集數最多的動畫節目[96]。但是,電視網的管理層在2005年4月取消了播映了371集的《史酷比》,因此,在十七季結束時已達378集的《阿森一族》再次奪回了該頭銜[10]。2007年5月,《阿森一族》在第十八季結束時成功抵達了400集的里程碑。雖然《阿森一族》保持着美國集數最多動畫片的紀錄,但它並不是世界紀錄的保有者[97]。譬如,日本動畫節目《海螺小姐》(サザエさん,Sazae-san)的播映集數已逼近2,000集[97]

2007年是辛普森系列的20周年紀念。在它的第19年裏(2007-2008),《阿森一族》與二十季的《荒野大鏢客》僅隔一季之遙,後者是美國黃金時段季數最多電視劇的紀錄保持者。但是,635集《荒野大鏢客》依然在集數上遠遠領先於《阿森一族》;如果按照正常的節目規劃計算,《阿森一族》必須播放到第29季才能從集數上超越它[9]

對品質下降的批評

[編輯]

許多年來,對《阿森一族》新作品的評價一般都會讚揚它的風趣、現實主義及才智[13][98]。但是,從1990年代中期開始,對該節目進行評論的語氣和重點開始有所改變。部份評論家開始認為這部系列「陳舊了」[99]。到了2000年,一些長期的影迷們從沉迷中清醒過來,開始指出《阿森一族》的情節已經不再圍繞着角色展開,而是變成了在愚蠢動作上的過度詮釋[100][101]

2003年,為了慶祝該劇第300集「Barting Over」的播出,《今日美國》發表了兩篇與《阿森一族》有關的文章:一篇是辛普森檔案影迷網站挑選出的10集最好節目列表[102],另一篇是由《阿森一族》自己的編劇挑選出的15集最好節目列表[103]。影迷列表上最新的一集是1997年的「Homer's Phobia」;而《阿森一族》編劇挑選出的最新一集是2000年的「Behind the Laughter」。2004年,哈里·希勒對他感覺到的節目下降的質量進行了批評:「我認為最後三季是做得最差的,因此現在對我來說第四季已經是非常好的了。」[104]

儘管有着這樣的一些批評,《阿森一族》依舊保持着大量的觀眾基數,而且還在吸引新的影迷。不過,與第一季在美國平均每集有1,340萬觀眾的收視率相比[16],《阿森一族》在第十七季時的收視觀眾數量已下降到了平均每集920萬觀眾[105]。在2006年4月接受的一次採訪中,馬特·格朗寧曾說:「誠然,我不願意看到任何一種結束的方式。我覺得這部節目將來可能會成為財政上的負擔……但是在現在,這個節目依然富有創意,我覺得,這一點與以前一樣好甚至更好。這部動畫是那麼驚人地詳實且富有想像力,而且其中的那些故事也做着我們從未做過的事。因此創造性地說,還沒有什麼理由可以讓它退出。」[註 4][106]

商品

[編輯]

《阿森一族》的流行使它自己成為了一個價值十億美元的商品工業[21]。從T裇衫到海報,四處都可以看到辛普森一家人及許多配角的形象。2007年4月24日,奧蘭多環球影城荷里活環球影城引進了「辛普森模擬器」,按日程將於2008年春天向公眾開放[107]。有許多棋盤遊戲都有着《阿森一族》的特別版,其中包括《妙探尋兇》、《Scrabble》、《大富翁》、《Operation》與《遊戲人生》;此外,還有一些冷知識遊戲如《What Would Homer Do?》與《Simpsons Jeopardy!》[108]。與《阿森一族》相關的紙牌遊戲則有「trump cards」與「The Simpsons Trading Card Game」。

在播映之後,與辛普森相關的出版物層出不窮。從1993年開始,邦戈漫畫已出版了9本《阿森一族》的連環漫畫冊[109]。在英國,《阿森一族》與《巴特·辛普森》的連環畫還被再版,並在相同的標題下加入了邦戈漫畫出版其他系列。此外,還有許多像每集嚮導這類的相關書籍出版。

系列中使用過的原聲音樂亦被收錄成輯,發表在《Songs in the Key of Springfield》與《Go Simpsonic with The Simpsons》兩張專輯中。同時,有一些在單曲或專輯上發表的曲子從未在動畫裏出現過。最著名的一首與米高·傑克遜合作寫成的單曲「Do the Bartman」[110]達成了國際性的成功,曾登上英國單曲排行榜榜首達三周之久[111],並曾被英國唱片產業協會(BPI)評為金獎[112]。在英國,「Deep, Deep Trouble」作為「Do The Bartman」的續曲發佈。專輯《The Simpsons Sing the Blues》與《The Yellow Album》中包含有一些曲子及原聲的轉錄版本

西雅圖的一間7-Eleven商店被改造成了Kwik-E-Mart的樣式,以給《阿森一族大電影》作宣傳

為了宣傳《阿森一族大電影》,有12家7-Eleven商店被改造成了「Kwik-E-Mart」的樣式並銷售《阿森一族》的相關產品。其中包括「Buzz可樂」、「庫斯提-O」蕎麥、灑着糖粒的粉紅色甜甜圈以及「Squishees」(一種類似思樂冰的飲料)[113]

DVD

[編輯]

《阿森一族》的許多集動畫都已被製成DVD和錄像帶出售。發售於2001年的第一季DVD,很快便成為了史上銷量最好的電視DVD產品,儘管在後來該紀錄為《查普爾秀》的第一季所破[114]。目前,第一至十季已在美國(一區)、歐洲(二區)及澳大利亞/新西蘭/拉丁美洲(四區)發售[115]

電子遊戲

[編輯]

《阿森一族》的角色與春田市的世界很快地便被電子遊戲工業搬入了遊戲中。早期的一些遊戲包括科樂美大型電玩版的《阿森一族》與Acclaim娛樂的《阿森一族:巴特與太空異種》(1991)。較新的遊戲有《阿森一族:瘋狂大道》(2001)、《阿森一族:橫衝直撞》(2003)與《阿森一族》(2007)。另外,共製造過兩種辛普森乒乓機;一種上市於第一季完結後不久,另一種至今仍可買到。 [116]。此外還有手機遊戲《阿森一族:Springfield》可免費下載

電影

[編輯]

二十世紀福克斯Gracie FilmsFilm Roman共同製作了《阿森一族》的動畫電影版本,並於2007年7月27日正式發佈[117]。該電影由長期為《阿森一族》製片的戴維·西爾弗曼導演,由馬特·格朗寧、詹姆斯·L·布魯克斯、阿爾·讓、喬治·邁耶、邁克·賴斯約翰·斯沃茨韋爾德喬恩·維蒂戴維·米爾金邁克·斯庫利馬特·塞爾曼伊恩·馬克斯通-格雷厄姆組成《阿森一族》編劇小組編劇[117]。製作電影的同時,電視劇的製作仍然在繼續進行着;而沒有理會長久以來認為的電影只能在系列完結後拍攝的主張[117]。從《阿森一族》早期的幾季開始,是否會製作長篇電影便是一個長期討論的話題。詹姆斯·L·布魯克斯起初認為「Kamp Krusty」這集的故事適合做成電影,但在將劇本擴充為長篇時遭遇了一些困難[118]。在很長的一段時期里,缺少合適的故事及已經十分忙碌的編劇小組這樣的困難,拖延了製作電影的計劃[106]

在經過福克斯與《今日美國》的評選後,佛蒙特州春田小鎮充當了該部電影的世界背景[119]。《阿森一族大電影》在美國的首周末票房收入達到7,400萬美元,拿下了當時的票房榜冠軍[120],並打破了基於電視劇改編電影之首周末票房的最高紀錄,此紀錄先前由《職業特工隊2》保持[121]。《大電影》亦拿下了首周末世界票房收入的冠軍,在71個地區的放映中收入總量高達9,600萬美元——其中在英國的票房收入為2,780萬美元,這讓《大電影》成為了福克斯在英國首周末票房收入第二高的電影[122]。在澳大利亞,電影版的票房達到了1,320萬澳元,成為了該國首周末票房收入第一高的動畫電影,及首周末票房收入第三高的電影[123]。截至2007年12月17日,該部電影在全世界的票房收入已達525,495,894美元[124]

海外播出

[編輯]

此劇在台灣以中文配音播出時,諷刺美國現狀的題材被更換為為惡搞台灣當今時事和名人。

註釋

[編輯]
  1. ^ 原文:「We're going to strengthen the American family to make them more like the Waltons and less like the Simpsons.」
  2. ^ 「Excellent...」的譯文為「漂亮……」;「Ha-ha!」的譯文為「哈—哈!」。
  3. ^ 「¡Ay, caramba!」是西班牙語中表示驚訝、惱怒的感嘆詞,可譯作「真倒霉」、「他媽的」;「Don't have a cow, man!」的譯文為「別大驚小怪,哥們!」;「Eat my shorts!」直譯作「吃我的短褲」,可意譯為「閉嘴」、「去死吧」。
  4. ^ 原文:「I honestly don't see any end in sight. I think it's possible that the show will become too financially cumbersome... but right now, the show is creatively, I think, as good or better than it's ever been. The animation is incredibly detailed and imaginative, and the stories do things that we haven't done before. So creatively there's no reason to quit.」

參考文獻

[編輯]

引用

[編輯]
  1. ^ 1.0 1.1 1.2 BBC. 'The Simpsons': America's First Family (6 minute edit for the season 1 DVD) (DVD). UK: 20th Century Fox. 2000. 
  2. ^ 2.0 2.1 Richmond, p. 14
  3. ^ Seidman, Robert. FOX Announces 2011 Fall TV Premiere Dates. TV By the Numbers. 2011-06-23 [2011-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4. ^ Goldman, Eric. 20th at Comic-Con: Terra Nova, Family Guy, Glee, Futurama, More - TV News at IGN. IGN. 2011-05-24 [2011-06-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29). 
  5. ^ Andreeva, Nellie. ‘The Simpsons’ Renewed For Seasons 33 & 34 By Fox. Deadline. 2021-03-03 [2023-03-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4) (美國英語). 
  6. ^ January 26, Dan Snierson; EST, 2023 at 02:36 PM. 'The Simpsons' renewed through 2025, will pass 800-episode mark. EW.com. [2023-03-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26) (英語). 
  7. ^ January 26, Dan Snierson; EST, 2023 at 02:36 PM. 'The Simpsons' renewed through 2025, will pass 800-episode mark. EW.com. [2023-03-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26) (英語). 
  8. ^ The best animated series ever, from Adventure Time to whatever The Zeta Project is. The A.V. Club. 2015-02-16 [2023-03-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04) (英語). 
  9. ^ 9.0 9.1 9.2 Owen, Rob. TV Notes: 'Simpsons' breaks record with contract renewal. Pittsburgh Post-Gazette. 2003-01-21 [2006-1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11). 
  10. ^ 10.0 10.1 Folkard, Claire. Guinness World Records 2006. Bantam USA. 2006. ISBN 978-0-553-58906-1. 
  11. ^ Groening, Matt. Fresh Air. 訪談 with David Bianculli. 2003-02-14 [2007-08-08]. National Public Radio. WHYY. Philadelphia.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06). 
  12. ^ Kuipers, Dean. '3rd Degree: Harry Shearer'. Los Angeles: City Beat. 2004-04-15 [2006-09-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7-17). 
  13. ^ 13.0 13.1 Tucker, Ken. Toon Terrific. Entertainment Weekly. 1993-03-12: 48(3). 
  14. ^ "Simpsons Roasting on an Open Fire" The Simpsons.com. Retrieved on February 5, 2007
  15. ^ Groening, Matt. The Simpsons season 1 DVD commentary for the episode "Some Enchanted Evening" (DVD). 20th Century Fox. 2001. 
  16. ^ 16.0 16.1 TV Ratings: 1989–1990. ClassicTVHits.com. [2006-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2). 
  17. ^ 17.0 17.1 Rabin, Nathan. Matt Groening: Interview. 影音俱樂部. 2006-04-26 [2006-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0-25). 
  18. ^ Spotnitz, Frank. Eat my shorts!. Entertainment Weekly. 1992-10-23: 8(1). 
  19. ^ Turner, p. 131
  20. ^ Rosenbaum, Martin. Is The Simpsons still subversive?. BBC News. 2007-06-29 [2007-08-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13). 
  21. ^ 21.0 21.1 21.2 21.3 Griffiths, Nick. America's First Family. The Times Magazine. 2000-04-15: 25, 27–28. 
  22. ^ Dan Snierson. D'Oh!. Entertainment Weekly. [2007-1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01). 
  23. ^ Cagle, Daryl. The David Silverman Interview. MSNBC. [2005-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11-30). 
  24. ^ Mitchell, Gail. Mike Scully. Ultimate TV. 1999-01-24. 
  25. ^ 25.0 25.1 Owen, David. Taking Humor Seriously. The New Yorker. 2000-03-13. 
  26. ^ Nixon, Geoff. Mmmmmm... pop culture. The Silhouette. 2004-03-04. 
  27. ^ Turner, p. 21
  28. ^ McGinty, Stephen. The icing on the Simpsons' cake. Scotsman. 2005-01-04 [2007-08-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5-16). 
  29. ^ Gervais writing Simpsons episode. BBC News. 2004-12-23 [2006-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01). 
  30. ^ Azaria, Hank. Fresh Air. 訪談 with Terry Gross. 2004-12-06 [2007-08-15]. National Public Radio. WHHY. Philadelphia.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4-19). 
  31. ^ Groening, Matt; James L. Brooks, David Silverman. The Simpsons season 1 DVD commentary for the episode "Simpsons Roasting on an Open Fire" (DVD). 20th Century Fox. 2001. 
  32. ^ Groening, Matt; Jay Kogen, Wallace Wolodarsky, Al Jean, David Silverman. The Simpsons season 2 DVD commentary for the episode "Old Money" (DVD). 20th Century Fox. 2002. 
  33. ^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Richmond, pp. 178–179
  34. ^ O'Niel, Tom. Shearer snubbed again! Blame that Mr. Burns?. The Envelope. 2006-07-20 [2007-08-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2-22). 
  35. ^ McCann, Jesse L.; Matt Groening. The Simpsons Beyond Forever!: A Complete Guide to Our Favorite Family ...Still Continued.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 p. 117 [2002]. ISBN 0-06-050592-3. 
  36. ^ Finley, Adam. The Five: Great Simpsons guest stars. TV Squad. 2006-06-20 [2007-08-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7-15). 
  37. ^ Turner, p. 393
  38. ^ 38.0 38.1 THE SIMPSONS - Season 19 (2007-2008. FoxFlash. [2007-1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2-17). 
  39. ^ Doherty, Brian. Matt Groening. Mother Jones. March/April 1999. 
  40. ^ McGinnis, Rick. Star talks Simpsons. metro. 2004-08-09. 
  41. ^ Kay, Jonathan. Caste Of Characters. Saturday Night Magazine. 2000-09-09 [2007-08-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2-10). 
  42. ^ El-Rashidi, Yasmine. D'oh! Arabized Simpsons not getting many laughs. Pittsburgh Post-Gazette. 2005-10-14 [2007-08-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22). 
  43. ^ 李昀澔. 時事梗爆笑 辛普森家庭翻紅. 台灣醒報. 2014-01-14 [2014-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9). 
  44. ^ 張筠青; 王凡. 《辛普森一家》不再由白人演员为有色人种配音. 德國之聲. 2020-06-27. 
  45. ^ 45.0 45.1 45.2 45.3 45.4 Deneroff, Harvey. Matt Groening's Baby Turns 10. Animation Magazine, Vol. 14, #1. January 2000: 10, 12. 
  46. ^ Elber, Lynn. TV's 'The Simpsons' Goes Global. Associated Press. 2001-08-05. 
  47. ^ 'The Simpsons' Producer Changes Animation Firms. Los Angeles Times. 1992-01-21. 
  48. ^ Groening, Matt; Al Jean, Jeffrey Lynch, Mike Reiss, David Silverman. The Simpsons season 4 DVD commentary for the episode "Whacking Day" (DVD). 20th Century Fox. 2004. 
  49. ^ Grala, Alyson. A Salute to the Simpsons (PDF). License Mag. : p. 14 [2007-08-1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7-09-25). 
  50. ^ 50.0 50.1 Turner, p. 28
  51. ^ Turner, pp. 289–290
  52. ^ Geographic Names Information System Feature Query Results. US Geological Survey. [2007-06-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6-21). 
  53. ^ Turner, p. 30
  54. ^ Hamilton, Don. Matt Groening’s Portland. Portland Tribune. 2002-07-19 [2007-08-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2-01). 
  55. ^ Turner, p. 55
  56. ^ Turner, p. 388
  57. ^ Turner, pp. 221–222
  58. ^ 「We [the show] are of liberal bent.」
  59. ^ 59.0 59.1 Turner, p. 223
  60. ^ Turner, p. 224
  61. ^ Turner, p. 56
  62. ^ 香港Disney+不敢播!辛普森家庭「辱華畫面」曝光 國外網笑翻. 自由時報. 2021-11-29 [2023-0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11). 
  63. ^ 《辛普森家庭》嘲諷中國強迫勞動 被香港迪士尼+下架. 自由時報. 2023-02-07 [2023-0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08). 
  64. ^ Pinsky, Mark I.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Homer. Orlando Sentinel. 1999-08-15. 
  65. ^ 65.0 65.1 Top titles. BBC. [2007-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04). 
  66. ^ Glionna, John M. Danny Elfman in the L.A. Times. Danny Elfman's Music For A Darkened People. 1999 [2006-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01). 
  67. ^ Richmond, pp. 90–91
  68. ^ Martyn, Warren; Wood, Adrian. The Simpsons Halloween Special. BBC. 2000 [2007-1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04). 
  69. ^ Turner, p. 31
  70. ^ Ryan, Andrew. Pick of the Day: The Simpsons Treehouse of Horror XVII. The Globe and Mail. 2006-11-04: p. 12. 
  71. ^ Turner p. 60
  72. ^ Turner p. 25
  73. ^ Turner p. 61
  74. ^ 74.0 74.1 Turner pp. 63–65
  75. ^ 75.0 75.1 Turner p. 62
  76. ^ Bahn, Christopher; Donna Bowman, Josh Modell, Noel Murray, Nathan Rabin, Tasha Robinson, Kyle Ryan, Scott Tobias. Beyond "D'oh!": Simpsons Quotes For Everyday Use. 影音俱樂部. 2006-04-26 [2006-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7-05). 
  77. ^ It's in the dictionary, d'oh!. BBC News. 2001-06-14 [2006-1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2-12-03). 
  78. ^ Simon, Jeremy. Wisdom from The Simpsons' 'D'ohh' boy (Interview). The Daily Northwestern. 1994-02-11. 
  79. ^ Younge, Gary; Jon Henley. Wimps, weasels and monkeys - the US media view of 'perfidious France'. Guardian Unlimited. 2006-07-07 [2006-08-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9-04). 
  80. ^ lookup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via reference.com
  81. ^ Vitti, Jon. The Simpsons The Complete First Season DVD commentary for the episode "Bart the Genius" (DVD). 20th Century Fox. 2001. 
  82. ^ Turner, p. 300
  83. ^ The British government welcomes our new insect overlords. New Scientist magazine. [2007-1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13). 
  84. ^ Michael Hann. Meh - the word that's sweeping the internet. The Guardian. 2007-03-05 [2007-1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21). 
  85. ^ Alberti, p. xii.
  86. ^ Richard Corliss. The Simpsons Did It!. TIME. 2007-07-29 [2007-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29). 
  87. ^ Wallenstein, Andrew. 'Malcolm in the Middle': trite Fox fare with a first-rate time slot. Media Life Magazine. [2006-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30). 
  88. ^ Schuchardt, Richard. Ricky Gervais Part One. DVDActive.com. [2006-1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0-28). 
  89. ^ Legacy: 20th Annual Annie Award Nominees and Winners (1992). Annie Awards. [2007-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29). 
  90. ^ George Foster Peabody Award Winners (PDF). Peabody.uga.edu. [2006-10-15].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07-26). 
  91. ^ Citation
  92. ^ Corliss, Richard. Bart Simpson. TIME. 1998-06-08 [2006-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5-29). 
  93. ^ The 50 Greatest TV Icons. Entertainment Weekly. [2007-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30). 
  94. ^ TV Guide's 50 Greatest TV Shows of All Time. TV Guide. 2002-05-04. 
  95. ^ The 100 Best TV Shows of All-TIME. TIME. [2007-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26). 
  96. ^ Scooby-Doo breaks cartoon record. BBC. 2004-10-25 [2006-08-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06). 
  97. ^ 97.0 97.1 Andy Vineberg. Some records will last forever. PhillyBurbs.com. 2007-11-15 [2007-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16). 
  98. ^ Remington, Bob. It's The Simpsons, Man. TV Times (Calgary Herald). 1990-10-26: 10. 
  99. ^ Suellentrop, Chris. Who turned America's best TV show into a cartoon?. Slate. 2003-02-12 [2006-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01). 
  100. ^ Weinman, Jaime J. Worst Episode Ever. Salon.com. 2000-01-24 [2006-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8-18). 
  101. ^ Bonné, Jon. ’The Simpsons’ has lost its cool. MSNBC. 2000-09-02 [2001-0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1-01-05). 
  102. ^ Paakkinen, Jouni. 10 fan favorites. USA Today. 2003-02-06 [2006-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15). 
  103. ^ 15 writer favorites. USA Today. 2003-02-06 [2006-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5-27). 
  104. ^ Leggett, Chris. Harry Shearer. UK Teletext. 2004-08-04. I rate the last three seasons as among the worst, so Season Four looks very good to me now. 
  105. ^ Mahan, Colin. 2006 Ratings Wrap-Up (continued). TV.com. 2006-05-26 [2006-07-03]. [失效連結]
  106. ^ 106.0 106.1 Rabin, Nathan. 影音俱樂部採訪馬特·高寧 (page 3). A.V. Club. 2006-04-26 [2006-10-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6-23). 
  107. ^ Adalian, Josef. Universal launches 'Simpsons' ride. Variety. 2007-04-24 [2007-08-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4-27). 
  108. ^ Sexton, Timothy. Simpsons Board and Trivia Games Are Fun for the Whole Family. Associated Content. 2005-08-30 [2006-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5-24). 
  109. ^ Shutt, Craig. Sundays with the Simpsons. MSNBC. [2007-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7-08). 
  110. ^ Bird, Brad; Matt Groening. The Simpsons season 2 DVD commentary for the special feature "Do the Bartman" (DVD). 20th Century Fox. 2002. 
  111. ^ Number 1 Singles - 1990s. Official Chart Company. [2007-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17). 
  112. ^ Certified Awards. BPI. [2007-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25). 
  113. ^ 7-Eleven Becomes Kwik-E-Mart for 'Simpsons Movie' Promotion. Fox News. 2007-07-01 [2007-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7-04). 
  114. ^ Lambert, David. Chapelle's Show—S1 DVD Passes The Simpsons As #1 All-Time TV-DVD; Celebrates by Announcing Season 2!. TVshowsonDVD.com. 2004-09-19 [2006-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年8月15日). 
  115. ^ DVD release date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t TVShowsOnDVD.com. Retrieved on June 7, 2006.
  116. ^ Stern Pinball, Inc. Announces A Wild "Simpsons Pinball Party". Stern Pinball, Inc. [2007-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01). 
  117. ^ 117.0 117.1 117.2 Fleming, Michael. Homer going to bat in '07. Variety.com. 2006-04-02 [2006-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5). 
  118. ^ Groening, Matt; Al Jean, Mark Kirkland, David Silverman. The Simpsons season 4 DVD commentary for the episode "Kamp Krusty" (DVD). 20th Century Fox. 2004. 
  119. ^ Simpsons launch hits Springfield. BBC News. 2007-07-21 [2007-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8-18). 
  120. ^ Weekend Box Office July 27–29, 2007. Box Office Mojo. [2007-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9). 
  121. ^ Joshua Rich. Raking in the d'oh!. Entertainment Weekly. [2007-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9). 
  122. ^ Frank Segers. "Simpsons Movie" rules foreign box office. Reuters. 2007-07-29 [2007-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2-13). 
  123. ^ Patrick Kolan. Simpsons Movie Breaks Records. IGN. 2007-07-30 [2007-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07). 
  124. ^ The Simpsons Movie. Box Office Mojo. [2007-1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6-17). 

來源

[編輯]

延伸閱讀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
先前
歪星撞地球
1998
超級碗後續節目
阿森一族

住家男人
1999
其後
法網豪情
2000
先前
倖存者:全明星
2004
超級碗後續節目
阿森一族

美國老爹
2005
其後
實習醫生格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