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達卡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達卡
ঢাকা
首都
Dhaka
1.Gulshan 商業區 2.國民議會廳 3. 阿赫桑曼濟勒 4. 拉爾巴格堡 5. 沙阿賈拉勒國際機場 6. 寇松廳
1.Gulshan 商業區 2.國民議會廳 3. 阿赫桑曼濟勒 4. 拉爾巴格堡 5. 沙阿賈拉勒國際機場 6. 寇松廳
綽號:清真寺之城
坐標:23°43′44″N 90°23′40″E / 23.7289°N 90.3944°E / 23.7289; 90.3944
國家 孟加拉
行政區達卡專區
建立公元1608年
獲得城市地位1947年
政府
 • 類型Dhaka City Corporation
(North and South)
面積
 • 首都360 平方公里(140 平方英里)
 • 水域48.56 平方公里(18.75 平方英里)
海拔[1]4 公尺(13.12 英尺)
人口(2008)[2]
 • 首都7,000,940人
 • 密度23,029人/平方公里(59,640人/平方英里)
 • 都會區16,623,000(2,011年)
 • 居民稱呼[3]達卡人(Dhakaiya或Dhakaite)
 • 識字率62.3%
時區BSTUTC+6
 • 夏時制BDSTUTC+7
郵遞區號1000
國家電話區號+880
電話區號02
網站達卡市政府官方網站

達卡孟加拉語ঢাকা),是孟加拉首都達卡專區首府。達卡坐落於恆河三角洲布里甘加河北岸,[4]是孟加拉最大的城市,也是南亞主要城市之一,其都會區有1200多萬人口。[2]達卡有着豐富的歷史,被稱為「清真寺之城」,其頗具民族風情的穆斯林紡織品非常聞名。[4][5][6]

達卡舊稱賈罕吉爾納加爾(孟加拉語: জাহাঙ্গীর নগর),1608年由莫臥兒帝國孟加拉地區總督蘇貝達·伊斯蘭汗建立,[4]在17世紀是世界性的穆斯林貿易中心。然而,達卡的現代城市建設主要始於19世紀英國殖民時期,並迅速成為僅次於加爾各答孟加拉地區第二大城市。1947年印巴分治後,達卡成為東巴基斯坦的行政首都,並在1972年成為獨立的孟加拉國的首都。此間的20多年,達卡經歷了各種混亂,包括強制推行戒嚴孟加拉宣佈獨立、軍事鎮壓、戰爭破壞,以及自然災害等。

達卡是孟加拉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7]和最多樣的經濟結構。達卡仍面臨着環境污染交通堵塞、供應短缺等多方面的挑戰。最近幾十年來,達卡增加了許多外來人口。

這座城市在17世紀崛起,成為莫臥兒帝國的省會和商業中心。作為孟加拉平紋細布貿易的中心,它是印度次大陸最繁榮的城市之一。達卡中世紀的榮光在17世紀和18世紀達到頂峰,當時它是歐亞大陸各地商人的故鄉。穆加爾人以精心佈置的花園,清真寺,宮殿和堡壘為城市裝飾。這座城市曾經被稱為東方的威尼斯。在英國殖民治下,這座城市引進了電力,鐵路,電影院,西式大學和學院以及現代化的供水系統。 1905年後,它成為孟加拉東部和阿薩姆邦的重要行政和教育中心。 1947年,英國殖民統治結束後,它成為東巴基斯坦的行政首都。 1962年被宣佈為巴基斯坦的立法首都。 1971年,它成為獨立的孟加拉國的首都。孟加拉國憲法第5條宣佈達卡為共和國首都。

歷史

[編輯]
孟加拉國民議會廳

達卡所在的區域最早成為有人定居的城市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紀。這一地區曾被佛教王國迦摩縷波帕拉帝國統治,直到公元9世紀時被印度森納王朝所控制。[8]

許多人認為該城得名於巴拉爾·森納12世紀時在此修建的達嘎濕瓦力神廟。達卡及周邊地區在那一時期被劃界為「孟加拉地區」。該城由Lakshmi Bazar、Shankhari Bazar、Tanti Bazar、Patuatuli、Kumartuli、Bania Nagar和Goal Nagar等貿易中心組成。森納王朝之後,達卡相繼被德里蘇丹國突厥阿富汗統治者統治,直到1608年莫臥兒人的到來。

地理及氣候

[編輯]
達卡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平均高溫 °C(°F) 26
(79)
30
(86)
34
(93)
36
(97)
35
(95)
34
(93)
33
(91)
33
(91)
33
(91)
32
(90)
30
(86)
27
(81)
32
(90)
平均低溫 °C(°F) 14
(57)
19
(66)
24
(75)
27
(81)
29
(84)
28
(82)
27
(81)
27
(81)
26
(79)
25
(77)
20
(68)
15
(59)
23
(73)
平均降水量 mm(吋) 10
(0.4)
20
(0.8)
58
(2.3)
140
(5.6)
260
(10.1)
360
(14.1)
400
(15.8)
320
(12.5)
290
(11.3)
230
(9.2)
30
(1.2)
7.6
(0.3)
2,120
(83.6)
數據來源:weather.com[9]

文化

[編輯]

建築

[編輯]
阿赫桑曼濟勒,印度-撒拉遜建築的典範

達卡擁有2000多座建於16世紀至19世紀的建築,它們是達卡文化遺產的組成部分。例如拉爾巴格堡阿赫桑曼濟勒星清真寺、查克清真寺、侯賽尼達蘭、亞美尼亞教堂、達卡門、達蒙迪、玫瑰園宮、大驛站、小驛站、達克什瓦里寺、斯瓦米巴格神廟、時母廟、達瑪拉吉卡佛寺、聖玫瑰堂和波戈斯學校。在舊達卡的達卡薩達爾加特、阿瑪尼托拉和法拉什干地區,仍有許多殖民建築。比納特比比清真寺位於納林達地區,建於1454年,孟加拉蘇丹馬哈茂德·沙阿(1435-1459)統治時期,[10] 是該市現存的最古老的磚結構建築。[11] 英國統治期間建造的重要地標建築包括舊高等法院大樓、孟加拉廳寇松廳和米特福德醫院。

建築師路易·康備受讚譽的現代主義建築國民議會廳,植根於孟加拉的地理和遺產,於1982年在達卡落成,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立法建築群之一,佔地800,000 m2[12] 卡馬拉普爾火車站由美國建築師羅伯特·布希設計,是另一個建築奇蹟。獨立紀念碑是這座城市的新地標,是為了紀念孟加拉解放戰爭期間發生的歷史事件而建造的[13]

教育

[編輯]
達卡大學建築

達卡的學校數量為全孟加拉之冠[14],大學共52所,包括該國最古老的大學達卡學院(1841年建立)[15],而達卡大學(1921年建立)則是該國最古老的公立大學[16][17]

交通

[編輯]
三輪車

達卡面臨世界上最嚴重的交通擁堵。這座城市缺乏有組織的公共交通系統。三輪車嘟嘟車是該市的主要交通方式,每天運行的人力車接近40萬輛,居世界各城市首位。[18][19][20]但是,其中只有大約85000輛人力車獲得市政府的許可。[21]相對低成本、無污染的三輪車優於私家車,後者才是達卡擁堵的主要原因。[22] 2022年12月28日,孟加拉首條城市軌道交通線路——達卡地鐵6號線一期開通[23]

參考資料

[編輯]
  1. ^ Dhaka, Bangladesh Map. 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 [2009-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1-07). 
  2. ^ 2.0 2.1 Statistical Pocket Book, 2008 (PDF). Bangladesh Bureau of Statistics. [2009-08-15].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0-11-21). 
  3. ^ The Daily Star Web Edition Vol. 5 Num 234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hedailystar.net (2005-01-19). Retrieved on 2010-12-18.
  4. ^ 4.0 4.1 4.2 清真寺之城——孟加拉国首都达卡. 新華網. [2008年12月1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年12月28日) (中文). 
  5. ^ Dhaka Calling Card Tourism. 2007-10-22 [2007-10-22]. (原始內容 (PHP)存檔於2008-03-05). 
  6. ^ Bangladesh Online tourism (PHP). 2007-10-22 [2007-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2-07). 
  7. ^ Dhaka District. Banglapedia. [2008年12月1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年1月22日) (英語). 
  8. ^ History. Dhaka City Corporation. 2006-09-05 [2006-09-05]. (原始內容 (PHP)存檔於2008-04-10). 
  9. ^ Weatherbase: Historical Weather for Dhaka, Bangladesh. weatherbase.com. [2008-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23). 
  10. ^ Binat Bibi Mosque. ArchNet Digital Library. [18 September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1 March 2006). 
  11. ^ From Jahangirnagar to Dhaka by Faruque Hasan in The Daily Star. [22 June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5 October 2012). 
  12. ^ Ali, Meer Mobashsher; Rouf, Md Abdur. Jatiya Sangsad Bhaban. Islam, Sirajul; Jamal, Ahmed A. (編). Banglapedia: 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Bangladesh Second. Asiatic Society of Bangladesh. 2012 [27 June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4 August 2017). 
  13. ^ সোহরাওয়ার্দী উদ্যান. Dhaka District. 18 July 2014 [24 May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1 February 2015). 
  14. ^ T. Neville Postlethwaite. The Encyclopedia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and National Systems of Education. Pergamon Press. 1988: 130. ISBN 0-08-030853-8. 
  15. ^ Kamal Siddiqui. Growth of academic institutions. Social Formation in Dhaka City: A Study in Third World Urban Sociology. Dhaka: University Press Limited. 1990: 42. 
  16. ^ Dhaka teachers on violence charge. BBC News. 11 December 2007 [15 May 2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2-14). 
  17. ^ University of Dhaka.03710. Univ. Facts. 10 September 2006 [10 September 2006]. (原始內容 (PHP)存檔於4 September 2006). 
  18. ^ Lawson, Alastair. Dhaka's beleaguered rickshaw wallahs. BBC News. 10 May 2002 [17 December 2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1 July 2015). 
  19. ^ rickshaw: Dhaka.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17 December 2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16 January 2009). 
  20. ^ Cervero, Robert. Informal Transport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Nairobi: UN Habitat. 2000: 25 [17 May 2018]. ISBN 92-1-131453-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 January 2017) (美國英語). 
  21. ^ Rizanuzzaman Laskar. Rickshaw pullers get licences. The Daily Star. 4 March 2007 [25 January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6 March 2007). 
  22. ^ Mohammad Al-Masum Molla. Ban on rickshaw: How logical is it?. The Daily Star. 7 July 2019 [24 May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07). 
  23. ^ 孟加拉国达卡地铁开通.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孟加拉人民共和國大使館經濟商務處. 2022-12-28 [2022-12-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30). 

外部連結

[編輯]

延伸閱讀

[編輯]
  • Karim, Abdul. History of Bengal, Mughal Period (I). Rajshahi,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