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迪翁·福春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Dion Fortune
出生Violet Mary Firth
1890年12月6日
威爾斯蘭迪德諾
逝世1946年1月6日
英格蘭米德爾塞克斯
職業作家、神秘學者

迪翁·福春(Dion Fortune 1890年12月6日—1946年1月6日),本名維奧萊特·瑪麗·弗思(Violet Mary Firth),是一名英國作家、神秘學者,內在之光兄弟會(Fraternity of the Inner Light)創始人之一(今內在之光協會英語Society of the Inner LightSociety of the Inner Light),她宣稱該組織的理論是由一個叫做揚升大師的神秘精神體傳授,並創作了大量作品來如《宇宙教義》(The Cosmic Doctrine)傳播這些理論。

生平

[編輯]

早年

[編輯]

她出生於威爾斯蘭迪德諾[1]的一個中上層英格蘭家庭[2],家族在謝菲爾德有造槍廠[3]。她的祖父約翰·弗思有一句格言是「Deo, non Fortuna」(神,而非幸運),這是她筆名的源頭[4]。她的叔叔查爾斯·哈丁·弗思是一名歷史學家,其父亞瑟則有一家律師事務所,後來在林普雷斯托克開了一家水療院[5]。亞瑟在1886年8月和薩拉·簡·史密斯結婚[6],之後移居蘭迪德諾,繼續開辦水療院[7]。薩拉對基督科學教會感興趣[8],她和亞瑟可能都是該教會成員[9][10]

她在威爾斯的生活沒有太多歷史記錄[11],她自己也很少說起當時的事情[12]。她曾說自己四歲時曾看到過亞特蘭蒂斯的幻象,並認為這是她的前世記憶[13]。她家在1900年還生活在蘭迪德諾[14],但在1904年已經搬到薩默塞特郡[15],迪翁在同年發表了一部詩集《Violets》[16],這部作品在1905年5月的《The Girls' Room》雜誌上再版,一同出版的還有迄今為止唯一一張迪翁的少女時期照片[17]

約翰死後,弗思家搬到倫敦[18],住在利物浦街站[19](一說為貝德福德公園肯辛頓)附近[9]。1911年1月至1912年12月,她在沃里克郡的斯塔德利農業學院(Studley Agricultural College)讀書,這所學校為患有精神病的女孩提供教育。她善於飼養家禽,因此在1913年1月到4月間在該學院獲得了短暫的教職[20],但根據她後來的描述,在學院裏她受到了院長莉莉亞斯·漢密爾頓(Lillias Hamilton)的精神控制,導致她精神崩潰並離職回家[21]

接觸神秘學

[編輯]

為了恢復斯塔德利農業學院中受到的創傷,她開始研究精神療法[22],拜讀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阿爾弗雷德·阿德勒以及卡爾·榮格的作品[23],曾在倫敦大學約翰·弗呂格爾學習心理學和精神分析學[24],之後進入不倫瑞克廣場的一家精神病診所工作,該診所可能隸屬於倫敦女子醫學院[25],同時她還做過一系列的心理學講座,並1922年出版《精神的機制》(The Machinery of the Mind)一書[26]。在診所工作期間,她開始對神秘主義產生興趣,參加過不少神智學會舉辦的午間講座並拜讀了該組織的一些文章[27]。隨着對神秘主義的興趣加深,她開始不滿足單純的精神療法[28]

一戰期間,她加入了女子陸軍[29],曾在畢曉普斯托福德[30][31]等地駐紮。期間,她曾負責過生產豆奶,後來建立了花園城市純淨食品公司(Garden City Pure Food Company)來銷售她生產的豆奶,1925年出版書籍《大豆》(The Soya Bean: An Appeal to Humanitarians)[32]。同時,她出現了一些精神幻覺,稱自己曾被兩個名為耶穌大師和拉科奇(Rakoczi)大師的「揚升大師」附體[33]

一名名叫西奧多·莫里亞蒂(Theodore Moriarty)的愛爾蘭共濟會會員是她最早的神秘學導師[34]。據說,莫里亞蒂幫助福春的一個病人(一名一戰士兵)擺脫了附在他身上的一個東歐士兵鬼魂[35]。福春成為了莫里亞蒂的助手[36],莫里亞蒂則開始給她灌輸亞特蘭蒂斯相關的知識[37],莫里亞蒂後來在她的《塔文納博士的秘密》(The Secrets of Dr. Taverner,1926)一書中以塔文納博士的形象出現[38]

1919年,她加入了由黃金黎明協會發展而來的阿爾法和歐米茄教會(Alpha et Omega),受教於邁婭·柯蒂斯-韋伯(Maiya Curtis-Webb)[39]。教會的儀式魔法促進了她對赫密斯卡巴拉的理解[40]。在此教會時,她開始採用家族格言「Deo, non Fortuna」作為她的魔法銘文[41]

1921年1月至3月,她和韋伯進行了一系列通靈術研究[42]。最後,她在格拉斯頓伯里與她的母親和弗雷德里克·布萊·邦德一起舉行通靈儀式,宣稱在這次事件中聽到「阿瓦隆的守護者」(Watchers of Avalon)告訴她格拉斯頓堡在古時候曾有一座德魯伊學校[43]

理論成形

[編輯]
格拉斯頓伯里突岩

1922年9月,她在格拉斯頓伯里再次舉辦通靈儀式,這次她和她的朋友查爾斯·洛夫迪(Charles Loveday)宣稱接觸到了已經變成揚升大師蘇格拉底托馬斯·厄斯金和一名戰死於伊普爾戰役的士兵大衛·卡斯泰爾斯(David Carstairs)[44]。通過這次儀式,她們宣稱自己得到了《宇宙教義》(The Cosmic Doctrine)原文[45],其中表達的思想和莫里亞蒂很像[46],同樣也見於神智學[47]。《宇宙教義》一書在1949年出版[48]

莫里亞蒂在1923年8月去世,莫里亞蒂追隨者卻並不愛戴福春[49],因此福春在1924年8月20日和洛夫迪自己組建了一個組織[50],福春將其命名為「Adeptus」[50]。洛夫迪變賣了父親留給他的一些地產來給組織提供資金[51]。他們在倫敦貝斯沃特買下一棟房子,用作活動中心和神廟,但一部分房間對外出租以賺取活動費用。此外,他們在格拉斯頓伯里突岩山腳下也有一個小房子[52],1926年聖靈降臨節時,福春曾在此舉辦通靈儀式[53]

由於福春的組織動搖了阿爾法和歐米茄教會的地位,阿爾法和歐米茄教會領袖莫伊娜·馬瑟斯宣佈將她逐出教會[54]。事後,福春說她遭到了馬瑟斯的心靈攻擊[55]

參考文獻

[編輯]
  1. ^ Chapman 1993,第3頁; Knight 2000,第13頁; Richardson 2007,第21, 40頁.
  2. ^ Chapman 1993,第9頁.
  3. ^ Chapman 1993,第3頁; Richardson 2007,第23, 27–28頁.
  4. ^ Knight 2000,第53頁; Richardson 2007,第28頁.
  5. ^ Richardson 2007,第30, 33頁.
  6. ^ Richardson 2007,第36–37頁.
  7. ^ Chapman 1993,第3頁; Knight 2000,第14頁; Richardson 2007,第43–44頁.
  8. ^ Hutton 1999,第181頁; Richardson 2007,第51頁.
  9. ^ 9.0 9.1 Knight 2000,第17頁.
  10. ^ Richardson 2007,第51頁.
  11. ^ Richardson 2007,第45頁.
  12. ^ Chapman 1993,第xvii頁; Richardson 2007,第24頁.
  13. ^ Knight 2000,第14–15頁; Richardson 2007,第47頁.
  14. ^ Richardson 2007,第50頁.
  15. ^ Knight 2000,第15頁; Richardson 2007,第52頁.
  16. ^ Knight 2000,第16頁; Richardson 2007,第52–53頁.
  17. ^ Knight 2000,第16頁; Richardson 2007,第54頁.
  18. ^ Knight 2000,第17頁; Richardson 2007,第59頁.
  19. ^ Richardson 2007,第59頁.
  20. ^ Chapman 1993,第4–5頁; Knight 2000,第21, 22, 24頁; Richardson 2007,第65頁.
  21. ^ Chapman 1993,第3–4, 172–173頁; Knight 2000,第21–22, 24–27頁; Richardson 2007,第63–64頁.
  22. ^ Knight 2000,第29頁; Richardson 2007,第70–71頁.
  23. ^ Chapman 1993,第5頁; Richardson 2007,第77頁.
  24. ^ Chapman 1993,第5頁; Richardson 2007,第72頁.
  25. ^ Richardson 2007,第72頁.
  26. ^ Knight 2000,第30頁; Richardson 2007,第73頁.
  27. ^ Chapman 1993,第6頁; Knight 2000,第33頁.
  28. ^ Knight 2000,第35頁; Richardson 2007,第72–73頁.
  29. ^ Chapman 1993,第6頁; Knight 2000,第35頁; Richardson 2007,第93頁.
  30. ^ Knight 2000,第36頁; Richardson 2007,第98頁.
  31. ^ Chapman 1993,第6–7頁; Knight 2000,第37–38頁; Richardson 2007,第93, 100頁.
  32. ^ Chapman 1993,第7頁; Knight 2000,第38頁; Richardson 2007,第100頁.
  33. ^ Knight 2000,第39–40頁; Richardson 2007,第94–97頁.
  34. ^ Richardson 2007,第103–110頁.
  35. ^ Knight 2000,第33–34頁.
  36. ^ Richardson 2007,第127–128頁.
  37. ^ Knight 2000,第44頁; Richardson 2007,第131頁; Goodrick-Clarke 2008,第206頁.
  38. ^ Chapman 1993,第121頁; Knight 2000,第42–43頁; Fanger 2006,第378頁.
  39. ^ Knight 2000,第49, 52頁; Richardson 2007,第148頁.
  40. ^ Richardson 2007,第154頁.
  41. ^ Chapman 1993,第8頁; Knight 2000,第53頁; Richardson 2007,第151頁.
  42. ^ Knight 2000,第57頁.
  43. ^ Knight 2000,第61–65頁.
  44. ^ Knight 2000,第77–90頁; Richardson 2007,第177, 183頁.
  45. ^ Knight 2000,第94–95, 97頁.
  46. ^ Knight 2000,第94頁; Richardson 2007,第191頁.
  47. ^ Goodrick-Clarke 2008,第206頁.
  48. ^ Knight 2000,第98頁; Richardson 2007,第191頁.
  49. ^ Richardson 2007,第155頁.
  50. ^ 50.0 50.1 Knight 2000,第109頁.
  51. ^ Chapman 1993,第109–110頁.
  52. ^ Knight 2000,第115頁.
  53. ^ Knight 2000,第116頁.
  54. ^ Chapman 1993,第8頁; Knight 2000,第123–124頁; Richardson 2007,第155頁.
  55. ^ Knight 2000,第124–125頁; Richardson 2007,第158–161頁.

來源

[編輯]
  • Radford, Andrew. Christine Ferguson; Andrew Radford , 編. The Occult Imagination in Britain: 1875–1947. Abing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65–180. 2018. ISBN 978-1-4724-8698-1.  |contribution=被忽略 (幫助)

擴展閱讀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