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門諾·西蒙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門諾·西蒙斯
門諾·西蒙斯像
個人資料
出生1496年
逝世1561年1月31日
 神聖羅馬帝國Wüstenfelde
宗教信仰新教
學校門諾派

門諾·西蒙斯(Menno Simons,1496年—1561年),或譯門諾·西門文藝復興時期荷蘭神學家。他曾為天主教神父,後來參與了重洗派,成為一位牧師。他深受馬丁路德著作的影響,宣稱人們應過一種敬虔、聽從聖言的生活,提倡平和安寧。門諾派信徒從他而始。[1]

傳記

[編輯]

早期生活

[編輯]

門諾·西蒙斯[2]出生於神聖羅馬帝國弗里斯蘭省維特馬瑟姆。關於他的童年和家庭,我們知之甚少,只知道他生長在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他父親的名字叫西蒙,西蒙斯是他的姓氏,他還有一個叫彼得的兄弟。

西蒙斯在一個飽受戰爭蹂躪、心灰意冷的國家長大。弗里斯蘭在 15 世紀末和 16 世紀初飽受戰火蹂躪。15世紀 90 年代,僱傭兵出沒於弗里斯蘭,迫使「自由」弗里斯蘭人接受薩克森-邁森公爵作為國家元首。這位公爵是哈布斯堡家族的荷蘭總督。哈布斯堡家族的死敵之一蓋爾德斯公爵於 1515 年入侵弗里斯蘭,佔領了一半土地。薩克森將另一半割讓給哈布斯堡家族。弗里斯蘭人試圖重獲自由,但他們太弱了,最終接受了哈布斯堡王朝皇帝查理五世的帝國權威。

西蒙斯學習了拉丁語和一些希臘語,在接受牧師培訓期間,他還學習了拉丁教父。無論是在接受牧師培訓之前還是期間,他從未讀過《聖經》,因為他擔心自己會受到《聖經》的負面影響。後來,當他回憶起這段經歷時,他稱自己很愚蠢。[3]

聖職和兄弟的死亡

[編輯]

1515 年或 1516 年,他在烏得勒支被任命為羅馬天主教神父[4]。隨後,他被任命為父親村莊Pingjum的隨行牧師(1524 年)。

大約在 1526 年或 1527 年,關於變體論教義的疑問促使門諾·西蒙斯開始認真深入地研究聖經,他承認自己雖然是一名牧師,但之前從未研究過聖經。馬丁·路德、馬丁·布塞爾和海因里希·布林格給出的不一致的答案讓門諾不滿意;他決心只依靠聖經,從那時起,他把自己的佈道描述為「福音式的」,而不是「聖禮式的」。[5]

位於巴特奧爾德斯洛附近的一所房子,據說西蒙斯曾在其中工作

門諾第一次知道「重新洗禮」的概念,他說「聽起來很奇怪」,是在 1531 年,當時他聽說了西克·弗里克斯·斯奈德 (Sicke Freerks Snijder) 在呂伐登因「重新受洗」而被斬首的消息(「斯奈德」的意思是「裁縫」,可能不是這個姓氏,因為 Freerks 是 Freerk 的父名,而西克實際上是個裁縫)。重新研究聖經後,門諾·西蒙斯相信聖經里沒有嬰兒洗禮的內容。他與牧師討論了這個問題,查閱了教父的著作,閱讀了馬丁·路德和海因里希·布林格的著作。在某個時候,他還閱讀了鹿特丹的伊拉斯謨的一些著作,這些著作影響了他對基督徒生活和教會的看法。[6]在他仍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他被調到了維特馬蘇姆。在這裏,他直接接觸了再洗禮派,他們宣揚並實踐「信徒洗禮」。後來,一些明斯特派信徒也來到了那裏。雖然他認為他們被誤導和狂熱,但他被他們的熱情以及他們對聖經​​、教會和門徒訓練的看法所吸引。

1535 年,他的兄弟彼得因參與暴力佔領名為 Oldeklooster (或Bloemkamp Abbey ) 的天主教修道院而在博爾斯瓦德附近被一群再洗禮派教徒殺害。 1535 年 3 月 30 日,這座修道院位於荷蘭弗里斯蘭省博爾斯瓦德附近,被大約 300 名弗里斯蘭再洗禮派男女信徒佔領,率領者是明斯特再洗禮派使者Jan van Geelen。他們由此贏得了強勢地位,並從這裏試圖征服整個省份。帝國執政格奧爾格·申克·范圖滕堡被任命負責從再洗禮派手中奪取這座古老的修道院。他以為自己可以輕而易舉地做到這一點,但卻發現自己不得不進行常規圍攻。 4 月 1 日,他決定用重炮轟擊修道院,並試圖強攻,率領士兵進行了四次進攻。第三次進攻時,他們成功佔領了幾個陣地,儘管一些防禦工事和教堂仍被再洗禮派控制。4 月 7 日,經過一場激烈的戰鬥,修道院終於被攻佔。300 名再洗禮派教徒被殺。在襲擊中沒有喪生的人中,37 人被斬首,132 人(包括男性和女性)被帶到呂伐登,在那裏,另外 55 人在短暫的審判後被處決。揚·范吉倫逃脫了。

弟弟彼得去世後,門諾經歷了精神和心理危機。他說他「嘆息着、流着淚向上帝祈禱,希望上帝賜予我這個悲痛的罪人恩典,讓我內心潔淨,並仁慈地通過基督鮮血的功勞,寬恕我不潔的行為和無益的生活……」[7]

再洗禮派

[編輯]

1536 年 1 月 12 日,門諾·西蒙斯拒絕了天主教會和神職人員的身份,[4]加入再洗禮派。他接受洗禮的具體日期不詳,但他可能是在 1536 年初離開維特馬蘇姆後不久接受洗禮的。到 1536 年 10 月,他與再洗禮派的聯繫已廣為人知,因為就在那個月,赫爾曼和格里特·揚斯因收留西蒙斯而被捕、指控和斬首。他於 1537 年左右被奧貝·菲利普斯任命為神父。奧貝和他的兄弟德克·菲利普斯是梅爾基奧爾·霍夫曼的和平信徒(霍夫曼的追隨者中更激進的人,曾參加過明斯特叛亂)。當霍夫曼在東弗里斯蘭的埃姆登教授和實踐信徒洗禮時,他引入了荷蘭第一個自給自足的再洗禮派教會門諾·西蒙斯拒絕了明斯特運動所提倡的暴力,認為這不符合聖經。他的神學專注於脫離這個世界,懺悔洗禮象徵着這一點。[8]

因為真正的福音信仰具有這樣的性質:它不能處於休眠狀態;而是在一切正義和愛的行為中表現出來;它對血肉之軀死去;摧毀一切被禁止的情慾和欲望;熱誠地尋求、侍奉和敬畏上帝;給赤身裸體的人穿衣服;給飢餓的人提供食物;安慰受苦的人;為不幸的人提供住所;幫助和安慰所有受壓迫的人;以德報怨;服務那些傷害它的人;為那些迫害它的人祈禱;用上帝的話語教導、勸誡和責備;尋找迷失的人;包紮受傷的人;醫治患病的人,拯救健康的人。為了上帝的真理而遭受的迫害、痛苦和焦慮,對它來說是一種光榮的喜悅和安慰。 — 門諾•西蒙斯,《我為何不停止教學和寫作》,1539年

門諾顯然很快就成為了一位有影響力的人物。1540 年之前,大衛·尤里斯,一位「靈感派」的再洗禮派教徒,是荷蘭最有影響力的領導人。到了 1544 年,門諾派門尼派這個詞在一封信中被用來指荷蘭再洗禮派教徒。[9]門諾放棄天主教信仰 25 年後,1561 年 1 月 31 日,在荷爾斯泰因的維斯滕費爾德去世,葬在他的花園裏。他娶了一位名叫格特魯德的妻子,他們至少有三個孩子,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10]只有一個女兒比他活得長。[11]

神學

[編輯]
門諾·西蒙斯 (1854)

門諾·西蒙斯對低地國家重洗派的影響如此之大,以至於浸信會歷史學家威廉·埃斯特普建議將他們的歷史分為三個時期:「門諾之前、門諾統治時期和門諾之後」。門諾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他來到北方重洗派運動最困難的時期,不僅幫助維持了它,還將其確立為一個可行的激進改革運動。

化身

[編輯]

門諾相信耶穌擁有「天上的肉身」,而不是從瑪利亞那裏獲得人類的血肉。[12]他說基督「不是從瑪利亞的子宮中受孕,而是在她的子宮中受孕」。[13]門諾訴諸科學理論來支持他的論點,儘管他缺乏科學訓練。[14]

逐出教會

[編輯]

Girolimon (1995) 將門諾·西蒙斯的教義與新教改革家約翰·加爾文(1509-64) 的教義進行了比較,重點關注逐出教會問題。這一神學分析強調了兩位領導人在四個基本原則上的鮮明對比:逐出教會的程序、對逐出教會者的制裁嚴厲程度、悔改者的恢復以及民事懲罰。加爾文和門諾分別是宗教改革不同派別的領導人,他們都認為這種極端形式的紀律對於教會在社會中的運作至關重要,並同意《新約》中所表達的逐出教會的基本理由。然而,門諾設想將譴責作為整個教會對任何罪惡實施的一種程序;加爾文將逐出教會保留給牧師團和宗教會議確定的特別嚴重的違法行為。除其他分歧外,加爾文贊成對某些形式的非正統行為進行民事懲罰,而門諾則主張嚴格的政教分離。他們在教會紀律必要性問題上的觀點分歧最大。西蒙斯認為,人類的完美性可以在皈依後實現,而加爾文則強調奧古斯丁的人類墮落神學。[15][16]

基督的新娘

[編輯]

門諾·西蒙斯在構想新教會時大量借鑑了聖經中基督新娘的形象。他發現《所羅門之歌》中描述了一個被淨化的教會與基督之間的關係,這種關係不僅適用於改革教會,也適用於男女之間的世俗婚姻。就像歌中的新娘一樣,女人必須帶着全心全意的愛和奉獻而來,並通過與丈夫的接觸來淨化她天生的邪惡。他沒有改變男女關係的傳統觀點,而是理想化了女人的從屬和無性地位。[17]

嬰兒洗禮

[編輯]

再洗禮派堅持信徒(通常是成年人)的洗禮。相比之下,馬丁·路德則為嬰兒洗禮辯護;他之所以相信嬰兒洗禮,是因為他覺得教會是基督教社會中理想的包容性實體。門諾·西蒙斯拒絕嬰兒洗禮,是因為他認為教會是一群自願將生命獻給基督的有紀律的個體。他認為成聖是一個終生的過程,並不能完全消除人生命中的罪孽。[18]

和平

[編輯]

儘管 16 世紀阿姆斯特丹和明斯特的一些再洗禮派教徒參與了暴力和謀殺,但荷蘭門諾派教徒總體上是虔誠而和平的。門諾·西蒙斯在 1539 年的基督教洗禮中表示,他不願參與爭端,這可能源於他多年來不願宣佈自己的真實信仰。[19]西蒙斯與激進的明斯特派教徒和和平的梅爾基奧派教徒的關係可能提供了更多線索。

禁欲主義

[編輯]

門諾·西蒙斯反對禁欲主義,認為它有傳統的社交退縮、苦行和自我否定等做法。然而,歷史神學家理查德·瓦蘭塔西斯認為,禁欲主義不應被定義為這些身體實踐,而應被定義為一組活動,旨在通過新的主觀性、不同的社會關係和替代的象徵世界,重建個人與主流社會環境之間的社會關係。根據瓦蘭塔西斯的定義,西蒙斯的神學是禁欲主義的,因為它用這些方法來重建再洗禮派與「世俗」社會的關係。[20]

參考

[編輯]
  1. ^ Sandra Sider.(2007). Handbook to Life in Renaissance Europe.Oxford University Press,USA.ISBN 9780195330847.
  2. ^ Menno Simons (1496-1561) –透過Menno Simons.net. Retrieved on 15 April 2009. 
  3. ^ (in Dutch) Menno Simons' uitgang uit het Pausdom. 2009-4-20 –透過Digital library for Dutch literature. 
  4. ^ 4.0 4.1 Catholic Encyclopedia (1913)/Mennonites –透過Catholic Encyclopedia. 
  5. ^ Chisholm, Hugh (編). Alexander Gordon (Unitarian) –透過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6. ^ Friesen, Leonard (2022). Mennonites in the Russian Empire and the Soviet Union - Through Much Tribulation.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pp. 24, 47–8.
  7. ^ "Menno Simon's Renunciation of the Church of Rome".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5-19). 
  8. ^ Gonzalez, J. (1975). Abingdon Press –透過A History of Christian Thought. 
  9. ^ Friesen, Leonard G. (27 October 2022). Mennonites in the Russian Empire and the Soviet Union: Through Much Tribulation. Toronto ; Buffalo ; London: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p. 46.
  10. ^ Geertruydt (16th century) –透過Global Anabaptist Mennonite Encyclopedia Online. 
  11. ^ Dosker, Henry E. (1 January 1921). The Dutch Anabaptists. University of Michigan Library. p. 170.
  12. ^ Kaufman, Douglas (1 August 2014). "What Menno got wrong and the difference it makes" –透過The Mennonite. 
  13. ^ Grislis, Egil (1990). "The Doctrine of Incarnation According to Menno Simons" –透過Journal of Mennonite Studies. 
  14. ^ Irwin, Joyce (1978). Embryology and the Incarnation: A Sixteenth-Century Debate. Sixteenth Century Journal: 93-104. doi:10.2307/2539448. 
  15. ^ Michael Thomas Girolimon. Fides et Historia. 「John Calvin and Menno Simons on Religious Discipline: A Difference in Degree and Kind,". 
  16. ^ Charles Wiley. Fides et Historia. "'Hand this Man over to Satan': A Comparison of John Calvin and Menno Simons on Excommunication,". 
  17. ^ Beth Kreitzer, "Menno Simons and the Bride of Christ," Mennonite Quarterly Review 1996 70(3): 299–318
  18. ^ Egil Grislis, "Martin Luther and Menno Simons on Infant Baptism," Journal of Mennonite Studies1994 12: 7–25
  19. ^ Abraham Friesen, "Present at the Inception: Menno Simons and the Beginnings of Dutch Anabaptism," Mennonite Quarterly Review 1998 72(3): 351–388
  20. ^ Lawrence J. Altepeter, "The Asceticism of Menno Simons," Mennonite Quarterly Review1998 72(1): 69–83

擴展閱讀

[編輯]
  • Dutch Anabaptism: Origin, Spread, Life and Thought (1450–1600), by Cornelius Krahn
  • The Anabaptist Story: An Introduction to Sixteenth-Century Anabaptism, by William Roscoe Estep ISBN 0-8028-0886-7
  • The Complete Writings of Menno Simons..., translated by Leonard Verduin and edited by John C. Wenger, with a biography by Harold S. Bender ISBN 0-8361-1353-5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