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伯特·格爾澤辛斯基
阿爾伯特·格熱辛斯基(德語:Albert Carl Grzesinski,1879年7月28日—1948年1月12日),是魏瑪德國時期社會民主黨政治家,1926年至1930年擔任普魯士內政部長。
生平
[編輯]格熱辛斯基出生於德國普魯士的舊特雷普托,他是一個女僕所生的私生子,在祖父母的陪伴下長大。1897年,他成為社會民主黨成員,其後於1919年成為普魯士戰爭部副部長;他曾在1920年卡普政變期間拒絕出任國防部長的職務。1922年至1924年期間,他擔任普魯士秘密警察長官,後於1925年至1926年轉任柏林警察局局長。
格熱辛斯基在普魯士內政部長任內致力於維護德國民主制度,並努力遏制當時社會的政治暴力,尤其是防範德共對社會民主黨人的敵意和暴力行動。1929年,他在普魯士境內取締了德共下轄的武裝組織「紅色陣線戰士同盟」。1929年5月1日,他參與了柏林警察武力鎮壓德共組織的國際勞動節遊行活動,這導致了持續數日被稱為「血腥五月」的騷亂;過程中有30多名平民喪生,超過1000人被捕,此舉也令當局遭受了各界的廣泛批評。
格熱辛斯基因個人原因於1930年2月28日辭去了普魯士內政部長,他旋即再次擔任柏林警察局長。1931年,他作為警察局長曾試圖對阿道夫·希特拉下達禁言令,並將他作為不受歡迎的外國人驅逐出境,但時任總理海因里希·布呂寧最終未簽署該命令[1]。1932年普魯士政變後,他被帕彭政府免職並由埃森前警察局長庫爾特·梅爾徹繼任。根據歷史學家克里斯托弗·克拉克的說法,格熱辛斯基一直稱希特拉為外國人,他認為希特拉應該與政府談判協商而不是通過暴力與陰謀奪權[2]。
隨着1933年納粹黨掌權,他的名字很快出現在一項被正式取消國籍的德國人名單上,這也導致他在德國的所有財產被沒收,格熱辛斯基淪為無國籍人士[3]。他於1933年逃往瑞士,隨後流亡法國,並於1937年移居到了美國。他在流亡期間積極參與反納粹組織,1948年他在紐約皇后區去世。
文獻
[編輯]- Albert Grzesinski: Im Kampf um die deutsche Republik. Erinnerungen eines Sozialdemokraten. Herausgegeben von Eberhard Kolb. München 2001 (Schriftenreihe der Stiftung Reichspräsident-Friedrich-Ebert-Gedenkstätte 9).
參考資料
[編輯]- ^ Time (magazine)
- ^ Clark, Christopher. Iron Kingdom: The Rise and Downfall of Prussia, 1600-1947. Penguin. 2007: 687. ISBN 978-0140293340.
- ^ Die Ausbürgerung deutscher Staatsangehöriger 1933–45 nach den im Reichsanzeiger veröffentlichten Listen = Expatriation lists as published in the 'Reichsanzeiger' 1933–45:3 vol., Michael Hepp (ed.), Saur. Munich et al. 1985–88, vol. 1: Listen in chronologischer Reihenfolge (1985), Liste 1; ; ISBN 3-598-10537-1
外部連結
[編輯]- 有關阿爾伯特·格爾澤辛斯基在德國經濟學中央圖書館(ZBW)20世紀新聞檔案中的剪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