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青島市物品證券交易所

座標36°04′07″N 120°18′34″E / 36.06861°N 120.30944°E / 36.06861; 120.30944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青島市物品證券交易所舊址

青島市物品證券交易所舊址,2024年2月
市南區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青島市市南區大沽路35號
時代1933年
編號第一批,序號6
認定時間2009年7月27日

36°04′07″N 120°18′34″E / 36.06861°N 120.30944°E / 36.06861; 120.30944

青島市物品證券交易所,是青島華商於1931年至1937年間設立的一家交易所,其舊址位於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大沽路35號,建於1933年至1935年,設計師為劉銓法,現為市南區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編輯]
齊燕會館舊址,物證交易所最初的交易場所

1931年,青島商界在青島市政府的支持下籌建青島市物品證券交易所,以對抗日商青島取引所,並於9月19日在齊燕會館內先行交易。交易所最初主要經營土產紗布期貨交易,額定資本60萬元[1]。同年冬,青島市物品證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籌備委員會成立,青島商會會長宋雨亭、張立堂、董希堯等21名商人任籌備委員[2][3]。籌備期間,宋雨亭等人曾被日本人威脅,也有浪人多次襲擊參與交易者及籌備委員、擾亂交易場所[4]。有說法稱為避開破壞,籌備委員會曾將交易場所遷至河北路北京路等鬧市區[2]

交易所大樓舊影

1933年7月,青島市物品證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創立[3][4],並領取正式營業執照,青島市政府於次年2月轉咨南京國民政府實業部,6月批覆准予設立[5]。交易所資金總額40萬元,分2萬股。設理事會,由股東大會選出理事25人,並從理事中選出理事長1人、常務理事4人、監事3人,同時設土產部、紗布部、證券部、會計科[2]。宋雨亭任理事長[1]

1933年,位於大沽路天津路路口的交易所大樓開始建設,設計者為建築師劉銓法[6]。由於交易所大樓方案中建築高度較高,大樓圖紙送交青島市工務局審閱時,工務局人員修改了圖紙,加大了建築基礎、樑柱的結構尺寸,使得工程造價增加了4萬多元,如此高價商會無法承受。最終市長沈鴻烈出面處理,工務局才表示只要設計師書面保證工程安全,就可以下發工程執照。劉銓法簽署具結書後工程才得以按原圖紙施工[7]。交易所大樓最終於1935年11月竣工,交易所遷入營業[1][5][7]

至1935年,交易所業務達到鼎盛時期,打破了青島取引所控制青島交易市場的局面[1][2]。對此,日本商人及居留民團集會遊行示威,以向中方施壓,甚至揚言要燒毀交易所大樓。青島市政府與日本領事館談判,日方提出允許日本人化名進入交易所做經紀人、交易所每年將四成純利分予取引所、交易所放棄部分業務讓予取引所經營,市政府迫於壓力同意上述條件[2][3][4]

交易所大樓舊址西北側及周邊建築,2015年3月

1937年七七事變後,交易所於8月停業。1938年1月10日日本海軍佔領青島後,佔據交易所大樓,將樓內所有設備、文件等毀壞或掠走,並將交易所金庫存款及銀行存款等項共36萬餘元全部扣押沒收[4]。青島取引所方面召集交易所理事劉賓廷等召開會議,迫令其同意交易所與取引所合併。最終交易所被取引所兼併[2][3]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原交易所大樓為國軍所佔用。原交易所理事長宋雨亭回到青島並於次年3月20日召開股東大會成立青島交易所復業籌備處,並組成籌備委員會,向國民政府申請准許復業,但無果而終[2]。1945年9月,青島商會籌備開設青島臨時現貨市場,曾計劃借用交易所大樓使用,但因原先使用該樓的青島纖維公司正在被接收委員會接收,該樓無法騰出而未果[8]

1949年青島解放後,原交易所大樓曾為青島市工業展覽館[9],1990年代時為青島市科學器材公司辦公樓[10],後曾為酒店,現為一家公寓。2000年列入第一批青島市歷史優秀建築名單[11],2009年7月27日列入第一批市南區文物保護單位[12]

建築特色

[編輯]
交易所大樓設計圖

交易所大樓位於中山路以西、火車站東側的一處放射形路口旁,路口中央為一片半圓形廣場,由廣場放射狀延伸的道路由北至南分別為濟南路北京路天津路大沽路肥城路泰安路,路口西側為橫跨鐵路線的國民橋。而交易所大樓位於大沽路與天津路的路口,面向路口廣場與火車站一帶[6][7]

大樓平面因地塊情況而採用梯形,建築面積3062.97平方米,鋼筋混凝土結構,最初主體高3層,主入口處局部4層,現為主體4層,局部5層[13]。大樓具有現代主義建築風格,正立面面向西側,主入口前為兩段台階,設有門廊,以4根貫穿整個立面的方形立柱支撐,二層設陽台(現已封閉)。二層以上的立柱融入牆體成為壁柱,頂部凸出於檐口,壁柱之間開豎向細長窗洞,與壁柱共同組成縱向線條,增添高直感[7],同時與一、二層形成對比[13]。南北兩側面二樓設有露台,無立面裝飾。大樓內部一層高7米,二層高5.5米,整個大樓內部分為前後兩部分,前部一層二層中央各設一處交易大廳,周圍為辦公室;後部佈局為房間圍繞中庭,中庭上方為玻璃屋頂,地面下沉為地池作為另一處交易大廳[6]

該建築順應並利用周邊道路格局,以其挺拔突出的視覺形象在周邊低矮的磚木結構建築當中獨樹一幟,成為地標式建築,同時在尺度和氣勢上超越了青島取引所大樓,彰顯華商的財富與地位,迎合了交易所創辦者的訴求[6][7]

相關條目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1.3 青島城市建設檔案館編. 《大鲍岛: 一个青岛本土社区的成长记录》. 濟南: 山東畫報出版社. 2013. ISBN 9787547409138.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戚志成. 青岛市物品证券交易所创建与结束.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青島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編). 《青岛文史资料 第六辑》. 青島. 1984 [2019-1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17). 
  3. ^ 3.0 3.1 3.2 3.3 日占青岛时期交易市场:取引所VS交易所. 青報網. 2014-12-01 [2019-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0). 
  4. ^ 4.0 4.1 4.2 4.3 青島市史志辦公室 (編). 第一篇 金融机构,第五章 其他金融组织,第三节 交易所. 《青岛市志·金融志》. 北京: 新華出版社. 1999 [2022-11-07]. ISBN 7-5011-438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05). 
  5. ^ 5.0 5.1 日本侵占下 华商辛苦创建的青岛交易所被吞并. 青島晚報 鳳凰網青島. 2012-11-28. 
  6. ^ 6.0 6.1 6.2 6.3 金山. 《青岛近代建筑 1922-1937》. 上海: 同濟大學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608-6665-9. 
  7. ^ 7.0 7.1 7.2 7.3 7.4 王棟, 刘铨法:礼贤育人三十载 尺规蓝图筑经典, 青島印象叢書 (青島出版社), 2016-12 
  8. ^ 盛雷. “二衙门”的最后时光——1945-1949年的青岛市商会研究. 華中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2009. 
  9. ^ 青島市史志辦公室 (編). 第二篇 建筑,第一章 公共建筑. 《青岛市志·城市规划建筑志》. 北京: 新華出版社. 1999 [2024-02-24]. ISBN 7-5011-4645-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4). 
  10. ^ 徐飛鵬 張複合 村松伸 堀內正昭. 《中国近代建筑总览·青岛篇》. 北京: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1992. ISBN 7-112-01483-2. 
  11. ^ 青島市規劃局 青島市文化局. 关于公布青岛市第二批历史优秀建筑的通知(青规字〔2006〕72号). 青島政務網. 2006-05-20 [2024-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26). 
  12. ^ 青島市市南區人民政府. 关于公布市南区第一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未核定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青島市市南區政務網. 2009-07-27. 
  13. ^ 13.0 13.1 青島市史志辦公室; 青島市建設委員會 (編). 《青岛优秀建筑志》. 青島: 青島出版社. 2006. ISBN 9787543625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