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馬達加斯加樹蚺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馬達加斯加樹蚺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爬蟲綱 Reptilia
目: 有鱗目 Squamata
亞目: 蛇亞目 Serpentes
科: 蚺科 Boidae
屬: 馬島蚺屬 Sanzinia
種:
馬達加斯加樹蚺 S. madagascariensis
二名法
Sanzinia madagascariensis
Gray, 1849
亞種
  • S. m. madagascariensis
  • S. m. volontany
異名
  • Xiphosoma madagascariense
  • Corallus madagascariensis
  • Boa mandrita
  • Boa manditra

馬達加斯加樹蚺學名Sanzinia madagascariensis),又名馬達加斯加螣桑吉尼亞樹蚺,是馬達加斯加特有的一種無毒蟒蛇。其種加詞madagascariensis」意為「馬達加斯加的」。

特徵

[編輯]
綠色的馬達加斯加樹蚺。

馬達加斯加樹蚺平均長122-152厘米,長達183-213厘米的標本也曾出現。唇鱗片間的凹坑可以感覺溫度[2]雌蛇比雄蛇為大。

馬達加斯加樹蚺有兩種顏色,或是兩個亞種。一是綠色至灰綠色的,主要分佈在東邊;另一種是黃色的,分佈在西邊。綠色的大小也較黃色的大三分之二。

分佈及棲息地

[編輯]

馬達加斯加樹蚺是馬達加斯加特有種[3]牠們棲息在近河流湖泊沼澤的樹上及叢林。[2]

食性

[編輯]

馬達加斯加樹蚺是棲於樹上,及夜間活動的。牠們主要吃蝙蝠鳥類。牠們唇上的感應溫度器可以幫助搜尋獵物的位置。牠們也會走下地上主動獵食細小的哺乳動物[2]

繁殖

[編輯]

馬達加斯加樹蚺是卵胎生的,雌蛇一次會生出12條幼蛇,每條約長38厘米。[2]

當雌蛇懷孕時,牠們的蛇皮會變得深色,以吸收更多的熱量來幫助幼蛇的成長。幼蛇出生後,蛇皮的顏色會變回正常。初出生的幼蛇是鮮紅色的,用以嚇走掠食者及可以作為一種偽裝

分類

[編輯]

馬達加斯加樹蚺與馬達加斯加地蚺於1991年一同被分類在蚺屬中,造成同名問題。[4]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馬達加斯加樹蚺的種小名被更改為manditra[3]

不過,後來發現馬達加斯加的蛇類與紅尾蚺並非單系群,故將馬達加斯加樹蚺及馬達加斯加地蚺編入蚺屬中可能存在問題。最近學者都紛紛重新使用馬達加斯加樹蚺原有的學名。[5][6]

保育狀況

[編輯]

馬達加斯加樹蚺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在1996年時列為易危[1]估計牠們在過往10年或三代就已經減少了最少20%,原因是失去棲息地所致。牠們也受到《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一的保護,商業性的國際貿易均被禁止。[7]

參考

[編輯]
  1. ^ 1.0 1.1 Vences, M., Raxworthy, C.J., Rakotondravony, H. & Rafanomezantsoa, J. Sanzinia madagascariensi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1. [2018-08-08]. 
  2. ^ 2.0 2.1 2.2 2.3 Mehrtens JM. Living Snakes of the World in Color. New York: Sterling Publishers. 1987: 480. ISBN 0-8069-6460-X. 
  3. ^ 3.0 3.1 McDiarmid RW, Campbell JA, Touré T. 1999. Snake Species of the World: A Taxonomic and Geographic Reference, vol. 1. Herpetologists' League. 511 pp. ISBN 1-893777-00-6 (series). ISBN 1-893777-01-4 (volume).
  4. ^ Kluge AG. Boine Snake Phylogeny and Research Cycles (PDF). Misc. Pub. Museum of Zoology, Univ. of Michigan. 1991, 178: 58 [2009-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8-2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5. ^ Vences, M., Glaw, F., Kosuch, J., Boehme, W., Veith, M. Phylogeny of South American and Malagasy boine snakes: Molecular evidence for the validity of Sanzinia and Acrantophis and biogeographic implications. Copeia. 2001, 2001: 1151–1154. 
  6. ^ Noonan, B.O., Chippindale, P.T. Dispersal and vicariance: the complex history of boid snakes.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2006, 40: 347–358. 
  7. ^ Sanzinia madagascariensi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t CITE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nd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 World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Centr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ccessed 10 July 2008.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