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高昌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高昌區
قاراھوجا رايونى
市轄區
高昌區的地理位置
高昌區的地理位置
坐標:42°57′49″N 89°11′07″E / 42.9636°N 89.1852°E / 42.9636; 89.1852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隸屬行政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
政府駐地老城街道
下級行政區
11
面積
 • 總計13,650.55 平方公里(5,270.51 平方英里)
人口2020年[1]
 • 常住317,443人
 • 密度23.3人/平方公里(60.2人/平方英里)
 • 城鎮143,456人
時區北京時間UTC+8
新疆時間UTC+6
郵政編碼838000
電話區號995
車輛號牌新K
行政區劃代碼650402
網站高昌區政府網

高昌區維吾爾語قاراھوجا رايونى‎)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的一個市轄區。區人民政府駐老城街道老城東路690號。

歷史

[編輯]

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廷平定準噶爾,控制吐魯番地區。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額敏和卓率部遷回魯克沁(今鄯善縣魯克沁)。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封額敏和卓為郡王。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置辟展(今鄯善縣城)辦事大臣及同知,隸甘肅布政司。建吐魯番六城:辟展(今鄯善縣城)、吐魯番城(今吐魯番市東南)、魯克沁、色更木(今勝金)、哈喇和卓、托克遜。辦事大臣駐辟展。設辦事大臣後,吐魯番實行軍府制與扎薩克制並行,扎薩克由郡王擔任。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設辟展巡檢。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辟展辦事大臣改為吐魯番領隊大臣,及同知,移駐廣安城(今吐魯番市老城),行政中心移吐魯番市。光緒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吐魯番直隸廳成立,轄今吐魯番、鄯善、托克遜範圍。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辟展巡檢改置為鄯善縣,隸屬吐魯番廳。

英國殖民者榮赫鵬於1887年在由北京印度途中經過吐魯番。他提到吐魯番當時由兩個分開的城池組成,其中一個是人口近5000的漢城,另一個是位於漢城西邊一英里(1.6千米)的回城,人口在12,000至15,000人之間。回城城池四方各有一個城門,城門為磚砌並有結實的木門板,木門上裝飾着鐵片且被半圓形防禦工事包裹着。粘土夯砌的城牆保養得很好,有大約35英尺(10.7米)高、20至30英尺(6米至9米)厚,牆頂有射擊孔。築城牆外圍的空地約15碼(14米)處又有一層約6英尺(2.4米)高的步槍射擊用牆,牆下更有條12英尺(3.7米)深、20英尺(6米)寬的壕溝。鼓樓部署在幾個入口處,小方塔立在城池的四個角,城門與城牆轉角處之間設有兩座小的方形防禦工事,「每面各兩個」。四周圍的田野中種植了小麥、棉花、罌粟、瓜果葡萄等。[2]

吐魯番圖書館
  • 民國二年(1913年),吐魯番直隸廳改置為吐魯番縣,轄今高昌區、托克遜縣範圍。同與鄯善縣隸屬新疆省迪化道(治所在今烏魯木齊)。
  • 民國九年(1920年),屬焉耆道
  • 民國十七年(1928年),縣公署改為縣政府,縣知事改為縣長,縣下設鄉,改鄉約為農官。
  •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屬迪化專區。
  •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吐魯番縣設3鎮、9鄉、68保、795甲。
  • 1950年至1957年,屬新疆省迪化專區(後改為烏魯木齊專區)。
  • 1958年,屬自治區直轄縣。
  • 1975年7月,吐魯番地區成立,轄吐魯番、鄯善、托克遜三縣。
  • 1984年12月,吐魯番縣改置為縣級吐魯番市。
  • 2015年4月12日,吐魯番地區撤銷,並設立地級吐魯番市,其中縣級吐魯番市改為市轄高昌區

地理

[編輯]

高昌區地處天山中東部主峰博格達山南麓,吐魯番盆地中心。東西寬90公里,南北長262公里,地勢南北高,中間低。土地總面積13589平方公里。東臨哈密,西、南與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和靜、和碩、尉犁、若羌縣毗連,北隔天山與烏魯木齊市及昌吉回族自治州的奇台、吉木薩爾、木壘縣相接。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市183公里。高昌區山地面積佔23%,平原面積佔77%,戈壁面積佔60%。吐魯番的自然環境十分特殊,是中國地勢最低、氣候最熱的地方。根據地質考察,這裏原是一個內海,後經造山運動才變為陸地。整個盆地大體是北高南低。北部博格達峰拔海5445米,山頂終年積雪,是盆地的主要水源。火焰山橫亙中央,把全區分成山北、山南兩部分。艾丁湖位於南部,低於海平面154米,是全國陸地最低的地方。市城海拔為34米。土壤以砂壤和黃色粘土為主,屬微鹼性,有機質少。

吐魯番的氣候屬於冷沙漠氣候(柯本BSk),日照充足,極端乾燥,降雨稀少且大風頻繁,故有「火洲」、「風庫」之稱。這裏全年日照時數為3000~3200小時左右,比我國東部同緯度地區多1000小時左右,太陽年輻射量139.5~150.4千卡/平方厘米,比同緯度的華北、東北地區多15~20千卡/平方厘米,僅次於青藏高原。全年平均氣溫13.9℃,高於35℃的炎熱日在100天以上。夏季極端高氣溫為49.6℃,地表溫度多在70℃以上,有過82.3℃的紀錄。當地素有「沙窩裏烤熟雞蛋」、「石頭上烤熟麵餅」之說。冬季極端最低氣溫-28.7℃;日溫差和年溫差均大,全年10℃以上有效積溫5300℃以上,無霜期長期達210天左右。由於氣候炎熱乾燥,這裏乾旱少雨,年平均降水量僅有16.4毫米,而蒸發量則高達3000毫米以上。2011年7月14日,吐魯番艾丁湖還曾觀測到目前中國的極端最高氣溫——50.2℃。[3]

吐魯番市氣象數據(1981年至2010年)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歷史最高溫 °C(°F) 8.5
(47.3)
19.5
(67.1)
31.7
(89.1)
40.5
(104.9)
43.6
(110.5)
47.6
(117.7)
48.1
(118.6)
47.8
(118.0)
43.4
(110.1)
34.3
(93.7)
23.0
(73.4)
9.6
(49.3)
48.1
(118.6)
平均高溫 °C(°F) −1.8
(28.8)
6.9
(44.4)
17.0
(62.6)
26.8
(80.2)
33.6
(92.5)
38.4
(101.1)
39.8
(103.6)
38.4
(101.1)
32.3
(90.1)
22.1
(71.8)
9.9
(49.8)
−0.7
(30.7)
21.9
(71.4)
日均氣溫 °C(°F) −6.6
(20.1)
0.9
(33.6)
10.6
(51.1)
19.7
(67.5)
26.3
(79.3)
31.1
(88.0)
32.5
(90.5)
30.5
(86.9)
23.9
(75.0)
14.0
(57.2)
3.6
(38.5)
−5.0
(23.0)
15.1
(59.2)
平均低溫 °C(°F) −10.6
(12.9)
−4.3
(24.3)
4.5
(40.1)
13.1
(55.6)
19.3
(66.7)
23.9
(75.0)
25.6
(78.1)
23.7
(74.7)
17.4
(63.3)
8.3
(46.9)
−0.8
(30.6)
−8.5
(16.7)
9.3
(48.7)
歷史最低溫 °C(°F) −28.9
(−20.0)
−24.5
(−12.1)
−10.4
(13.3)
−1.8
(28.8)
4.7
(40.5)
11.5
(52.7)
15.5
(59.9)
11.6
(52.9)
1.3
(34.3)
−5.7
(21.7)
−17.8
(0.0)
−26.1
(−15.0)
−28.9
(−20.0)
平均降水量 mm(吋) 0.5
(0.02)
0.5
(0.02)
1.0
(0.04)
0.6
(0.02)
1.3
(0.05)
2.8
(0.11)
2.3
(0.09)
1.8
(0.07)
1.8
(0.07)
1.2
(0.05)
0.9
(0.04)
0.6
(0.02)
15.3
(0.6)
平均降水天數(≥ 0.1 mm) 1.5 0.3 0.3 0.6 0.9 2.3 2.0 1.9 1.2 0.7 0.3 1.1 13.1
平均相對濕度(%) 56 41 28 25 27 29 32 34 39 49 53 58 39
月均日照時數 159.7 188.6 239.5 256.8 299.6 301.2 311.7 305.9 278.8 250.6 184.7 135.1 2,912.2
可照百分比 55 64 65 64 67 66 67 71 75 74 63 48 66
數據來源1:中國氣象局(1971−2000年間的降水天數和日照數據)[4][5]
數據來源2:mherrera.org(所有極端溫度)[6]

行政區劃

[編輯]
1963年吐魯番縣五星人民公社

高昌區下轄4個街道辦事處、5個、4個[7]

老城街道、​高昌街道、​葡萄溝街道、​紅柳河街道、​七泉湖鎮、​大河沿鎮、​亞爾鎮、​艾丁湖鎮、​葡萄鎮、​恰特喀勒鄉、​二堡鄉、​三堡鄉、​勝金鄉原種場

人口

[編輯]
吐魯番的一名維吾爾人

截至2020年,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結果,高昌區常住人口317443人。[8]

根據2000年人口普查,高昌區有人口251,652(人口密度為15.99 inh./km²)。民族構成如下:

民族 人口 佔比
維吾爾族 177,106 70.38%
漢族 55,238 21.95%
回族 18,482 7.34%
土家族 182 0.07%
滿族 132 0.05%
土族 98 0.04%
蒙古族 77 0.03%
藏族 70 0.03%
哈薩克族 56 0.02%
苗族 45 0.02%
俄羅斯族 33 0.01%
壯族 31 0.01%
東干人 30 0.01%
伊朗族人/塔吉克族 72 0.03%

名勝古蹟

[編輯]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輯]

友好城市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2. ^ Younghusband, Francis E. (1896). The Heart of a Continent, pp. 139-140. John Murray, London. Facsimile reprint: (2005) Elbiron Classics. ISBN 978-1-4212-6551-3 (pbk); ISBN 978-1-4212-6550-6 (hardcover).
  3. ^ Extreme Temperatures Around the World- world highest lowest recorded temperatures. www.mherrera.org. [2020-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22). 
  4. ^ 中国气象数据网 - WeatherBk Data. 中國氣象局. [2020-04-15]. 
  5. ^ 中国地面国际交换站气候标准值月值数据集(1971-2000年). 中國氣象局. 
  6. ^ Extreme Temperatures Around the World. www.mherrera.org. [2021-11-29]. 
  7. ^ 2023年高昌区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 
  8. ^ 中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地级行政、县级行政区) - 人口统计,图表和地图. www.citypopulation.de. [2023-12-25].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