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討論:格式手冊/存檔5
本頁是以往討論的存檔。請勿編輯本頁。若您想發起新討論或重啟現有討論,請在當前討論頁進行。 |
古典音樂條目的定義句探討
問題 | 古典音樂條目的定義句如何規範? |
---|---|
問題背景 | 已知古典音樂的名稱由幾個部分組成:(i)調性、(ii)編號、(iii)體裁、(iv)作品號、(v)別稱。以貝多芬 F 小調第 6 號交響曲為例,在英文中其全稱可為「Symphony No. 6 in F Minor, Op. 68, "Pastoral"」。古典音樂擁有一套嚴謹的體系,則在中文維基中(需不需要,如果需要的話,)如何對應給出一套嚴謹的命名規範,尤其是按照 WP:MOSBOLD 的規範如何界定粗體的範圍? |
我的解決方案 | 有幾種方式:
前兩種方案視作品號為一相對獨立的部分,其位置可以較為便宜地改動;第三種方案則視作品號為名稱剛性的一部分,位置不能任意變動。 對於帶有別稱的古典音樂作品,也有幾種風格:
另外,古典音樂幾乎都是西方舶來。則其外文名應當包含上述的哪些部分,又當如何佈置? 同時,WP:MOSALBUM 規範認為音樂專輯和歌曲名稱應當括在書名號內,則是否可以外推得出古典音樂名稱也應該括進書名號內的結論? 實際上「編號」部分也有兩種風格。其一為維基上已成事實規範的「第 x 號」,其二則為以漢字編號,如「F 小調第六交響曲」者。 |
-Chih-See Hsie 2021年1月27日 (三) 10:50 (UTC)
- 嚴格來說要你加書名號的是這個「Wikipedia:格式手冊/標點符號#書名號」
還有你的政府,但這只是條目內,你有看過哪個條目名稱用到書名號嗎,這都是內容規範? --無心*插柳*柳橙汁 2021年1月27日 (三) 12:22 (UTC)- @Milkypine:在提議中已經提到討論的是條目開頭的定義句而非條目名稱,我知道維基百科在古典音樂的條目名稱上已經形成了事實上的規範。在上面我確實有表述不清之處,還請見諒。-Chih-See Hsie 2021年1月27日 (三) 13:26 (UTC)
- 參酌本地標註原文的習慣,上面那個範例或許應該寫成「F小調第6號交響曲『田園』,作品號68(德語:Sinfonie Nr. 6, F-Dur op. 68 "Pastorale",英語:Symphony No. 6 in F Minor, Op. 68 "Pastoral"),俗稱《田園交響曲》」之類的。——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1年1月27日 (三) 13:13 (UTC)
- 參見User:Anakharsis/沙盒 ——羊羊 (留言|貢獻) 2021年1月27日 (三) 13:34 (UTC)
- 但個人喜歡把作品號括號起來,並使用Op.-- ——羊羊 (留言|貢獻) 2021年1月27日 (三) 13:40 (UTC)
- 而且覺得現在「對序號是10(不含)以上的作品,『號』字省略」的規定缺乏一致性…… ——羊羊 (留言|貢獻) 2021年1月27日 (三) 13:43 (UTC)
- @Anakharsis:有沒有可能將用戶 Anakharsis 的論述加以討論修改之後通過表決使之成為維基百科的正式格式指引?-Chih-See Hsie 2021年1月27日 (三) 15:27 (UTC)
- 就目前的案例來看,作品號並沒有加上書名號(例如第二號鋼琴奏鳴曲 (蕭邦)),有名稱才會加上書名號(例如第6號交響曲 (柴可夫斯基))。話說小提琴協奏曲 (西貝柳斯)算甚麼類型? --無心*插柳*柳橙汁 2021年1月27日 (三) 13:54 (UTC)
- 西小協算沒有序號的吧,他就寫過一部小提琴協奏曲-- ——羊羊 (留言|貢獻) 2021年1月27日 (三) 14:10 (UTC)
歷史人物條目Infobox中的出生、死亡地點、籍貫及國家歸屬應統一使用原稱
不應一邊用現代名稱,一邊用古代名稱。現名可以加括號放在後面。芄蘭(留言) 2021年3月18日 (四) 18:32 (UTC)
- 有混淆歷史的可能,用不同名稱的原因就是想區別歷史時期。就像我們會將清朝時的「惠陽縣」稱為「歸善縣」,而不會稱為「惠陽縣」;反過來我們會將清朝以後的「惠陽縣」稱為「惠陽縣」,而不會稱為「歸善縣」。我們不會將禮薩汗掌政前的伊朗稱為「伊朗」,也不會將禮薩汗掌政後的伊朗稱為「波斯」。因此,我個人不甚同意此提案。SANMOSA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2021年3月18日 (四) 23:51 (UTC)
- 當然,如果說的是同一歷史時期(而非跨歷史時期)的話,統一用同一名稱反而是應該的。SANMOSA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2021年3月18日 (四) 23:56 (UTC)
- 你理解錯。我指的是一個隋代出生的人,在唐代死去,則應分別使用對應的原稱;而非一個用隋唐原稱,一個用今天名稱。如果他在今天才死,那確應用今天名稱。總之他何時死,就應用何時的地名。芄蘭(留言) 2021年3月19日 (五) 00:57 (UTC)
- 那我完全同意你的想法。這不是常識嗎,究竟是發生甚麽事情了?SANMOSA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2021年3月19日 (五) 03:54 (UTC)
- 鄭成功,有人寫生於日本九州平戶,死於南明承天府,應該寫肥前國平戶、大明承天府(或者東都明京)。芄蘭(留言) 2021年3月20日 (六) 15:12 (UTC)
- 您要這樣寫是應當、合理的,但麻煩在括號裏附註現今的行政區劃,這也是極度必要的。-游蛇脫殼/克勞棣 2021年3月20日 (六) 20:24 (UTC)
- 他上面不就説了「現名可以加括號放在後面」嗎?他不會否定這種做法。SANMOSA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2021年3月21日 (日) 10:00 (UTC)
- 您要這樣寫是應當、合理的,但麻煩在括號裏附註現今的行政區劃,這也是極度必要的。-游蛇脫殼/克勞棣 2021年3月20日 (六) 20:24 (UTC)
- 鄭成功,有人寫生於日本九州平戶,死於南明承天府,應該寫肥前國平戶、大明承天府(或者東都明京)。芄蘭(留言) 2021年3月20日 (六) 15:12 (UTC)
- 那我完全同意你的想法。這不是常識嗎,究竟是發生甚麽事情了?SANMOSA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2021年3月19日 (五) 03:54 (UTC)
- 你理解錯。我指的是一個隋代出生的人,在唐代死去,則應分別使用對應的原稱;而非一個用隋唐原稱,一個用今天名稱。如果他在今天才死,那確應用今天名稱。總之他何時死,就應用何時的地名。芄蘭(留言) 2021年3月19日 (五) 00:57 (UTC)
- 當然,如果說的是同一歷史時期(而非跨歷史時期)的話,統一用同一名稱反而是應該的。SANMOSA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2021年3月18日 (四) 23:56 (UTC)
- @芄蘭:你打算就此增訂格式手冊條文嗎?SANMOSA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2021年3月26日 (五) 09:59 (UTC)
- 建議增加「歷史人物條目資訊框(Infobox)中的籍貫、出生、死亡地點,應使用該人物所處年代的原稱。可在括號內附註現今名稱。」國家歸屬暫不寫了,感覺有爭議。芄蘭(留言) 2021年3月27日 (六) 15:14 (UTC)
- 有爭議的話循事實論述即可,我們現在有WP:PB,這不是只有兩岸四地相關的才適用。上面草擬的條文可行(但會微調),我看看適合加入的位置。SANMOSA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2021年3月28日 (日) 00:51 (UTC)
- 建議增加「歷史人物條目資訊框(Infobox)中的籍貫、出生、死亡地點,應使用該人物所處年代的原稱。可在括號內附註現今名稱。」國家歸屬暫不寫了,感覺有爭議。芄蘭(留言) 2021年3月27日 (六) 15:14 (UTC)
- 建議在WP:格式手冊和WP:分類、列表與導航模板加入以下一條:
“ | 各條目及資訊框模板中所列出的一切地點、行政區劃、籍貫及國家歸屬等,均使用其所處年代的稱呼。如有需要,可在括號或適當的欄位(如有)內附註現今名稱及國家歸屬。國家歸屬當依《避免地域中心》方針的規定,以事實論述(De facto disclosure)為主。 | ” |
以上。我感覺這不只Infobox和人物條目才需要適用,而且也符合編輯習慣。SANMOSA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2021年3月28日 (日) 01:04 (UTC)
Wikipedia:格式手冊#地區用詞的格式(指引)
像其他標題一樣,用兩個等號來造這個外部連結的標題(參閱上面的「標題的格式」)。
這個「造」是什麼意思?製造?生產?Manufacture?只有我覺得不合華文語法、慣例嗎?還有「這個外部連結的標題」指外部連結章節的標題,是否有些太口語化了?
|
|
或者:
- 用兩個等號編寫外部連結的標題
- 用兩個等號產生外部連結的標題
- 用兩個等號製造外部連結的標題
- 用兩個等號標示外部連結的標題
謝謝! — XComhghall(留言) 2021年7月17日 (六) 07:30 (UTC)
- 這個字並不會產生歧義,僅僅是讀起來不順口而已,因此沒有問題需要修改——落花有意12138 論 回復請ping我 2021年7月23日 (五) 12:44 (UTC)
- 不順口本身就是個問題。晦澀難懂的條文會讓人不想去讀。寫出來的東西是給別人看的,需要考慮他人的感受。--Milky·Defer 2021年7月25日 (日) 13:34 (UTC)
- @MilkyDefer:有道理。(&)建議改為「造出」。因為「產生」「製造」「標記」「得到」等都說的過去,為避免不必要的紛爭,按原字擴充。這句話在Wikipedia:格式手冊#互聯網及地址的格式而不是#地區用詞的格式。這個字在該頁面的最初版本就是這樣——落花有意12138 論 回復請ping我 2021年7月27日 (二) 09:43 (UTC)
- 同意XComhghall的說法「撰寫」,使用此詞會使說明專業化,其他說法真的不太像「格式手冊」會寫出來的東西,沒有語感和專業度。Bus Follower(留言) 2021年7月28日 (三) 08:31 (UTC)
就語言冗雜修訂Wikipedia:格式手冊的提案
-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目前,某些地區習慣使用更長的詞句,例如使用「出現……的情況」「……化」「進行……」等。為了保持並改善條目的可讀性和簡潔性,提案在格式手冊中新增章節,規定條目應該在多種具有相同含義,同等清晰、可讀與通用的表達方式中,採用長度較短的方式。--落花有意12138 論 回復請ping我 2022年3月15日 (二) 13:02 (UTC)
- 不同意。這提案是不尊重地區差異的情況,本質上有違WP:5P2。Sanmosa Avec cœur 2022年3月16日 (三) 01:47 (UTC)
- 1.我的意思不是將一個地區的說法改成另一個地區的,而是把不必要的詞省略,比如把「進行把胡蘿蔔的位置改變到桌子上的動作」改為「把胡蘿蔔放到桌子上」。2.這種改變不應該不丟失或改變原意,僅僅是語句上的修飾。不知道哪裏「有違WP:5P2」了?--落花有意12138 論 回復請ping我 2022年3月17日 (四) 10:10 (UTC)
- 漢語有很多種,上例正是不同語種之間的差距,「進行」據稱在某些語種屬於書面語言,沒有「進行」才不正常。「XX性」、「最XX之一」、「成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同理。--7(留言) 2022年3月17日 (四) 10:26 (UTC)
- @落花有意12138:「最佳化」是繁體地區常用的詞匯,「優化」是中國大陸常用的詞匯,兩者的意思完全一樣,但按照你的邏輯的話,「最佳化」相對於「優化」而言是存在可省略部分的詞匯,因此會被「優化」替換,這明顯是不合理的。這是一種情形,另一種情形是我把所有的「優化」都替換成「最佳化」,這也是不合理的。對較長或較短的詞句的使用本身可能就已經體現不同地區的中文使用上的差別(但我完全不認同上方Jarodalien的「語種論」),我就拿「2019冠狀病毒病」來説,新加坡的叫法是「2019冠狀病毒疾病」,「疾病」與「病」明顯是具有相同含義、同等清晰、可讀與通用的兩種表達方式,因此按照你的邏輯「2019冠狀病毒疾病」應該全部改成「2019冠狀病毒病」,但「2019冠狀病毒病」與「2019冠狀病毒疾病」是地區詞關係,因此把「2019冠狀病毒疾病」全部改成「2019冠狀病毒病」會產生不尊重地區差異的情形。我能明白並理解你提出這提案的用意是好的,但這提案在執行上實在有太多bug了,我沒辦法支持。Sanmosa Avec cœur 2022年3月17日 (四) 12:29 (UTC)
- 明白您的意思了,我會關閉提案--落花有意12138 論 回復請ping我 2022年3月18日 (五) 00:42 (UTC)
- 1.我的意思不是將一個地區的說法改成另一個地區的,而是把不必要的詞省略,比如把「進行把胡蘿蔔的位置改變到桌子上的動作」改為「把胡蘿蔔放到桌子上」。2.這種改變不應該不丟失或改變原意,僅僅是語句上的修飾。不知道哪裏「有違WP:5P2」了?--落花有意12138 論 回復請ping我 2022年3月17日 (四) 10:10 (UTC)
- 本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允許特例中全形空格的使用,但一般不應使用全形空格。」???
「特例」是指什麼?「一般不應使用全形空格」是指一般不使用空格,還是一般使用小空格「 」——版本不同(留言) 2022年7月16日 (六) 22:53 (UTC)
- 特例,比方說,官方名稱里真的有個全形空格。一般使用半角空格。--Ma3r(留言) 2022年7月17日 (日) 06:24 (UTC)
跨年份(度)的體育賽季條目命名
2022年了,希望解決相關條目命名格式不一致的問題。過去討論存檔:2009年2月、2012年11月、2014年7月、2018年12月、2021年10月。
「2020–21 ABC(season)」在中維該命名為以下哪種(假設須加上「年」)
- 「2020-21年(度)ABC(賽季)」
- 「2020年-21年(度)ABC(賽季)」
- 「2020至21年(度)ABC(賽季)」
- 「2020年至21年(度)ABC(賽季)」
- 「2020/21年(度)(賽季)ABC」
- 「2020-2021年(度)ABC(賽季)」(年份全展)
- 「2020年-2021年(度)ABC(賽季)」(年份全展)
- 「2020至2021年(度)ABC(賽季)」(年份全展)
- 「2020年至2021年(度)ABC(賽季)」(年份全展)--寒吉(留言) 2022年6月30日 (四) 15:51 (UTC)
- 列出過去討論中曾被引用的方針與指引:WP:格式手冊/標點符號#連接號、WP:命名常規#連接號的使用、WP:格式手冊#時間、數字、度量衡。
- 參閱WP:常用名稱:「條目命名應該儘量使用可靠來源中人、物或事項的常見的名稱」,討論達成共識之後應將共識加入WP:命名常規。
- 我的意見:支持6及9。--CaryCheng(留言) 2022年7月1日 (五) 02:59 (UTC)
- 根據其他條目標題來看,部分用戶創建條目時會用錯連接號,所以可以考慮棄用,暫時支持8或9。--東風(留言) 2022年7月1日 (五) 03:20 (UTC)
- 補充說明,「賽季」對有些聯賽來說未必會使用到,例如以「聯賽」做結尾的體育聯賽,英格蘭足球超級聯賽(en:2022–23 Premier League)、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2021-2022 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 或是官方命名 「2021-2022賽季CBA聯賽」)、超級籃球聯賽(「2021-22 年(第 19 屆)SBL 超級籃球聯賽」,但條目直接使用常用準則命名即「第十九季超級籃球聯賽」)。另外Category:熱帶氣旋季也有牽涉到相關問題,只是維基上應該九成五以上還是牽涉到體育賽季較多。提供現存其他命名方式之一,「ABC2020賽季」(Category:廣州足球俱樂部、Category:北京國安足球俱樂部賽季)。--寒吉(留言) 2022年7月1日 (五) 04:49 (UTC)
- 第七或第九種。——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7月1日 (五) 14:23 (UTC)
- 支持6,其次7。9也可以,但如果格式要全面統一就不合適,因為「2020年到2021年」我覺得也可以。--YFdyh000(留言) 2022年7月12日 (二) 03:22 (UTC)
- 是否全面統一還有待商榷,但至少同個聯賽的賽季格式要統一,比如Category:英格蘭足球超級聯賽就需統一,也須解決連接號問題。您是第一位提出要使用「到」字的用戶,過往討論都提出使用「至」字,所以我才只列出「至」字方案。--寒吉(留言) 2022年7月12日 (二) 04:15 (UTC)
- 「到」稍顯白話,「至」為宜。——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7月12日 (二) 15:03 (UTC)
- 是否全面統一還有待商榷,但至少同個聯賽的賽季格式要統一,比如Category:英格蘭足球超級聯賽就需統一,也須解決連接號問題。您是第一位提出要使用「到」字的用戶,過往討論都提出使用「至」字,所以我才只列出「至」字方案。--寒吉(留言) 2022年7月12日 (二) 04:15 (UTC)
建議空格盡量全形,尤其引作品名,新聞標題等
東亞文字預設已是全形,空格也應全形以保持一致美觀,就算作品名用半形,除非在歐文(拉丁字,阿拉伯數字等)字元間,如官方半形則另註
例:
《標 題 A 1》
《標 題,A 1!》--捍粵者(留言) 2022年9月28日 (三) 17:56 (UTC)
- 輸入較為不便,也可能其他問題,社群觀點為一般不使用。全形符號很多,各出版物有不同偏好。此外,條目正文中目前通常不留間距空格(所謂「盤古之白」),但指引中同時允許專有名詞的「先到先得」。--YFdyh000(留言) 2022年9月28日 (三) 18:44 (UTC)
關於條目定義句
-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我已經不止一次看到,在事件相關的條目里,有編者用「某事件是某事件」這樣無意義的句子,還有邏輯不通的句子,例如「伊利沙伯二世之死是英國女王伊利沙伯二世於2022年9月8日傍晚過世之後,英國王室與英國政府就葬禮及王位繼承相關的一系列政府行動,以及世界各國的反應」----女王的離世就是女王的離世,怎麼會「是政府行動」、「是各國反應」呢?因此,關於條目定義句的規則急需補充,否則將有更多強行迎合格式而違反中文語法的情況出現。--🐹通遼汗國駐維基百科臨時代辦(討論·貢獻·成就) 2022年9月10日 (六) 18:31 (UTC)
- 已有WP:BEGIN,但目前不是正式指引。這些問題是中文功底問題,有些是生搬硬套。「是」哪怕改成「條目介紹」也好,或者重構語句,該指引也提到「引言第一句並非必要是條目名稱不可」。--YFdyh000(留言) 2022年9月10日 (六) 21:10 (UTC)
- 伊利沙伯二世之死的條目定義句是我添加的:
“ | 伊利沙伯二世之死是英國女王伊利沙伯二世於2022年9月8日傍晚過世之後,英國皇室與英國政府就葬禮及王位繼承相關的一系列政府行動,以及世界各國的反應。 | ” |
- WP:格式手冊#條目定義句的規則與WP:BEGIN互相矛盾;WP:格式手冊#條目定義句是正式指引,WP:BEGIN不是。
- 依照正式指引編輯是正確做法。
- WP:LS(即WP:BEGIN的導言段落,非正式指引):「序言章節在條目中主要有兩個作用:介紹條目的主題、概括條目的重點。」我所添加的條目定義句概括了整個條目的重點,符合WP:LS這一段落的要求。
- 如果社群共識通過WP:LS成為正式指引,或是通過WP:BEGIN段落成為正式指引,或是修訂WP:格式手冊#條目定義句,那我就不會堅持添加這段條目定義句。--CaryCheng(留言) 2022年9月11日 (日) 04:04 (UTC)
- 「條目定義句」沒有說必須用「是」。「一般來說,條目名稱就是第一句的第一個詞。」應適用常識,構成語病就不一般了。--YFdyh000(留言) 2022年9月11日 (日) 04:55 (UTC)
- WP:格式手冊#條目定義句:「一般來說,條目名稱就是第一句的第一個詞。如果這樣做有困難,也請無論如何要在第一段用上條目名稱,越靠前越好。」只要改寫的條目定義句符合指引,我就不會反對。--CaryCheng(留言) 2022年9月11日 (日) 06:05 (UTC)
- 閣下的意見似乎是改寫成這樣:
- 「條目定義句」沒有說必須用「是」。「一般來說,條目名稱就是第一句的第一個詞。」應適用常識,構成語病就不一般了。--YFdyh000(留言) 2022年9月11日 (日) 04:55 (UTC)
“ | 伊利沙伯二世之死條目介紹英國女王伊利沙伯二世於2022年9月8日傍晚過世之後,英國皇室與英國政府就葬禮及王位繼承相關的一系列政府行動,以及世界各國的反應。 | ” |
- 這樣改寫符合指引,我不反對。--CaryCheng(留言) 2022年9月11日 (日) 06:16 (UTC)
- 我記得「本條目介紹……」並不符合要求。--🐹通遼汗國駐維基百科臨時代辦(討論·貢獻·成就) 2022年9月11日 (日) 16:29 (UTC)
- 「本條目」是MOS:自提。「介紹」等用詞,在xx的爭議、批評、列表等條目中印象中不算少見。--YFdyh000(留言) 2022年9月11日 (日) 23:56 (UTC)
- 我記得「本條目介紹……」並不符合要求。--🐹通遼汗國駐維基百科臨時代辦(討論·貢獻·成就) 2022年9月11日 (日) 16:29 (UTC)
- 這樣改寫符合指引,我不反對。--CaryCheng(留言) 2022年9月11日 (日) 06:16 (UTC)
- WP:BEGIN足矣。--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2年9月11日 (日) 04:56 (UTC)
- 只要社群共識通過WP:BEGIN段落成為正式指引,我就不會堅持添加這段條目定義句。--CaryCheng(留言) 2022年9月11日 (日) 06:05 (UTC)
- 導語句一般是希望導語主語是條目名稱,這在物類的條目是合符常規的(對物進行另一個通用性質的定義),但對於事類似乎有點囉嗦,可能會出現拆詞寫法的需要(例如:英國女王伊利沙伯二世於2022年9月8日傍晚過世之後,………………)——Sakamotosan路過圍觀 | 避免做作,免敬 2022年9月11日 (日) 06:18 (UTC)
- 是的,應用在「事類」有時會有困難,但不是做不到,美國入侵格林納達以及入侵科威特都可以做到。也因為過去社群認知到有時會有困難,所以WP:格式手冊#條目定義句才會說至少要在第一段用上條目名稱(請見上方引述)。
- 我認為伊利沙伯二世之死會難以撰寫條目定義句的一個根本原因,是這個條目標題根本不符合WP:常用名稱。不論在中文或是英語的可靠來源,都沒有使用「伊利沙伯二世之死」當作主題、標題或關鍵字來報導女王駕崩相關的新聞及活動。畢竟這個條目其實是為了減少伊利沙伯二世的篇幅,從中拆分一個段落獨立而成。
- 即便如此,還是應該盡我們的中文寫作能力去將條目定義句寫成符合格式手冊規則的格式。--CaryCheng(留言) 2022年9月11日 (日) 06:48 (UTC)
- 我認為是格式手冊應該向通常的表達靠近。大多數的媒體在報道事件時都會直接說「某地發生某事件」或者「某事件在某時某地發生」,強行要求寫成「某事件是……」反而不合常理。--🐹通遼汗國駐維基百科臨時代辦(討論·貢獻·成就) 2022年9月11日 (日) 16:36 (UTC)
- 雖然但是啊,中央社可是使用了「英國女王辭世」作為一系列報道的專題合集名稱的,你的這個論點二不能成立。--MilkyDefer >沉痛哀悼女王陛下 2022年9月14日 (三) 04:46 (UTC)
- 你說的對。後來我看到BBC用「Death of Queen Elizabeth II」當新聞標題,與英維的條目名稱算是一致;如果我一定要抬槓的話,「伊利沙伯二世之死」和「英國女王辭世」仍是差異很大的兩個詞語,而「英國女王辭世」應該是比較好的條目標題。不過都要推WP:BEGIN成為正式指引了,這些小芝麻就讓它過去吧。--CaryCheng(留言) 2022年9月14日 (三) 05:03 (UTC)
- 我已經參考英文維基百科重新翻譯了Wikipedia:格式手冊/序言章節#第一句,建議儘快將其列為指引,避免出現不合常識且無意義的定義句。--BlackShadowG 沉痛哀悼女王陛下 2022年9月11日 (日) 10:15 (UTC)
- 感謝閣下貢獻,建議閣下逕至WP:互助客棧/方針提案,或是將此討論移動過去,交付社群決議。
- 提醒閣下WP:BEGIN仍有一處與WP:格式手冊#條目定義句有衝突:
WP:BEGIN |
|
---|---|
WP:格式手冊#條目定義句 | 一般來說,條目名稱就是第一句的第一個詞。如果這樣做有困難,也請無論如何要在第一段用上條目名稱,越靠前越好。 |
- 可能要同步修改WP:格式手冊#條目定義句。--CaryCheng(留言) 2022年9月11日 (日) 10:32 (UTC)
- 由於上方討論中有提議建立新的指引,因此將討論串移動至方針版。現提議將Wikipedia:格式手冊/序言章節#第一句章節確立為正式指引,並將Wikipedia:格式手冊#條目定義句章節內容替換為
{{main|Wikipedia:格式手冊/序言章節#第一句}}
。——BlackShadowG 沉痛哀悼女王陛下 2022年9月11日 (日) 11:49 (UTC)- (+)滋磁----Cat on the Mars 2022年9月11日 (日) 17:11 (UTC)
- 幾個月前我才提過序言章節/列明來源,照這速度2024初應該可以全篇通過。 --窩法乙烷 兒法夢碎 2022年9月11日 (日) 18:09 (UTC)
- 我關心的是執行起來是什麼效果。--🐹通遼汗國駐維基百科臨時代辦(討論·貢獻·成就) 2022年9月12日 (一) 04:32 (UTC)
- 就條目首句的寫法,WP:GA里收錄的、導向各個優良條目的小介紹可以算作「成功案例」。--🐹通遼汗國駐維基百科臨時代辦(討論·貢獻·成就) 2022年9月12日 (一) 04:37 (UTC)
- 我建議可以在條文通過後,把整個段落替換成
{{main|Wikipedia:格式手冊/序言章節#第一句}}
即可。--BlackShadowG 沉痛哀悼女王陛下 2022年9月12日 (一) 10:01 (UTC)- 可是WP:格式手冊#條目定義句的內容,有非常多沒有寫進WP:BEGIN,不太適合整個段落替換。--CaryCheng(留言) 2022年9月12日 (一) 10:08 (UTC)
- 基本上Wikipedia:格式手冊/序言章節#第一句已經涵蓋WP:格式手冊#條目定義句的內容了:
- 「另外,有關非中文概念、中文無通用譯名等條目,可以在提及條目名稱後,在括號里加上原文稱號。」,這不需要寫入格式手冊,用常識就能知道標註外文需要加括號;
- 「如果該名稱的來源是外文,請在括號里加上標明語言的外文原名。……」,這個在Wikipedia:格式手冊/序言章節#外語名稱有詳細說明;
- 「如果該條目的題目有多於一個名稱,每一個名稱在第一次出現時都要以粗體顯示。」,與Wikipedia:格式手冊/序言章節#標題和別名的加粗矛盾,序言章節格式手冊規定只有「常見的縮寫或簡稱」才要加粗;
- 「請您儘可能在首句帶出文章所屬的主題。如:」,Wikipedia:格式手冊/序言章節#內文連結有詳細說明。
- 因此直接用{{main}}替換即可,此外,英文版的en:Wikipedia:Manual of Style也沒有專門提到條目定義句。--BlackShadowG 沉痛哀悼女王陛下 2022年9月12日 (一) 10:23 (UTC)
- 好吧,我還是有疑慮,不過不反對,就依照閣下的意見提案。--CaryCheng(留言) 2022年9月12日 (一) 10:33 (UTC)
- 基本上Wikipedia:格式手冊/序言章節#第一句已經涵蓋WP:格式手冊#條目定義句的內容了:
- 可是WP:格式手冊#條目定義句的內容,有非常多沒有寫進WP:BEGIN,不太適合整個段落替換。--CaryCheng(留言) 2022年9月12日 (一) 10:08 (UTC)
- 好像還行。"伊利沙伯二世之死"不適合當首句的第一個詞語,不應強求。--Temp3600(留言) 2022年9月15日 (四) 15:50 (UTC)
- 講一句實在話,創建「xxx之死」作為條目名真的適合嗎?這豈不是又一個創建標準不一,和頁面存廢討論問題大致類似。請問讀者要知道某人之死的原因有什麼實質意義嗎?--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22年9月17日 (六) 12:06 (UTC)
- 埃及豔后和約翰·列儂表示...,話說從技術層面,有理由禁止這類條目的建立嗎?畢竟他們都符合關注度不是嘛。 --窩法乙烷 兒法夢碎 2022年9月17日 (六) 16:07 (UTC)
- 維基百科應該是不會阻止「xxx之死」作為正式條目名稱才對。但這樣是不是像「安倍晉三之死」就不應該重定向至「安倍晉三遇刺案」呢?難說。可能是要先看有無明確死因吧,倘若沒有則再用「xxx之死」作為名稱。--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22年9月17日 (六) 21:31 (UTC)
- 這種目前應該還沒有命名常規或慣例,「xxx之死」應該是翻譯自英維的「Death of xxx」,雖然英文中形容某人的死亡基本都是用「Death」,與死因關係不大;但中文有很多寫法,比如「xxx去世」、「xxx病逝」、「xxx身亡」之類的寫法都是比較可用的,如果有需要可能可以制定一個命名常規。--BlackShadowG 沉痛哀悼女王陛下 2022年9月18日 (日) 02:36 (UTC)
- 不要忘記還有「xxx死了」、「xxx病亡」等明顯帶有傾向的寫法。中文不去關注抽象哲學概念,春秋筆法倒是玩了幾千年,唉。--MilkyDefer >沉痛哀悼女王陛下 2022年9月18日 (日) 05:09 (UTC)
- 或許在該討論串是明顯的兩回事吧。但是希望以後看哪個有勇氣的編者敢提出關於「xxx之死」系列的名稱是否該訂定一個命名常規,順便看看是否該考慮有無明確死因為優先,如確定死因不明或者無明確死因才用的作法,如同上面舉例的安倍晉三。--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22年9月18日 (日) 18:09 (UTC)
- 不要忘記還有「xxx死了」、「xxx病亡」等明顯帶有傾向的寫法。中文不去關注抽象哲學概念,春秋筆法倒是玩了幾千年,唉。--MilkyDefer >沉痛哀悼女王陛下 2022年9月18日 (日) 05:09 (UTC)
- 安倍晉三的例子似乎比照了刺殺案的命名,這些刺殺案有的成功,有的不成功。不過本討論討論的是定義句格式,不是某些條目如何命名。--紺野夢人 2022年9月20日 (二) 00:25 (UTC)
- 就看誰以後想要提出這提案吧,總之在此討論串顯然就是兩回事,不用哈拉了。以後如果出現這提案也不用特別邀請喔,實話實說而已,要不然幹嘛舉例安倍晉三的例子?--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22年9月20日 (二) 04:47 (UTC)
- 這種目前應該還沒有命名常規或慣例,「xxx之死」應該是翻譯自英維的「Death of xxx」,雖然英文中形容某人的死亡基本都是用「Death」,與死因關係不大;但中文有很多寫法,比如「xxx去世」、「xxx病逝」、「xxx身亡」之類的寫法都是比較可用的,如果有需要可能可以制定一個命名常規。--BlackShadowG 沉痛哀悼女王陛下 2022年9月18日 (日) 02:36 (UTC)
- 維基百科應該是不會阻止「xxx之死」作為正式條目名稱才對。但這樣是不是像「安倍晉三之死」就不應該重定向至「安倍晉三遇刺案」呢?難說。可能是要先看有無明確死因吧,倘若沒有則再用「xxx之死」作為名稱。--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22年9月17日 (六) 21:31 (UTC)
- 埃及豔后和約翰·列儂表示...,話說從技術層面,有理由禁止這類條目的建立嗎?畢竟他們都符合關注度不是嘛。 --窩法乙烷 兒法夢碎 2022年9月17日 (六) 16:07 (UTC)
- (純粹的措辭建議)「無論如何要在第一段用上條目名稱,越靠前越好」這句話語氣太強烈了,應該用弱化一點的「仍然建議」、「請考慮」之類的表達。用「無論如何」恐怕在日後又要造成困擾,讓大家不明白究竟為什麼當初要用這麼強烈的表達,以致於在特殊情況下難以變通。--Tiger(留言) 2022年9月18日 (日) 00:02 (UTC)
- 目前的提案是將Wikipedia:格式手冊#條目定義句這一章節直接替換成
{{main|Wikipedia:格式手冊/序言章節#第一句}}
,提案通過後「無論如何要在第一段用上條目名稱,越靠前越好」這句話會去掉,新條文中的對應描述是「如果條目名稱本身已是正式的或被廣泛接受的名稱,請在第一句話中以粗體顯示,並應儘量放得越前越好」。--BlackShadowG 沉痛哀悼女王陛下 2022年9月18日 (日) 02:26 (UTC)
- 目前的提案是將Wikipedia:格式手冊#條目定義句這一章節直接替換成
- Wikipedia:忽略所有規則,毛澤東之死、蔣中正之死沒有用這種定義句,且明顯比「之死是什麼」這種讀起來通順--Kethyga(留言) 2022年9月20日 (二) 00:48 (UTC)
- 所以提案將Wikipedia:格式手冊/序言章節#第一句列為指引,提議條文中有要求「如果條目命名在首句難以自然地被使用,那請不要試着以重複變換譴詞的方法把命名塞進去。」--BlackShadowG 沉痛哀悼女王陛下 2022年9月20日 (二) 12:26 (UTC)
- (&)建議:WP:BEGIN自2022年9月11日 (日) 11:49 (UTC)提案迄今,社群無反對意見,其他意見均已獲得提案人正當合理的回應。依WP:7DAYS,提議進入公示期。--CaryCheng(留言) 2022年9月23日 (五) 04:53 (UTC)
- 確實可以考慮開始公示了,上面提到的「xxx之死」那是另外一回事,跟這個討論串是毫無關聯的。以後看誰有想要提出這類型的討論吧,現在這個「xxx之死」討論已經告段落了。--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 2022年9月23日 (五) 09:30 (UTC)
公示7日,2022年10月1日 (六) 06:55 (UTC) 結束:WP:BEGIN自2022年9月11日 (日) 11:49 (UTC)提案迄今,社群無反對意見,其他意見均已獲得提案人正當合理的回應。依WP:7DAYS進入公示期。--CaryCheng(留言) 2022年9月24日 (六) 06:55 (UTC)
- (?)疑問:MOS:BEGIN指向Wikipedia:格式手冊/序言章節#段首,但WP:BEGIN指向Wikipedia:格式手冊/序言章節#第一句,這樣的重定向設計不會讓人混淆嗎?--Maccomcre(留言) 2022年10月1日 (六) 02:26 (UTC)
- @BlackShadowG:煩請閣下回應。--CaryCheng(留言) 2022年10月1日 (六) 07:37 (UTC)
- @Maccomcre:依閣下建議,已將MOS:BEGIN也指向Wikipedia:格式手冊/序言章節#第一句。--CaryCheng(留言) 2022年10月1日 (六) 09:43 (UTC)
✓ 通過:公示已達7日,未有新的修訂意見,WP:BEGIN提升為正式指引獲得通過,謝謝所有參與討論的使用者。--CaryCheng(留言) 2022年10月1日 (六) 10:47 (UTC)
- 本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捷徑重定向問題
@CaryCheng:我的建議不是這樣,而且對比英文版,MOS:BEGIN是指向段首而不是第一句,所以看來錯的是WP:BEGIN,而MOS:BEGIN本來是對的。所以CaryCheng你現在的更改反而有問題,MOS:BEGIN和WP:BEGIN應該重定向到Wikipedia:格式手冊/序言章節#段首才對。--Maccomcre(留言) 2022年10月2日 (日) 11:05 (UTC)
- 已將MOS:BEGIN和WP:BEGIN均重定向至Wikipedia:格式手冊/序言章節#段首以與英文維基百科保持一致。此外,由於本文為格式手冊,更加推薦使用MOS開頭的捷徑,因此我已經把WP:BEGIN移除{{shortcut}}。--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2年10月2日 (日) 13:59 (UTC)
WP:格式手冊有關百分數等的格式問題
現行條文對百分數的處理與常見用法不符,亦不合en:MOS:PERCENT;同時,弧度、梯度的情形需要補充。 --DvXg 📬 2022年10月15日 (六) 08:07 (UTC)
- 用明朝劍斬清朝官是不是搞錯什麼,英維不適用中維,而內文寫道「建議」並非強制執行。 --窩法乙烷 兒法夢碎 2022年10月15日 (六) 15:02 (UTC)
- 提及英維是因為西文是百分數如此表記的借入來源。如果這種建議既不合外語借入來源,也找不到相關的本語種標準,更不反映站內實際的使用情況(如百分數這個條目本身),那麼這樣的所謂「建議」顯然是需要被修正的,否則任何誤植的條文都可以用這一條辯護了。--DvXg 📬 2022年10月15日 (六) 15:19 (UTC)
- 如果您非要為這一條辯護的話,請自君始(您的用戶頁所上用的框就不符合這一規定)。--DvXg 📬 2022年10月15日 (六) 15:21 (UTC)
- 常見用法無異議、參考英維標準無異議。但是,應該查一下依據的標準和當初討論。台灣國際單位制手冊第 9 版 (2019)第39頁稱「國際公認的符號%(百分比)可以與 SI 一起使用。使用時,應有一空格分隔數字和符號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 (SI) - BIPM第37頁為相同表述,"The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symbol % (percent) may be used with the SI. When it is used, a space separates the number and the symbol %.",應是此項來源。en:Percent sign#Correct_style則詳細提到了各語言常用的不同間隔風格。我覺得可以討論條文是否要參照英文,依中文的實際情況和常見用法,允許或建議通常使用不符合該國際標準的規範,信息框、學術條目等領域又是否要例外。中國大陸的規範待查。--YFdyh000(留言) 2022年10月15日 (六) 15:43 (UTC)
- 感謝補充國際單位制的有關條文,不過台版標準第42頁(PDF第46頁)的「(10±0.01)%」像是自身亦不符本標準。另外,百分數本身並不由國際單位制定義,在數學教學中一般也不將其視作單位(如99%通常視若同0.99的數,惟更強調由比例導出)。
- 在數字排版領域,W3C起草中的《中文排版需求》內文實際使用的是無空格樣式,其參考的已發佈標準《日語排版需求》的3.1.10條e項則明確百分號前不加空格且不可斷行,可做參考。--DvXg 📬 2022年10月15日 (六) 16:00 (UTC)
- 台版標準第42頁(PDF第46頁)的標題是"第 1 屆 CGPM,1889 年",段落是"考量"。
- 現行條文寫得很明確,跟計量單位(SI)字母符號並用時加空格,麻煩請先點內連去看這是哪七種計量單位。這個段落只是在講 SI,所以引用的是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 (SI) - BIPM,而 % 會被一併納入是因為這個條文寫的就是"跟計量單位(SI)字母符號並用時"(條文內文),而 % 是可以跟 SI 併用,這個時候 % 前面要加空格(symbol % (percent) may be used with the SI ... a space separates the number and the symbol %)。
- 你想要一個跟 SI 無涉,針對無量綱採用空格的說明,建議另開一條,不要併在 SI 那條裏面混雜,這樣既不符合 SI 對於空格的使用規定,也讓人搞不清楚該條目是不是專門在講 SI 的空格使用。
- --Anghualee(留言) 2022年10月16日 (日) 05:25 (UTC)
- 不明白第一項是什麼意思,引文也應該遵循排版要求。不過我認同國際單位制的要求的確如現行。
- 現行條文並未明確「並用」,界定「並用」也缺少明確界限。這條提議算是要替代而非增補這條實際上(de facto)並未完全被中文(乃至CJK)接納的關於百分號的國際計量局規定:在數字排版領域的可參考標準中,《日語排版需求》的3.1.10條e項明確百分號前不加空格,而緊隨的f項就給出了「75.123 4 kg」的例子。原條文中的「在反映一個具體數量時」是具有一定排他性的,即使要另開一條也需要改動既有的這一條,當然(如果能夠達成這樣的共識)是需要再修訂草稿,改變條文中指定的上游標準的。
- 原條文使用百分號的方式,在維基的環境中大約只有計算式的情形下會用到(如計算熱機效率)。可以考慮在正文(遵循數字排版規則)和公式(遵循國際單位制要求)環境下作不同的規定。
- --DvXg 📬 2022年10月16日 (日) 07:48 (UTC)
- 那是一個 quote,基本上就是照搬,不會為了刻意符合現代呈現標準去調整他,簡單來說就是不要去糾結46頁不符合,沒意義。
- 請問 % 是哪種 SI?這屬於有讀內連就懂。W3C 標準跟 SI 標準有什麼關係?為什麼針對 SI 的論述你要拿 W3C 標準來作依據?
- 另開一條的部分你誤解了。
- (好比說原條文是在這個星號)"在反映一個具...除外(例:89°、12′、3″)。"
- (<- 換行打個星號以後,這邊放你的另開一條)
- 你當然可以根據實際狀況調整你想要的條文形式,我對此並無意見。
- --Anghualee(留言) 2022年10月17日 (一) 06:58 (UTC)
- 引用W3C標準是因為格式手冊提及關於數字與符號配合使用的規定只此一處,抱歉可能因為提案中沒有改動上游標準的引用造成了誤解。我對您對SI標準的解釋並沒有異議,只是 (1) 站內外的實際使用都更接近W3C標準;(2) W3C標準更綜合,其面向數字排版的特點也更適合維基作為網站的格式手冊引用。我明白現在的提案還需要更改,但是希望能在再一次修改提案之前先收集對「是否應當明確一般正文中百分號使用時無前導空格」這一點的意見。目前提案修改的大略想法是 (1) 替換原條文,引用W3C標準指引正文格式;(2) 將國際單位制的「並用」適用於公式環境,明確其與W3C標準在百分號運用上的不同。--DvXg 📬 2022年10月17日 (一) 17:32 (UTC)
- W3C起草中的《中文排版需求》,首先他還只是個 draft。其次他的作用是什麼呢?根據目的裏面講的"作為實現這個責任的基礎,本文整理了中文(漢字)書寫系統在排版上的需求。一方面說明需求事項以明確描述中文排版之需求與問題;另一方面也提供與既有標準(如Unicode)的對應,冀求透過本文有效地促進實作。"簡單來說,如果你在排版上有特定的要求,比如說你想要直書,而非我們現在維基百科使用的橫書,那他就會把這個需求列到排版需求中,來去看看網頁標準怎樣可以達到這樣的需求。你哪怕引用NIST標準去支持加空格,或者引用芝加哥格式去支持不加空格,我都沒有意見。但是你引用《中文排版需求》,然後說 % 前面加不加空格怎樣。我直接問一句,請問加不加空格按一個空白鍵處理的這個事情,在網頁排版上是有什麼困難之處,需要什麼技術攻克,以致於到會需要寫到排版需求裏面去呢?除非你想用的是不斷行空白,那也頂多就是找 Unicode 的不斷行空白,不是嗎。當然你也可能想說你並不是引用 W3C 標準,只是用其中用到 % 的情況當作例子。而在排版需求的討論中貢獻者 kecrily 提到的"如 CSS 和 UI 設計中,普遍不加空格"就解釋了這個情況,因為排版需求中大部分是處理 CSS 和 UI 設計,對吧?--Anghualee(留言) 2022年10月18日 (二) 08:39 (UTC)
- 不對,您可能對《中文排版需求》所面向的領域有所誤解。雖然這份標準由W3C旗下的興趣組編寫,但它所希望面向的對象是所有基於Unicode的數字排印,包括書籍印刷(如Adobe InDesign)、廣告印刷(如Adobe Illustrator)、數字出版(如EPUB)等等,而非限於網頁或者應用程式。其前輩《日語排版需求》,也是對JIS X 4051(日本語組版規則)標準的明確、細化與引導。雖然其對術語的使用有注意與CSS標準的相容性,但整篇標準事實上沒有一處提到CSS、沒有提到某項需求應當使用哪個CSS屬性去實現,而是在總結中文排印的標準(事實上只有標點符號的使用部分有較為明確的明文標準)與常規。您說的
- W3C起草中的《中文排版需求》,首先他還只是個 draft。其次他的作用是什麼呢?根據目的裏面講的"作為實現這個責任的基礎,本文整理了中文(漢字)書寫系統在排版上的需求。一方面說明需求事項以明確描述中文排版之需求與問題;另一方面也提供與既有標準(如Unicode)的對應,冀求透過本文有效地促進實作。"簡單來說,如果你在排版上有特定的要求,比如說你想要直書,而非我們現在維基百科使用的橫書,那他就會把這個需求列到排版需求中,來去看看網頁標準怎樣可以達到這樣的需求。你哪怕引用NIST標準去支持加空格,或者引用芝加哥格式去支持不加空格,我都沒有意見。但是你引用《中文排版需求》,然後說 % 前面加不加空格怎樣。我直接問一句,請問加不加空格按一個空白鍵處理的這個事情,在網頁排版上是有什麼困難之處,需要什麼技術攻克,以致於到會需要寫到排版需求裏面去呢?除非你想用的是不斷行空白,那也頂多就是找 Unicode 的不斷行空白,不是嗎。當然你也可能想說你並不是引用 W3C 標準,只是用其中用到 % 的情況當作例子。而在排版需求的討論中貢獻者 kecrily 提到的"如 CSS 和 UI 設計中,普遍不加空格"就解釋了這個情況,因為排版需求中大部分是處理 CSS 和 UI 設計,對吧?--Anghualee(留言) 2022年10月18日 (二) 08:39 (UTC)
- 引用W3C標準是因為格式手冊提及關於數字與符號配合使用的規定只此一處,抱歉可能因為提案中沒有改動上游標準的引用造成了誤解。我對您對SI標準的解釋並沒有異議,只是 (1) 站內外的實際使用都更接近W3C標準;(2) W3C標準更綜合,其面向數字排版的特點也更適合維基作為網站的格式手冊引用。我明白現在的提案還需要更改,但是希望能在再一次修改提案之前先收集對「是否應當明確一般正文中百分號使用時無前導空格」這一點的意見。目前提案修改的大略想法是 (1) 替換原條文,引用W3C標準指引正文格式;(2) 將國際單位制的「並用」適用於公式環境,明確其與W3C標準在百分號運用上的不同。--DvXg 📬 2022年10月17日 (一) 17:32 (UTC)
簡單來說,如果你在排版上有特定的要求,比如說你想要直書,而非我們現在維基百科使用的橫書,那他就會把這個需求列到排版需求中,來去看看網頁標準怎樣可以達到這樣的需求。
- 這一點完全是不正確的,這篇標準的「需求」是對中文排印既有的實踐的總結,而不涉及由誰實現、如何實現、在哪裏實現。最明顯的一處是,3.5節「行內調整」幾乎所有的內容都無法用已經大致穩定、有實際瀏覽器實現的CSS屬性實現,反而是同樣草案中的CSS Text Module Level 4還在等待《中文排版需求》完成相關條文一併交由瀏覽器廠商參考。您在這個問題上完全顛倒了需求和實現(CSS)的關係。--DvXg 📬 2022年10月18日 (二) 09:44 (UTC)
- 上面那一段解釋了我為什麼要提問"W3C 標準跟 SI 標準有什麼關係?為什麼針對 SI 的論述你要拿 W3C 標準來作依據?"因為白話來講就是沒有關係,不該作為依據。接下來對於你提到的"更接近W3C標準"、"W3C標準更綜合"云云,他當然綜合,他把所有中文排版在網頁技術上遭遇到的困難都列出來說明可以怎麼達到,或者以後要怎麼促進實作去達到。他就是一個需求整理,一個當你排不出排版的時候,你可以去翻查對照到有什麼技術可以幫助你達成那種排版,並不是一個告訴你應該用什麼排版的標準。用維基百科來比喻的話,就是 Help 命名空間中某個列出所有模板然後跟你說什麼情況可以用什麼模板去解決的教學,不代表你在寫條目的時候就要用上該 Help 的所有模板,或者是裏面有講示亡號可以用 box 模板,就錯誤地跑去每個已逝人名加 box 模板,這種文件不是這樣運作的。--Anghualee(留言) 2022年10月18日 (二) 09:01 (UTC)
- 續上,您說的「網頁技術上」不實,整篇標準通篇沒有說是僅面向網頁排版,興趣小組掛在W3C名下並不能說明這是網頁專用的,其編寫目的也有填補中文排印標準的空白的考慮,而非僅限於中文網頁排版標準。我當然知道這篇標準不是像芝加哥格式手冊一樣涉及語法、大小寫一類細則、對應維基MoS的格式手冊,但「此處是否加空格」這個問題不同於大小寫,它和「此處是否可以斷行」這個問題結合得相當緊密,後者則是一個排印問題,這也是我引用這項標準的原因。當然,我也同意加入西文的既有格式手冊作為參考能更有說服力,但我不同意您對《中文排版需求》乃至《日語排版需求》與格式手冊的空格問題完全無關的論斷。--DvXg 📬 2022年10月18日 (二) 09:58 (UTC)
- 對我來說就是挑一個領域(例如網頁技術)舉完例子就好了,我沒有打算窮舉的意思,因為這樣既容易失焦,也容易搞不清楚我們在討論的問題是什麼。好比說我認為這並不是適用於我們現在在討論的維基編輯應該在原始碼編輯(我知道有其他如視覺化編輯方式,但是我不會提,因為對於討論沒有幫助)中 % 前面要加空格還是不加空格。而請問一下你在努力把書籍、廣告、數字印刷都拉進來,然後在最後面還補上"相關條文一併交由瀏覽器廠商參考"的例子,你有注意到你講的東西完完全全佐證了這就不是給使用者必須採納哪種排版(例如橫書、直書的挑選),而是讓廠商去了解有這些排版需求,讓他們實作出相關細節,當使用者要這樣排(且這種需求是有所本,例如裏面說這個是標點符號用法的規定、那個是輕小說在用,的時候),就可以透過廠商的實作來排出這樣的排版。所以在你窮舉領域以後,問題還是一樣啊:「請問加不加空格按一個空白鍵處理的這個事情,在網頁排版(甚至是你提到的書籍、廣告、數字印刷中)上是有什麼困難之處,需要什麼技術攻克(如你所說需要"相關條文一併交由瀏覽器廠商參考"),以致於到會需要寫到排版需求裏面去呢?」--Anghualee(留言) 2022年10月18日 (二) 21:48 (UTC)
- "此處是否可以斷行"當然是一個問題,不然我也不會拋出來"除非你想用的是不斷行空白",這在我前面貼過的討論中也提到"Latex ... U+202F"、"IEEE 的標準里也有些單位與數值間用的是 U+00A0",但即便該 issue 已關閉,你有看到 Draft 中有多出任何應使用 U+202F、U+00A0 的條文嗎?可以拜託你,哪怕去那個 issue 裏面看到哪些標準,英國出的《Writing for Home Office Science 》、IEEE 的標準,甚至是上面你自己貼內連得芝加哥格式,抓哪個出來用都可以,因為這些都是要求作者去遵循的格式標準,都塞子彈給你了,為什麼你就是要糾結在一個不適合的引據上糾纏不清呢?--Anghualee(留言) 2022年10月18日 (二) 22:02 (UTC)
- 我同意用格式手冊做引據啊,第一條留言我就引用了英維的MoS,要換成上游「一手的」手冊我當然也沒有意見,但是終歸還是需要一個搭得上邊的中文的(或者CJK的)標準做補充「中文確實有在這麼用」啊。--DvXg 📬 2022年10月19日 (三) 04:55 (UTC)
- 從一開始我就直接打算對標英維的MoS為準,有人異議我才拉了CLREQ出來做論據,為什麼您一直覺得是我非要拉這個做標準?至於用哪個Unicode碼位做空格原條文和提案都沒有涉及啊,如果想明確用{{nowrap}}還是
阻止斷行,這是要補充另一項條文了罷。--DvXg 📬 2022年10月19日 (三) 05:02 (UTC)- 我誤解我詢問"你在為什麼針對 SI 的論述你要拿 W3C 標準來作依據?"之後您對於 CLREQ 的說明是在強調該理據是有依據的,是我過多於糾結在旁支上了。至於要找跟中文搭得上邊的標準,台灣的標準與檢驗期刊中國際標準對SI單位之書寫建議和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法定度量衡單位使用指南,以及國家標準草案構成及格式指引前面有提到一些 CNS 標準,本身也有一些撰寫標準,你看看用不用得上。不斷行的議題也是在這些旁支討論中延伸冒出來的,若確定要加空格,有需要可以再另案討論或覺得合適的話就對這個部分補充。--Anghualee(留言) 2022年10月20日 (四) 00:14 (UTC)
- 續上,您說的「網頁技術上」不實,整篇標準通篇沒有說是僅面向網頁排版,興趣小組掛在W3C名下並不能說明這是網頁專用的,其編寫目的也有填補中文排印標準的空白的考慮,而非僅限於中文網頁排版標準。我當然知道這篇標準不是像芝加哥格式手冊一樣涉及語法、大小寫一類細則、對應維基MoS的格式手冊,但「此處是否加空格」這個問題不同於大小寫,它和「此處是否可以斷行」這個問題結合得相當緊密,後者則是一個排印問題,這也是我引用這項標準的原因。當然,我也同意加入西文的既有格式手冊作為參考能更有說服力,但我不同意您對《中文排版需求》乃至《日語排版需求》與格式手冊的空格問題完全無關的論斷。--DvXg 📬 2022年10月18日 (二) 09:58 (UTC)
- 42頁的考量與前文的關係?不太懂「跟計量單位(SI)字母符號並用」概念,國際單位制計量單位如何與百分比符號共用。--YFdyh000(留言) 2022年10月16日 (日) 09:34 (UTC)
- 顯然原文之「89°、12′、3″」指的是不用「89 °」、「12 ′」、「3 ″」,而非指合作為「89°12′3″」。另外,百分比是數學符號而非計量單位(一百分之六十七不就是〇・六七嗎?),本來就不受相關規則約束,也因此無需另行規定例外。——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10月16日 (日) 12:46 (UTC)
- 啊,這處改動就是為了表示度分秒連寫時不分開,您覺得這種格式不正確麼?另外我確實認為百分比不是單位,但先行條文將其列出了,改為作為易於混淆的概念做出提示可能也是有必要的。--DvXg 📬 2022年10月16日 (日) 13:11 (UTC)
- 我覺得原文不是這個意思,當然連寫的時候確實也是不分開的。——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10月17日 (一) 05:23 (UTC)
- 這處算是想要利用舉例來間接明確更多格式上的要求吧,要明文明確也可以?另外,也許應當在MOS:DATENUM明確分和秒應使用Unicode的專用碼位,不應使用西文引號代替?--DvXg 📬 2022年10月17日 (一) 17:37 (UTC)
- 我覺得原文不是這個意思,當然連寫的時候確實也是不分開的。——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10月17日 (一) 05:23 (UTC)
- 啊,這處改動就是為了表示度分秒連寫時不分開,您覺得這種格式不正確麼?另外我確實認為百分比不是單位,但先行條文將其列出了,改為作為易於混淆的概念做出提示可能也是有必要的。--DvXg 📬 2022年10月16日 (日) 13:11 (UTC)
- (&)建議用JavaScript或伺服器後端解決,不管在原始碼里輸入32cm還是32 cm,都自動呈現成合適的樣子。至於合適的樣子是什麼,可以另外討論。--Gqqnb(留言) 2022年10月23日 (日) 09:11 (UTC)
- 如何達到條文要求屬於implementation的範疇,不在方針討論之列。MoS恰恰是要討論什麼是「合適的樣子」。--DvXg 📬 2022年10月24日 (一) 09:36 (UTC)
修訂提案
- ^ SCC 14 Conventions for Metrication of IEEE Standards (PDF). IEEE. 2017-10-31 [2022-10-29] (英語).
- ^ Joseph Wright. siunitx – A comprehensive (SI) units package (PDF). [2022-10-29] (英語).
- ^ 中文排版需求. W3C. [2022-10-29].
- ^ 日本語組版処理の要件 - 分割禁止. W3C. [2022-10-29] (日語).
- ^ 法定度量衡單位使用指南 (PDF).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 [2022-10-29] (中文(臺灣)).
根據意見進行了一部分修訂,部分細則也許可以參照英維移入Wikipedia:格式手冊/日期和數字並加以擴充?DvXg 📬 2022年10月29日 (六) 10:57 (UTC)
- (-)反對,這是要有間隔,而不是要有空格。這應該是技術層面去解決的問題--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2年11月2日 (三) 02:58 (UTC)
- 所有的西文和中文標準來源都用的是空格(
space character
而非spacing
),您提出只是用間隔的依據是什麼呢?況且我的提案反而是收窄了空格的使用範圍。 - 中文和西文之間的間隔不用空格,是因為有相關的排版特性支持(Word的「自動調整中文和西文的間距」、CSS在實現中的
text-spacing
等等),而單位前的間隔據我所知沒有任何一個排版特性支持,並且也不可能在沒有語義支持的情況下完成(排版引擎如何分辨長度「100 m」和帶後綴的編號「100m」?)。如果是想藉由模板完成的話,一是LaTeX的包siunitx
最終實現也還是落到了空格,二是這對中維翻譯條目的所有編者全篇改用模板也不現實,三是想要通過CSS的padding
或margin
實現的話是會影響行首行尾的正常排版的,不知道您中意的不用空格字符的解決方案是什麼?--DvXg 📬 2022年11月2日 (三) 04:54 (UTC)- 根據等效採用國際標準ISO1000:1992《SI單位及其倍數單位和一些其他單位的應用推薦》的GB 3100-1993《國際單位制及其應用》,其中也只建議數值與符號之間保留適當空隙,而未要求加空格。而從日常工作和中文期刊中遇到的書寫要求經驗來看,也未見有要求加空格的--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2年11月3日 (四) 02:31 (UTC)
- 中文物理期刊確是普遍加空格的:物理學報、光學學報。贊同David Xuang君所言,單位前的空隙不像中西文間的間隔一樣易於自動實現,加空格是實現標準所要求的「空隙」的最自然手段。--Lt2818(留言) 2022年11月3日 (四) 04:26 (UTC)
- 看了物理學報的投稿模板,並未要求加空格,而且發表的文章中(至少你提供的這篇)也是有時加有時不加。另我又看了一下《化學進展》的投稿模板,也未要求加空格,而且模板中自己也是有的有空格,有的沒有。我認為中文出版物的這個現象可能是受英文出版的影響,但中文本身並無規定和習慣(至少在我的經驗中都是不加空格的);也可能是不同領域的學術習慣問題導致--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2年11月3日 (四) 08:45 (UTC)
- 相反,我認為有時不加空格恰恰是母語為漢語的人習慣性的忽略單詞間的空格,日常對話中即使在連用兩個外來西文詞的時候,人們也常常忘記中間的空格。私以為這裏加空格的原因在於:阿拉伯數字作為語法上的數詞,而單位縮寫則是語法上的量詞,兩個語法成分不同的詞自然不是一個詞;數字的文種雖然「中性」,單位縮寫則明顯是西文,兩者連用應視同插入的西文;那麼,中文中插入的西文自然應當適用西文的書寫規則。--DvXg 📬 2022年11月3日 (四) 14:17 (UTC)
- 兩篇論文中,我看到的計量單位字母前都是有空格的,不知是否有遺漏的情況。《化學進展》的投稿模板里有空格和無空格都有出現(「8 cm×5 cm 以內」「寬度不超過8cm」),或許模板本身並不嚴謹,不及出版的論文成品有說服力。--Lt2818(留言) 2022年11月4日 (五) 05:35 (UTC)
- 看了物理學報的投稿模板,並未要求加空格,而且發表的文章中(至少你提供的這篇)也是有時加有時不加。另我又看了一下《化學進展》的投稿模板,也未要求加空格,而且模板中自己也是有的有空格,有的沒有。我認為中文出版物的這個現象可能是受英文出版的影響,但中文本身並無規定和習慣(至少在我的經驗中都是不加空格的);也可能是不同領域的學術習慣問題導致--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2年11月3日 (四) 08:45 (UTC)
- (▲)同上--YFdyh000(留言) 2022年11月3日 (四) 04:30 (UTC)
- 這就是我之前問的最後一個問題啊,空格也好padding、spacing也罷,您鍾意的實現方案到底是什麼呢?--DvXg 📬 2022年11月3日 (四) 14:19 (UTC)
- 中文物理期刊確是普遍加空格的:物理學報、光學學報。贊同David Xuang君所言,單位前的空隙不像中西文間的間隔一樣易於自動實現,加空格是實現標準所要求的「空隙」的最自然手段。--Lt2818(留言) 2022年11月3日 (四) 04:26 (UTC)
- 根據等效採用國際標準ISO1000:1992《SI單位及其倍數單位和一些其他單位的應用推薦》的GB 3100-1993《國際單位制及其應用》,其中也只建議數值與符號之間保留適當空隙,而未要求加空格。而從日常工作和中文期刊中遇到的書寫要求經驗來看,也未見有要求加空格的--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2年11月3日 (四) 02:31 (UTC)
- 關於「反而是收窄了」,現行條文「國際計量局建議」,新條文「應插入」,語氣是強化了。建議維持建議級別。--YFdyh000(留言) 2022年11月3日 (四) 03:19 (UTC)
- 完成,改動比較小,就直接用刪除線改掉了。DvXg 📬 2022年11月3日 (四) 14:22 (UTC)
- 所有的西文和中文標準來源都用的是空格(
- 對「百分號前應插入空格」有異議。以例子中的「質量分數」搜索到這篇論文,未見百分號前有空格者。標準中的規定看似未被普遍遵守,我覺得沒有寫入格式手冊的必要。簡單處理的話,把百分號直接從條文中刪除即可。--Lt2818(留言) 2022年11月4日 (五) 05:35 (UTC)
- 大陸GB 3100未見百分號相關規定,而之前討論中有用戶找到的台灣政府標準沿用了這條SI的規定,大概可以找找台灣的學術論文,或者是政府標準(比如計量、環境監測相關的)?--DvXg 📬 2022年11月4日 (五) 05:47 (UTC)
- 如果最後沒有地區普遍使用的話,那麼
支持將百分號直接併入度分秒比照處理或者可以直接限定在非中文環境(公式)適用?--DvXg 📬 2022年11月4日 (五) 05:48 (UTC)- 以「質量分率」為關鍵詞搜索台灣的論文,一篇混雜無定章,另一篇只在圖內出現百分號前空格,圖外則百分號前無空格。--Lt2818(留言) 2022年11月5日 (六) 06:40 (UTC)
- 您有什麼想法麼?除了公式內應該還需要沿用SI格式之外,我不太確定其他地方是不是就完全不用了。--DvXg 📬 2022年11月8日 (二) 15:57 (UTC)
- 以「質量分率」為關鍵詞搜索台灣的論文,一篇混雜無定章,另一篇只在圖內出現百分號前空格,圖外則百分號前無空格。--Lt2818(留言) 2022年11月5日 (六) 06:40 (UTC)
- (-)反對:持續在最終方針文字定案內容中夾雜沒必要加入方針的外部草稿文件作為案例,隱示或暗示W3C標準建議該做法,或使用類似方式為符合W3C標準的做法。--Anghualee(留言) 2022年11月4日 (五) 09:16 (UTC)
- ……那麼中文排版的實踐情況用什麼引證呢,還是說條文內此處不言自明不需要引證呢。--DvXg 📬 2022年11月4日 (五) 14:20 (UTC)
- 另外反對「持續」的說法:這明明才是第二稿,而這處引證是第一稿這一點被人質疑之後才加進去的,之前你在意見中只表達了「這不是對應領域的標準」而不是「此文件不能作為對既有中文排版實踐的參考」,這裏也確實只是作事實參考而非標準引用,「持續在定案內容中」明顯不實。要是只是不想把這個插進引用、只需要有討論存檔作參考那就直接提出來,不要這樣虛增一頂「持續忽略其他用戶意見」的大帽子。--DvXg 📬 2022年11月4日 (五) 14:31 (UTC)
- 另外,順便再回應一下您之前提供的幾份標準連結:這裏存在的問題是缺「一般情形下中文對百分號的使用」的參考,而非「在SI體系下使用百分號」的參考,兩者對百分號的處理事實上就是不一致的。您提供再多計量、技術寫作方面的標準,也都只是SI標準的延伸。而百分號並不只在度量衡體系下使用,其最常見的應用——增長率,並不與SI所定義的物理量相綁定:人口增長率的單位「人」、經濟增長率的單位「不變價美元」,都和SI的單位體系沒有關係,這裏需要的是中文傳統出版、新聞傳媒領域的相關標準(就像AP和NYT的格式手冊)。--DvXg 📬 2022年11月4日 (五) 14:50 (UTC)
Lt2818方案
我提個修改方案吧,條文在Wikipedia:格式手冊#空格。
說明如下:
- 刪除「國際計量局」字樣,其規範有未被普遍遵守的情況,格式手冊不必與之掛鈎。其他外部規範也同樣不必寫入。
- 百分號就是個例子,百分號前是否加空格沒有共識,公式內亦然,因此從條文中刪除了百分號。
- 「半角」指的是寬度,由於更窄的空格亦可接受(如前一提案提到了「窄不間斷空格」),故而刪去。
- 從Help:數學公式可見LaTeX中使用「窄不間斷空格」的場景遠不止計量單位。如果要講公式的話,另行單獨敘述可能更合適,這裏就不加了。
- 前一提案中的deg似乎不是中文裏規範或普遍使用的單位(與rad不同),沒有寫入。
- 前一提案中「不使用西文單詞縮寫符號」的總括有些問題,百分度
g
也可以說是西文單詞縮寫符號。我就用「……之類符號」代指了,沒想到更好的總括短語。 - 度分秒雖然不是「字母符號」,但有必要體現出和前半句例子中「45 °C」的差別,不宜刪去。
- 從89°12′3″的連寫足以推出三種符號單用時的寫法,不必贅述。
行文字眼從「推薦」到「建議」,語氣從強到弱。
--Lt2818(留言) 2022年11月9日 (三) 06:02 (UTC)
- 由於具體用法和共識仍模糊,傾向保持「建議」而非「推薦」,以免出現爭議時據此力爭。其他暫無意見。--YFdyh000(留言) 2022年11月9日 (三) 12:48 (UTC)
- 如果最後只是取消百分號的空格要求也可以,畢竟事實標準也會成沒有空格,不過條紋內「度分秒」前最好還是加一個「惟」之類的連詞明確一下語義。--DvXg 📬 2022年11月15日 (二) 09:04 (UTC)
- 加了一個「但」,不知是否更好些。「惟」可能被理解為排他性,「但」作連詞使用時只表示轉折。--Lt2818(留言) 2022年11月15日 (二) 10:04 (UTC)
- 沒其他意見的話就 公示7日。--Lt2818(留言) 2022年11月24日 (四) 04:19 (UTC)
關於條目內是否應該在章節標題中加入連結及旗幟的問題
-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
似乎過去這個話題討論過了,Wikipedia:格式手冊#章節標題中寫道:
“ | 請儘量避免在標題中使用連結,因未必所有的瀏覽器都能清楚顯示這樣的標示,最合適的做法是把那些連結放到標題下內容的首句中。也請不要在標題中使用<math>標記,否則目錄會產生混亂。 | ” |
我對過去已經有的情況也是見到一則刪一則,不過今天在改2023年中華民國外交危機時遭遇了User:Tp0910的不同意見。摘錄原文如下:
“ | 無論是格式手冊還是章節標題,皆只提到「儘量避免」,沒有明文禁止。建議先在2023年中華民國外交危機開個討論,若多數同意更改,則當遵守,否則應回復至爭議前的狀態。 |
” |
然而據我理解,似乎「儘量避免」的意思是多數同意加入才能加入,否則應當儘量不加入。既然提到了在條目討論頁開討論,不如直接在互助客棧開討論徵求意見來的方便。--ときさき くるみ 2023年4月4日 (二) 14:32 (UTC)
- 我的認知是Wikipedia:格式手冊/章節標題是專章,且開宗明義提到:
“ | 此頁是英語維基百科的格式指引,但是中文維基百科尚無採納共識。此頁直到社群採納前都是一篇論述,因此內容僅供參考。 |
” |
- 法律沒有明文禁止的事,就是沒有違法(「儘量避免」不等於「不應該」、「禁止」),剩下的就是「道德規範」、「自我約束」,若多數同意刪除,也無話可說,願賭服輸嘛。且
因未必所有的瀏覽器都能清楚顯示這樣的標示
,也沒有具體說明是哪種瀏覽器,不能以偏概全、因噎廢食。--Tp0910(留言) 2023年4月4日 (二) 14:49 (UTC) - @百战天虫、超级核潜艇、Hsingmingchang:,因爭議是該條目引起,故請條目建立者以及增補旗幟(內容)者參與討論,要保留或刪除。--Tp0910(留言) 2023年4月4日 (二) 15:22 (UTC)
- 誰有道理聽誰的,方針沒有道理也一樣可以不聽。如果目錄設置連結,手機點擊標題展開時就可能誤觸(比如純連結標題剛好排滿一行)。而且我們有{{main}}或正文,目錄加入連結講真也沒有什麼好處。而且目錄不設連結已經是事實上的約定了。--洛普利寧 2023年4月4日 (二) 15:47 (UTC)
- 誠如上邊所言,確實可能有誤觸。如果真的不利於某些瀏覽器的讀者,那就改吧。--超級核潛艇(留言) 2023年4月5日 (三) 05:53 (UTC)
- Wikipedia:格式手冊#章節標題是經社群商議並採納的格式指引,依指引應該避免在標題中使用連結。--CaryCheng(留言) 2023年4月5日 (三) 10:16 (UTC)
- 至少不應該添加旗幟。國際關係專題大規模濫用旗幟的情況至今尚未改善。——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4月5日 (三) 13:49 (UTC)
- @Ericliu1912:也不止國際關係專題,很多事件條目(尤其示威條目,不論地區)也有一大堆用戶極度熱衷於濫用旗幟。Sanmosa Συ γάρ μοι και μοίρα εί και τύχη 2023年4月5日 (三) 14:25 (UTC)
- 本討論已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
- 哎,我還是來提個案吧(Wikipedia:格式手冊#章節標題):
|
|
- 以上。Sanmosa Συ γάρ μοι και μοίρα εί και τύχη 2023年4月5日 (三) 14:27 (UTC)
- == XX ==、=== XX ===、==== XX ====、===== XX =====.....等格式的標題禁止使用任何語法,舉例而言這些語法包含[[XX]]、[XX]、<ref>XX</ref>、{{XX}}、'''XX'''、''XX''.....等--Rastinition(留言) 2023年4月5日 (三) 14:39 (UTC)
- 我都可以,反正除了有幾篇我建立的條目外,我是不會在章節標題加入旗幟、連結,所以不會有戒斷症候群。--Tp0910(留言) 2023年4月5日 (三) 15:45 (UTC)
- 另外,旗幟等圖片太多,可能會造成某些手機瀏覽的時候卡頓或崩潰,或者直接不顯示圖片--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4月6日 (四) 02:16 (UTC)
- 更新一下提案(Wikipedia:格式手冊#章節標題):
- 另外,旗幟等圖片太多,可能會造成某些手機瀏覽的時候卡頓或崩潰,或者直接不顯示圖片--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4月6日 (四) 02:16 (UTC)
- 以上。Sanmosa Συ γάρ μοι και μοίρα εί και τύχη 2023年4月5日 (三) 14:27 (UTC)
|
- 以上,@Rastinition。Sanmosa Συ γάρ μοι και μοίρα εί και τύχη 2023年4月6日 (四) 15:23 (UTC)
- 有點欠考慮了。字詞轉換語法是否需要禁止?還有,斜體和粗體有的時候有用的,比如說一些固定只能斜體的場合如生物學名之類的。如果要一併考慮阻止,是不是要提供一些替代的取標題方案?--MilkyDefer 2023年4月6日 (四) 17:05 (UTC)
- @MilkyDefer:有道理,有些情況下在章節標題中應用轉換是有必要性的。然而,我還是想不到把拉丁生物學名寫在章節標題的理由,我一向是反對章節標題中出現任何斜體和粗體的。Sanmosa Συ γάρ μοι και μοίρα εί και τύχη 2023年4月7日 (五) 00:23 (UTC)
- 有點欠考慮了。字詞轉換語法是否需要禁止?還有,斜體和粗體有的時候有用的,比如說一些固定只能斜體的場合如生物學名之類的。如果要一併考慮阻止,是不是要提供一些替代的取標題方案?--MilkyDefer 2023年4月6日 (四) 17:05 (UTC)
- 以上,@Rastinition。Sanmosa Συ γάρ μοι και μοίρα εί και τύχη 2023年4月6日 (四) 15:23 (UTC)
- 看到這兩個方案其實我是有點一言難盡的,按理來說「儘量避免使用」本來就應該能做到差不多這個效果的——而且也能賦予彈性,但執行力度實際上卻非常奇怪(也許是中維太缺少判例了),我所見到的唯一一個不會被人反駁的就是Wikipedia:V。考慮到現在的情況,我給一個(+)傾向支持好了。--ときさき くるみ 2023年4月6日 (四) 20:30 (UTC)
- 還是明確定義比較好(請
勿
在標題中使用連結),否則就不會出現這篇討論了,原本以為是Wikipedia:格式手冊#章節標題或是Wikipedia:格式手冊/章節標題的認知爭議(請儘量避免
在標題中使用連結),結果是在Wikipedia:格式手冊/旗幟#不應使用於條目正文可以找到答案。我對於提議條文的括號部分,由於我沒有使用也不清楚,就不表示意見。--Tp0910(留言) 2023年4月6日 (四) 20:57 (UTC)- Wikipedia:格式手冊/章節標題頁面置頂文字敘述是英語維基百科的格式指引,但是中文維基百科尚無採納共識。
- 這是en-two.iwiki.icu的連結en:MOS:NOSECTIONLINKS,和zh-two.iwiki.icuWikipedia:格式手冊/章節標題紀錄的內容不完全一致,== XX ==、=== XX ===、==== XX ====、===== XX =====.....等格......的意見與en:MOS:NOSECTIONLINKS原文概念相同
- 部分文字提到These technical restrictions are necessary to avoid technical complications and are not subject to override by local consensus. Bing機翻後顯示這些技術限制對於避免技術複雜性是必要的,並且不受當地共識的約束。
- 目前我這段文字在陳列已知事實,其他的不表態(包含對哪個版本的支持或反對)--Rastinition(留言) 2023年4月6日 (四) 22:55 (UTC)
- 還是明確定義比較好(請
- 我認為「盡量避免」在章節標題使用任何語法足矣,沒必要把話說死而禁止使用。但我必須強調,所謂「盡量避免」就真的是盡量避免,編者應像《瀧岡阡表》裏歐陽修的父親『此死獄也,我求其生不得爾』一樣,千方百計、搜索枯腸、竭盡一切努力避免使用這些語法,如果最後還是使用了,那應該是不得不如此、唯一、最好、必須的做法。這個我無法舉例,因為我想不到有什麼標題是「求其不用語法而不得」,但我不排除存在這種標題的可能性。-游蛇脫殼/克勞棣 2023年4月6日 (四) 23:12 (UTC)
- @克劳棣:我這裏能想到兩個例子:1. 有必要說明不同之情況下使用的斜體學名(如上面User:MilkyDefer所說)。 2. 僅出現有限次的字詞轉換(貌似我自己就用過若干次)。某種角度來看這二者似乎確實是無法避免的(對於1.是有內容上的必要性,對於2.是有語言上的必要性)。我所反感的是大量在標題里塞連結和旗幟,給我的觀感就是,連結/旗幟放在正文裏會掉價,必須放標題里提一下價文章才更好看。我也不知道這種做法是哪來的,至少我所瀏覽的維基計劃里,中維是獨此一家這麼搞得。--ときさき くるみ 2023年4月7日 (五) 00:03 (UTC)
關於給條目內容(包括模板)套用字體格式的一個封禁案例
- Special:diff/69393029/69715419(Template:中國運載火箭發射記錄),之後相應用戶因此被封禁(經過覆核過)(Special:diff/73549272),討論意見中引用依據之一為WP:MARKUP。
- 作為備存記錄。——Sakamotosan路過圍觀 | 避免做作,免敬 2023年4月18日 (二) 02:09 (UTC)
規範注音要求
水晶球一下:粵語包括在「其他漢語方言與條目主體直接相關的可以標註」,具體標註方法不在此提案討論範圍之內。
條文如果通過,放在格式手冊「表格」一章後。--落花有意12138 2023年7月20日 (四) 13:20 (UTC)
- @落花有意12138:不贊同在條文中將粵語直接定性為「方言」的做法,請參考我在我的論述中的説明。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20日 (四) 13:28 (UTC)
- 把粵語定性為漢語方言的提案都將反對。在實際使用上粵語以及其他漢語系語言(包括閩語等)基本上是完全不同的語言,在標音上應視作外語處理。不要硬把粵語定性為中文方言後又要加例外。--路西法人 2023年7月20日 (四) 13:44 (UTC)
- @Sanmosa, LuciferianThomas:粵語是語言還是方言不是此提案討論的範圍,重點是「注音」。--落花有意12138 2023年7月20日 (四) 13:57 (UTC)
- 既然不是這個提案要處理的東西,那就不要寫會引起「粵語是語言還是方言」的爭論的東西進來。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20日 (四) 14:04 (UTC)
- 那閣下為啥要把政權中心的用詞寫進提案。--路西法人 2023年7月20日 (四) 14:10 (UTC)
- 加入外語注音標準。@Sanmosa, LuciferianThomas:提案里沒有寫粵語是方言還是語言,如果你們認為是語言,按照語言的方法標註,如果認為是方言,按照方言的方法標註。——落花有意12138 2023年7月20日 (四) 14:18 (UTC)
- @落花有意12138:這樣仍然會造成執行上的問題,參見WP:互助客棧/其他/存檔/2023年7月#關於注音的問題。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20日 (四) 14:24 (UTC)
- @Sanmosa:具體標註方法不在此提案討論範圍之內,提案旨在規範「應該注音」的情況。--落花有意12138 2023年7月20日 (四) 14:30 (UTC)
- 「具體標註方法不在此提案討論範圍之內」,但提議條文裏卻寫道「應標註官話讀音」,這又是甚麽情形?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20日 (四) 14:33 (UTC)
- 是我漏了的情形。這裏「水晶球一下」就是為了防止因為粵語復現上面的討論,但是還是這樣了。
- @sanmosa:您提到的討論是提議要不要標上粵音,此提案應該包括這一點。——落花有意12138 2023年7月20日 (四) 14:50 (UTC)
- 「具體標註方法不在此提案討論範圍之內」,但提議條文裏卻寫道「應標註官話讀音」,這又是甚麽情形?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20日 (四) 14:33 (UTC)
- @Sanmosa:具體標註方法不在此提案討論範圍之內,提案旨在規範「應該注音」的情況。--落花有意12138 2023年7月20日 (四) 14:30 (UTC)
- 方針指引應當清晰,既然「漢語方言」有極大爭議和歧義,與其留着製造更多爭議,不如移除?--路西法人 2023年7月20日 (四) 14:32 (UTC)
- 已修改。為了防止因為粵語是不是方言復現這裏的討論,採用迴避的態度全包括上。——落花有意12138 2023年7月20日 (四) 15:17 (UTC)
- @落花有意12138:這樣仍然會造成執行上的問題,參見WP:互助客棧/其他/存檔/2023年7月#關於注音的問題。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20日 (四) 14:24 (UTC)
- 加入外語注音標準。@Sanmosa, LuciferianThomas:提案里沒有寫粵語是方言還是語言,如果你們認為是語言,按照語言的方法標註,如果認為是方言,按照方言的方法標註。——落花有意12138 2023年7月20日 (四) 14:18 (UTC)
- @Sanmosa, LuciferianThomas:粵語是語言還是方言不是此提案討論的範圍,重點是「注音」。--落花有意12138 2023年7月20日 (四) 13:57 (UTC)
- 本人覺得大致上沒有問題,但鑑於香港人最常用粵語,在「香港繁體」下標註注音應該要用粵拼還是漢語拼音?--ItMarki探討人生 2023年7月20日 (四) 14:21 (UTC)
- 我自己的話自然是覺得標粵語同音字或粵拼為宜。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20日 (四) 14:24 (UTC)
- 我的意見是,上面列出的三個「知名詞語」我只知道第三個怎麼念。你有何權力斷定某個詞語是知名詞語?--MilkyDefer 2023年7月20日 (四) 14:28 (UTC)
- @MilkyDefer:那麼這裏改成成語可以嗎?--落花有意12138 2023年7月20日 (四) 14:35 (UTC)
- 魑魅魍魎也是成語,你知道怎麼念嗎?--MilkyDefer 2023年7月20日 (四) 14:56 (UTC)
- 如果我知道,閣下又該如何應對?不過我知道您的意思了,這一條刪掉吧。--落花有意12138 2023年7月20日 (四) 15:00 (UTC)
- 魑魅魍魎也是成語,你知道怎麼念嗎?--MilkyDefer 2023年7月20日 (四) 14:56 (UTC)
- @MilkyDefer:那麼這裏改成成語可以嗎?--落花有意12138 2023年7月20日 (四) 14:35 (UTC)
- 我還可以追加一點:為何只使用中國大陸與臺灣的字表來判斷「常見字」?這樣説,廿、卅這兩個字所有粵語母語使用者基本上都知道怎麽用粵語讀,但mandarin的使用者通常不知道怎麽用mandarin讀。有些中國大陸與臺灣的常見字在香港、澳門、馬來西亞、新加坡可能罕用,反之亦然。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20日 (四) 14:39 (UTC)
- @sanmosa:沒有找到這些地區的常用字表,請您幫助一下--落花有意12138 2023年7月20日 (四) 15:19 (UTC)
- 說起來,我想起了User:UjuiUjuMandan。維基百科不是幼兒讀本,他給出過一個假定的最低文化水準。以這個水準來預估哪些字需要標註讀音似乎是一個可以考慮的方向。--MilkyDefer 2023年7月20日 (四) 15:07 (UTC)
- @MilkyDefer:這些常用字形表涵蓋大部分常用字,可以假定大部分讀者都可以讀基本的漢語。您可以看一下這些字,幫助核對一下是否合適維基百科。--落花有意12138 2023年7月21日 (五) 01:08 (UTC)
- 感覺可以像赭山 (78049863),將{{標音}}放到註釋里,像台灣的重編國語辭典同時標註注音和漢語拼音,港澳顯示漢語拼音和粵拼利於兩文三語。--Kethyga(留言) 2023年7月20日 (四) 15:45 (UTC)
- @Kethyga:(-)反對在註釋里標音,讀者不知道註釋里有注音,怎麼會看呢。可以在後面加括號標記,和外文並列標註。( ✓ )同意港澳可以同時顯示漢語拼音和粵拼。--落花有意12138 2023年7月21日 (五) 00:53 (UTC)
- 那我必須得問了,灰貓嘲鶇我該怎麼處理,是要把標音放在學名後還學名前?而且地區用詞模板可不支援把標音放在第一個字上啊...—WiToTalk 2023年7月21日 (五) 07:20 (UTC)
- @T45614631:我的建議是:
- 灰嘲鶇(「鶇」,拼音:dōng,注音:ㄉㄨㄥ。台灣作灰貓嘲鶇。學名:Dumetella carolinensis)
- 但是我覺得還是地區詞轉換比較好一些。--落花有意12138 2023年7月21日 (五) 11:57 (UTC)
- 那我必須得問了,灰貓嘲鶇我該怎麼處理,是要把標音放在學名後還學名前?而且地區用詞模板可不支援把標音放在第一個字上啊...—WiToTalk 2023年7月21日 (五) 07:20 (UTC)
- @Kethyga:(-)反對在註釋里標音,讀者不知道註釋里有注音,怎麼會看呢。可以在後面加括號標記,和外文並列標註。( ✓ )同意港澳可以同時顯示漢語拼音和粵拼。--落花有意12138 2023年7月21日 (五) 00:53 (UTC)
- 大陸可以直接用現代漢語常用字表中的3500字為標準嗎?--118.170.4.163(留言) 2023年7月23日 (日) 12:20 (UTC)
- 還是用GB 2312碼定義的3755常用字為準?台灣的部分要用教育部的4808常用字還是Big5碼的5401常用字?如果剛好是夾在中間的593字怎麼辦?例如「芯」字就是這593字之一,但是此字是在大陸的常用字列表以及香港的常用漢字列表中,所以這個字到底需不需要注音?我覺得是不需要,另外請見這個台灣大陸香港以及日本韓國的常用漢字比較表--118.170.4.163(留言) 2023年7月23日 (日) 12:27 (UTC)
Sanmosa版本
哎,我還是提一下我自己的版本好了:
|
以上。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21日 (五) 01:19 (UTC)
- 又回到為什麼是粵拼的問題。甚至教育局的香港小學學習字詞表都最少提供三種粵語標音選項,中大粵語審音配詞字庫也提供了六種粵語標音選項;使用耶魯拼音的人(體現於粵語的拼音文)也顯然非常多。何以評判應該使用香港語言學學會粵語拼音作為唯一標準?--路西法人 2023年7月21日 (五) 01:47 (UTC)
- 主要是常用性的問題。先説耶魯拼音,粵語的拼音文不完全是耶魯拼音,因此實際上真的在使用耶魯拼音的人沒你説得那麽多;然後說黃錫凌與劉錫祥方案,這兩個方案的常用度也着實比較低,至少我在中學期間基本上完全沒接觸過這兩套方案(但粵拼我有接觸過)【這裏我還要提一點,中大粵語審音配詞字庫網站名義上確實提供了六種粵語標音選項,但實際上我只能用粵拼,其他的我完全選不到,不知道是不是我那邊的技術問題】;再説教育學院拼音方案,提出這個方案的香港教育學院(今香港教育大學)自己現在都改用粵拼了;至於廣州話拼音方案這套中國大陸官方的方案,中國大陸自己的著作也不一定會用。不過我也考慮到權威性的問題,粵拼是香港政府官方上使用的粵音拼式,香港各大學基本上都使用粵拼,因此粵拼也具備充分的權威性在中文維基百科使用。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21日 (五) 02:17 (UTC)
- 嗯。能解釋就好。另,粵語和閩南語同為漢語分支,閩南語視為外語般標記,粵語卻視為正統。我雖認同
就香港繁體與澳門繁體模式而言,由於香港與澳門的讀者普遍均以粵語(而非官話)學習中文書面語
的說法,但中文維基百科究竟是「官話維基百科」還是「書面現代標準漢語維基百科」有待商榷。漢語分支當中是否有其他語言可直接用以閱讀書面標準漢語我不清楚。--路西法人 2023年7月21日 (五) 02:37 (UTC)- @LuciferianThomas:理論上所有漢語分支都能用於直接閱讀中文書面語,只不過如果真的照着來讀的話可能有相當程度上不符該漢語分支的口語習慣(就算是粵語也有一些,比如「的」、「地」在粵語口語中不常用作結構助詞,但書面語上我們還是經常這樣寫)。解放軍就做過臺語(閩南話)宣傳片,只不過其中的用詞因為過分偏向書面語而並不符合臺灣人的臺語口語習慣。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21日 (五) 03:42 (UTC)
- 既然粵語和閩南話都存在「直接閱讀官話書面語會有語法不相容問題」,那為何粵語獲得特殊地位可以跟官話同等做標記,而閩南語則視作外語,沒有同等安排呢?--路西法人 2023年7月21日 (五) 03:49 (UTC)
- @LuciferianThomas:臺語在歷史上已經演化出白話字這種一度獲廣泛使用且完全拉丁化的書面文字(而非僅是拼音),所以白話字(以及跟白話字高度相似的臺羅)像是外語一樣標記也無可厚非。另一方面,由於中華民國政府在臺灣一度強力推行國語運動,現在多數臺灣人的第一語言是Mandarin(國語),而到了現在臺灣的學校也是用Mandarin(國語)而非臺語來學習中文書面語的,臺語反而要另開一課;這是一個很致命的分別,因此香港人熟悉粵語多於Mandarin,但臺灣人熟悉Mandarin多於臺語。再者,這裏也要考慮到白話字、臺羅(還有福州話的平話字等)的拼寫方式跟粵拼不同:白話字、臺羅、平話字等在多音節詞裏會用連字號將字與字之間連為一體,也會將句首的字母大寫(例:Pe̍h-ōe-jī),但粵拼完全沒有這種做法(例:bak6 wa2 zi6)。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21日 (五) 03:59 (UTC)
- 既然粵語和閩南話都存在「直接閱讀官話書面語會有語法不相容問題」,那為何粵語獲得特殊地位可以跟官話同等做標記,而閩南語則視作外語,沒有同等安排呢?--路西法人 2023年7月21日 (五) 03:49 (UTC)
- @LuciferianThomas:理論上所有漢語分支都能用於直接閱讀中文書面語,只不過如果真的照着來讀的話可能有相當程度上不符該漢語分支的口語習慣(就算是粵語也有一些,比如「的」、「地」在粵語口語中不常用作結構助詞,但書面語上我們還是經常這樣寫)。解放軍就做過臺語(閩南話)宣傳片,只不過其中的用詞因為過分偏向書面語而並不符合臺灣人的臺語口語習慣。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21日 (五) 03:42 (UTC)
- 嗯。能解釋就好。另,粵語和閩南語同為漢語分支,閩南語視為外語般標記,粵語卻視為正統。我雖認同
- 主要是常用性的問題。先説耶魯拼音,粵語的拼音文不完全是耶魯拼音,因此實際上真的在使用耶魯拼音的人沒你説得那麽多;然後說黃錫凌與劉錫祥方案,這兩個方案的常用度也着實比較低,至少我在中學期間基本上完全沒接觸過這兩套方案(但粵拼我有接觸過)【這裏我還要提一點,中大粵語審音配詞字庫網站名義上確實提供了六種粵語標音選項,但實際上我只能用粵拼,其他的我完全選不到,不知道是不是我那邊的技術問題】;再説教育學院拼音方案,提出這個方案的香港教育學院(今香港教育大學)自己現在都改用粵拼了;至於廣州話拼音方案這套中國大陸官方的方案,中國大陸自己的著作也不一定會用。不過我也考慮到權威性的問題,粵拼是香港政府官方上使用的粵音拼式,香港各大學基本上都使用粵拼,因此粵拼也具備充分的權威性在中文維基百科使用。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21日 (五) 02:17 (UTC)
- 如果臺灣與中國大陸標準發音不同,最好在臺灣正體模式給出兩種讀音的注音,大陸簡體模式給出兩種讀音的拼音,可用註腳呈現。如為「蕁麻」添加註腳「臺灣:ㄒㄩㄣˊ ㄇㄚˊ;中國大陸:ㄑㄧㄢˊ ㄇㄚˊ」/「台湾:xúnmá;中国大陆:qiánmá」。--紺野夢人 2023年7月21日 (五) 03:50 (UTC)
- 確實要這樣做,馬來西亞、新加坡同。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21日 (五) 04:16 (UTC)
- 既然都做成這樣了,為何不直接加個小圖標把人帶到維基詞典算了…?--路西法人 2023年7月21日 (五) 04:28 (UTC)
- 好像也確實是這樣一回事。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21日 (五) 07:29 (UTC)
- @Sanmosa:好主意,可以在不常用字附近加上維基詞典的連結。--落花有意12138 2023年7月21日 (五) 12:18 (UTC)
- 其實注音話題,讓我想起某個模板{{Infobox Chinese}}。如中國條目有用到,中國不是「常用字」了吧,還不是有人列出各種語言注音。{{Infobox Chinese}}是否有濫用情況,現有規範,或者說修改的規範是否等於縮減{{Infobox Chinese}}使用範圍,甚至是刪除。--Nostalgiacn(留言) 2023年7月21日 (五) 04:50 (UTC)
- Template_talk:Infobox_Chinese裏討論過,其實就是英維搬過來,是您維社群「拿來主義」的後果。--Ghren🐦🕖 2023年7月21日 (五) 11:39 (UTC)
- {{Infobox Chinese}}顯然不只注音的用途,還有展示同一詞彙在漢語文化圈的不同表述,中維不是濫用是誤用。en:Greater China就標了越南語、日語、韓語。--PexEric 💬|📝 2023年8月3日 (四) 07:56 (UTC)
- 大陸我是覺得現代漢語常用字表的3500個字(剛好等於你的「通用規範漢字表」中的一級字)就夠了,不需要加入二級字,台灣你也沒有列入二級字(就是教育部的6341個次常用字)啊,這樣似乎是台灣跟香港地域中心,有點雙重標準。--118.170.4.163(留言) 2023年7月23日 (日) 12:31 (UTC)
- 大陸有3500個一級字(現代漢語常用字)、3000個二級字、GB2312碼定義3755個一級字,台灣有4808個常用字、6341個次常用字、Big5碼定義5401個常用字,香港有4762個常用漢字。--118.170.4.163(留言) 2023年7月23日 (日) 12:35 (UTC)
- 而且大陸的二級字有點誇張了,你看最後一個字是根本不會用到的「齉」字,所以大陸我覺得還是3500個一級字就好了,不然對大陸人不太公平(有點地域中心),再說,大陸的3000個二級字都可以了,台灣的593個夾在中間的字(Big5碼的5401個常用字但非教育部的4808個常用字)卻不行,這樣完全不合理(還是你們可以考慮台灣的部分以5401字版本的常用字表為標準),這裏只是提一下我的意見,因為大陸的3000個二級字很多都跟台灣教育部的6341個次常用字在同一個等級了。--118.170.4.163(留言) 2023年7月23日 (日) 12:40 (UTC)
- 回復118.170.4.163:感謝您的調查。
- 認為二級字有部分隨着時代變化變得更常用了,如4161 剌、4276 爰、4389 懟、4819 喵。而且認識的不一定是常用的,比如:5021 嬋(貂~)、5073 蟄(~伏)、5534 颼(涼~~)、5794 粽(~子)、5832 嫖(~娼)和部分化學字等,都是只有在特定詞組中才會出現的字。如果沒有人想要重新編寫,那麼我建議先按照一二級執行,然後根據實踐慢慢剔除不常用的字。
- 同意使用5401個字的BIG5碼,@Sanmosa--落花有意12138 2023年7月24日 (一) 12:48 (UTC)
- 「芯」字是Big5碼的5401個常用字之一,但是並非台灣教育部的4808個常用字之一,另外「芯」字也是在大陸的常用字列表(一級字,也就是「現代漢語常用字表」中的3500字)以及香港的常用漢字列表中,所以「芯」字到底該不該視為中文維基百科的常用字?我覺得應該要視為中文維基百科的常用字。--111.252.49.20(留言) 2023年7月24日 (一) 13:07 (UTC)
- 我認為芯不需要標音,您想說明什麼?--落花有意12138 2023年7月24日 (一) 13:16 (UTC)
- 我的意思是說:如果台灣的部分用的是教育部的4808字版本的常用字,由於芯字不在這4808字當中,最後的結果就會變成芯字需要標音,因為「僅在上述其中一或兩個常用字表中出現的漢字由於有相當大的機會在不使用該常用字表的地方並非常用字,為避免對該等地方的讀者造成閲讀上的障礙,該等漢字一概不視為中文維基百科的常用字。」--111.252.49.20(留言) 2023年7月24日 (一) 13:24 (UTC)
- 我認為芯不需要標音,您想說明什麼?--落花有意12138 2023年7月24日 (一) 13:16 (UTC)
- 「芯」字是Big5碼的5401個常用字之一,但是並非台灣教育部的4808個常用字之一,另外「芯」字也是在大陸的常用字列表(一級字,也就是「現代漢語常用字表」中的3500字)以及香港的常用漢字列表中,所以「芯」字到底該不該視為中文維基百科的常用字?我覺得應該要視為中文維基百科的常用字。--111.252.49.20(留言) 2023年7月24日 (一) 13:07 (UTC)
修正條文:
|
- 是否應該注音除了「是否為常用字」還要考慮是否容易讀錯。包括以下幾點:
- 有邊讀邊是否適用,例如「芯」就不太有讀錯的可能。
- 是否容易和其他字混淆,例如「剌」、「爰」就容易和其他字混淆。
- 大陸和台灣的規範讀音不同的情況,例如「蟄」的大陸規範讀音為zhé,台灣規範讀音為zhí。
因此我覺得應該保留給編者一些自由裁量的空間。--GZWDer(留言) 2023年7月30日 (日) 18:05 (UTC)
- 「芯」字是在大陸的常用字(3500個一級字)列表以及香港的常用漢字(4762字)列表中,以及Big5碼的5401個常用字中,所以「芯」字應視為中文維基百科的常用字。--118.170.0.171(留言) 2023年7月31日 (一) 12:01 (UTC)
連結至維基詞典方案
如同上面所言,既然在一些情況下存在陸台讀音不同的情況,加上又要配合港澳讀者使用粵語拼音,我提倡以更加顯眼的方式將用戶導向維基詞典,取代有太多例外情況又繁瑣的標音。@落花有意12138、Sanmosa、ItMarki、MilkyDefer、Kethyga、T45614631、Yumeto、Nostalgiacn、Ghren:不知大家怎麽看?--路西法人 2023年7月22日 (六) 05:04 (UTC)
- 在中文維基詞典能明確區分各種讀音之前反對連結到中文維基詞典,可以比較一下wikt:參#讀音和en:wikt:參#Chinese的內容。連結到的項目至少要像這樣。--GZWDer(留言) 2023年7月22日 (六) 09:07 (UTC)
- 不難解決。既然我的提案是完全取代一切標音(即不再在維基百科作任何標音),那麼只要要求「連結的維基詞典條目需符合特定要求(必須是完整的條目,並明確反映不同詞義不同地區的讀音差異)」就行了。這還附帶能鼓勵用戶建設維基媒體網絡,改進詞典方的不足。會否能解決您的疑慮?--路西法人 2023年7月22日 (六) 10:10 (UTC)
- 好像記着哪裏寫過,維基百科同時也要照顧比如離線使用的用戶,即未直接連接到維基詞典的。個人感覺可以像傳統的工具書中,對於明顯不常見的可以考慮加入註釋中,條目正文其實必要性不大。--Kethyga(留言) 2023年7月22日 (六) 10:26 (UTC)
- @GZWDer:另,參本身只是消歧義條目,沒有分詞義的多個讀音很正常。維基詞典有詞組的條目,那麼參宿可以指向wikt:參宿或en:wikt:參宿、人參指向wikt:人參、海參指向wikt:海參,那就能提供條目對應的讀音,這部分不會存在很大問題。@Kethyga:沒有印象有此說法,能否提供連結?--路西法人 2023年7月25日 (二) 08:18 (UTC)
- 不難解決。既然我的提案是完全取代一切標音(即不再在維基百科作任何標音),那麼只要要求「連結的維基詞典條目需符合特定要求(必須是完整的條目,並明確反映不同詞義不同地區的讀音差異)」就行了。這還附帶能鼓勵用戶建設維基媒體網絡,改進詞典方的不足。會否能解決您的疑慮?--路西法人 2023年7月22日 (六) 10:10 (UTC)
- 我去看了方針維基百科不是詞典,裏面已經提到維基詞典是記錄「讀音」、「各方言的發音」,這不是維基百科處理的內容,LuciferianThomas你的建議其實只是重溫既有方針吧。個人認為上文注音建言,應該就是否違反WP:NOTDICT做出說明。個人認為保持方針做法,由維基詞典負責讀音等內容,維基百科既有的{{Infobox Chinese}}使用情況更應該清理和規管。--Nostalgiacn(留言) 2023年7月22日 (六) 10:15 (UTC)
- WP:NOTDICT是說不要只給讀音、釋義、出處、用法、相關詞彙、例句,而不是這些不能放在維基百科。--路西法人 2023年7月22日 (六) 16:06 (UTC)
- WP:NOTDICT說了維基百科不是詞典,兩者側重點不同,這些內容應該是詞典處理。依你的「不要只給」解讀,每個條目都應該必備{{Infobox Chinese}},作品條目應該都有個分章寫「全球譯名」,列出各地讀音?--Nostalgiacn(留言) 2023年7月23日 (日) 01:47 (UTC)
- @Nostalgiacn:請不要曲解他人發言。條目不能只包括注音 ⊬ 條目必須包括注音。——試圖糾正邏輯錯誤的落花有意12138於2023年7月23日 (日) 03:52 (UTC)
- 請看上文LuciferianThomas的留言「我的提案是完全取代一切標音(即不再在維基百科作任何標音)」,個人是認為LuciferianThomas的說法是「重溫既有方針」(WP:NOTDICT)。我質疑既有{{Infobox Chinese}}的問題,LuciferianThomas給出的回應是「不是這些不能放在維基百科」。兩種說法的衝突,是個人迷惑的地方,個人沒有曲解,只是希望釐清WP:NOTDICT的內容適用界線。
- 我也希望你這位提案發起人可以回應一下,個人上面「現有規範,或者說修改的規範是否等於縮減{{Infobox Chinese}}使用範圍,甚至是刪除」的疑問。--Nostalgiacn(留言) 2023年7月23日 (日) 05:24 (UTC)
- @Nostalgiacn:我猜測路西法人的意思是加了維基詞典的不再加注音。
- 之前沒有注意到這一個模板,認為這個模板是符合注音要求的。但是如果要標得很詳細,應該去維基詞典。我的意見是{{infobox_Chinese}}應該是執行注音的一個方法,應該遵守上面提案的內容。--落花有意12138 2023年7月23日 (日) 08:47 (UTC)
- 不是不能做但不代表要做。「不是不能吃屎」就等於必須要吃屎嗎?--路西法人 2023年7月23日 (日) 14:47 (UTC)
- 這樣理解的話,WP:NOTDICT應該從「維基百科不是詞典」改為「維基百科不只是詞典」。落花有意12138和Sanmosa的方案根本就沒有必要,因為無論用字是否常見都可以注音,他們的方案給我的感覺是有一個前提就是維基百科不能標注音,或者偏向不標注音,需要特別增加條文為不常用字加注音。--Nostalgiacn(留言) 2023年7月24日 (一) 04:05 (UTC)
- 我們都在說「維基百科不是辭典」代表「維基百科的條目不能只有這些內容」,也解釋了「不能只有這些內容不代表需要包含這些內容」,但閣下跳針在說「不能只有這些內容所以全部都可以有」,所以為什麼就不能是原先法無禁止但現在提倡規範?為什麼必須是原先方針已有的限制才能規範,方針沒禁止的就是「不必要的規範」?--路西法人 2023年7月24日 (一) 06:57 (UTC)
- 感謝講解,原方案的情況,個人認為方針無禁止,倡議就沒有太大必要。個人傾向使用維基詞典處理這些問題,一如你的建議。字怎麼念個人不太關心,畢竟注音如何不妨礙打字。查外文資料,我也不會深究原文怎麼讀。--Nostalgiacn(留言) 2023年7月27日 (四) 08:30 (UTC)
- 我們都在說「維基百科不是辭典」代表「維基百科的條目不能只有這些內容」,也解釋了「不能只有這些內容不代表需要包含這些內容」,但閣下跳針在說「不能只有這些內容所以全部都可以有」,所以為什麼就不能是原先法無禁止但現在提倡規範?為什麼必須是原先方針已有的限制才能規範,方針沒禁止的就是「不必要的規範」?--路西法人 2023年7月24日 (一) 06:57 (UTC)
- 這樣理解的話,WP:NOTDICT應該從「維基百科不是詞典」改為「維基百科不只是詞典」。落花有意12138和Sanmosa的方案根本就沒有必要,因為無論用字是否常見都可以注音,他們的方案給我的感覺是有一個前提就是維基百科不能標注音,或者偏向不標注音,需要特別增加條文為不常用字加注音。--Nostalgiacn(留言) 2023年7月24日 (一) 04:05 (UTC)
- @Nostalgiacn:請不要曲解他人發言。條目不能只包括注音 ⊬ 條目必須包括注音。——試圖糾正邏輯錯誤的落花有意12138於2023年7月23日 (日) 03:52 (UTC)
- WP:NOTDICT說了維基百科不是詞典,兩者側重點不同,這些內容應該是詞典處理。依你的「不要只給」解讀,每個條目都應該必備{{Infobox Chinese}},作品條目應該都有個分章寫「全球譯名」,列出各地讀音?--Nostalgiacn(留言) 2023年7月23日 (日) 01:47 (UTC)
- WP:NOTDICT是說不要只給讀音、釋義、出處、用法、相關詞彙、例句,而不是這些不能放在維基百科。--路西法人 2023年7月22日 (六) 16:06 (UTC)
- (+)支持:防止誤會和空轉,這裏表達個人意向,個人認同LuciferianThomas不再在維基百科作任何標音的方案,相關功能應該由維基詞典處理。不過個人對方案和相關方針是否有衝突,某些模板是否受到影響帶有疑問。--Nostalgiacn(留言) 2023年7月23日 (日) 05:44 (UTC)
- (+)傾向支持:不過就如上其他編者的意見,要先確保連過去有相對的讀音可看,且離線板用戶也有要有另一手段可見相關讀音。以及部分模板如地區用詞用在開頭時就不支持都能完全在首字標音。還有我個人想知道若是連續難讀的字該如何處理。--WiToTalk 2023年7月23日 (日) 06:01 (UTC)
- 不認可連結到維基辭典的方案。維基辭典本身是不可靠來源,單純要提供讀音的話,可以寫個模板,引導到漢典、yue:粵語審音配詞字庫之類的地方去。而且,讀音本身也不過幾個字符而已,與其提供連結,倒不如直接注音對讀者來說較為方便。
- 另外,我認為這個問題,要麼就按傳統學術書籍的使法,什麼生僻字也好,都統統不標;要麼就當您維是中學生百科全書這樣,什麼生僻字都注音。提供連結到維基辭典或者是漢典也好,有種不上不上的感覺。--Ghren🐦🕘 2023年7月24日 (一) 13:01 (UTC)
- 維基辭典確實是不可靠來源,但仍可作可靠來源的彙整,比起現在的標音完全連來源都沒有、也沒位置標要好。這類同維基百科不接受以維基百科作來源,內部連結仍是必須品一樣,連結過去只是給人參考,而非作為來源,所以是否不可靠來源並非最最最重點。況且與其連結到外部站點,不如順便提高維基詞典的內容素質更好;若連維基媒體的站點都不使用維基詞典,那維基詞典設置來有什麼意義?--路西法人 2023年7月25日 (二) 06:06 (UTC)
- 需要連續注音的溫州江心寺對聯:雲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yún, zhāo cháo, zhāo zhāo cháo,zhāo cháo zhāo sàn)
潮長長長長長長長長消(cháo,cháng zhǎng, cháng cháng zhǎng, cháng zhǎng cháng xiāo)。有些東西不光光說不是生僻字就一定會認識。----Cat on Mars 2023年7月24日 (一) 15:57 (UTC)- 那個不是條目定義句,大可保留標音;但標音後逐字連結至維基詞典或許對讀者更好,不然標了除了會讀其實也沒有什麼大作用。--路西法人 2023年7月25日 (二) 05:59 (UTC)
- (!)意見,媽閣廟的「媽」常被當地人讀作「螞」,讀者應該不能單從wikt:媽就看得出來。另外(※)注意,如果提案是針對條目定義句,那麼涉及的規則應該是Wikipedia:格式手冊/序言章節#發音。--街燈電箱150號 開箱維修 抄錶 檢驗證明 2023年7月25日 (二) 06:19 (UTC)
- 不應單單指向wikt:媽,而是應連結至wikt:媽祖,此處粵語有標可讀陰平和陽上、閩南語讀陰上。不過官話而言我更傾向這僅是借用閩南語讀音的俗讀,不應標記為標準音。--路西法人 2023年7月25日 (二) 08:13 (UTC)
- 但本身不了解的讀者看了wikt:媽祖衹會知道粵語有 /maa1 zou2/ 和 /maa5 zou2/ 兩種讀音,而不會知道 /maa5 zou2/ 才是當地常用,更不會懂後者是從閩南語借讀。--街燈電箱150號 開箱維修 抄錶 檢驗證明 2023年7月25日 (二) 08:24 (UTC)
- 不應單單指向wikt:媽,而是應連結至wikt:媽祖,此處粵語有標可讀陰平和陽上、閩南語讀陰上。不過官話而言我更傾向這僅是借用閩南語讀音的俗讀,不應標記為標準音。--路西法人 2023年7月25日 (二) 08:13 (UTC)
- 維基詞典這方案不錯。——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7月28日 (五) 05:24 (UTC)
過兩天草擬正式提案條文。--路西法人 2023年7月30日 (日) 08:43 (UTC)- 忙ing,應該一週內會有。--路西法人 2023年8月3日 (四) 18:01 (UTC)
- 連入維基詞典自然沒有問題,但是詞典連結作為外部連結,本身放在附錄,不利於讀者查找。況且大部分情況只是單字生僻,恐怕格式上難以處理。--PexEric 💬|📝 2023年8月3日 (四) 08:09 (UTC)
我提倡以更加顯眼的方式將用戶導向維基詞典
--路西法人 2023年8月3日 (四) 17:12 (UTC)
- 沒下文嗎?本人說幾句。除了字詞轉換機制,我覺得還可以用括號注音,然後在括號中加一個小的連結,比如:
- 這樣就可以解決連結不夠顯眼的問題。--ItMarki探討人生 2023年8月20日 (日) 14:48 (UTC)
修改格式手冊以明確不在中英文混排時添加空格
-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
各位好,
中文和其他書寫系統或者數字混排時是否添加空格一直是本站的爭議話題。支持此做法的編者認為加空格在軟件界面文案和字處理軟件(如Microsoft Word)中有大量應用,且W3C中文排版需求也建議中英文混排時添加空白;而反對此做法的編者認為加空格不是所有領域的編者都有的習慣,或者認為添加空白應該是文字渲染引擎(如瀏覽器或作業系統)渲染時做的事。
而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主流瀏覽器支持自動在字符混排時添加空格(CSS Text Level 4有text-autospace
屬性,但截至目前沒有主流瀏覽器實現)。如果有渲染時自動添加空格的方法的話,那麼既可以照顧不習慣加空格的編者,也正好對應認為應該由瀏覽器加空格的編者的觀點,同樣也符合了支持加空格的編者的最終目的,個人認為是最理想的方案。
而本人先前製作了中英文自動添加空白小工具(Beta Cluster、先前討論)以使用JavaScript自動在混排時添加不可選中的空白區域。空白區域視覺上約為1/4字符大小,與iOS/macOS自動添加的間距相等,理論上可以做到類似CSS草案的效果。
這樣,編者在編輯時不加空格,而讀者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啟用小工具與否,就可以較為完美地解決這個爭議持久的問題。
然而,現時格式手冊並未明確規定混排時是否應該添加空格。我認為為了推進部署小工具,需要在格式手冊中明確在編寫條目時中英文混排時不添加空格。
現提議對MOS:SPACE作出如下修改:
|
|
以上。--碟之舞📀💿 2023年9月17日 (日) 06:20 (UTC)
- 這提案理由令人匪夷所思,如果沒有其他合理依據,我將反對提案。——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9月17日 (日) 10:17 (UTC)
- @Ericliu1912:理由補充完整了,請見上。--碟之舞📀💿 2023年9月17日 (日) 14:37 (UTC)
- 「匪夷所思」還不至於,不過我感覺修改後的條文的實際意涵好像跟修改前也沒變化。雖然如此,修飾一下用語總是好的,提議條文看上去讓人感覺舒服一些。Sanmosa віки-віків 2023年9月18日 (一) 15:08 (UTC)
- 原本的理由是單純因為要引進小工具就修改格式手冊,那確實是令人匪夷所思的。——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9月18日 (一) 15:36 (UTC)
- 同Sanmosa,修改前後的標準沒變,但可能提案人覺得之前版本不好理解。就是修飾語句,與小工具的關係沒那麼大,但便於理解是對的方向。--YFdyh000(留言) 2023年9月18日 (一) 19:43 (UTC)
- 因為原條文中寫的是「在中文語境內,文字之間應該不留空格」,而這個「文字」(至少我的反應)是解讀為「漢字和漢字之間」,所以提案中在後面加上混排時也不添加空格來明確這一點。--碟之舞📀💿 2023年9月19日 (二) 01:01 (UTC)
- 文字包含字母文字。--YFdyh000(留言) 2023年9月19日 (二) 01:15 (UTC)
- 因為原條文中寫的是「在中文語境內,文字之間應該不留空格」,而這個「文字」(至少我的反應)是解讀為「漢字和漢字之間」,所以提案中在後面加上混排時也不添加空格來明確這一點。--碟之舞📀💿 2023年9月19日 (二) 01:01 (UTC)
- (+)傾向支持。--桐生ここ★[討論] 2023年9月18日 (一) 19:55 (UTC)
- 目前看下來暫無異議。現 公示7日,2023年9月27日 (三) 04:09 (UTC) 結束。--碟之舞📀💿 2023年9月20日 (三) 04:09 (UTC)
- @Diskdance:我認為可以將相關語句精簡為「文字之間(包含中、外文字母及數字混排)不應該添加空格」,您認為如何?——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9月20日 (三) 09:23 (UTC)
- 沒有問題,謝謝提議。--碟之舞📀💿 2023年9月20日 (三) 09:43 (UTC)
- @Ericliu1912:您的寫法變成外文和數字混排也不加空格了。--路西法人 2023年9月24日 (日) 05:20 (UTC)
-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9月24日 (日) 07:10 (UTC) 我再自己改了一下。——
- 其實Eric的方案第一眼看上去也沒那麼容易產生誤解,但是行文更明確總歸是好的。我也稍微調整了一下,看上去更工整一點,意思不變。--碟之舞📀💿 2023年9月24日 (日) 08:00 (UTC)
- @Diskdance:我認為可以將相關語句精簡為「文字之間(包含中、外文字母及數字混排)不應該添加空格」,您認為如何?——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9月20日 (三) 09:23 (UTC)
- 「不在中英文混排時添加空格」最好改成「在中英文混排時不添加空格」,因為我第一眼看到以為說要添加空格。--Fung_Tze-Long(留言) 2023年9月24日 (日) 10:16 (UTC)
公示結束,期間無反對意見。該修訂案通過。--碟之舞📀💿 2023年9月27日 (三) 04:57 (UTC)
- 本討論已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