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三国藩王列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三国诸侯王大祗承汉制。其中,蜀汉孙吴虽有封王之制,但似并不立国。《三国志·先主传》载章武三年(223年)遗绍,有“其郡国太守、相、都尉、县令长,三日便除服”云云,按此国相,盖为虚号,实际并不治民。曹魏承汉制,王国置相如郡太守。《通典》记载,魏制,诸侯凡国,王、公、侯、伯、子、男六等,诸侯王国官,有傅、相、常侍、侍郎、郎中令、太尉、大农、文学、友、谒者、大夫、杂署令丞。

曹魏

[编辑]

魏文帝颁令“其宦人为官者不得过诸署令”、“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保证了曹魏始终没有因为宦官、外戚干政造成政治危机。曹魏藩王的封地时常变更,没有治权和兵权,举动受到严格监视,形同囹圄。此政策虽然吸取了汉朝诸侯国作乱的教训,却留下隐患,导致宗亲势单力薄,日后无力阻止外臣夺权。

黄初二年(221年),封皇弟、皇子为公,皇弟以县为国,皇子以郡为国[1]。(详见曹魏公爵列表

黄初三年(222年),封皇弟、皇子为王,多数以郡为国[2]。黄初五年(224年),改封诸王,以县为国[3]魏明帝太和六年(232年),改封多数县王,以郡为国[4]

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封司马昭为晋公,以太原上党西河乐平新兴雁门河东平阳弘农冯翊十郡建立晋国。咸熙元年(264年),进封司马昭为晋王,晋国增封至二十郡。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晋代魏后,魏氏藩王降封为旧制县公[5][6][7][8]

以郡建国

[编辑]

武帝系藩王

[编辑]
任城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任城威王 曹彰 2年 222年-223年 魏武帝曹操三子。本鄢陵公,黄初三年(222年)三月晋封任城王,四年(223年)六月死于洛阳。
第2任 二世 任城王 曹楷 15年 232年-246年 曹彰之子。黄初四年(223年)降封中牟县王,后徙封任城县王。太和六年(232年)二月以后进爵任城王。正始七年(246年)徙封济南王。
济南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济南王 曹楷 20年 246年-265年 曹彰之子。本任城王。正始七年(246年)徙封济南王。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晋代魏后,降为县公[6][7]
陈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陈思王 曹植 1年 232年 魏武帝曹操四子。本东阿县王。太和六年(232年)二月以后进封陈王,同年十一月去世。
济北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济北王 曹志 34年 232年-265年 曹植之子。太和六年(232年)二月以后封济北王。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晋代魏后,降封鄄城县公[6]
章陵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章陵王 曹据 1年 222年 魏武帝曹操八子。本宛县公,黄初三年(222年)进封章陵王,同年徙封义阳王。
义阳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义阳王 曹据 1年 222年 魏武帝曹操八子。本章陵王,黄初三年(222年)徙封义阳王,同年徙封彭城王。
彭城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彭城王 曹据 1年 222年 魏武帝曹操八子。本义阳王,黄初三年(222年)徙封彭城王,同年徙封济阴王,后降封定陶县王。太和六年(232年)二月以后复封彭城王。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晋代魏后,降为县公[6][7]
34年 232年-265年
济阴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济阴王 曹据 3年 222年-224年 魏武帝曹操八子。本彭城王,黄初三年(222年)徙封济阴王,五年(224年)降封定陶县王。
下邳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下邳王 曹宇 3年 222年-224年 魏武帝曹操九子。本鲁阳公,黄初三年(222年)晋封下邳王,五年(224年)降封单父县王。
燕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燕王 曹宇 34年 232年-265年 魏武帝曹操九子。本单父县王,太和六年(232年)二月以后进封燕王。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晋代魏后,降封燕县公。
谯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谯王 曹林 3年 222年-224年 魏武帝曹操十子。本谯公,黄初三年(222年)进爵谯王,五年(224年)降封谯县王。
沛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沛穆王 曹林 25年 232年-256年 魏武帝曹操十子。本鄄城县王,太和六年(232年)二月以后进封沛王。甘露元年(256年)正月去世。
第2任 二世 沛王 曹纬 9年 257年-265年 曹林之子。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晋代魏后,降为县公[6][7]
北海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北海王 曹衮 3年 222年-224年 魏武帝曹操十一子。本赞县公,黄初三年(222年)进封北海王,五年(224年)降封赞县王。[9]
中山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中山恭王 曹衮 4年 232年-235年 魏武帝曹操十一子。本赞县王,太和六年(232年)二月以后进封中山王。青龙三年(235年)十月去世。
第2任 二世 中山王 曹孚 30年 236年-265年 曹衮之子。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晋代魏后,降为县公[6][7]
陈留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陈留恭王 曹峻 3年 222年-224年 魏武帝曹操十三子。本襄邑县公,黄初三年(222年)进封陈留王,五年(224年)降封襄邑县王,太和六年(232年)二月以后复封陈留王。甘露四年(259年)七月去世。
28年 232年-259年
第2任 二世 陈留王 曹澳 6年 260年-265年 曹峻之子。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晋代魏后,降为县公[6][7]
琅邪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琅邪原王 曹敏 232年-? 樊安公曹均之子。本句阳县王,太和六年(232年)二月以后进封琅邪王。
第2任 二世 琅邪王 曹焜 ?-265年 曹敏之子。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晋代魏后,降为县公[6][7]
河间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河间王 曹干 3年 222年-224年 魏武帝曹操十五子。本燕县公,黄初三年(222年)进封河间王,五年(224年)降封乐城县王。
赵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赵王 曹干 30年 232年-261年 魏武帝曹操十五子。本钜鹿县王,太和六年(232年)二月以后进封赵王。景初二年(261年)八月去世。[10]
终魏末,赵国未废国为郡。
弋阳国→吴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弋阳王 曹彪 1年 222年 魏武帝曹操十七子。本汝阳县公,黄初三年(222年)进封弋阳王,同年徙封吴王。五年(224年)降封寿春县王。
吴王 3年 222年-224年
楚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楚王 曹彪 20年 232年-251年 魏武帝曹操十七子。本白马县王。太和六年(232年)二月以后进封楚王。嘉平三年(251年)与王凌通谋对抗掌权的司马氏,事败被司马懿赐死。
庐江国→寿张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庐江王 曹徽 2年 222年-223年 魏武帝曹操二十四子。本历阳县公,黄初三年(222年)进封庐江王,四年(223年)徙封寿张王,[11]五年(224年)降封寿张县王。
寿张王 2年 223年-224年
东平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东平灵王 曹徽 11年 232年-242年 魏武帝曹操二十四子。本寿张县王,太和六年(232年)二月以后进封东平王。正始三年(242年)正月去世。
第2任 二世 东平王 曹翕 23年 243年-265年 曹徽之子。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晋代魏后,降封廪丘县公[6]
曲阳国→乐陵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曲阳王[12] 曹茂 13年 232年-244年 魏武帝曹操二十五子。本聊城县王,太和六年(232年)二月以后进封曲阳王,[12]正始五年(244年)徙封乐陵王。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晋代魏后,降为县公[6][7]
乐陵王 22年 244年-265年
梁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梁王 曹悌 34年 232年-265年 任城王曹楷之子。本元城县王,太和六年(232年)二月以后进封梁王。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晋代魏后,降为县公[6][7]
鲁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鲁王[13] 曹温 34年 232年-265年 任城王曹楷之子,本邯郸县王,太和六年(232年)二月以后进封鲁王。[13]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晋代魏后,降为县公[6][7]

文帝系藩王

[编辑]
平原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平原王 曹叡 5年 222年-226年 魏文帝曹丕长子。本齐公,黄初三年(222年)三月进封平原王,七年(226年)五月即位为魏皇帝。
北海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北海悼王 曹蕤 2年 232年-233年 魏文帝曹丕三子。本阳平县王,太和六年(232年)二月以后进封北海王,青龙元年(233年)三月去世。无子,废除王国。
青龙二年(234年),封琅邪王曹敏之子曹赞为昌乡公,出继曹蕤。[14]
河东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河东王 曹霖 4年 222年-225年 魏文帝曹丕五子。黄初三年(222年)三月封河东王,六年(225年)降封馆陶县王。
东海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东海定王 曹霖 19年 232年-250年 魏文帝曹丕五子。本馆陶县王,太和六年(232年)二月以后进封东海王,嘉平二年(250年)十二月去世。[15]
第2任 二世 东海王 曹启 15年 251年-265年 曹霖之子。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晋代魏后,降为县公[6][7]
京兆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京兆王 曹礼 4年 222年-225年 魏文帝曹丕六子。本秦公,黄初三年(222年)进封京兆王,六年(225年)降封元城县王。
淮南国→陈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淮南王 曹邕 2年 222年-223年 魏文帝曹丕七子。本淮南公,黄初三年(222年)进爵淮南王,四年(223年)徙封陈王。五年(224年)降封邯郸县王。
陈王 2年 223年-224年
清河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清河悼王 曹贡 2年 222年-223年 魏文帝曹丕八子。黄初三年(222年)封清河王,四年(223年)去世,无子,废除封国。
广平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广平哀王 曹俨 2年 222年-223年 魏文帝曹丕九子。黄初三年(222年)封广平王,四年(223年)去世,无子,废除封国。

明帝系藩王

[编辑]
安平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安平哀王 曹殷 魏明帝曹叡三子。太和六年(232年)五月去世,追谥为王。
齐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齐王 曹芳 5年 235年-239年 魏明帝曹叡养子。青龙三年(235年)八月封齐王,景初三年(239年)正月即位为魏皇帝,嘉平六年(254年)九月废为齐王。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晋代魏后,降封邵陵县公[6]
12年 254年-265年
秦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秦王 曹询 10年 235年-244年 魏明帝曹叡养子。青龙三年(235年)八月封秦王,正始五年(244年)八月去世,无子,废除封国。

异姓藩王

[编辑]
吴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吴王 孙权 1年 221年 孙坚次子。黄初二年(221年)十一月魏文帝册封为吴王,222年孙权改元黄武,东吴建国,断绝与曹魏的臣属关系。
晋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晋宣王 司马懿 曹魏权臣。咸熙元年(264年)五月晋王司马昭追谥为王。
晋景王 司马师 司马懿长子,曹魏权臣。咸熙元年(264年)五月晋王司马昭追谥为王。
第1任 始封 晋文王 司马昭 2年 264年-265年 司马懿次子,曹魏权臣。咸熙元年(264年)三月晋封晋王,二年(265年)八月去世。
第2任 二世 晋王 司马炎 司马昭长子,曹魏权臣。咸熙二年(265年)十二月魏元帝禅让为帝。

以县建国

[编辑]

武帝系藩王

[编辑]
丰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丰愍王 曹昂 魏武帝曹操长子。早卒,黄初二年(221年)追封为丰悼公,五年(224年)追封爵为丰悼王,太和三年(229年)改谥为丰愍王。
第1任 始封 丰恭王 曹琬 254年-? 樊安公曹均之子,嘉平六年(254年)封丰县王。
第2任 二世 丰王 曹廉 ?-265年 曹琬之子。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晋代魏后,降为县公[6][7]
中牟国→任城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中牟王 曹楷 2年 223年-224年 曹彰之子。本任城王,黄初四年(223年)降封中牟县王,五年(224年)徙封任城县王。太和六年(232年)二月以后进爵任城王。
任城王 9年 224年-232年
鄄城国
[编辑]
鄄城国(222年-223年)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鄄城王 曹植 2年 222年-223年 魏武帝曹操四子。本鄄城侯,黄初三年(222年)四月进爵鄄城县王,四年(223年)徙封雍丘县王。
鄄城国(226年-232年)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鄄城王 曹林 7年 226年-232年 魏武帝曹操十子。本谯县王,黄初七年(226年)徙封鄄城县王,太和六年(232年)二月以后进封沛王。
雍丘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雍丘王 曹植 7年 223年-227年 魏武帝曹操四子。本鄄城县王,黄初四年(223年)徙封雍丘县王,太和元年(227年)徙封浚仪县王,二年(228年)复封雍丘县王,三年(229年)徙封东阿县王。
2年 228年-229年
浚仪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浚仪王 曹植 2年 227年-228年 魏武帝曹操四子。本雍丘县王,太和元年(227年)徙封浚仪县王,二年(228年)复封雍丘县王。
东阿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东阿王 曹植 4年 229年-232年 魏武帝曹操四子。本雍丘县王,太和三年(229年)徙封东阿县王,六年(232年)二月进封陈王。
萧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萧怀王 曹熊 魏武帝曹操五子。早卒,黄初二年(221年)追封谥萧公,太和三年(229年)追封爵为萧王。
第1任 始封 萧哀王 曹炳 234年-? 曹熊之子。青龙二年(234年)立为萧县王,囗囗六年(?)去世。[16]无子,废除县国。
相国
[编辑]
相国(229年/233年-236年)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相殇王 曹铄 魏武帝曹操六子。早卒,太和三年(229年)追封谥号为相殇王。
第1任 始封 相愍王 曹潜 1年 233年 曹铄之子,青龙元年(233年)封相县王,同年去世。
第2任 二世 相怀王 曹偃 3年 234年-236年 曹潜之子,青龙四年(236年)去世,无子,废除县国。
相国(255年-265年)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相王 曹竦 11年 255年-265年 乐陵王曹茂之子。本阳都乡公,正元二年(255年)进封相县王。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晋代魏后,降为县公[6][7]
邓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邓哀王 曹冲 魏武帝曹操七子。早卒,黄初二年(221年)追赠谥号为邓哀侯,又追加号为邓哀公。太和五年(231年)加号为邓哀王。
定陶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定陶王 曹据 9年 224年-232年 魏武帝曹操八子。本济阴王,黄初五年(224年)降封定陶县王,太和六年(232年)二月以后进封彭城王。
单父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单父王 曹宇 9年 224年-232年 魏武帝曹操九子。本下邳王,黄初五年(224年)降封单父县王,太和六年(232年)二月以后进封燕王。
谯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谯王 曹林 3年 224年-226年 魏武帝曹操十子。本谯王,黄初五年(224年)降封谯县王,七年(226年)徙封鄄城县王。
赞国→濮阳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赞王 曹衮 3年 224年-226年 魏武帝曹操十一子。本北海王,黄初五年(224年)降封赞县王,[9]七年(226年)徙封濮阳县王。太和六年(232年)二月以后进封中山王。
濮阳王 7年 226年-232年
济阳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济阳怀王 曹玹 魏武帝曹操十二子。早卒,太和四年(230年)追封爵号为济阳怀公,六年(232年)进爵号为济阳怀王。
襄邑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襄邑王 曹峻 9年 224年-232年 魏武帝曹操十三子。本陈留王,黄初五年(224年)降封襄邑县王,太和六年(232年)二月以后复进封陈留王。
范阳国→句阳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范阳闵王 曹矩 魏武帝曹操十四子。早卒,黄初三年(222年)追封谥号为范阳闵公,太和六年(232年)进爵号为范阳闵王。
第1任 始封 范阳王 曹敏 3年 224年-226年 樊安公曹均之子。本临晋县侯,黄初五年(224年)进封范阳县王,七年(226年)徙封句阳县王。太和六年(232年)二月以后进封琅邪王。
句阳王 7年 226年-232年
乐城国→钜鹿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乐城王 曹干 3年 224年-226年 魏武帝曹操十五子。本河间王,黄初五年(224年)降封乐城县王,七年(226年)徙封钜鹿县王。太和六年(232年)二月以后进封赵王。
钜鹿王 7年 226年-232年
寿春国→白马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寿春王 曹彪 3年 224年-226年 魏武帝曹操十七子。本吴王,黄初五年(224年)降封寿春县王,七年(226年)徙封白马县王。太和六年(232年)二月以后进封楚王。
白马王 7年 226年-232年
寿张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寿张王 曹徽 9年 224年-232年 魏武帝曹操二十四子。本寿张王,黄初五年(224年)降封寿张县王。太和六年(232年)二月以后进封东平王。
聊城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聊城王 曹茂 6年 227年-232年 魏武帝曹操二十五子。本聊城县公,太和元年(227年)进爵聊城县王。太和六年(232年)二月以后进封曲阳王。[12]
饶安国→文安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饶安王 曹赞 9年 238年-246年 琅邪原王曹敏之子。景初二年(238年)封为饶安县王,正始七年(246年)徙封文安县王。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晋代魏后,降为县公[6][7]
文安王 20年 246年-265年
真定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真定王 曹嘉 12年 254年-265年 楚王曹彪世子。正元元年(254年)立为真定县王。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晋代魏后,降封高邑县公[6]

文帝系藩王

[编辑]
赞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赞哀王 曹协 魏文帝曹丕次子。早卒,太和五年(231年)追封谥为经殇公。青龙二年(234年)更改号谥为赞哀王。
第1任 始封 赞殇王 曹寻 13年 235年-248年 曹协之子。青龙三年(235年)立为赞县王,正始九年(248年)去世。无子,废除县国。
阳平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阳平王 曹蕤 7年 226年-232年 魏文帝曹丕三子。黄初七年(226年)封为阳平县王,太和六年(232年)二月以后进封北海王。
东武阳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东武阳怀王 曹鉴 1年 225年 魏文帝曹丕四子。黄初六年(225年)封东武阳县王,同年去世。
馆陶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馆陶王 曹霖 4年 225年-232年 魏文帝曹丕五子。本河东王,黄初六年(225年)徙封馆陶县王,太和六年(232年)二月以后进封东海王。
元城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元城哀王 曹礼 5年 225年-229年 魏文帝曹丕六子。本京兆王,黄初六年(225年)降封元城县王。太和三年(229年)四月去世。
第2任 二世 元城王 曹悌 2年 231年-232年 任城王曹楷之子,太和五年(231年)封元城县王,六年(232年)二月改封梁王。
邯郸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邯郸怀王 曹邕 5年 225年-229年 魏文帝曹丕七子。本陈王,黄初五年(225年)降封邯郸县王,太和三年(229年)去世。
第2任 始封 邯郸王 曹温 2年 231年-232年 任城王曹楷之子,太和五年(231年)立为邯郸县王,六年(232年)进封鲁王。[13]

明帝系藩王

[编辑]
清河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清河王 曹冏 1年 226年 魏明帝曹叡长子。黄初七年(226年)八月封清河县王,同年十月去世。
繁阳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繁阳王 曹穆 2年 228年-229年 魏明帝曹叡次子。太和二年(228年)九月封繁阳县王,三年(229年)六月去世。

蜀汉

[编辑]

汉昭烈帝刘备系藩王

[编辑]

鲁国→甘陵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鲁王 刘永 10年 221年-230年 刘备次子。章武元年(221年)六月封鲁王,建兴八年(230年)改封甘陵王。炎兴元年(263年)随蜀汉政权降曹魏。
甘陵王 34年 230年-263年

梁国→安平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梁王 刘理 10年 221年-230年 刘备三子。章武元年(221年)六月封梁王,建兴八年(230年)改封安平王。延熙元年(244年)去世。
安平悼王 15年 230年-244年
第2任 二世 安平哀王 刘胤 12年 245年-256年 刘理之子。延熙十九年(256年)去世。
第3任 三世 安平殇王 刘承 1年 257年 刘胤之子。延熙二十年(257年)去世。
第4任 二世 安平王 刘辑 6年 258年-263年 刘理之子。炎兴元年(263年)随蜀汉政权降曹魏。

后主系藩王

[编辑]

安定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安定王 刘瑶 26年 238年-263年 刘禅次子。延熙元年(238年)正月封安定王。炎兴元年(263年)随蜀汉政权降魏。

西河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西河王 刘琮 11年 252年-262年 刘禅三子。延熙十五年(252年)封西河王。景耀五年(262年)正月去世。绝嗣。

新平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新平王 刘瓒 8年 256年-263年 刘禅四子。延熙十九年(256年)封新平王。炎兴元年(263年)随蜀汉政权降魏。

北地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北地王 刘谌 5年 259年-263年 刘禅五子。景耀二年(259年)六月封北地王。炎兴元年(263年)蜀汉政权灭亡,自杀身亡。

新兴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新兴王 刘恂[17] 5年 259年-263年 刘禅六子。景耀二年(259年)六月封新兴王。炎兴元年(263年)随蜀汉政权降魏。

上党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上党王 刘虔[18] 5年 259年-263年 刘禅七子。景耀二年(259年)六月封上党王。炎兴元年(263年)随蜀汉政权降魏。

孙吴

[编辑]

大帝系藩王

[编辑]

南阳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南阳王 孙和 2年 252年-253年 孙权三子。本皇太子,太元二年(252年)正月贬为南阳王,建兴二年(253年)被权臣孙峻赐死。

鲁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鲁王 孙霸 9年 242年-250年 孙权四子。赤乌五年(242年)八月封鲁王,十三年(250年)被孙权赐死。

齐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齐王 孙奋 2年 252年-253年 孙权五子。太元二年(252年)正月封齐王,建兴二年(253年)因擅杀官吏而被废为庶人。

会稽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会稽王 孙亮 3年 258年-260年 孙权七子。本吴国皇帝,太平三年(258年)九月被权臣孙𬘭废为会稽王,永安三年(260年)因谣言被贬为侯官侯。

琅邪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琅邪王 孙休 7年 252年-258年 孙权六子。太元二年(252年)正月封琅琊王,太平三年(258年)十月被权臣孙𬘭拥立为帝。

景帝系藩王

[编辑]

豫章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豫章王 𩅦 2年 264年-265年 孙休长子。本皇太子,元兴元年(264年)十月改封豫章王,甘露元年(265年)七月被孙皓迁徙于吴小城,中途被杀。

汝南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汝南王 𩃙 2年 264年-265年 孙休次子。元兴元年(264年)十月改封汝南王,甘露元年(265年)七月被孙皓迁徙于吴小城,中途被杀。

梁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梁王 孙壾 264年-? 孙休三子。元兴元年(264年)十月改封梁王,甘露元年(265年)七月被孙皓迁徙于吴小城,以后不明。

陈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陈王 𠅨 264年-? 孙休四子。元兴元年(264年)十月改封陈王,甘露元年(265年)七月被孙皓迁徙于吴小城,以后不明。

乌程侯系藩王

[编辑]

淮阳国→鲁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第1任 始封 淮阳王 孙虔 5年 269年-273年 孙皓之子。建衡元年(269年)正月封淮阳王,凤凰二年(273年)九月改封鲁王。天纪四年(280年)随孙吴政权降晋。
鲁王 8年 273年-280年
  • 孙皓时尚有淮阳(269年立,273年改鲁)、东平(269年立,273年改齐)、陈留(273年立)、章陵(273年立)、成纪(278年立)、宣威(278年立)、中山(280年立)、代(280年立)等计33封国,除淮阳国外,所封之人名皆不详。

异姓藩王

[编辑]

燕国

[编辑]
传位 谥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燕王 公孙渊 辽东军阀。嘉禾二年(233年)孙权派遣太常张弥、执金吾许晏等渡海封公孙渊为燕王。被公孙渊斩杀。

注释

[编辑]
  1. ^ 《三国志》卷20〈武文世王公传〉。
  2. ^ 《三国志》卷2〈文帝纪〉:“〔黄初三年〕三月乙丑,立齐公叡为平原王,帝弟鄢陵公彰等十一人皆为王。”
  3. ^ 《三国志》卷20〈武文世王公传〉:“〔黄初〕五年,诏曰:“先王建国,随时而制。汉祖增秦所置郡,至光武以天下损耗,并省郡县。以今比之,益不及焉。其改封诸王,皆为县王。””
  4. ^ 《三国志》卷3〈明帝纪〉:“〔太和〕六年春二月,诏曰:“古之帝王,封建诸侯,所以籓屏王室也。《诗》不云乎,‘怀德维宁,宗子维城’。秦、汉继周,或强或弱,俱失厥中。大魏创业,诸王开国,随时之宜,未有定制,非所以永为后法也。其改封诸侯王,皆以郡为国。”
  5. ^ 《晋书》卷3〈武帝纪〉:“〔泰始元年十二月〕封魏帝为陈留王,邑万户,居于邺宫;魏氏诸王皆为县侯(公)。”
  6.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6.13 6.14 6.15 6.16 6.17 《晋书 卷十四 志第四 地理上》:“襄陵公国相……临汾公国相……汾阳公国相……濮阳……公国相。廪丘公国相……鄄城公国相……临颍公国相……邵陵公国相。鄢陵公国相……昆阳公国相……高邑公国相。”
  7. ^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7.10 7.11 7.12 7.13 《晋书 卷十五 志第五 地理下》:“鲁阳公国相……淯阳公国相。博望公国相……舞阴公国相。比阳公国相。”
  8. ^ 姚乐. 《晋书·地理志》县级封国考论[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12, 27(2):143-150.
  9. ^ 9.0 9.1 《三国志》卷20〈武文世王公传·中山恭王衮传〉作黄初四年(223年)降封赞县王,但据同卷各传及魏文帝《改封县王诏》,曹魏藩王由诸王降封县王均在黄初五年(224年)的时候,且都是曹丕的兄弟,因此〈中山恭王衮传〉记载的“四年,改封赞王”当为“五年,改封赞王”之误。
  10. ^ 去世年据《三国志》卷4〈三少帝纪〉,卷20〈武文世王公传〉未载何时去世。
  11. ^ 据孔祥军《三国政区地理研究》考证,寿张国即由东平郡改名。
  12. ^ 12.0 12.1 12.2 据魏明帝太和六年(232年)诏令,所有诸侯王均改以郡为国,然而三国时未有以曲阳为名的郡,因无相关文献可考证,这里仍从《魏志·乐陵王茂传》的记载。
  13. ^ 13.0 13.1 13.2 据魏明帝太和六年(232年)诏令,所有诸侯王均改以郡为国,然而三国时未有以鲁阳为名的郡,孔祥军据《太平寰宇记》卷21有“晋改为鲁郡”一文,认为魏时仍称鲁国。(《三国政区地理研究》第31页鲁国)依据孔说,疑《魏志·邯郸怀王邕传》“六年,改封鲁阳”乃“六年,改封鲁王”之误。
  14. ^ 孔祥军《三国政区地理研究》。
  15. ^ 去世年据《三国志》卷4〈三少帝纪〉,卷20〈武文世王公传·东海定王霖传〉误作嘉平元年去世。
  16. ^ 《三国志》卷19〈任城陈萧王传〉作“萧怀王熊,早薨。黄初二年追封谥萧怀公。太和三年,又追封爵为王。青龙二年,子哀王炳嗣,食邑二千五百户。六年薨,无子,国除”,但青龙年号仅有五年(233年二月至237年三月),疑“六年薨”前有阙文,并非指青龙年号,当指正始六年(245年)或嘉平六年(254年)。
  17. ^ 《三国志》卷34〈蜀书四·二主妃子传〉裴松之注引孙盛《蜀世谱》作“刘询”。
  18. ^ 《三国志》卷34〈蜀书四·二主妃子传〉裴松之注引孙盛《蜀世谱》作“刘璩”。

参考资料

[编辑]

文献

[编辑]
  • 后汉书‧卷九‧献帝纪第九
  • 后汉纪‧卷三十‧献帝纪五
  • 三国志‧卷一‧武帝纪
  • 三国志‧卷二‧文帝纪
  • 三国志‧卷三‧明帝纪
  • 三国志‧卷四‧三少帝纪
  • 三国志‧卷八‧二公孙陶四张传
  • 三国志‧卷十九‧任城陈萧王传
  • 三国志‧卷二十‧武文世王公传
  • 三国志‧卷三十二‧先主传
  • 三国志‧卷三十三‧后主传
  • 三国志‧卷三十四‧二主妃子传
  • 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主传
  • 三国志‧卷四十八‧三嗣主传
  • 三国志‧卷五十九‧吴主五子传
  • 晋书‧卷一‧宣帝纪
  • 晋书‧卷二‧景帝文帝纪
  • 晋书‧卷三‧武帝纪
  • 晋书‧卷四十二‧王濬传
  • 晋书‧卷五十‧曹志传
  • 华阳国志‧卷六‧刘先主传
  • 华阳国志‧卷七‧刘后主传
  • 通典‧卷三十一‧职官十三
  • 通典‧卷九十三‧礼五十三

书籍

[编辑]
  • 孔祥军,《三国政区地理研究》,南京:南京大学历史系,2007
  • 万斯同,《三国诸王世表》,《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95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