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伦敦海峡公约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博斯普鲁斯海峡(红色)、达达尼尔海峡(黄色)和马尔马拉海等海域,统称为土耳其海峡。绿色为土耳其的现代疆域。

伦敦海峡公约(英语:London Straits Convention),1841年7月13日,由当时的欧洲列强——俄罗斯英国法国奥地利普鲁士等国缔结。公约重新确认奥斯曼帝国对连结黑海地中海土耳其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的“古代规则”。公约规定,在平时,任何外国军舰禁止进入海峡;而战时,苏丹盟友的军舰可进入海峡。此公约使俄罗斯无法将海军直接开入地中海,从而确保了英国的海上优势。[1]

公约是一系列涉及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和达达尼尔海峡众多协议中的一个。该公约是对1833年俄土互助条约的回应。1833年的互助条约中,奥斯曼帝国允许俄罗斯海军自由通行海峡,而“外国军舰”不可以任何借口进入。[2]现在处理海峡问题的条约是1936年的蒙特勒关于海峡制度公约

背景

[编辑]

公约是列强间为加强奥斯曼帝国实力所达成的协议[3], 演变自1809年的英土达达尼尔条约

1831年开始,埃及在穆罕默德·阿里帕夏的领导下,反抗奥斯曼帝国,导致了第一次土埃战争英语Egyptian–Ottoman War (1831–1833)。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选择支持奥斯曼帝国。1833年,俄罗斯派遣了军队支持奥斯曼帝国在君士坦丁堡的防御。英国也同样地支持奥斯曼帝国。[3]

然而,俄罗斯在当时是奥斯曼帝国的主要盟友,两国签署了反映此一联盟的互助条约。该条约保证,如果俄罗斯受到威胁,奥斯曼帝国将封闭海峡,不允许外国军舰进入。[3]

谈判过程与结果

[编辑]

然而,1839年,土耳其人与埃及人间的敌意再度导致了第二次土埃战争。埃及再次威胁帝国。1840年,英国的巴麦尊勋爵在伦敦与俄罗斯、奥地利及普鲁士召开会谈。[3] 结果便是1840年的伦敦条款英语Convention of London (1840)

不过,穆罕默德‧阿里帕夏最初不接受1840年的伦敦条款英语Convention of London (1840),故英国也努力说服支持穆罕默德·阿里帕夏的法国接受多边协定。最终,这些努力达成了1841年的伦敦海峡公约,内容包含了与1809年达达尼尔条约相同的保证,也涵盖了1840年的伦敦条款。

《海峡公约》在英俄两强间建立了一段相对和谐的时期:俄罗斯海军不进入地中海,英国海军不进入黑海。[4]

然而,公约后英俄在该地区的紧张关系最终导致克里米亚战争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Christos L. Rozakis. The Turkish Straits.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1987: 24–25. 
  2. ^ 摘自本条约的原文
  3. ^ 3.0 3.1 3.2 3.3 Straits Convention. Encyclopedia of the Modern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 (The Gale Group, Inc.). 2004 [2018-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2). 
  4. ^ J. Clarke, British Diplomacy and Foreign Policy 1782-1865: the National Interest (London, 1989), p. 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