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叔孙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叔孙建
出生365年
代国
逝世437年
北魏
职业北魏将领

叔孙建(365年—437年),鲜卑姓乙旃氏,鲜卑名幡能健(乙旃幡能眷、乙旃幡能建、乙旃健、乙旃眷、乙旃建),北魏孝文帝改革后,乙旃被改汉姓叔孙,才开始被称作叔孙建。《宋书》称其为涉归幡能健乙旃眷[1],代人。北魏初年重要将领,多次参与进攻南朝宋的战事。

生平

[编辑]

叔孙建是叔孙骨之子,以智勇著称,拓跋珪于代国亡国,住在贺兰部时,叔孙建就常伴随左右。拓跋珪复国后,以叔孙建为外朝大人,与安同十三人管理庶务,参军国之谋。后又曾随秦王拓跋觚出使后燕,经过六年,回国后任都水使者,中领军,赐爵安平公,加龙骧将军。后出任并州刺史,但因公事而被免去官爵,派去守卫邺城城园。

魏明元帝拓跋嗣即位后,念及叔孙建昔日的功劳,故此任命其为正直将军、相州刺史。神瑞二年(415年),河西饥荒中的胡人刘虎等反叛,将军公孙表讨伐失败,拓跋嗣听从崔宏的建议[2],假授叔孙建以前的官爵,命其督公孙表再次讨伐刘虎,最终于次年平定刘虎[3]。平定刘虎的同年,东晋刘裕发动北伐战争进攻后秦王仲德率水军进入黄河,将进攻关中,但正逼近魏占的滑台(今河南滑县)。时魏兖州刺史尉建因畏惧而弃城北走,令王仲德兵不血刃地入城。拓跋嗣闻讯即派叔孙建及公孙表等率军渡河,并斩杀尉建,指责王仲德侵略魏境。不过王仲德所派竺和之坚持他们一直是想借道伐秦,无攻魏之意,只是尉建无故弃城逃走才顺势入城,没发生过战争[4]。随后叔孙建与刘裕通讯,刘裕亦重申只是想借道攻秦,没伐魏的意思[5]。可是拓跋嗣仍然提防晋军,晋水军于次年(417年)西上时更与魏军在黄河北岸发生过军事冲突[6],而拓跋嗣亦命叔孙建及长孙嵩各选精兵,观望形势,待刘裕西过后袭击晋彭城等地。同年刘裕灭秦,叔孙建亦班师,受命迁镇邺城[7]

叔孙建后于泰常三年(418年)迁任广阿镇将[8],任内盗贼被其打击得消声匿迹,建立了很大的威名。泰常七年(422年),南朝宋武帝刘裕去世,北魏趁机南侵,叔孙建以使持节都督前锋诸军事、楚兵将军、徐州刺史,率军自平原郡南渡黄河进攻宋的青、兖二州各郡。叔孙建渡河后,宋兖州刺史徐琰即弃城逃走,泰山高平金乡各郡皆尽入魏军之手。接着叔孙建转攻青州,至次年攻入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时,其兵力所向的城邑都溃败,唯宋青州刺史竺夔东阳城(今山东青州市)抵抗,并坚壁清野。魏军因人民拒守而无法得粮,拓跋嗣遂派于青州有威信的刁雍前往募兵,协助叔孙建等。随后叔孙建率三万骑进攻东阳,竺夔等人奋力拒守,并不时出奇兵突袭魏军。不过由于魏军长期围困,攻势亦愈见猛烈,东阳守军的情况愈来愈差。宋将檀道济等的援军于是先去救援青州。叔孙建进攻东阳时,曾经在东阳北城墙开了三十多步寛的缺口,但他拒绝刁雍趁机攻进城建议,无法攻陷东阳。刁雍知檀道济快来,又向叔孙建自请率兵五千据险抵挡连成方阵的宋军,不过叔孙建见当时魏军因暑热而有疫病,决意撤退。不久魏军烧掉军营及攻城器具退兵,而檀道济等到后亦因粮尽而不及追击,叔孙建成功率魏军全身而退。接着叔孙建率军增援进攻虎牢(今河南荥阳汜水镇)的奚斤,并成功攻下虎牢。叔孙建因功获赐爵寿光侯,加镇南将军。

神䴥三年(430年),南朝宋北伐,魏军修整河南兵力,故弃守滑台、碻磝(今山东茌平)、洛阳及虎牢。不久,魏军就反攻宋军,派兵进攻洛阳,同时又命叔孙建与长孙道生渡过黄河南进。宋将到彦之知虎牢已失,于是撤军南返,兖州刺史竺灵秀亦弃守须昌(今山东须城镇),南奔湖陆(今山东鱼台东南),叔孙建率军追击竺灵秀,在湖陆击败之,杀五千多人,进军至邹鲁地区才还兵范城(今河南范县)。随后,叔孙建转任平原镇大将,加征南大将军、都督四州诸军事,封丹阳王。次年,魏军进攻滑台,檀道济等人率兵救援,叔孙建及长孙道生拒抗。檀道济到寿张时与叔孙建相遇,却为奋勇的宋军击败。随后檀道济进军济水,二十多日内与魏军发生三十多场战事,魏军都屡见败迹。檀道济到历城县时,叔孙建派骑兵从檀道济军前后进击,并焚毁其粮草,令其缺粮,成功阻截了檀道济援军,最终助攻滑台的魏军攻陷滑台。

叔孙建为人沉实机敏,又多智谋,行军征伐时也是出谋划策的人。他治军清整,号令严明,而且礼待贤士,于是任平原镇大将十多年间安抚内外,很得边民称颂,魏初诸将亦鲜有人比得上他。太延三年(437年),叔孙建去世,享年七十三,拓跋焘深感可惜,赐谥号,赐葬金陵

子女

[编辑]
  • 叔孙俊,长子,卫将军、安城公,曾瓦解朱提王拓跋悦刺杀明元帝的计划。
  • 叔孙邻,爵丹阳公,官至镇西将军、凉州镇大将,但因其与奚牧贪夺财物,在当地专横行事而被诛杀。

注释

[编辑]
  1. ^ 《宋书·索虏传》:“虏又遣楚兵将军、徐州刺史安平公涉归幡能健、越兵将军青州刺史薛道千、陈兵将军淮州刺史寿张子张模东击青州,所向城邑皆走。”中华书局《宋书·少帝纪》校勘记亦称涉归幡能健即叔孙健。《宋书·檀道济传》亦载:“军至东平寿张县,值虏安平公乙旃眷。”《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二》将叔孙建及乙旃眷当作两人。而姚薇元《北朝胡姓考》认为以上记述中的人物与叔孙建事迹、年代及官封都吻合,认为所指其实就是叔孙建,并认为叔孙建原名就是乙旃幡能健。
  2. ^ 《魏书·崔玄伯传》:“玄伯对曰:‘表等诸军,不为不足,但失于虎分,故使小盗假息耳。胡众虽盛,而无猛健主将,所谓千如共一胆也。直得大将军为胡所信服者,将数百骑,就摄表军以讨之,贼闻之,必望风震怖。寿光侯建,前在并州,号为盛猛,胡丑畏服,诸将莫及。’太宗从之,遂平胡寇。”
  3. ^ 《魏书·太宗记》:“(泰常元年)九月戊午,前并州刺史叔孙建等大破山胡。刘虎渡河东走,至陈留,为从人所杀。”
  4. ^ 《魏书·叔孙建传》:“和之曰:‘王征虏为刘太尉所遣,入河西行,将取洛城,扫山陵之寇,非敢侵犯魏境。太尉自遣使请魏帝,陈将假道。而魏兖州刺史不相体解,望风捐去,因空城而入,非战攻相逼也。魏晋和好之义不废于前。’”
  5. ^ 《魏书·叔孙建传》:“裕答曰:‘洛是晋之旧京,而羌姚据之。晋欲修复山陵之计久,而内难屡兴,不暇经营。司马休之、鲁宗之父子、司马国璠兄弟、诸桓宗属,皆晋之蠹也,而姚氏收集此等,欲以图晋,是以伐之。道由于魏,军之初举,将以重币假途。会彼边镇弃守而去,故晋前军得以西进,非敢凭凌魏境。’”
  6. ^ 《宋书·武帝纪中》:“(义熙十三年)三月庚辰,大军入河。索虏步骑十万,营于河津。公命诸军济河击破之。”
  7. ^ 《魏书·太宗记》:“(泰常二年)冬十月己酉,诏司徒长孙嵩等还京师,遣叔孙建镇邺。”
  8. ^ 《魏书·太宗记》:“(泰常三年)五月丙午,诏叔孙建镇广阿。”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魏书·卷29》,出自魏收魏书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北史·卷020》,出自李延寿北史

参考资料

[编辑]
  • 《魏书·叔孙建传》
  • 《北史·叔孙建传》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七至一百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