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哥白尼原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开普勒著作《哥白尼天文学概要》(Epitome Astronomiae Copernicanae)一书中的图绘:一颗平凡无奇的星被标注“M”(拉丁文Mundus的缩写),即“世界”,旨在说明地球只是宇宙众多相似星星里的其中一颗

哥白尼原则(英语:Copernican principle),又称哥白尼原理,是一种哲学的陈述:人类在观测宇宙时并非处于一个特殊地位(例如由造物者特别打造的中心位置),类似平庸原理

原本托勒密模型的天空将地球放置在太阳系的中心,尼古拉·哥白尼则发现天体的运动可以不用地球(或别的)在中心的几何系统来解释,所以他假设从一个特别的位置来观测是可以转化至别的位置来说明。

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用“哥白尼回转轮”来阐述他的《当代认识论》中肯的思想方法的效应。他把知识主题的外在情况和品质归咎于人的所有概念和经验主义的经验中心,并且克服了理性主义 - 经验主义的僵局,成为17和18世纪的特色。

将哥白尼原则应用在宇宙论上,也就是认为宇宙在大尺度下是均质各向同性的。这个原则不仅仅是一种哲学上的声明,也是一种重大的认知:从均质和各向同性的观点看,在统计上产生大规模的偏差是不可能的;这也就是承认在观测上的发现,可以经由各种不同的观测加以印证。

在实务上,天文学家在超星系团星系纤维空洞的尺度上观测时,仍有不同的结构,但考虑到更大,在2亿秒差距的尺度时,宇宙基本上是均质的。但是,当这是真实的,则宇宙在大尺度的时间上不是均质和各向同性的,因为它是从条件极端不同下的大霹雳演化过来的,并且将继续往极端不同的情况发展下去,特别在暗能量的影响不断提升下,明显的朝向大冰冻或是大割裂发展。在非宇宙论时间尺度下的时间内宇宙是均质的,但是在基本粒子交互作用的时间尺度内不是各向同性的。在大尺度下各向异性的时间将导出最基本的近代物理的悬案

2011年,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张鹏杰对哥白尼原理进行了检验,证实在径向尺度30亿光年以上哥白尼原则成立[1][2]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Zhang, Pengjie; Stebbins, Albert. Confirmation of the Copernican Principle at Gpc Radial Scale and above from the Kinetic Sunyaev-Zel’dovich Effect Power Spectrum.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NaN-NaN-NaN, 107 (4). doi:10.1103/PhysRevLett.107.041301. 
  2. ^ 新研究证实“哥白尼原理”成立. 科学网. 2011-08-03 [2011-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5).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