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安平五洋行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德记洋行
和记洋行旧址碑
怡记洋行旧址碑
唻记洋行旧址碑
东兴洋行

安平五洋行指的是清同治年间陆续在今台湾台南市安平区开设的德记洋行和记洋行怡记洋行唻记洋行东兴洋行[1][2]。其中除了德记洋行与东兴洋行的建筑物仍保存下来之外,其他三间洋行都已不存[1][2]。安平地区还有其他较小规模的洋行,以这五家为主要代表。

历史

[编辑]

因为天津条约的签订,安平在清同治三年(1864年)设立海关,正式开港[1]。此后英国商人在同治六年(1867年)开设了德记与怡记洋行[1][2]。开港初期的洋商多半是租用当地民宅开业,光绪年间的洋商开始向官方申请在码头旁填筑海滩地,建造自己的房舍与货栈[2]

乙未割台后,由于鸦片樟脑变成台湾总督府府专卖,使得洋行的贸易主要仅靠来支撑,贸易额减到三分之一[1][2]。到了明治四十三年(1910年)时,安平只剩下怡记与德记洋行,两洋行最后在次年(1911年)也结束营业,结束了洋行在安平的历史[1][2]

各洋行简介

[编辑]

德记洋行

[编辑]

德记洋行(Tait & Co.)成立于1867年,由英商马逊(J. C. Masson)、布尔士(R. H. Bruce)经营[1][2]。刚开始是在安平租屋开业,1879年向夏献纶申请租用英国领事馆(今西门国小)北侧海滩地兴建屋舍[2]。1911年撤离后,原有房舍变成大日盐业会社的营业所[1][2]

二次大战后,洋行建筑改为台南盐场办公处,不久又作为宿舍[1][2]。后于1979年由台南市政府接收,整修后于洋行内设立台湾开拓史料蜡像馆[1][2]

和记洋行

[编辑]

和记洋行(Boyd & Co.)建物现已不存,原址位在东兴洋行北边,设立于1867年,负责人是罗拔·克莱(Robert Craig)与卡利那(F. Gardiner),主要业务是茶与保险代理[1][2]。安平的和记洋行只是一个据点,总部位在厦门,另外在大稻埕也有据点[1][2]

怡记洋行

[编辑]

在安平曾先后有两个怡记洋行,最初的怡记洋行(Elles & Co.)于1867年成立[1][2],后来在1883年结束营业后,该行职员阿兰·培因(Adam W. Bain)[注 1]沿用“怡记洋行”这个中文名在安平开设自己的洋行(Bain & Co.),但跟原本的怡记洋行无关[3]:38。该洋行(Bain & Co.)主要业务有包揽电线工程与保险代理[1][2]。结束营业后,其建筑曾作为大阪商船会社安平支店使用[1]

二次大战后,怡记洋行(Bain & Co.)建物尚存,被用为安平联勤橡胶厂员工宿舍[1][2]。1992年因附近的履锋东村改建工程,引发保存争议[4]。台南市政府民政局邀请专家学者于5月28日会勘后,因多数专家学者认为已无保存价值[注 2],民政局不将怡记洋行列为古迹,同意国防部联勤厂将之拆除以配合改建工程[4]。然而认为应保存的学者则试图翻案,内政部史迹维护科也对此议题表示关切[5]。为此内政部曾发出特急件公文给台南市政府要求填报古迹调查表,并在报审期间暂缓拆除,但是洋行建筑仍在6月9日遭到拆除[注 3][6]。对此台南市政府民政局认为之前的古迹审查已经不将怡记洋行列为古迹,故拆除行为合法,但内政部史迹维护科科长赵文杰则认为此理由不充分,指出像台南地院原本也不列为古迹,后来才改列古迹[6]

2009年,许添财任市长时,一度推动“怡记洋行风貌再现”拟重建洋行,并甄选建筑师,唯始终未进入实际建设阶段。

唻记洋行

[编辑]

唻记洋行(Wright & Co.)由商人希士顿(Robert J. Hastings)[注 4]于1886年设立[2],位置在德国领事馆北边[1]。经营业务是糖、樟脑和其他杂货,后来在1897年撤离安平[2]

东兴洋行

[编辑]

由德国商人东兴(Julius Mannich)与彼得森(J. Peterson)成立,确切年代不明,但在1880年的海关报告上已经有东兴洋行的存在[2]。除安平本行之外,在打狗(今高雄一带)设有分行,并在盐水跟林杞埔(今南投竹山)设有货栈以收购商品[2]

日治时期,因为樟脑专卖制度的实施,东兴洋行业绩受到打击,而在1898年离开安平[2]。此后1901年设置台南厅安平支厅时,东兴洋行建筑被用为安平支厅的厅舍,1920年后改为台南警察署安平派出所[1][2]。二次大战后曾作为宿舍使用,而后闲置荒废,1980年代才由台南市政府收回整修[2]

注释

[编辑]
  1. ^ 阿兰·培因(Adam W. Bain)在1866年于打狗怡记分行任职,1873年到1878年期间则在厦门怡记洋行工作[3]:38
  2. ^ 认为已无保存价值的学者有成大建筑系教授叶树源、历史系教授黄典权与何培夫等人,他们认为洋行建筑已经受到现代建筑破坏,仅有几个拱门有当时的特征;认为应保存者则有文献委员潘元石与成大都计系教授黄秋月[4]
  3. ^ 然而紧邻洋行的眷村建筑并未一起拆除[6]
  4. ^ 其身份有英商或美商二说[1]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范胜雄. 〈安平五洋行〉. 《府城叢談》. 台南市政府. 2003-03-28: 页89-98. ISBN 957-97270-6-6.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曾国栋. 〈貳、遺址與歷史性建築 三、外館洋行在安平〉. 《鹽溪合水趣府城 鹽水溪文化資產圖錄》. 台南市文化资产保护协会、财团法人树谷文化基金会. 2012年12月: 页141-146. ISBN 978-986-84830-7-1. 
  3. ^ 3.0 3.1 李佩蓁. 〈依附抑合作?清末臺灣南部口岸買辦商人的雙重角色〉 (PDF). 《台湾史研究》 (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 2013年6月, 20卷 (2期): 页31-76 [2015-10-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3-28). 
  4. ^ 4.0 4.1 4.2 〈南市民政局同意拆除兩洋行請專家實勘多認「唻記」「怡記」不具古蹟價值 將夷平配合聯勤改建眷舍 〉. 《中国时报》. 1992-05-29: 13 云嘉南焦点. 
  5. ^ 殷道贞. 〈勿逼唻記怡記洋行走上拆除路 力保派學者著手翻案圖挽救 內政部表達嚴重關切〉. 《中国时报》. 1992-05-31: 13 云嘉南焦点. 
  6. ^ 6.0 6.1 6.2 詹伯望. 〈安平古蹟怡記洋行遭到拆除內政部曾函請台南市政府「緩拆」聞訊甚表震驚 ,惟市府民政局表示拆除行動合法〉. 《中国时报》. 1992-06-11: 5 综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