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抵制美货运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抵制美货运动,是1905年5月-1906年间,由清朝上海商会发起的中国抵制洋货运动,抗议1894年《葛礼山-杨儒条约》续签。[1]此为中国抵制洋货运动史第一笔可追溯的事件。

产生背景

[编辑]

1860年代起,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Central Pacific Railroad)从清朝大量招聘修铁路,是为美国华工。急增的清朝移民,以及他们与美国格格不入的生活方式,引起美国白人和黑人对清朝移民歧视。1880年代起美国国会和法院出手。1882年美国排华法案,其后有1888 Scott Act, 1892 Geary Act。

导火线是1894年葛礼山-杨儒条约(Gresham-Yang Treaty,全称《限制来美华工保护寓美华人条约》),条约订明1904年12月7日到期之时若两国未另行再议,则自动延期十年至1914年。清政府希望重新议定条约,1905年5月美国派出新任的美国驻华大使柔克义到北京谈判时,上海商会借机发起抵制美货运动。[1]

发起经过

[编辑]

1905年5月,在上海由绅商招开集会,要求美国两个月内改善排华法律,否则要抵制报复。其后包括福建、广东等地商人及其他团体也招开集会。

之后自7月18日开始,全国各地实行对美抵制,抵制项目包括不用美货、美国船只、不任用美商的买办通事,不用美籍人士工作,不入美国学堂等等。抵制的地区,包括全国南北二十多个大都市,参与者包括工、商、学生、妇女等。

成果及影响

[编辑]

抵制活动持续约一年多,在美国屡次抗议,以及清朝官方开导禁止之下才渐停息,在此期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量减少百分之四十,中国的工业生产量也相应提高。

该活动为清末中国人面对外国入侵时,爱国心的展现,也是第一次有效的外货抵制运动,该方式也成为后来对抗外力常用的一种手段。

同时,该运动的发起者,为民间以新兴商人为主的团体,也表现了清末新兴商人组织力量产生力量。

参考资料

[编辑]

相关条目

[编辑]
  1. ^ 1.0 1.1 Wong, Sin Kiong. The Chinese Boycott: A Social Movement in Singapore and Malaya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PD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September 1998, 36 (2): 233 [2021-03-3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