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昌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昌豨[1](?—206年),本名“昌霸”,一作“昌务[2],中国东汉末年泰山郡[3],是臧霸所率领的“泰山寇”成员之一[4]。但在曹操的兖州时期受人诱使,不久曹操收复臧霸等人后不停地打压他,以致其只能在徐州的东海郡昌虑县垂死挣扎,走进悲惨的结局。

生平

[编辑]

黄巾起义时随臧霸投靠陶谦[5],后陶谦逝世[6],与臧霸等自成一股势力,期间进攻彭城王刘和[7]。后于197年与吕布同盟。

在曹操管理兖州的时间段里,有位叫炅母的部民与昌豨串通,但被吕虔迅速平定。[8]

建安三年腊月(合199年),吕布被灭之后,与臧霸等人共同归顺曹操,曹操委授青、徐二州一带领地封赏之厚遇,协防东边防备据青州北部的袁绍之长子袁谭的军势攻击,但唯独昌豨没有任命当地官职的记载[9],不过曹操有另设昌虑郡(原属东海郡的县)[10],应是昌虑郡太守[11]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昌豨响应刘备的劝诱,据东海郡一带领数万兵叛变,被曹操迅速平定。[12]

同年的官渡之战后昌豨又再反叛,张辽跟随夏侯渊讨伐之,围之数月至次年(201年)[13]仍行动未果,粮秣将尽。当时诸将认为要退兵重整,但张辽看出昌豨的消极抵抗,便只身去见昌豨,在张辽的诱使[14]下昌豨答应投降。张辽知道后,又只身上三公山入昌豨家拜候其家人。昌豨见张辽坦诚相对,遂投降曹操。(《张辽传》)

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剿灭袁绍势力之后的八月[15],昌豨再度叛乱,曹操派遣于禁征讨他,臧霸从征[16],不克,曹操再派夏侯渊助阵,三人协力攻下十余屯营[17]。最终昌豨由于承受不住,加上于禁与他是旧交,便向其投降,但却被不顾众议的于禁自行以军法[18]挥泪斩杀。曹操听说后不禁为昌豨哀悼。(《于禁传》)

昌豨死后,曹操将昌虑郡重新并入东海郡。[19][10]

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认为于禁最终追谥“厉侯”是因为对昌豨的不义。[20]

参考文献

[编辑]
  1. ^ “豨”音“xī”,清·段玉裁说文》注:“豨豨、走皃。以其走皃名之曰豨。方言。、北燕朝鲜之间谓之豭。”
  2. ^ 《后汉书》卷五十〈孝明八王列传〉:“初平中,天下大乱,和为贼昌务所攻,避奔东阿,后得还国。”
  3. ^ 首领臧霸为泰山郡华县人,其兄弟孙观为泰山郡人,与昌豨有旧的于禁亦是泰山郡钜平县人,因此昌豨亦与二人同郡。
  4. ^ 《魏武纪》:太山臧霸、孙观、吴敦、尹礼、昌豨各聚众。
  5. ^ ;《臧霸传》:黄巾起,霸从陶谦击破之,拜骑都尉。遂收兵于徐州,与孙观、吴敦、尹礼等并聚众,霸为帅,屯于开阳。
  6. ^ 《三国志·陶谦传》:(兴平元年,194年)是岁,谦病死。
  7. ^ 《后汉书·彭城王传》:初平中,天下大乱,和为贼昌务所攻,避奔东阿,后得还国。
  8. ^ 《吕虔传》:太祖在兖州,闻虔有胆策,以为从事,将家兵守湖陆。襄贲校尉杜松部民炅母等作乱,与昌豨通。太祖以虔代松。虔到,招诱炅母渠率及同恶数十人,赐酒食。简壮士伏其侧,虔察炅母等皆醉,使伏兵尽格杀之。
  9. ^ 《臧霸传》载‘霸为琅邪相,(吴)敦利城、(尹)礼东莞、(孙)观北海、(孙)康城阳太守’,无昌豨。
  10. ^ 10.0 10.1 【《后汉书·郡国志三·徐州》东海郡〖昌虑县〗有蓝乡。】【《晋书·地理志下·徐州》东海郡汉置。统县十二,户一万一千一百。……朐、襄贲、利城、赣榆、厚丘、兰陵、昌虑、合乡、戚】
  11. ^ 《魏武纪》:(吕)布败,获霸等,公厚纳待,遂割青、徐二州附于海以委焉,分琅邪、东海、北海为城阳、利城、昌虑郡
  12. ^ 【《魏武纪》:备将关羽屯下邳,复进攻之,羽降。昌豨叛为备,又攻破之。】【《蜀志·先主传》:“东海昌霸反,郡县多叛曹公为先主,众数万人”】
  13. ^ 《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六》
  14. ^ “太祖神武,方以德怀四方,先附者受大赏”
  15. ^ 《三国志·魏武纪》载曹操于秋八月征讨海贼时屯兵淳于至次年春二月;又《于禁传》载昌豨被处死时曹操屯兵淳于,又《乐进传》载曹操于同一年上表汉献帝赞乐进、于禁、张辽三人后,禁因此任虎威将军,同时曹操废置昌虑郡,因此时间归化于此。
  16. ^ 《臧霸传》:又与于禁讨昌豨
  17. ^ 《魏志九·夏侯渊传》:昌狶反,遣于禁击之,未拔,复遣渊与禁并力,遂击狶,降其十余屯,狶诣禁降。
  18. ^ “围而后降者不赦”
  19. ^ 《魏武纪》:割东海之襄贲、郯、戚以益琅邪,省昌虑郡
  20. ^ 臣松之以为围而后降,法虽不赦;囚而送之,未为违命。禁曾不为旧交希冀万一,而肆其好杀之心,以戾众人之议,所以卒为降虏,死加恶谥,宜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