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氏裂头绦虫
曼氏裂头绦虫 |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扁形动物门 Platyhelminthes |
纲: | 绦虫纲 Cestoda |
目: | 裂头目 Diphyllobothriidea |
科: | 裂头绦虫科 Diphyllobothriidae |
属: | 螺旋绦虫属 Spirometra |
种: | 曼氏裂头绦虫 S. mansoni
|
二名法 | |
Spirometra mansoni |
曼氏裂头绦虫(学名:Spirometra mansoni),又称曼氏迭宫绦虫[1]或孟氏裂头绦虫,是一种寄生虫,属于裂头绦虫科螺旋绦虫属。 螺旋绦虫属的裂头幼虫(spargana),其引起的症状称为裂头绦虫症(sparganosis)[2],假叶目绦虫之裂头幼虫(裂头蚴,plerocercoid或Sparganum)[2]会寄生于人的脑部,导致曼氏裂头蚴病(sparganosis mansoni)。
形态
[编辑]成虫
[编辑]长60—100厘米(24—39英寸),宽0.5—0.6厘米(0.20—0.24英寸),头节细小,呈指状。其背腹面各有一条纵衡的吸槽。颈部细长,链体有节片约1000个,节片一般宽度均大于长度。但远端的节片长宽几近相等。成节可孕节,均具有发育成熟的雌雄生殖器官一套,结构基本相似。肉眼即可见到节片中部凸起的子宫,在孕节中更为明显。
睾丸呈小泡状,有数百个,散布在节片中部,由睾丸发出的输出管在节片中央汇合成输精管,然后弯曲向前并膨大成贮精囊和阴茎。再通入节片前部中央腹面的圆形雄生殖孔。卵巢分两叶位于节片后部,自卵巢中央伸出短的输卵管,其末端膨大为卵模后连接子宫、卵模外有梅氏腺包绕。阴道为纵行的小管。其月牙形的外口位于雄性生殖孔之后。卵黄腺散布在实质的表层,子宫位于节片中部,螺旋状盘曲,紧密重结,基部旷达而顶端窄小。略呈发髻状,子宫孔开于阴道口之后。
卵
[编辑]椭圆形,两端稍尖,长56—76μm,宽31—44μm,呈前灰褐色,卵壳较薄一端有盖内有一个卵细胞和若干个卵黄细胞。
裂头蚴
[编辑]长带形,白色,约300mm×0.7mm,头部膨大,末端钝圆,体前段无吸槽,中央有一明确凹陷,是与成虫相似的头节。体不分节但具横皱褶。
生活史
[编辑]为成虫在猫等终宿主小肠产出虫卵—钩球蚴---桡脚类(剑水蚤);曼氏迭宫绦虫成虫寄生在猫科动物的小肠内,此虫排出的虫卵随粪便到了体外,在水中孵出幼虫,幼虫被水中的剑水蚤吞食后发育为原尾蚴,若剑水蚤被蝌蚪吞食后,随蝌蚪发育成蛙,原尾蚴也发育成裂头蚴。裂头蚴具有很强的收缩和移动能力,常迁移到蛙的肌肉,特别喜寄居在蛙的腿部肌肉中。终宿主除猫与狗之外,还有虎、豹、狐狸、狮与豹等猫科动物。[2]
流行病学
[编辑]主要分布于温带,中国大陆、韩国、日本、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与越南等地,美洲、澳洲、欧洲与非洲也有纪录,台湾有十几病例的报告[2]。
症状体征
[编辑]曼氏裂头绦虫 | |
---|---|
ICD-10-PCS | B70.1[2] |
ICD-9-CM | 123.5[2] |
成虫致病
[编辑]曼氏迭宫绦虫成虫偶然寄生人体,对人的致病力也不大,一般无明显症状,可因虫体机械和化学刺激引起中、上腹不适、微疼恶心、呕吐等轻微症状。经驱虫后即消失。
曼氏裂头蚴病
[编辑]裂头蚴寄生人体可引起曼氏裂头蚴病,较为多见,危害远较成虫大,其严重性因裂头蚴移行和寄居部位不同而异。常见寄生于人体的部位依次是:眼睑部、四肢、躯体、皮下、口腔颌面部和内脏,另外也有裂头蚴游移至乳房的报告[1]。被侵袭部位可形成嗜酸性肉芽囊肿包,致使局部肿胀,甚至发生脓肿。囊包直径约1—6cm。具囊腔,腔内盘曲的裂头蚴可从1条至10余条不等。[3]
参考来源
[编辑]- ^ 1.0 1.1 湖北大媽常年愛喝生水 乳房取出3條活蟲. 大纪元时报. 2018-06-19 [2018-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6) (中文(繁体)).
- ^ 2.0 2.1 2.2 2.3 2.4 2.5 黄瑞祯; 张淑美; 黄协贤; 李细祥. 第八十章 幼裂頭絛蟲症 Sparganosis (pdf). ICD-9 123.5; ICD-10 B70.1. 台湾: 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2017年1月14日. ] [永久失效链接]
- ^ 苏川; 刘文琪. 人体寄生虫学 10th.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30. ISBN 978-7-117-36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