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民间心理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在心智哲学和认知科学中,民俗心理学或常识心理学,是人类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和心理状态的一种能力。

传统上,民间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是日常生活中的人--没有受过各种科学学术领域的正式训练的人--如何进行心理状态的归属。这一领域主要集中在反映个人信仰和欲望的意向性状态上;每一种状态都用日常语言和概念来描述,如 "信仰"、"欲望"、"恐惧 "和 "希望"。 [1]

取消主义主张民间心理学是错误的,应予以抛弃。[来源请求]

主要的民俗概念

[编辑]

意向性

[编辑]

在认知、解释或批评人类行为时,人们会区分有意行为和无意行为。在人际互动中,对某一行动的反应是来自于自身如何评断该行为(例如有意或偶然)。例如,一句批评性的话语,如果被信息接受者判断为是有意的,则会被视为一种侮辱。反之,如果被认为是无意的,同样的话语可能会被原谅和宽恕。

上述概念在法律制度中被用于区分杀人和过失伤害致死。在一些体育项目中,它还被用来区分故意和非故意行为,在这些项目中,故意犯规行为往往会比非故意行为得到更严厉的处罚。

欲望体现了个人所追求的结果,包括那些不可能实现的结果。欲望和意图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欲望可以是纯粹的假设,而意图则具体说明了个人正在实际努力实现的结果。[2]

就信念而言,与意图相关的有几种类型:结果信念和能力信念。结果信念是指对某一行动是否能实现意图的信念,如 "购买一块新手表会给我的朋友留下深刻印象"。能力包括行为人对自己执行某项行动的能力的信念,如 "我真的买得起这块新表"。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Arico, Adam. Folk psychology, consciousness, and context effects. Review of Philosophy and Psychology. 2010, 1 (3): 317–393. doi:10.1007/s13164-010-0029-9. ProQuest 888751000. 
  2. ^ Kashima, Yoshihisa; McKintyre, Allison; Clifford, Paul. The Category of the Mind: Folk Psychology of Belief, Desire, and Intention. 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998, 1 (3): 289–313 [2020-06-23]. ISSN 1467-839X. doi:10.1111/1467-839X.00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5)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