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
此条目可参照英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此条目在对应语言版为高品质条目。 (2022年1月30日) |
浸润或不浸润是两种互斥的物理现象。如果液体对固体浸润,同时固体内部存在毛细管,那么因为毛细作用,液体会渗透到固体的内部。
定义
[编辑]浸润指液体与固体发生接触时,液体附着在固体表面或渗透到固体内部的现象,此时对该固体而言,该液体叫做浸润液体。
不浸润指液体与固体发生接触时,液体不附着在固体表面且不渗透到固体内部的现象,此时对该固体而言,该液体叫做不浸润液体。
微观解释
[编辑]浸润大体可以分为两种:无化学反应浸润和化学反应浸润。[1] [2]
无化学反应浸润
[编辑]在没有化学反应参与的情况下,浸润与不浸润现象产生的原因可以用分子力作用解释。物体由分子组成,同种物质分子间的作用力称为内聚力,不同物质分子间的作用力叫做附着力。如果内聚力小于附着力,就会发生“浸润现象”;反之则称为“不浸润现象”。[3]
当液体与固体接触时,在接触处形成一个液体薄层,这个液体薄层叫做附着层。附着层内部的分子同时受到液体分子和固体分子的吸引。
如果固体分子对液体分子的引力大于液体分子之间的引力,那么附着层的分子密度将会大于液体的分子密度,此时附着层内的分子相互作用表现为斥力,液面呈现扩散的趋势,便形成了浸润现象。
如果固体分子对液体分子的引力小于液体分子之间的引力,那么附着层的分子密度将会小于液体的分子密度,此时附着层内的分子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液面呈现收缩的趋势,便形成了不浸润现象。
实践意义
[编辑]有时在生活中,需要利用浸润现象。例如使用钢笔书写,是利用了书写纸能够被墨水浸润的特点。
有时在生活中,需要避免浸润现象。例如用苯乙烯类涂料油漆金属与木器以防锈或防腐,是利用了苯乙烯对水等液体不浸润的特点。
有些固体对同一种液体的浸润性或不浸润性,在某些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比如医学上用的脱脂棉,在未脱脂前是不能被水浸润的,而脱脂后可以被水浸润。有时也需要利用这种转化。
参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Dezellus, O. and N. Eustathopoulos (2010). "Fundamental issues of reactive wetting by liquid metals."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45(16): 4256-4264.
- ^ Han Hu, Hai-Feng Ji, and Ying Sun, Phys. Chem. Chem. Phys., 15, (2013) 16557. [2015-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4).
- ^ 赵萍 (编). 雨衣上的物理学. 无处不在的科学丛书(套装共5册). 青苹果数据中心. 2015-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