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王田 (台中市)

坐标24°07′52″N 120°34′40″E / 24.13111°N 120.57778°E / 24.13111; 120.57778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4°07′52″N 120°34′40″E / 24.13111°N 120.57778°E / 24.13111; 120.57778

王田
汉字 王田
白话字 Ông-chhân
台语罗马字Ông-tshân
闽南拼音Óngcán

王田,是台湾台中市大肚区的一个传统地域名称,位于该区东南部。相较于今日行政区,其范围大致包括王田里中和里[1][2]

地名源自荷兰统治时期的“王田制度”。台铁纵贯铁路山线海线自此分歧(或称交会),而中山高速公路王田交流道也建于本境之内 [2]。境内设有追分车站,因地处三角线关系,形成介于彰化大肚成功之间车站,并且曾以山线连接海线的成追线,取得“追分成功”一词而闻名,为台湾旅游景点。

日治时期,王田曾被列为中横公路计划线起点,路线大致是现今台14线,一路经雾社屯原,接着沿现今能高越岭古道,翻越中央山脉,衔接台14线余段,至终点铜门,但迟至1945年为止,仅存雾社至铜门此段路线呈现未动工状态。公路总局探勘测量队实地勘察结果,一度摆在中横公路计划线,后因地质不稳等因素,选择今日中横公路东段路线施工[3]

历史

[编辑]

台湾清治末期,王田地区为一街庄,称为“王田庄”,隶属于大肚下堡。该庄北与大肚庄番社脚庄为邻,东与同安厝庄学田庄𦛨(月胥)庄为邻,南边隔大肚溪阿夷庄为界,西边为社脚庄[1]

1901年(日明治三十四年)11月,全台废县厅改设二十厅,该庄隶属于台中厅。1903年(明治三十六年)6月,该庄编入“大肚区”,仍隶属于台中厅。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全台二十厅合并为十二厅,大肚区隶属不变。1920年(大正九年),全台地方制度大改正,该庄改制为“社脚”大字,隶属于台中州大甲郡大肚庄,大字下有“社脚”、“山仔顶”小字名[4]

战后大肚庄改制为大肚乡,隶属于台中县,大字亦改制为村。1950年10月,中、彰、投分治,大肚乡隶属不变。2010年12月,随着台中县、市合并为直辖台中市,大肚乡改制为大肚区,村亦改制为里。

聚落

[编辑]

本地区发展较早的聚落为王田、篮仔头,在日治期初期的官方地图上已有记载[1]。此外,本地区尚有望高寮、南王田等聚落[2]

交通

[编辑]

台铁海线大致以西北西—东南东走向绕大弯转北北东-南南西走向经过王田地区西南部。境内西部边界处设有追分车站,属三等站,仅停靠区间车。台铁台中线(山线)大致以东南东—西北西走向绕大弯转为与海线同向的北北东-南南西走向经过本地区东南部,境内未设站,东北侧最近的是成功车站,亦属三等站,仅停靠区间车,南侧最近的是与海线会合的彰化车站,属一等站,除少数普悠玛号、自强号班次外,其余各级列车均有停靠。由此可前往台铁沿线各站。成功车站与追分车站间另设有成追线铁路,与海线、山线铁路形成特有的“三角线”。[1][2]

省道台1线(沙田路一段)又称“纵贯公路”,是台北至屏东枫港的台湾西部传统平面干道,大致以西北西—东南东走向绕大弯转北北东-南南西走向经过本地区,并位于铁路东北侧。由该道路向西北西可前往大肚市区、龙井、梧栖、清水等地,向南南西可前往彰化、花坛、大村、员林等地。[1][5][6]

省道台1乙线(中山路三段)是大雅至王田的干道,其南侧端点位于本地区东南部边界外缘的省道台1线路口。由此向东北东转东南东可前往乌日、台中市区西部、北屯西部、西屯东北端、大雅并止于省道台10线路口。[1][5]

区道中122线(南荣路)是南王田至大肚桥的道路,其西侧端点位于本地区东南部区道中123线路口。由此向东北东出境后可前往𦛨(月胥)西南端并止于省道台1乙线路口。[1][2][7]

区道中123线(兴和路)是追分至南王田的道路,其北侧端点位于王田交流道西侧的省道台1线路口。由此向东南转西南过两次铁路涵洞后,转南南东至区道中122线起点路口圆环,转南南西至直线路底为止。[1][2][8]

产业

[编辑]

王田断崖

[编辑]
大肚山鸟瞰王田交流道,对岸即八卦山彰化市

王田断崖又称王田崁,本境居于该断崖之下,属大肚台地地形构造一部分,是大肚溪冲刷形成的河蚀崖[9]。整座山崖地势呈西高东低,其山崖西侧有追分车站,东侧是成功岭,该处视野辽阔地点为“望高寮”。

王田断崖是座头嵙山层地质,是大肚台地全境唯一露头此地层之处[10]。由于坡度十分陡峭,超过30%坡率以上的坡度都是集中于此,占台地全境坡度面积达8.6%,被归为不宜开发地区,加上断崖下方有工厂与重要交通设施等,因此断崖上方鲜少开发成建地[2][11]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台湾堡图》,台湾总督府,1904年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1:10,000大肚鄉行政區域圖》. 内政部. 2006. ISBN 9860045356 (中文(台湾)). 
  3. ^ 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 興建概要. 《臺灣省東西橫貫公路開發紀念集》. 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 1972年6月1日: 第27-28页 (中文(台湾)). 
  4. ^ 《新旧对照管辖便览》,台湾总督府
  5. ^ 5.0 5.1 《台中县行政区域图》
  6. ^ 《彰化县行政区域图》
  7. ^ 《短之最---中122》,台中鄉道選單@HSR on Highway. [2017-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1). 
  8. ^ 《風華一時總會盡---中123》,台中鄉道選單@HSR on Highway. [2017-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0). 
  9. ^ 石再添、杨贵三. 八卦臺地的活斷層與地形面. 《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報告》第11期. 台湾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 1985 (中文(台湾)).  外部链接存在于|chapter= (帮助)
  10. ^ 何信昌、陈勉铭. 臺中. 《五萬分之一臺灣地質圖》(第24號). 中央地质调查所. 2000 (中文(台湾)). 
  11. ^ 王宗仲. 台灣地區山坡地開發潛力與應注意事項:大肚山分區. 《營建世界》(第99期). 营建世界杂志社. 1990 (中文(台湾)).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