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郅隆
王郅隆 | |
---|---|
王郅隆(1868年—1923年),字祝三,直隶省天津县大沽人,清朝及中华民国商人、政治人物。[1]
生平
[编辑]王郅隆少年时,进入粮行学徒,后来任外柜。此后,王郅隆从事粮商、木商的“跑合”(相当于业务员)生意,其后开办了元庆木行,并赚了很多钱。清朝末年,王郅隆捐得候补道衔,历任黑龙江省、湖北省、安徽省等省盐务榷运局总办。[1]
1915年,王郅隆准备兴办纺织公司,起名“裕亨”,但由于英国不履行已经签订的引进纺织机的合同,故未能开工。其后,王郅隆力劝段祺瑞、倪嗣冲等人投资工业。他还亲赴上海,向申新纱厂资东、“面纱大王”荣宗敬请教办厂的方法。1916年9月,英敛之将《大公报》售予股东之一的王郅隆。1916年10月,王郅隆全面接收《大公报》。1916年,他在小刘庄购入262亩土地,1917年8月建成了裕元纱厂,定名为“裕元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董事会由段祺瑞、倪嗣冲、徐树铮等人组成。王郅隆、倪嗣冲等数人投资了200万元。1918年4月,纱厂建成并投产,纱锭7.5万枚,为当时天津资本最多、纱锭最多、获利最厚的纱厂,王郅隆担任总经理。[1]
1923年,王郅隆等人赴日本大仓洋行洽谈借款事宜,遭遇关东大地震身亡。此后,裕元纱厂由于经营不善,被日商大仓洋行吞并,1936年又被转卖给日商钟渊公大实业株式会社,裕元纱厂乃告结束。[1]
1926年,裕元纱厂为了纪念创建人王郅隆,制作了《故总理王公祝三纪念碑》,树立在厂内。该碑由杭县朱是撰文,铜山张伯英书写,北京琉璃厂李月庭刻石。该碑直到1963年前后仍然树立在天津棉纺二厂(由裕元纱厂演变而来)厂区内,后来被埋入地下,2006年天津棉纺二厂拆迁时被挖掘出土,迁至位于空港物流加工区的天津高新纺织工业园内。[1][2][3]
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1.2 1.3 1.4 “棉二”挖出80年前老碑,城市快报,2006年10月13日. [2013-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天津锺纺公大小学,网易,2009-08-15. [2013-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学徒 掌柜 总经理,每日新报,2008年6月14日[永久失效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