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皮质类固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皮质类固醇
药物种类
皮质醇 (氢化可的松),一种兼具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生理活性之皮质类固醇
用途多种
生物靶标糖皮质激素受体盐皮质激素受体
ATC代码H02

皮质类固醇(英语:corticosteroid)又称类固醇皮质激素[1],是由肾上腺皮质制造和分泌的类固醇激素,也可经由人工合成[2]。它的药理作用复杂,且广泛涉及生理系统作用[3],如压力反应免疫反应,以及发炎糖类代谢作用蛋白质分解代谢、血液中电解质浓度等的控制。皮质类固醇主要分为二类:[2]

人体内普遍存在的天然激素包括:皮质酮(C21H30O4)、可的松(C21H28O5,17-羟-11脱氢皮质(甾)酮)和醛固酮

生物合成

[编辑]
皮质类固醇在老鼠体内的生物合成途径

皮质类固醇是以胆固醇为原料在肾上腺皮质所合成。大多数类固醇反应须由细胞色素P450酵素催化。它位于铁氧化还原蛋白内,以线粒体作为辅助因子(除了21-羟化酶和17α-羟化酶以外)。

醛固酮皮质酮的生物合成途径的第一部分相同,最末部分则分别由醛固酮合成酶11β-羟化酶中介。这二种酶十分相似,都能进行11β-羟化和12-羟化作用,但前者另能进行18-氧化作用。此外,醛固酮合成酶存在于肾上腺皮质外缘的球状带;11β-羟化酶则可见于束状带球状带

分类

[编辑]

依化学结构

[编辑]

皮质类固醇通常依化学结构不同被分为四类。人体对指定类别的其中一种类固醇产生过敏反应,即表示不耐该类别的所有类固醇[4]

以粗体标示之类固醇常被用于检测对外用类固醇的过敏反应[5]

依施用途径

[编辑]

外用类固醇

[编辑]

主要局部涂抹于皮肤、眼睛和黏膜

外用类固醇依效力不同分为一到四级;欧洲分类法将药效最强者归入第四级,美国则称之为第一级。

吸入类固醇

[编辑]

用于治疗鼻黏膜鼻窦支气管肺部,包括:

此外,有些哮喘药物(商号:Advair)是以氟替卡松丙酸酯结合沙美特罗昔萘酸酯(一种支气管扩张用药),可用于12岁以上儿童。

口服类固醇

[编辑]

常见者如泼尼松龙强的松

系统性类固醇

[编辑]

以注射和非口服途径进入体内。

参考资料

[编辑]
  1. ^ https://www.termonline.cn/word/236559/1#s1
  2. ^ 2.0 2.1 類固醇. 香港中文大学药剂学院. [2011-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14). 
  3. ^ 腎上腺皮質類固醇 Adrenal corticosteroids. 行政院卫生署. 2002-11-27 [2011-06-26]. [永久失效链接]
  4. ^ Rietschel, Robert L. Fisher's Contact Dermatitis, 6/e. Hamilton, Ont: BC Decker Inc. 2007: 256. ISBN 1-55009-378-9 (英语). 
  5. ^ Wolverton, SE. Comprehensive Dermatologic Drug Therapy. WB Saunders. 2001: 562. ISBN 978-0721677286 (英语). 

参见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