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穆罕默德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使者
穆罕默德
محمّد
阿拉伯书法书写的穆罕默德之名
众先知的封印(别号)
本名穆罕默德 مُحَمَّد(个人名)
伊本·阿卜杜拉·伊本·阿布德·穆阿哈卜·伊本·哈希姆·伊本·阿布德·马纳夫·伊本·库赛·伊本·基拉布 ٱبْن عَبْد ٱللَّٰه بْن عَبْد ٱلْمُطَّلِب بْن هَاشِم بْن عَبْد مَنَاف بْن قُصَيّ بْن كِلَاب(父名)
阿布·卡西姆أَبُو ٱلْقَاسِم(昵称名)
出生伊斯兰纪元前53年3月12日
儒略历570年5月4日[1]
麦加邦麦加
逝世伊斯兰纪元11年3月12日
儒略历632年6月7日(62岁)[2]
阿拉伯帝国汉志雅什里布(麦地那)
墓地沙特阿拉伯先知清真寺
民族阿拉伯人
职业583-609 商人
609-632 伊斯兰教领袖
知名作品圣训
头衔时期先知
继任(封印先知)
竞争者阿拉伯传统信仰者(609-630)
信仰伊斯兰教
配偶
妻子时间
赫蒂彻595–619
萨乌黛·宾特·宰姆阿619–632
阿伊莎619–632
哈夫莎624–632
栽娜卜·宾特·胡宰迈625–627
拉姆拉·宾特·阿比·苏夫延628–632
蕾哈娜·宾特·宰德629–631
萨菲雅·宾特·胡雅伊629–632
梅蒙娜·宾特·哈里斯630–632
玛丽娅·阿尔-齐卜提雅630–632
父母父:
阿卜杜拉·本·阿布德·穆塔利卜
母:
阿米娜·宾·瓦布
影响于

穆罕默德阿拉伯语محمّدMuḥammad; 570年5月4日—632年6月7日)[3][4],是伊斯兰教的先知和创传者,同时也是政治家军事家和社会改革者[5][6][7]。他成功得使阿拉伯半岛的各部落在伊斯兰一神教下统一。除了阿赫迈底亚穆斯林以外,都认为他是真主派遣到人类的使者先知。中国曾译为“摩诃末”“麻哈”“马哈麻”。中国的穆斯林普遍称之为“穆圣”。

生平

[编辑]

穆罕默德出生在麦加古莱什族哈希姆家族,为当时麦加的望族,因此穆罕默德的幼年环境相当地富裕。[8]穆罕默德的父亲在穆罕默德出世前就不幸随商队病死沙漠,因此穆罕默德的童年是随他的叔父阿布·塔里布(Abu Talib)照料至大。根据阿拉伯传统,婴孩在出生不久后,就会被送往贝都因人所住在沙漠当中,因为他们相信能在沙漠中生存的孩子是健康的,因此穆罕默德就在他的养母哈利玛(Halimah bint Abi Dhuayb)家中度过两年。[9]而穆罕默德的母亲阿米娜也在穆罕默德六岁那年因病逝世,而身为古莱什家族领袖的祖父阿布德·穆塔利卜,也在照顾穆罕默德后相继去世,因此穆罕默德的祖父将穆罕默德托付给个性相当老实的儿子阿布·塔里布照顾至大。[10]

在麦加

[编辑]

穆罕默德的祖父过世后并未留给阿布·塔里布多余的东西,因此阿布·塔里布在从商的路上走得并不顺遂[11]。穆罕默德在他祖父过世后,为了不要加重叔父的负担,而开始替人放牧,并在十二岁起就随叔父外出经商,曾到过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地,根据伊本·希夏姆泰伯里等伊斯兰史学家的记载,基督教僧侣巴希拉英语Bahira认出了他,并预言他将来将成为先知[12][13]在二十五岁时受雇于麦加富孀赫蒂彻,为其经商,不久与其结婚。

他并不识字,但后来成为了个商人;当时的麦加虽然是个重要的交通商业中心,但他毕竟没有足够的自然资源,因此必须要与远方的部落互通有无,因此穆罕默德开始往返印度洋地中海贸易。[14]在他随叔父从商的日子中接触到了基督教犹太教[15]他耿直的个性也促使他在从商的路上获得了“可靠者”(Al-Ameen)的尊称。[16]

在得到“可靠者”名号的数年后,历史学家伊本·易斯哈格的书中写道:天房在麦加的一次洪水中被摧毁,而重建后麦加各部落的首领争着要作为将克尔白的黑石放回原处的人,而争执不休。他们达成协议,等下一位过门的男子并询问他的选择,此时过门的男子就是35岁的穆罕默德。穆罕默德提议让所有人在地上铺一块大白布,将这块石头放置白布中央,然后让城内部落的首领一起将这块白布抬到克尔白的中央,而他自己则将这块石头安置下来了。[17]

与赫蒂彻的婚姻

[编辑]

约595年,在一次旅行中,25岁的穆罕默德认识了当时40岁寡妇海迪彻(赫蒂彻,Khadijiah)。[18]穆罕默德的才能给海迪彻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她问穆罕默德是否愿意娶她为妇。这个婚姻是穆罕默德一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按当时的长子继承制规矩,非长子无法获得任何遗产,因此穆罕默德没有从他父亲或祖父那里获得任何遗产。但海迪彻为他带来了很大的财富。阿拉伯传记记录说海迪彻和穆罕默德共育有三个男孩及四个女孩,分别是:扎伊纳布英语Zainab bint Muhammad(长女)、露卡依亚英语Ruqayyah bint Muhammad(二女儿,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妻子)、乌姆库勒苏姆英语Umm Kulthum bint Muhammad(三女儿,同样为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妻子)及法蒂玛(四女儿,第四任哈里发阿里妻子。穆罕默德的儿子们先后夭折,其血脉只有从其四女法蒂玛一脉继承)。[19]海迪彻和穆罕默德的叔叔阿布塔里布均逝世于619年,因此穆斯林称这一年为“悲痛年”。穆罕默德与他后来的妻子都没有孩子,除了后来与来自埃及的科普特妻子玛利亚英语Maria al-Qibtiyya有一子易卜拉欣早夭。

伊斯兰的开端

[编辑]
穆罕穆德在天房外,因教义规范而用白色面纱遮蔽穆罕默德面孔形象,画作属奥斯曼帝国时期
一幅帖木儿帝国的穆罕穆德画像,画于公元1436年,现藏于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

穆罕默德中年时,时常在麦加希拉山洞里彻夜沉思。610年,当时40岁的穆罕默德在沉思时,耳边传来大天使吉卜利里的声音,并带来真主(造物主)的第一个启示传达给他:‘你应当奉你创造主的名义而宣读,他曾用血块创造人。你应当宣读,你的主是最尊严的,他曾教人用笔写字,他曾教人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20],并宣称从此真主拣选了穆罕默德为真主的最后先知和使者,不识字的穆罕默德就在加百列的带领下,将《古兰经》读诵出来。[21]在面临神迹后的穆罕默德显得相当惶恐,于是他返家将之所遇到的事告诉他的妻子赫蒂彻。赫蒂彻相信时常扶老济弱的穆罕默德遇见的是神的使者,而非邪灵。[22][23],而当时赫蒂彻的基督僧侣堂兄瓦拉格·本·瑙法尔英语Waraka ibn Nawfal也相信穆罕默德是耶稣预言的先知。约613年开始展开穆罕默德传道的日子。

迫害

[编辑]

613年,穆罕默德开始了他漫长的传道岁月,虽然他的妻子相信他并皈依伊斯兰。但整个古莱什族听了他的话后,大多讥弄他认为他疯了,但也有一些成为他的追随者。[24]当时皈依伊斯兰的群体可以分为三大类:大商人的弟弟和子女(特别是无继承权的子女,如次子)、家道中落的家族、弱势并未能得到保护的外国人。[25]

当穆斯林越来越多时,麦加的权贵们认为伊斯兰教的一神信仰威胁到了自己的统治和牟利。这是因为当时克尔白天房内有三百六十个偶像,多数阿拉伯人崇拜这些偶像,麦加的贵族可以借此谋取大额财富。尤其身为守护克尔白古莱什族而言,穆罕默德的言行更是令他们感到反感,于是麦加的贵族们就企图说服穆罕默德停止传教,并且以金钱和名利,或者让他与一些最富有的家庭通婚,以让先知穆罕默德放弃他的信仰解散他的信徒、改变他的宗教。这都被先知穆罕默德严词拒绝了。最后麦加人要求阿布·塔里布将他交出处死,但被阿布·塔里布拒绝了。后来甚至有多神教徒试图刺杀他。

穆斯林一再受到人身攻击和财产掠夺。麦加的贵族开始残酷迫害入教的穆斯林,典型的例子如:来自埃塞俄比亚的黑人比拉勒被迫躺在炽热的沙上,胸部被压上一块巨石,红滚的铁汁浇在身上。麦加人的迫害,促使许多穆斯林因而死亡,但没有一个人背叛或反悔。[26]这些迫害暂时并未针对先知穆罕默德本人,因为他背后仍是有影响力的叔叔阿布塔里布。615年,麦加的迫害情况越来越危险时,穆罕默德听闻阿比西尼亚有个以公正善良闻名的基督徒国王,因而劝告一部分穆斯林逃去避难。

夜行登霄

[编辑]

621年7月27日(回历前1年7月17日)的夜晚,真主命令吉卜利里来带着神兽布拉克到麦加迎接先知穆罕默德。穆罕默德遂在吉卜利里来的陪伴下,瞬间即乘布拉克赶到了远寺(耶路撒冷)。然后,按照一些《圣训》的说法,穆罕默德登上登霄石从耶路撒冷阿克萨清真寺登上七重天。穆罕默德登上第六层时,见到了穆撒(即摩西),穆撒向真主礼了三拜,因此现在穆斯林把这三拜作为副天命。穆圣遨游到第七层时,见到了天堂和火狱等,旅程的最后,透过真主的光芒,受真主指示说今后所有穆斯林每天必须礼拜五十次。[27][28]穆罕默德返回到第六层重新遇见穆撒时,穆撒提醒其五十拜远远超过了穆斯林的承受能力。穆罕默德于是连续九次求真主减少礼拜次数,直至减到一日五拜。黎明时分,穆罕默德即重返麦加。[29]

迁移麦地那

[编辑]

希吉拉

[编辑]

622年,穆罕默德和他的追随者受到的迫害越来越大,穆罕默德尝试到附近的塔伊夫宣传伊斯兰,然而,他被当地人殴打、石击、被用荆棘和棍棒抽打。当麦加贵族们决定刺杀他时,穆罕默德的追随者建议他迁往离麦加320公里远的麦地那。“希吉拉”也代表了伊斯兰历的开始。麦地那人希望穆罕默德可以统一他们,避免再度发生像618年麦地那内战。622年至623年间,穆罕默德来自麦加的追随者和麦地那附近的部落签定了一项和平友好协议,建立了一个联盟。[30]这个文件签署后麦地那和它的郊区成为了一个联盟,麦地那是其首都,穆罕默德是其领袖。为了扩大这个和平和安全的区域,穆罕默德与他的国家周围的部落签署类似的条约,最为著名的是与犹太人签署了和平协议,即《麦地那宪章》。[31]

冲突的开始

[编辑]

真主!
除他外绝无应受崇拜的
他是永生不灭的,是维护万物的
瞌睡不能侵犯他,睡眠不能克服他
天地万物都是他的
不经他的许可,谁能在他那里替人说情呢?
他知道他们面前的事,和他们身后的事
除他所启示的外,他们绝不能窥测他的玄妙
他的知觉,包罗天地
天地的维持,不能使他疲倦
他确是至尊的,确是至大的

宝座经文〉 (2:255)[32]

针对先知穆罕默德的迁徙,在麦加的古莱氏族与麦加的其他氏族成立了一个联盟来迫害麦地那和麦加的穆斯林,他们威胁说每个回家乡的穆斯林都将被处死。在麦地那的穆斯林对此非常警戒。一些从麦加逃出来的穆斯林因为麦加多神教徒夺走了他们的家乡和所有的财产,不得不开始袭击麦加多神教徒去往叙利亚的商队。与此同时,穆罕默德根据启示将朝拜的方向从古都斯(耶路撒冷)改为麦加,麦地那的犹太人表示不满。

624年3月,穆罕默德带领300人袭击一支麦加的商队,这支商队得以逃脱但麦加决定出动一支约800人的军队。624年3月15日,两支军队相遇,虽然穆斯林的军队人数不到麦加军队的一半,他们打了个胜仗,麦加军死亡45人,包括他们的指挥官,穆斯林军损失14人,70麦加人被俘,即白德尔之战。这次战斗胜利后,穆斯林又消灭了一个违约背叛麦地那宪法的犹太部落。[33]

627年4月,一支一万人的麦加军队开至麦地那。[34]麦地那的犹太人虽然参加了麦地那的联盟,但他们不参加保护城市,而且他们还和入侵者串通,在入侵者入城后从后方攻击穆斯林。还有一些伪信者也叛变,打算在麦加军进城后加以协助。但麦加的万人军队却无法越过麦地那城周的城壕。麦加军撤走之后,城里的穆斯林开始对他们的叛徒进行报复,特别是对城里的犹太人进行惩罚:所有成年男人被杀。到627年,穆罕默德已经统一了麦地那,城里幸存的犹太人和基督徒都受穆斯林的保护。沙漠里的贝都因人过去与穆斯林有过一些冲突,这时也已经与穆罕默德联盟,接受了他的宗教。

攻克麦加

[编辑]
穆罕默德(中)与军队

先知穆罕默德首先对麦加施加经济压力,主要的目的是希望麦加人能够主动皈依伊斯兰。628年3月,穆罕默德带领1600名追随者和平地进入麦加,试图进行朝觐。然而麦加人将他们滞留在国境边上,于是在数日后,穆罕默德与麦加当局签订了《侯德比耶和约》,希望双方停止战斗,而穆斯林被允许于次年进入麦加。过了一段时日这个条约仍旧仅属徒具形式。629年11月,麦加古来氏族违反停战协定,攻击了穆罕默德的一个盟友,穆罕默德宣布条约失效。他暗地里做好准备,于630年1月带领一万人向麦加出发,但双方没有打仗,麦加的首领们就宣布投降。穆罕默德宣布特赦麦加人,并特别赠送礼物给统治阶层。

穆罕默德离开麦加的8年后他又重返故地了。虽然穆罕默德没有要求麦加人皈依伊斯兰,但还是有许多人主动入教了。最后,麦加克尔白里的偶像和仪式壁画全部都被清除一空,仅有神殿中的黑石作为圣物保存了下来。[35]穆罕默德宣布麦加是伊斯兰教最神圣的地方,让该地成为穆斯林朝觐的中心,这是伊斯兰教的五功之一。虽然他攻克了麦加,但他却选择返回麦地那,让阿塔布·本·乌赛德(Attab bin Usaid)统治该城。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地区的其他活动使他最终统一了整个半岛,终结了麦加长期以来的混乱。[36]

征服阿拉伯

[编辑]

阿拉伯的统一

[编辑]

在征服麦加后,在半岛上的伊斯兰教势力日渐巩固后,居民更主动接受伊斯兰教,而麦加贵族在宗教上的优越地位也得以保持。随后,阿拉伯半岛远近的各个部落纷纷遣派使者往麦地那表示归顺,少数对抗者遭到镇压。自此,阿拉伯半岛上的各部落民众开始以伊斯兰教为核心建立一个统一的阿拉伯穆斯林国家。尽管如此,穆罕默德亦在传播伊斯兰到其他国家时亦遇到困难。其中在629年因基督教王国伽珊尼德拒绝接受伊斯兰而杀了穆罕默德的使者令穆罕默德攻打伽珊尼德,伽珊尼德的国王向宗主国东罗马帝国求助,结果东罗马出兵干涉两军于穆塔开战(今约旦西部),穆罕默德军队战败。

穆罕默德回到麦地那来调停当地两个部落之间的争执。他依伊斯兰教原则建立福利设施、收取税收(天课)将它们分给很可怜的贫困老弱、签署了众多和平协议、修建了许多清真寺,建立了一个所有宗教族群和平相处的宽容环境。

辞别朝觐

[编辑]

632年,在迁移到麦地那之后的第十年结束时,穆罕默德完成了他的第一个真正的伊斯兰朝圣,领导他的追随者作大朝圣,被誉为“辞别朝觐”。穆罕默德完成朝圣后,在阿拉法特山发表了著名的演讲,被称为“辞别演说”。穆罕默德劝信众并不一定要遵循古阿拉伯习俗。他宣称,全人类都是阿丹和哈娃的后代。阿拉伯人不优越于非阿拉伯人,非阿拉伯人也不优越于阿拉伯人;白人不优越于黑人,黑人也不优越于白人。穆斯林中最尊贵的是那些最敬畏真主的人。天下的穆斯林彼此都是兄弟。除非自愿的赠予,穆斯林兄弟的任何财物对于其它人都是非法的。因此,不要亏折自己[37][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逝世

[编辑]

在告别朝觐几个月后,穆罕默德便开始持续好几天的高烧,最终在632年6月7日,病逝在他的妻子阿伊莎(Aisha)的家中。穆罕默德逝世后,根据他的遗嘱,葬于麦地那的先知清真寺的原来的住所内。

先知清真寺,而中间绿色屋顶的就是穆罕默德的陵寝

穆罕默德出生于儒略历570年5月4日星期日,即伊斯兰纪元前53年3月12日;逝世于儒略历632年6月7日星期日,即伊斯兰纪元11年3月12日;享年63岁(采用伊斯兰纪年计算)[38]伊斯兰历每年3月12日是纪念先知穆罕默德的重要节日,既是诞生纪念日又是逝世纪念日,称为圣纪节(亦称圣忌节)。

穆罕默德与古兰经

[编辑]

古兰经是先知穆罕默德透过二十三年接受真主启示并口述记下并传达给身边弟子们背诵记下来的。这说明古兰经在穆罕默德生前即使还没有写到纸上,至少已经有一个固定的顺序了。

艾卜·伯克尔继位的第二年,发生亚玛玛战役,不少哈菲祖(能全部背颂《古兰经》的圣门弟子)战死。欧麦尔向艾卜·伯克尔建议赶紧整理《古兰经》,以免散佚。艾卜·伯克尔便说:“使者没有做过的事,我们怎么能做呢?”但欧麦尔终于说服了他。他就使人去把宰德找来,对他说:“你是一个有才智的青年,我们对于你是毫不怀疑的;你还替使者记录过启示。请你把《古兰经》搜集起来吧。”事后,艾卜·伯克尔又邀请了武百耶、阿里、奥斯曼三人来协助宰德。[来源请求]

他们四位都是替穆圣记录启示的,又都能背诵全部《古兰经》,他们组织了一个会议以整理他们以前所记录的启示,以背记的资料和记录的资料,互相校对。

他们校到第九章《讨白章》第一二八节和一二九节的时候,只有背记的资料,没有记录的资料,在艾卜·胡宰默(Abu Khuzaima ibn 'Aus)的家里找到了记录的资料,他们才敢着笔。第三十三章《艾哈萨卜章》的记录资料也是自胡宰默的家里找出来的。他们把全部《古兰经》整理起来,交给艾卜·伯克尔保管。他去世后,归欧麦尔保管。欧麦尔去世后,归他女儿圣妻哈福赛(Hafsa bint 'Umar)保管。于回历二十五年(公元645年—646年),利亚和伊拉克的穆斯林在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战役中曾为《古兰经》的读法而发生争执,侯宰斐(Hudhaifa ibn al-Yamani)目击这种情形,并在返回麦地那后报告哈里发奥斯曼,并且建议说:“在这个民族像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样分裂之前,你赶快设法挽救吧。”奥斯曼就派人去对哈福赛说:“请你使人把《古兰经》的资料送来给我们,让我们抄录几部,然后送还你。”奥斯曼命宰德、伊本·左丕(Abdullah ibn Zubair)、赛义德(Sa'id ibn al-Asi)、阿卜杜拉赫曼(Abdurrahman ibn al-Harith)等人写了好几部。宰德是麦地那人,其余的都是麦加的古莱氏人(Quraish),奥斯曼对他们说:“倘若你们为《古兰经》的词语而与宰德的意见不一致,那么,你们照古莱氏人的方言抄写吧。因为《古兰经》是依他们的方言而启示的。”他们总共抄了七部,一部保存在麦地那,其余的分寄麦加、大马士革、也门、贝海赖尼、库法、百索拉等地。奥斯曼下令把其它的抄本一概焚毁,他下令抄写的《古兰经》,称为定本(al-Mushaf al-Imam),或奥斯曼本(Mushaf'Uthman),现在通称奥氏本(al-Mushaf al-Uthmani)。现在全世界通行的《古兰经》,只有这种定本。

有关穆罕默德的评论

[编辑]

伊斯兰教最主要的教义是对真主的真诚的信仰,和超越部落分裂和对布道者的信奉的道德观。他成长时,他曾经多次作为商队的管理员,他的任务是保护商队完好到达目的地和保护所有的商品完好。他生前所有的买卖都是公道的,所以他的买卖相当成功。

穆斯林相信先知穆罕默德明确地区分他作为先知的宗教模范和他的个人喜好。[来源请求]他将他的错误归罪于自己,而将他的成就归功于阿拉[来源请求]他一再坚持将古兰经与他的言论和行为分开来对待。他一直反对别人将他看做神。[来源请求]穆罕默德去世后,弟子中有人十分激动,不能接受先知的离逝,此时,先知的大弟子兼好友艾卜·伯克尔对其他弟子说:“要让那些爱戴穆罕默德的人知道,他确已离我们而去 ;而让那些崇拜真主的人知道,真主是活着的,永远不会死亡。”并宣读以下《古兰经》节文,译文如下: 穆罕默德只是一个使者,在他之前,有许多使者,确已逝去了;如果他病故或阵亡,难道你们就要叛道吗?叛道的人,绝不能伤损真主一丝毫。真主将报酬感谢的人。 (3:144)

在政治上,先知穆罕默德建立了阿拉伯帝国,他的继承人将这个帝国扩张为一个从大西洋印度河的大国。其中穆罕默德多次屠杀、掠夺等做法[来源请求],广受争议。

他死后数世纪中,许多穆斯林获得的创造经常被归功于他的精神影响,尤其归功于他对知识的追求。[来源请求]对他生活的研究在穆斯林世界产生了一个专有的历史科学(圣训学)。

《古兰经》里说穆罕默德是“乌米”(ummi)(7:157)[39],也就是穆斯林传统所说的文盲,但这个词语有更复杂的意思。塔巴里等中世纪评论家认为有两个意思:第一是无法阅读和书写,第二是不了解或忽略先前的经书。穆罕默德的文盲被认为可以认证他的先知身份。[来源请求]据神学家法赫尔丁·拉齐英语Fakhr al-Din al-Razi所述,如果穆罕默德通晓阅读和书写,他就可能会被质疑曾经看过以往的先知所得的经书,从而临摹出《古兰经》的内容。伊斯兰学家威廉·蒙哥马利·瓦特英语W. Montgomery Watt等人倾向认为这里的“乌米”是指第二个意思,即是穆罕默德不熟悉以往的圣典[40][41]

美国历史家麦克·哈特在其著作《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位名人排行榜》一书中的评语:我把穆罕默德排在100位世界历史名人的首位,可能会使很多读者感到惊讶,并对此各执其词。然而,他是世界上惟一在宗教与世俗社会两方面都最为成功的人。穆罕默德创立和传播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宗教之一——伊斯兰教,并同时成为最有力量的政治领袖。13个世纪过去了,而今他的影响依然巨大而深远。[来源请求]

对穆罕默德的批评

[编辑]

自从7世纪以来对于穆罕默德的批评就已经存在[来源请求],早期是来自当时信奉多神教的阿拉伯人。[来源请求]以及犹太人(例如犹太哲学家迈蒙尼德),基督徒(例如但丁的《神曲》)等。至今许多批评或反对穆罕默德的人和言论从未停止过。

脚注

[编辑]
  1. ^ 刘佑知. 穆罕穆德傳. 台北市. 2007年: 4. ISBN 9789570521399 (中文(繁体)). 
  2. ^ B5%C2%2B%C9%FA%C6%BD 关于先知穆罕默德生平中几个重要年代之管见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F3 北京大学教授马斌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4-10-19[日期不符].
  3. ^ Elizabeth Goldman (1995), p. 63 gives 8 June 632, the dominant Islamic tradition. Many earlier, mainly non-Islamic traditions refer to him as still alive at the time of the invasion of Palestine. See Stephen J. Shoemaker,The Death of a Prophet: The End of Muhammad's Life and the Beginnings of Islam,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2011.
  4. ^ %C9%FA%C6%BD 关于先知穆罕默德生平中几个重要年代之管见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北京大学教授马斌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The Leadership of Muhammad载于Google图书 by John Adair
  6. ^ Lamptey, Jerusha. islam-respects-plurality From Its Earliest Days, Islam Respects Plurality 请检查|url=值 (帮助). The New York Times. 5 October 2012 [6 November 2012]. 
  7. ^ Bill Warner. Mohammed. Political Islam. August 2010 [6 Nov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09). 
  8. ^ Esposito, John L. (ed.).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Islam. 2003: 198 [19 June 2012]. ISBN 978-0-19-512558-0. 
  9. ^ Watt, "Halimah bint Abi Dhuayb", Encyclopaedia of Islam.
  10. ^ 穆罕默德聖人生平大事年表. 伊斯兰之光. 中华回教博爱社. 2008-07-13 [2013-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8). 
  11. ^ Watt (1974), p. 8.
  12. ^ Abel, A. "Baḥīrā". Encyclopaedia of Islam. Brill. Brill Online, 2007
  13. ^ Watt, W. Montgomery. Muhammad: Prophet and Statesman, p. 1.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4
  14. ^ Berkshire Encyclopedia of World History (2005), v.3, p. 1025
  15. ^ 刘佑知. 穆罕默德傳. 台北市. 2007年: 13–14. ISBN 9789570521399 (中文(繁体)). 
  16. ^ 可否介紹穆罕默德的生平?. 台北清真寺. [2015年1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4月7日). 
  17. ^ Dairesi, Hırka-i Saadet; Aydın, Hilmi. Uğurluel, Talha; Doğru, Ahmet , 编. The sacred trusts: Pavilion of the Sacred Relics, Topkapı Palace Museum, Istanbul. Tughra Books. 2004. ISBN 978-1-932099-72-0. 
  18. ^ Martin Lings, Muhammad: His Life Based on the Earliest Sources, p. 33-34
  19. ^ Martin Lings, Muhammad: His Life Based on the Earliest Sources, p. 37
  20. ^ 《古兰经》96:1-5
  21. ^ Brown (2003), pp. 72–73
  22. ^ 刘佑知. 穆罕默德傳. 台北市. 2007年:  28–34. ISBN 9789570521399 (中文(繁体)). 
  23. ^ Watt (1953), p. 86
  24. ^ 古兰经简介 (1895), p.185
  25. ^ Watt,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Islam (1977)
  26. ^ Jonathan E. Brockopp, Slaves and Slavery, Encyclopedia of the Qur'an 
  27. ^ Shadia: From 50 prayers a day to five. Daily Pilot. 2012-06-28 [2020-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5) (美国英语). 
  28. ^ Muslims were asked to pray 50 times a day.. Catholic Answers Forums. 2009-11-16 [2020-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5) (美国英语). 
  29. ^ Encyclopedia of Islam and the Muslim World (2003), p.482
  30. ^ Esposito (1998), p. 17.
  31. ^ Watt,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Islam , p.89
  32. ^ Arthur John Arberry. The Koran: interpret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37 [2015年1月19日]. ISBN 978-0-19-2835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6月15日). 
  33. ^ Lapidus, p. 32
  34. ^ 古兰经简介 (1895), p.190
  35. ^ 世界古代史(下册). 北京: 高等教育. : 64. ISBN 978-7-04-050112-4. 
  36. ^ Watt,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Islam (1977) p.170-172
  37. ^ Buhl, F.; Welch, A. T. (1993). "Muḥammad". Encyclopaedia of Islam 7 (2nd ed.). Brill Academic Publishers. pp. 360–376. ISBN 978-90-04-09419-2.
  38. ^ 关于先知穆罕默德生平中几个重要年代之管见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4-10-19.北京大学教授 马斌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4-10-19.
  39. ^ 章 Al-A'raf - 157. Quran.com. [2023-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1) (中文). 
  40. ^ Bell & Watt(1970年),第31-51页
  41. ^ Günther(2002年),第1-26页

参考文献

[编辑]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