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苦力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两名苦力,1871至1872年间拍摄
1900年代于中国镇江的苦力
香港开埠初期中环海旁的轿夫

苦力粤语称作咕喱英文普遍写成Coolie,亦作CooliCoolyKuliQuliKoelie等)是指从事劳动工作,以付出劳力来维生的廉价劳工。他们大多在码头负责货物的装卸、建筑地盘的运输工作[1]。从中国出发(主要来自华南)到外国工作的苦力,历史上称之为华工

语源

[编辑]
  1. 古中国,并非用作今日的意思,苦力一词是“勤苦用力”的意思。早于公元5世纪的南朝有所记载江淹的《自序传》有云:“人生当适性为乐,安能精意苦力,求身后之名哉!”。
  2. 宋朝学者叶适的《法度总论三‧铨选》写道:“学士大夫,勤身苦力,诵说,传道先王,未尝不知所谓治道者非若今日之法度也。”此亦非用作今日的意思。
  3. 晚清年间,吴趼人所作的长篇章回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七回写道:“来到香港 ,当苦力度日。”
  4. 老舍《茶馆》第二幕: “街上抓夫呢!抓去也好,在哪儿也是当苦力。”
  5. 杨朔 《乱人坑》: “(日本刽子手)在宣化经营起庞大的炼铁厂,到处强抓中国“苦力”,替他们制造杀人的武器。”

英文 coolie 语源

[编辑]

Coolie一词来源具有争议,其确实来源至今仍然未有定论。

德国博物学家物理学家恩格尔贝特·肯普弗博士于1727年以Coolies来形容于日本长崎荷兰货船卸货的码头工人(抵达日本之前,他曾到过波斯印度[2][3]。根据《牛津英语词典》,Coolie一词可以追溯至17世纪中期,起源于印度语

来自印度

[编辑]
  1. Kholees或Kolis(印地语)指于印度北身份卑微的拉其普特人
  2. Kuli(印度南部泰米尔语),指薪金

以上的印度语,虽然读音与Coolie近似,但与苦力的真正解释仍然有所距离

从其他地方引入印度

[编辑]
  1. 乌尔都语qulī(क़ुलीقلی)意为于日间工作工人。可是此词的发音明显有别于寻常乌尔都语,以至于其他印度方言,表示着其来源有可能是来自外地
  2. 其中一个可能性是波斯,从缩短阿拉伯语仆人古拉姆(ghilam)一词而来,亦有可能来自泰米尔字库里的工资 (கூலி) 或突厥语里的奴隶(köle,kul) 。

华工的生活及待遇

[编辑]

在各国的苦力市场中,华工制度为比较兴盛之一,于1840年至1850年间发展出来,部分工人由于希望到外国工作,会在出国前签定合约,合约条款多是误导性承诺及不公平。一般都会让人有被绑架感觉,故称卖猪仔。部分苦力为于部落暴力事件、种族以至族群冲突中的受害者,被人口贩卖经纪人;部分则为为了偿还,而充当上苦力。于1847年至1862年间,大部分的华工被安排乘坐美式船到古巴,人数达至年近6,000。航行途中的环境非常差劣,人多挤迫及污秽[4]。合约条件通常都不被执行,很多苦力被安排于古巴的甘蔗种植场或秘鲁海鸟粪矿坑工作。尤如奴隶一样,部分苦力被安排于拍卖出售,于有黑社会或者不法背景人士的严苛监督底下工作[5][6]

华工与黑奴系统非常相似。很多苦力是被各种方式所欺骗诈骗、或者绑架,然后被收押于奴隶集中营,黑奴则被收押于停泊于港口的运输船[7]。航行途中,苦力的死亡率甚高,1850年间乘往秘鲁的苦力,每10人中仅有6人能够生还到达。在到达目的地后,他们大多被受禽兽般看待。合约通常为期五到八年,由于工作生活环境恶劣,他们往往未能存活至合约完结(四分之三在古巴工作的华工,未能存活至合约完结),幸存者在合约结束之后,很多都在基于种种因素,包括在不平等的法律(例如种族歧视保护主义等)下,通常依然被欺压及禁锢[8]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刘以焕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
  2. ^ Kämpfer, Engelbert. The History ofk,o Japan. 1727. 
  3. ^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Dictionary, Arts, Sciences, and General Literature 9th, American Reprint. Maxwell Sommerville (Philadelphia). 1891: 296. Volume VI. 
  4. ^ 从苦力到主人翁-纪念华人到古巴150 周年 驰骋 - 拉丁美洲研究, 1998
  5. ^ 美国与中国的“苦力” 贸易——兼论十九世纪中国旅美“苦力” 华工 梁碧莹 - 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
  6. ^ 十九世纪拉丁美洲的华工述略 罗荣渠 - 世界历史, 1980
  7. ^ 台湾苦力研究-黑奴, 乌鬼, 苦力制蜕变 郑水萍 - 台湾国家政策学刊, 2011
  8. ^ 中国苦力在古巴 熊建成 淡江大学拉丁美洲研究所, 1988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