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虎尾建国眷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虎尾建国眷村活动中心,摄于虎尾建国一村。
虎尾建国一村及建国二村
建国一村、建国二村
建国眷村
建国一村一景
位置云林县虎尾镇建国里2邻20号以及8邻4-2号等
建成时间台湾战后时期
官方名称虎尾建国一村及建国二村
类型登录等级:聚落建筑群
登录种类:眷村
评定时间2015-06-01
详细登录资料

虎尾建国眷村,为云林县虎尾镇建国一村、二村、三村、四村等军眷聚落的统称,邻近已废弃的虎尾空军基地,为全台湾唯一留存的农村型眷村,也是台湾少数的日遗眷村。行政区划上原属北溪、廉使两里,后独立设建国里[1]。2015年6月登录为云林县有形文化资产,属于聚落建筑群。[2]

虎尾建国眷村日治时期为神风特攻队训练基地,建国一、二村面积近30公顷,房舍有数十栋。[2]

历史

[编辑]

虎尾建国眷村一带于19世纪清朝统治时期,原为汉人移民聚落后壁寮、竹围子、吴厝。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帝国政府因应日军急需军人投入战场之情况,在附近兴建空军基地,1939年选择于虎尾尾寮(今兴中里)筹建虎尾飞行场,机场性质隶属海军航空战备机场,用于训练海军航空飞行队员,1943年于虎尾后壁寮、竹围仔、吴厝、北溪厝东北区域兴建兵舍,原后壁寮作为航空队本部,吴厝作为特攻龙虎队本部,竹围子及吴厝北部旱地则做为学员区。

战后兵舍由国民政府接收成为空军眷村——建国眷村,即为虎尾建国一村至四村的区域,上述后壁寮航空队本部改为建国一村,竹围子学员区域改为建国二村,吴厝特攻龙虎队本部改为建国三村,吴厝北部旱地学员区为建国四村。空军眷村随着虎尾飞行场战后成为虎尾空军基地的功能不同,而有不同的军人及军眷入住。原于行政上分属虎尾镇廉使里、北溪里,1970年四部眷村独立分拆划设“建国里”。[3]1986年韦恩台风破坏建国三村、四村,多数眷户迁北港国宅或廉使里建国新城。1988年建国四村被征收,1990年代虎尾建国三、四村拆除,建国三村仅剩云林县虎尾镇拯民国民小学、建国四村兴建云林第二监狱。2004年废止虎尾空军基地,次年因通过《国军眷村改建条例》,随着眷二代出外发展与眷改条例的施行,建国眷村于2006年最后一户人家迁离。

随着2006年因应政策最后一户人家的迁离,2009年由曾任中华民国社区营造学会理事长的高丹华发起虎尾眷村保存运动,敦促眷村居民务必积极成立协会,全力争取虎尾建国眷村的保存及整理文史资料,后期民间提报虎尾建国眷村,在民间与政府单位的争取下,虎尾建国一、二村终于2015年登录成为县定聚落,隔年2016年成为文化部文化政策再造历史现场中区营造点,云林县政府文化观光处因应虎尾建国眷村人文历史建构、人文历史研究转化运用、文化保存推广以及文化据点之筹画推行“虎尾眷村在造历史现场软件培育及营运计划—眷村文化客厅养成计划”。

聚落建筑

[编辑]

虎尾建国眷村为建国一村、建国二村、建国三村及建国四村的统称。国民政府接收后,建国一村的建筑物,以天干编号记为甲栋、乙栋、丙栋等。[4] 建国二村以老、新区分建物兴建时期,建国三、四村则以英文命名。

意象关键字

[编辑]

虎尾建国眷村的意象元素或关键字应可分为“景观类”以及“记忆类”,景观类属于老照片中时常出现的眷村场景、记忆类则是引起眷村居民共鸣的关键用语。

景观类

[编辑]

从老照片中可看出眷村的景观意象重复出现场景,包含“砖造日遗兵舍”、“防空洞”、“甘蔗板”、“院落”、“田园与轨道景观”,“砖造日遗兵舍”为眷户的日常生活空间,可从不同时期的照片看到眷村增改建的情况;“防空洞”虽在口述历史中较少出现,但可于眷户的照片中见到防空洞出现于背景的场景,证明著虎尾眷村多元历史痕迹;“甘蔗板”则为眷户内部隔间使用,透过照片可看到当初的生活场景,属于建国眷村的特殊地景;“院落”则为虎尾建国眷村的重点特色,由于虎尾建国眷村位于腹地广大的农村中,因此眷户可自行开发院落空间用于副业或种植;“田园与轨道景观”为虎尾建国眷村老照片中常见元素,可凸显虎尾建国眷村身为农村型眷村的特色,同时也与虎尾糖厂有密不可分的关系。[5]

记忆类

[编辑]

眷民口述中可分为几大部分“战争岁月”、“撤退来台”、“机场工作”、“家庭副业”,三大关键字可引起共鸣“机场”、“副业”、“四川话”,“机场”所指为“虎尾空军地”、“虎尾机场”,由于虎尾眷村居住空军军人,眷一代于机场上班、眷二代看着父亲于机场工作,机场与眷村生活密不可分,通常会运用“初级班”、“训练中心”二词来区分不同年代的空军基地功能;虎尾眷村的眷户大多皆有“副业”来维持家庭生活开销,除了种植经济作物、饲养家禽家畜外,许多眷村母亲也会前往附近工厂工作,因此副业也是眷村生活的关键字,但虎尾建国眷村运用广大腹地搭建鸡舍、种植蔬果以及围地做为自家院落仍为较特殊的景观与眷村生活模式;“四川话”是全台空军眷村皆会使用的腔调,源自于抗日战争时期,空军军人于重庆训练与抗战,因而学习四川话,也因此呈现虎尾建国眷村将故乡“方言”夹杂“四川话”的讲话模式,除了虎尾建国眷村外,全台空军眷村皆有方言夹杂四川话的讲话模式。[6]

参考资料

[编辑]
  1. ^ 虎尾讯. 虎尾眷村 成立建國里. 台湾民声日报. 1970-06-06 (中文(台湾)). 
  2. ^ 2.0 2.1 王威雄. 虎尾建國眷村 全國唯一留存農村型眷村. 公视新闻网 PNN. 2019-08-30 [2021-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8). 
  3. ^ 张家维; 谈晋东; 廖芝英. 飛吧!虎尾建國眷村 -探討虎尾建國眷村的發展變遷及保存 (PDF). 第二届国土测绘图资GIS专题应用竞赛. 内政部. [2021-07-10]. 
  4. ^ 王彤薰; 林亭萱. 「眷」戀-姨、媽的虎尾建國眷村生活記憶 (PDF). 中学生网站小论文. 中学生网站. 2020-10 [2021-07-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7-10) (中文(台湾)). 
  5. ^ 鲁纭湘、李依倪. 虎尾眷村再造歷史現場軟體培育及營運計畫—眷村文化客廳養成計畫,虎尾建國眷村歷史研究調查. 云林县政府. 2021-06: 69. ISBN 978-986-0750-02-7 (中文). 
  6. ^ 鲁纭湘、李依倪. 虎尾眷村再造歷史現場軟體培育及營運計畫—眷村文化客廳養成計畫,虎尾建國眷村歷史研究調查. 云林县政府. 2021-06: 73. ISBN 978-986-0750-02-7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