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军事事务变革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军事事务变革(英语: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缩写RMA)亦译“新军事革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也称为“有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军事变革”、“军事上的革命”、“军事革命”、“战争革命”、“军事转型”、“新军事变革”等[1],并不是中文使用者常指的“革命”,而是专指对未来军事技术等要件发生重要转型的概念,如同工业革命的语意一样。

中华民国国军的《国军军语释要》中,将其解释为:“系指透过先进的技术和武器系统,与创新的军事学说和部队的编制,构成及时、正确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军队作战效能得以成级数地提高。”;而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其解释为:“是指由科学技术进步而推动武器装备的演进,进而引起军队编成、作战方式、军事理论等方面逐步发生根本性变化,最终导致整个军事形态发生质变的特殊社会现象。”[1]

词源历史

[编辑]

最早的“军事革命”(Military Revolution)一词,是麦克·罗勃兹英语Michael Roberts (historian)(1908-1996)于1955年在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以“公元1560至1660年间之军事革命”为题发表就职[2]演说中,首度引介了“军事革命”的概念,后为西方学者普遍接受及采用,但此期间,学者们研究的主题在于公元16、17世纪的军事革命,甚至对是否存在过“军事革命”这个概念也曾发生过争论;其后,军史学家转为研究18世纪的军事革命,如军事组织的改革,战术的创新与变化,及其对军事史的影响等。

1985年,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奥加尔科夫(1917-1994)发表了《History Teaches Vigilance》一书,将自己过去于1979-1984年间的军事理论文章集结出版,当中预先提到了“军事技术革命”(Military Technical Revolution, MTR)的概念。

波湾战争后,美国对军事技术革命提出了广泛的讨论。1993年3月,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在其最后一份报告中提到了军事技术革命的重要性;同年,威廉·欧顿英语William Eldridge Odom将军(1932-2008)在其著作《America’s Military Revolution》(美国军事革命)也提到了此一词汇;之后美国国防部理论评估办公室主任安德鲁·马歇尔创设新的词义:“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即为今日所谓的军事事务革新。

构成要件

[编辑]
  1. 技术的发展:军事相关技术研发到一定程度。
  2. 作战准则的演进:拟订出能将新开发的系统、程序和新技术加以整合的作战准则。
  3. 组织结构的调整:官僚部门能接受军事组织的变化。

西方论说的变革史

[编辑]

推行军事事务变革的军队

[编辑]

美军:要求干部阅读《孙子兵法》的英文翻译本。其他的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加拿大英国荷兰瑞典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新加坡中华民国国军印度俄罗斯德国等,但受限于国防预算,只有几个军事力强大的军队厉行,因为全面军事变革的成本太过昂贵。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事务变革的目标

[编辑]

初期阶段(1990-2020年)

[编辑]
  1. 原有军事体系的改革和改造
  2. 发展新的武器装备
  3. 创造新的军事理论
  4. 造就新的体制编制
  5. 研创新的作战方法
  6. 此一阶段,以新军事技术革命为主导

高级阶段(2020-2050年)

[编辑]
  1. 整合初级阶段形成之各个新的军事要素
  2. 构建真正反映时代特色、技术发展和军事需求之新的军事体系
  3. 用新的军事体系取代原有的军事体系,实现军事领域的整体性革命
  4. 此一阶段,以军事学说革命为主导

完结阶段(2050年以后)

[编辑]
  1. 军队编制构成系统发生全面性变革
  2. 军事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制度脱胎换骨
  3. 军事活动方式也根本改变
  4. 此一阶段,以编制构成革命为主导

参考来源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1.0 1.1 論軍事變革的稱謂. [2013-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4). 
  2. ^ 在该大学任教授至1973年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