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针孔相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单反相机改装而成的针孔相机

针孔相机(英语:Pinhole camera)是一种没有镜头相机[1],取代镜头的是一个小孔,称为针孔。利用针孔成像原理[2],产生倒立的影像。

针孔相机的结构相对简单,由不透光的容器、感光材料和针孔片组成。其中,感光材料可以是底片,也可以是相纸[3]。为了控制曝光,还要有快门结构[4],通常是简单的活门。

另外,由于进光量少,用针孔相机拍照,需要较长的曝光时间[5]。曝光时间由数秒至数十分钟不等[5],通常把相机安装在三脚架上,或把相机放在稳固的地方[4]

一些艺术家利用针孔相机进行创作。例如,芬兰艺术家Tarja Trygg以针孔相机,拍摄日照轨迹(Solargraphy),曝光时间长达6个月[6]

历史

[编辑]

相机的前身为暗箱(Camera obscura)[3][7],又称暗盒。原始的暗箱,只是利用一个黑暗的房子的一堵墙上的孔,将外面的景物投射到平面上。实际上,camera obscura的字面意思就是“黑暗的房子”[3]

古代学者如墨子留意到光线通过小孔可形成倒立影像[8][4][7]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著作《论问题英语Problems (Aristotle)》中,提及暗箱的概念[4]海什木的文献指出,假如阳光透过墙上的小孔,进入黑暗的房子,就能把房子外的景物投射在墙壁上。海什木利用针孔装置,对日食进行观察[4]

在15世纪,艺术家开始利用暗箱作绘画的辅助工具。布鲁内莱斯基运用小孔成像原理进行临摹[4],开创透视绘画法。这些针孔装置,其工作原理,和现在被我们称为针孔相机的工具,是完全一样的。

摄影诞生后,把感光材料,例如相纸放进暗箱,暗箱就成了针孔相机。

原理

[编辑]
针孔相机的原理

光线沿直线传播。物体反射的光线,通过针孔,在成像面形成倒立的影像。针孔与成像面的距离,称为焦距,以毫米英寸标示[4]。针孔接近成像面,可拍摄广角照片[4][9]。针孔远离成像面,可拍摄远摄照片[4][9]

焦距越长,影像越大[4]。例如,焦距为75mm时,影像刚好覆盖4x5英寸的底片[4]。焦距为150mm时,影像刚好覆盖8x10英寸的底片[4]。另外,焦距越短,照片的暗角越明显[10]

一般而言,针孔越小,影像越清晰,但针孔太小,会导致衍射,反而令影像模糊[4]

针孔的最佳直径

[编辑]

据说,用来计算针孔的最佳直径的公式,至少有50条[4],但最早由 Joseph Petzval 于 19 世纪中叶提出,后续则被 Lord Rayleigh 完善其公式,并发表于 1989 年的自然期刊(Nature Journal)中,其公式如下:

其中,是焦距,是光的波长[11]光的波长是700nm绿光的波长是546nm,光的波长是436nm[11]。计算的时候,通常取红光与绿光的波长的平均值,即623nm[11]。计算的时候,请把波长由nm转换成mm。因为1nm等于10-6mm,所以623nm等于623x10-6mm。

以下是焦距为50mm的例子:

四舍五入,可得出针孔的最佳直径是0.25mm[11]

光圈值的计算

[编辑]

主条目:光圈值

将焦距除以针孔直径,可得到光圈值。以下是焦距为50mm、针孔直径为0.25mm的例子:

可得出光圈值为f/200。

暗角的成因

[编辑]

针孔与相纸中央的距离近,与相纸四角的距离远,这种距离上的差异,导致曝光不平均,形成暗角[5][12][13]。特别是广角型的针孔相机,暗角尤其明显[10][12]。解决方法之一,是放置相纸的时候,把相纸卷曲成椭圆[13]。这样,针孔与相纸的中央距离稍远,与相纸四角的距离近,令相纸的中央和四角的曝光一致[13]

另外,制作针孔的材料越厚,暗角越明显[9][12]。一些较薄的材料,例如铝箔,厚度只有0.012mm至0.015mm,比铝罐(0.15mm)更薄[12]。市面有售的铜片,相对硬身,可以打磨,而且备有不同厚度,可按个人喜好选购[12]

使用减光棒(dodging tool),也可以消除暗角[10][14]。假如用底片拍照,可以在暗房放相的时候,利用减光棒[10]。假如用相纸拍照,可以在拍摄的时候,利用减光棒[14]

画质的改善

[编辑]

使用尺寸较大的感光材料,可以改善画质。

特性

[编辑]
针孔相机的拍摄作例之一,曝光时间为20分钟(Ewan McGregor)

无限景深

[编辑]

针孔相机没有镜头,因此不受景深限制,拥有无限景深。不论景物远近,都有相同的清晰度[1][3][5]。换句话说,用针孔相机拍照,根本不用对焦[1]

长时间曝光

[编辑]

由于进光量少,因此需要较长的曝光时间,例如数[5],甚至数十分钟[1]。为了拍出漂亮的照片,建议使用三脚架,或把针孔相机放在平稳的地方[4]

典型的拍摄题材,除了静止的物体,还有水的波动、被风吹动的花海、甚至是自拍肖像[4]

眩光

[编辑]

用针孔相机拍照,照片容易出现眩光,特别是逆光的时候[15]。解决方法之一,是利用景物来遮挡太阳,例如树木[15]

自制针孔相机

[编辑]
一个自制的针孔相机(在左边),用黑色塑料包裹以防止漏光,以及相关的显影用品。
自制的针孔相机(左侧),用黑色塑料包裹以防止漏光,以及相关的显影用品

针孔相机可以自制。亲手制作针孔相机,可以更了解相机的工作原理。制作不透光容器的材料,可以是黑色厚卡纸,也可以是鞋盒、铝罐[16]、垃圾箱[17]蔬菜[5],甚至是一整栋建筑[4]

针孔片的制作

[编辑]

一般而言,用来制作针孔片的材料是金属薄片,例如铝箔[4][12]。铝箔厚度只有0.012mm至0.015mm,较其他物料薄[12],可以直接用针刺穿[4],也可以把铝箔夹在两块薄纸板之间,隔着薄纸板用针戳穿铝箔,戳的时候还要转动针尖,这样出来的针孔会比较圆滑[18]。其他常见的材料,还包括铜片和铝罐[4][12]

用铜片制作针孔片,工序较复杂。先在铜片底下垫一块纸板,然后用针钻穿铜片[1]。接下来用砂纸打磨铜片的背面,把凸起的地方磨平,这个步骤非常重要,不能省略[1]。用放大镜检查针孔[1][4],好的针孔应该呈圆形[3][18],没有任何金属碎屑[4],看起来相当光滑[4]。不光滑的针孔会引起光的衍射,令照片模糊[4]

只要经过适当处理,铝罐也可用来制作针孔,但过程具有一定危险性。首先,用剪刀把铝罐的顶部和底部去掉,把罐身裁成长条状,再剪成大小相同的方形铝片备用,铝片边长20mm。制作针孔前,先用砂纸把铝片磨薄[19],但要当心,不要把铝片磨破。在打磨过程中,经常用手指头轻按铝片,感受它的厚度变化。当铝片变得非常薄的时候,就应该停止打磨。

用针尖慢慢的在铝片上钻孔,直至出现一个非常细的小孔,千万不要用力向下压[19]。同样用砂纸打磨铝片背部,用放大镜检查针孔[19]。如有需要,可重复钻孔,直至针孔的大小合乎要求[19]

消光作业

[编辑]

容器的内部反射会降低照片的反差[20]。把容器的内部涂黑,或贴上黑色的绒布,可提高照片的反差[20]

相机的组装

[编辑]

先把针孔片贴在不透光容器的内侧,再安装快门[4]。快门可以是一小片黑色胶带[4],也可以是简单的活门[21]。兹以黑色胶带为例。曝光时,掀起黑色胶带,露出针孔。曝光完成后,再次用黑色胶带遮盖针孔。

在正式拍摄前,请检查相机,确保没有漏光。

漏光测试

[编辑]

检测漏光的方法,是先把相纸放进相机,涂有感光剂的一面对着针孔[4]。接下来是把相机放在阳光下曝晒,时间为15至20分钟,但不要打开快门[4]。曝晒其间,每隔一段时间,要转动相机,让阳光从不同的角度照片相机的每一面[4]。最后在有安全灯英语Safelight暗房检查相纸的曝光情况[4]。如果相纸变灰甚至变黑,表示相机漏光[4]

虽然是最笨但可能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也就是多拍几卷(张)底片,将它们冲扫出来,辨认每一幅照片中光线的分布,来研判漏光的所在位置,确认了之后可以将疑似漏光位置使用黑色胶布补强,再次进行拍摄,重复补强动作,直到拍出来的照片没有奇怪的光线为止。

应用

[编辑]

艺术

[编辑]

日照轨迹

[编辑]
针孔相机的拍摄作例之二,曝光时间为6个月,记录太阳的移动轨迹(ESO

日照轨迹(Solargraphy)是一种记录太阳在特定时间内移动轨迹的摄影方法[6][22][23]。拍摄日照轨迹需要很长的曝光时间,通常以为单位,例如6个月[22]。把相纸放进针孔相机,在没有使用显影剂的情况下,产生影像[6][24]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使用黑白相纸,最后获得的却是彩色照片[24]。经过6个月的曝光,相纸出现可见的负像。用扫描仪将影像数码化,在电脑上用软件调较色彩平衡反差色相,最终转化为彩色的正像照片[25]

日照轨迹的概念,源于2000年波兰一个叫Solaris的小组,这个小组的成员在2000年至2001年期间,率先拍摄日照轨迹照片[26][27]。至2002年,芬兰艺术家Tarja Trygg在波兰出席一个国际摄影工作坊的时候,得悉这种摄影的存在。一位摄影师告诉她,在不同纬度的地方,日照轨迹也有不同,激发她的好奇心[26]

为了获得世界各地的日照轨迹,Tarja Trygg开始寻求别人的协助,最初是她的朋友,然后是任何人,最后成为一项超越国界的计划,参与者来自世界各地。截至2010年2月,Tarja Trygg已收集到超过500张照片[6]

大型照片

[编辑]

使用大型针孔相机,可以拍摄大尺寸的照片。例如,美国摄影师Chris Pinchbeck把一辆旅行拖车,当作针孔相机[4]。他主要在犹他州缅因州拍摄风景照片,照片尺寸为30吋乘75吋[4]。值得一题的是,他的照片是直接正像(Direct positive),每一张都照片是独一无二,而他当年所用的相纸和药水现在已经停产。

德国汉堡市,有清洁工人和摄影师携手进行一项计划,把1100升的垃圾箱,改装成针孔相机[17]。这个名为Trashcam Project的计划,成员由7名工人和1名摄影师组成,由工人拍摄照片,摄影师仅提供意见及技术支援,例如冲洗照片。

工人把相纸放进相机,再把相机移到拍摄地点,为了更好的拍摄角度,更不惜把相机放在公共烧烤炉上[17]。曝光时间由6分钟至1小时不等,主要以汉堡市的景物作拍摄对象[17]

香港,有团队以铝管和黑色胶袋,制作一部大型针孔相机,高2米,阔3米,深1米,需要逾10人搬运和安装[3]。相机使用相纸作感光物料,先拍摄负像照片,再以接触式印相,制作正像的照片[3]。由于使用卷装黑白相纸,在显影的时候,还要用自制的显影盘[3]

用这部相机拍摄的照片,高1.3米,阔2.3米,记录了香港市区的风貌,游泳池行车天桥和住宅大厦清晰可见[3]。据悉,由拍摄到完成作品,历时数星期[3]

世界之最
[编辑]

根据健力士纪录,世上最大的针孔相机,高13.71米,阔48.76米,深24.38米,前身为一个飞机仓库,位于美国加州一座军事基地英语Marine Corps Air Station El Toro[28]。用这部相机拍摄的照片,高9.62米[28],阔33.83米[28],称为The Great Picture英语The Great Picture,于2006年7月8日[29]上午11时[30]拍摄,曝光时间为35分钟[29]。相机的针孔直径只有6毫米[28]

据悉,是次拍摄为“遗产计划”(Legacy Project)的一部分,该计划由6名艺术家主导,透过照片记录基地的面貌[29]。这座军事基地自1990年代初关闭后,政客就如何使用这片土地展开连串争辩,最终决定发展成一个公园英语Orange County Great Park,但仍无法改变基地荒废的事实[29]

摄影课程导师Jerry Burchfield和他的学生,决定到基地外围拍照[29]。后来,艺术家Clayton Spada由中国回到美国,他建议把基地的其中一栋荒废设施,改建成巨型针孔相机[29]。值得一题的是,这位艺术家在中国的时候,曾指导当地的学生拍摄大型照片[29]

从2004年到2006年,团队与美国政府谈判,争取基地设施的使用权[29]。经过历时数月的准备,终于在2006年7月8日[29]早上11时[30]拍摄照片。由于拍摄机会只有一次,团队在数天前进行多次试拍,决定曝光时间为35分钟[29]

照片的冲洗同样工程浩大。一共有60名志愿者参与照片的冲洗,他们只能在钠灯的照明下工作,即使是手机发出的光,也足以令照片起雾英语Fogging (photography)[30]。他们使用了逾千加仑的显影剂和定影剂,洗水英语Washing (photography)的过程还出动了消防喉。而照片本身是一块特制的棉布,从德国进口[30],由拍摄者以人手方式涂上明胶卤化银乳剂[31]。照片曾在加州多地展出,并于2011年3月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展出[31]

科学

[编辑]

拍摄核试

[编辑]

据悉,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科学家用针孔相机,拍摄1945年7月16日的一次核试[32][33]

全球针孔摄影日

[编辑]

全球针孔摄影日(Worldwide Pinhole Photography Day)是一个国际性的节日,于每年四月最后一个星期天举行[34],以推广及庆祝针孔摄影为宗旨[34]

备注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李江龙. 針孔攝影常見問題. 全球针孔摄影日. [2013-05-25]. [永久失效链接]
  2. ^ 小孔成像原理解释https://youtu.be/Qxn-kNTb1ck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翟锦文. 《寫我心情—數碼攝影基本技法示範》. 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 2006 [2013-05-11]. ISBN 962-231-497-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18).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4.27 4.28 4.29 4.30 4.31 4.32 克里斯多佛·詹姆士. 《美國攝影圖片製作工藝專業教程》.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6 [2013-05-11]. ISBN 7-5322-4707-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30). 
  5. ^ 5.0 5.1 5.2 5.3 5.4 5.5 David Balihar. What is a pinhole camera?. PINHOLE.CZ. [2013-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8) (英语). 
  6. ^ 6.0 6.1 6.2 6.3 光影幻變呈現日照軌跡. 大公报 (香港). 2010-02-13 [2013-05-12] (中文). [永久失效链接]
  7. ^ 7.0 7.1 吴钢. 《攝影史話》. 中国摄影出版社. 2006 [2013-05-11]. ISBN 7-80007-955-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18). 
  8. ^ 墨子·经说下》:“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入也高,高者之入也下。”
  9. ^ 9.0 9.1 9.2 日本针穴写真协会. 針穴写真の基礎 (PDF). [2013-05-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3-04) (日语). 
  10. ^ 10.0 10.1 10.2 10.3 M.Nakajima. 4×5inch超広角ズームピンホールカメラ. ピンホールカメラ. [2013-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2) (日语). 
  11. ^ 11.0 11.1 11.2 11.3 M.Nakajima. ピンホール最適孔径. ピンホールカメラ. [2013-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11) (日语). 
  12. ^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M.Nakajima. ハリアナ写真の「周辺光量の低下」. ピンホールカメラ. [2013-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日语). 
  13. ^ 13.0 13.1 13.2 Hila Research Center. Pinhole Panorama Camera. Hila Projects. [2013-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18) (英语). 
  14. ^ 14.0 14.1 M.Nakajima. 周辺光量低下緩和覆い. ピンホールカメラ. [2013-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日语). 
  15. ^ 15.0 15.1 M.Nakajima. ハリアナ写真の「フレア・ゴースト」. ピンホールカメラ. [2013-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日语). 
  16. ^ Estudio Redondo. The camera. TIME IN A CAM .ORG. [2013-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31) (英语). 
  17. ^ 17.0 17.1 17.2 17.3 Hamburg´s garbagemen; Matthias Hewing. Trashcam Project. flickr. [2013-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4) (英语). 
  18. ^ 18.0 18.1 柯达. How to Make and Use a Pinhole Camera. Kodak. [2013-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英语). 
  19. ^ 19.0 19.1 19.2 19.3 David Balihar. Making the pinhole. PINHOLE.CZ. [2013-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8) (英语). 
  20. ^ 20.0 20.1 M.Nakajima. 内面反射の影響(軟調なネガ). ピンホールカメラ. [2013-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日语). 
  21. ^ David Balihar. My pinhole cameras. PINHOLE.CZ. [2013-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04) (英语). 
  22. ^ 22.0 22.1 Estudio Redondo. About the project. TIME IN A CAM .ORG. [2013-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0) (英语). 
  23. ^ Tarja Trygg. What is solargraphy?. SOLARGRAPHY GALLERY. [2013-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31) (英语). 
  24. ^ 24.0 24.1 Tarja Trygg. Technique. SOLARGRAPHY GALLERY. [2013-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4) (英语). 
  25. ^ Tarja Trygg. Making a solargraph after exposing. SOLARGRAPHY GALLERY. [2013-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9) (英语). 
  26. ^ 26.0 26.1 Tarja Trygg. A World Map of Solargraphs. SOLARGRAPHY GALLERY. [2013-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31) (英语). 
  27. ^ Tarja Trygg. Theory. SOLARGRAPHY GALLERY. [2013-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4) (英语). 
  28. ^ 28.0 28.1 28.2 28.3 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Largest pinhole camera. Guinness World Records Officially Amazing. [2013-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1) (英语). 
  29. ^ 29.00 29.01 29.02 29.03 29.04 29.05 29.06 29.07 29.08 29.09 Anthony Mournian. The world’s largest pinhole photograph. AlternativePhotography.com. [2013-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1) (英语). 
  30. ^ 30.0 30.1 30.2 30.3 Sonya Smith. World's largest photo taken in defunct El Toro base hangar. The Orange County Register (美国). 2006-07-13 [2013-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30) (英语). 
  31. ^ 31.0 31.1 Sue Wang. World’s Largest Photograph – The Great Picture by The Legacy Project. CAFA ART INFO. [2013-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0) (英语). 
  32. ^ World's largest pinhole photo collection. Telegram & Gazette (美国). 2012-06-26 [2013-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1) (英语). 
  33. ^ Julian Mack; 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 Pinhole photograph of Trinity Site explosion, July 16, 1945. New Mexico's Digital Collections. The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University Libraries. 2012年6月 [2013-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1) (英语). 
  34. ^ 34.0 34.1 Worldwide Worldwide Pinhole Photography Day. [2013-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3). 

延伸阅读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