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预防性拘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预防性拘留,或称为预防性羁押,是指在起诉审判前,为防止被告再犯罪而先行监禁的做法。预防性拘留是建基于将被告释放不符合社会最大利益的这个假设。

在大部分的民主政体中,除非在罕有及特别的情况下(例如反恐),所有人不可在不获告知理由的情况下被拘留或监禁。所有被捕的人士必须于24小时内交给法官,由法官判断其所受之逮捕有无理由,以及是否羁押。被捕人士有权选择由律师代表或自行辩护。视乎不同法例,律师可于拘留时立即传召,或几天甚至几星期后。

然而,亦存在着例外情况。在预防性拘留下,假若政府认为将被捕人士释放可能会重大危害社会秩序国家安全,政府可以将有关人士拘留若干时间,以防止其造成危害。在印度,预防性拘留最长只能够维持3个月。3个月后,个案会交由顾问委员会检讨。

在大部分威权/极权国家,预防性拘留则用于关押政治犯异议人士

台湾

[编辑]

在台湾,预防性羁押[1]规定于刑事诉讼法第101-1条[2]。预防性羁押的时间限度如同一般羁押,依照刑事诉讼法第108条规定:

  • 侦查中第一次羁押最多2个月,可延长1次,延长2个月。
  • 审判中每个审级第一次羁押最多3个月,除极重之罪外,第一审与第二审各可延长3次,第三审可延长1次,每次最多延长2个月。极重之罪(最重本刑超过10年之罪)可无限次数延长羁押。

注脚

[编辑]
  1. ^ 什麼是「預防性羈押」?. 法务部万维网-法律时事专栏. 2020-12-24 [2021-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8). ... 刑事诉讼法中拘束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处分 ... 防止逃亡、保全证据,使诉讼程序快速完成 ... 
  2. ^ 刑事訴訟法. 全国法规数据库. 中华民国法务部. [2019-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