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麦维德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麦维德
Alfred Meyer-Waldeck
麦维德像,1911年
胶澳总督
任期
1911年11月12日—1914年11月7日
前任都沛禄
继任职务撤销
个人资料
出生阿尔弗雷德·威廉·莫里茨·迈尔
Alfred Wilhelm Moritz Meyer

(1864-11-27)1864年11月27日
 俄罗斯帝国圣彼得堡
逝世1928年8月25日(1928岁—08—25)(63岁)
 魏玛共和国巴伐利亚自由州巴特基辛根
国籍 德国
军事背景
效忠 德意志帝国(至1918年)
 魏玛共和国
服役德意志帝国 德意志帝国海军
魏玛共和国 魏玛共和国海军
服役时间1884年-1920年
军衔海军中将
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

阿尔弗雷德·迈尔-瓦尔德克(德语:Alfred Meyer-Waldeck,1864年11月27日—1928年8月25日),原名阿尔弗雷德·威廉·莫里茨·迈尔Alfred Wilhelm Moritz Meyer),汉名麦维德[1]德国海军军官,德属胶澳租借地末任总督,因在青岛战役中指挥德国奥匈帝国守军抵御日英联军围攻而闻名,退役前军衔为海军中将

生平

[编辑]

早年

[编辑]

1864年11月27日,麦维德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其父弗里德里希·迈尔(Friedrich Meyer)为德国文学教授,兼任圣彼得堡《德意志报》(Deutsche Zeitung)编辑,其母为多罗蒂亚·冯·布尔西(Dorothea von Boursy),两人育有十个孩子,麦维德排行第八。1874年,即麦维德十岁时,全家迁往海德堡,其父在此任大学教授。麦维德在波恩和海德堡读中学,并于1883年毕业。[2]

海军舰员生涯

[编辑]

海德堡大学学习了两个学期后,麦维德于1884年4月21日作为军官候补生(Kadett)进入德国海军服役,并在尼俄伯号风帆护卫舰德语SMS Niobe (1849)上完成基本训练。1884年9月26日至1885年4月14日,麦维德在海军学校学习,此后在毛奇号风帆护卫舰上继续训练至1887年4月18日。在此期间,他先后于1885年4月16日成为海军军官候补生(Seekadett)、于1887年晋升为海军准尉(Unterleutnant zur See)。其后被调至威廉国王号铁甲舰,至1887年10月7日。之后再次进入海军学校学习至1888年9月14日,紧接着再次调入毛奇号,并任值更官(Wachoffizier)。次年4月底调入尼俄伯号任同一职务直至1889年9月28日。此后在第一海军炮兵分队(I. Matrosen-Artillerie-Abteilung)任职。1890年9月底调入皇帝号铁甲舰任值更官,并于同年12月15日晋升为海军少尉。[2][3][1]

1891年4月7日至9月30日,麦维德在蚊子号风帆训练舰德语SMS Musquito上任值更官兼训练官,其后在见习水手训练队任职。1892年4月1日至次年1月12日在充当训练舰格奈森瑙号护卫舰上任值更官,之后在守望号通报舰大副。1893年4月1日至1895年3月31日,麦维德在海军总司令部任职。之后在第一鱼雷分队(I. Torpedo-Abteilung)服役,先后任值更官、大副等职,并于1897年4月12日晋升为海军上尉,同年8月3日出任鱼雷艇D 1艇长,不久又转任第二鱼雷艇区舰队(II. Torpedobootsflottille)副官。[2][3][1]

1910年,山东巡抚孙宝琦(坐者右二)访问青岛,时任总督都沛录(左侧坐者)与参谋长麦维德(站者左二)陪同

1897年9月22日至1898年3月31日,麦维德在基尔德国海军学院德语Marineakademie und -schule (Kiel)学习,之后在鱼雷事务监察处(Inspektion des Torpedowesens)工作了三个月,其后再次进入海军学院学习。毕业后,麦维德于1899年3月1日作为兀鹰号小巡洋舰(又译盖尔号、盖耶号)大副,随舰赴巴拿马驻扎。义和团运动爆发后,该舰被派往中国沿海,并于1900年8月29日到达芝罘,同年10月赴青岛,10月28日转赴上海,1901年2月再次调往青岛并驻扎至4月29日。1901年6月26日,麦维德随兀鹰号回到德国,并转任鬣狗号炮舰德语SMS Hyäne (1878)(当时作为测量舰使用)大副,之后在哈根号岸防舰任同一职务。两个月后又被调至海军参谋本部,并在此任职至1905年1月28日。在此期间,麦维德于1903年3月28日晋升至海军少校,并于同年4月将自己的姓氏“迈尔”改为“迈尔-瓦尔德克”。[2][3][1]

1905年1月末,麦维德调任韦廷号战列舰大副,同年秋赴第一战列分舰队旗舰维特尔斯巴赫号战列舰任职。1907年晋升为海军中校。[2]

在青岛任职及青岛战役

[编辑]
1912年,麦维德(左二)陪同海因里希亲王(左一)在青岛跑马场检阅德军

1908年6月24日,麦维德被任命为驻胶澳租借地德军参谋长,并于12月24日抵达青岛。1909年1月27日晋升为海军上校。1909年4月6日至1910年4月2日,因胶澳总督都沛录赴德国度假,麦维德代理总督。1911年2月22日,麦维德乘火车经西伯利亚回到德国,仅数月后又被任命为胶澳总督。同年11月22日,麦维德到达青岛。[2][1]

在青岛任职期间,麦维德曾为驻青德军创立了一套新的训练方法和一套预警系统,以使部队保持良好状态,同时为士兵增加了一项语言课程,包括简单的汉语和中国地名。麦维德的部下如此描述他:性格较内向,在社交场合很少讲话;讲话时声音洪亮、简明扼要、吐字清晰;发怒时声音变得异常可怕,试图控制自己的坏脾气然而毫无效果;在工作中对细节极为关心,对玩忽职守者绝不宽容,同时对部下公正、坦白。[1]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8月23日,日本对德国宣战,并与英国组成联军准备围攻青岛。麦维德作为总督统领胶澳租借地内的德奥卫戍部队,依托防御工事抵御日英联军围攻两个多月后,最终因兵力劣势及孤立无援,于11月7日投降。日军占领青岛后,麦维德作为俘虏被押往日本本土,关押在福冈俘虏收容所,1918年3月22日转移至习志野俘虏收容所[4]。在日本关押期间,麦维德先后于1915年3月22日和1918年1月27日被德国军方委任为海军少将、海军中将。[2][1]

一战结束后及晚年

[编辑]

一战结束后,麦维德于1919年12月被释放,并于1920年3月25日乘坐客轮南海丸回国,5月27日到达德国,居住在柏林。同年8月31日以海军中将军衔退役。1928年夏,麦维德因健康原因赴温泉疗养地巴特基辛根疗养,最终于8月25日在该地因病逝世,安葬于海德堡的家族墓地。[2][1]

家庭

[编辑]

1898年10月11日,麦维德在基尔与约翰娜·奈伊(Johanna Ney,1880-1964)结婚,两人育有一子二女:汉斯、赫塔、达格玛[2]。其外孙(达格玛之子)塞巴斯蒂安·斯多茨(Sebastian Storz)为建筑史学者,曾多次赴青岛参加建筑文化、历史建筑保护相关的交流活动[5][6]

获得荣誉

[编辑]
两张一战期间在德国国内发行、宣扬德军坚守青岛要塞的明信片,且都配有麦维德头像及其青岛战役时致德皇威廉二世的电文“恪尽职守”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王栋. 《青岛影像 1898-1928:明信片中的城市记忆》. 青岛: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17. ISBN 978-7-5670-1113-7.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Wilhelm Matzat. Meyer-Waldeck, Alfred (1864 – 1928), Gouverneur. 2009-03-11 [2019-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1). 
  3. ^ 3.0 3.1 3.2 Dermot Bradley (Hrsg.), Hans H. Hildebrand, Ernest Henriot. Deutschlands Admirale 1849–1945. Die militärischen Werdegänge der See-, Ingenieur-, Sanitäts-, Waffen- und Verwaltungsoffiziere im Admiralsrang. Osnabrück: Biblio Verlag. 1989. ISBN 3-7648-2481-6. 
  4. ^ Hans-Joachim Schmidt. Kurz Biogarphien "M". tsingtau.info. [2019-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0). 
  5. ^ 为青岛与欧洲的“朋友圈”点赞. 青岛新闻网. 2015-11-18 [2019-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1). 
  6. ^ 青岛市规划局. 市规划局展示中心组织讲解员参加2016德华建筑史专题活动. 青岛政务网. 2016-12-05 [2019-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1). 
  7. ^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Marinekabinett. Rangliste der Kaiserlich Deutsche Marine. Berlin: E. S. Mittler & Sohn. 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