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MAC-10冲锋枪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英格拉姆MAC-10
Ingram MAC-10
加装专用抑制器的MAC-10(.45 ACP型)
类型
  • 冲锋枪
  • 冲锋手枪
  • 原产地 美国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1970年—
    使用方参见使用国
    参与战争/冲突
    生产历史
    研发者戈登·B·英格拉姆
    研发日期1964年
    生产商军事装备公司(Military Armament Corporation
    其他厂商(主要生产仿制的民用型)
    生产日期1970年—
    衍生型
    基本规格
    重量
    长度
    枪管长度146毫米(5.75寸)

    子弹
    口径
    枪管1根,线膛枪口前端螺旋纹可用以安装专用抑制器等附件
    枪机
    发射模式半自动英语Semi-automatic firearm全自动,可击发调变
    射速
    枪口初速
    有效射程
    最大射程.45 ACP:100米(109.36码,328.08呎)
    供弹方式
    瞄具机械瞄具:固定觇孔式照门和柱状准星
    瞄准基线:148毫米(5.83寸)

    MAC-10(英语:Military Armament Corporation Model 10,意为:军事装备公司10型,正式称呼:M-10)是由戈登·B·英格拉姆于1964年为特种部队设计的一系列以开膛待击自由枪机原理运作的轻型冲锋枪(亦可归类为冲锋手枪),发射.45 ACP9×19毫米两种口径手枪子弹

    它是一款具备简单和低成本设计的武器,因此亦很容易制造和维修。MAC-10冲锋枪(冲锋手枪)枪族,例如其衍生型:MAC-11(M-11A1)为MAC-10的.380 ACP英语.380 ACP口径版本;M-11/9,是由SWD(英文:Sylvia and Wayne Daniel)和Leinad所生产的一种9×19毫米口径版本。

    为了让用户能够对付大量敌人,MAC-10亦有着小巧和高射速的设计(理论射速为每分钟1,090—1,145发,MAC-11和MAC-11A1则是1,600发或以上)。但同样地,其小巧的设计亦令其在全自动射击时难以紧握,加上其高射速令射手要有效控制武器变得更加困难。这些问题都令其无法成功地大规模在军队中装备。不过,美军特种部队中央情报局曾经在越战期间少量装备过。

    设计细节

    [编辑]

    MAC-10设计时,全枪的零部件几乎完全采用薄板以冲压成型的方式加工制造,而枪栓则是采用精密铸造技术生产,整体制造工艺比较简单。

    拉机柄使用锯齿状的处理,转动90度可将枪栓锁上。这能有效杜绝枪械因坠下或因开膛待击的先天缺陷所导致的走火。由于结构简单的关系,MAC-10很少发生操作上的问题,亦证明了它的设计坚固。[1]MAC-10采用了矩形结构机匣,“L”型包络式枪机(英语:Telescoping bolt)把枪管的大部分包裹枪机内部,并把弹匣位置改为在手枪式握把内部以缩短总长度和平衡其重量分布,从而使得该枪有着如此紧凑的尺吋。该枪的机匣左侧设有旋钮式快慢机,可在半自动和全自动两个位置之间切换。保险装置则设置在扳机护环里面,具有“保险”和“开火”两个选择。

    MAC-10采用了开膛待击(英语:Open bolt),因该枪栓本身较轻的原故而令其有着较高的射速。但由于其机匣过于狭小,枪栓后座距离较短,射速过高也会容易发生卡弹等故障。

    枪管前端的螺旋纹可用来安装专用的抑制器以减低发射时的声音,而其设计特色是在没有减低子弹的初速下达到微声效果,而且作为平衡重心点(这种类似的冲锋枪用微声器的设计概念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QCW-05)。为了节省设计新弹匣成本,MAC-10的.45口径型直接采用来自M3冲锋枪的.45口径弹匣。

    英格拉姆在美国陆军少量装备MAC-10期间得到建议,就是增加一个小型的可伸缩枪托和在枪口装上枪背带英语Sling (firearms)环以控制全自动射击时的后座力。但在推出初期而言,该枪就被认为是理想的近战武器[1]

    微声型

    [编辑]

    MAC-10装上的的抑制器亚特兰大斯朗尼公司(英语:SIONICS,全称:Studies In the Operational Negation of Insurgents and Counter-Subversion,意为:反叛乱分子及反颠覆业务研究)的创始人米切尔·韦贝尔三世所设计。这个微声器的特别之处是采用了双室式设计,第一个室设计得比第二个室更大。该消音器具备相当高效的微声效果,不过也并不是做到完全微声,比如说枪栓组件的覆进声本身是无法被消除的,另外要达到较卓越的微声效果必须配合亚音速弹药使用(如.45 ACP弹)。由于安装抑制器后枪械的重量会增加,有助平衡武器重心点,令用户能够更容易控制后座力。在1970年代美国联邦政府限制微声器的出口,并详细地记录每个购买抑制器的国家和其销售点以便随时取消其对MAC-10的订单。不少在美国的自动武器同样地受到附加限制,结果导致军事装备公司于1976年破产[2]。原本枪口的螺纹在设计时只是预料用于安装微声器,但是后来很多厂商制造了很多可以装上螺纹的附件,例如:制退器、延伸式枪管、假微声器和前握把等。另外,在1983—1986年,MAC-10的其余两间生产商SWD和Cobray亦曾经生产过单室擦片式微声器。[3]原本的Sionics微声器长29.06毫米(11.44寸),最大直径5.4毫米(2.13寸),重0.54千克(1.2磅)。

    命名问题

    [编辑]

    该枪的名字“MAC-10”是普罗大众常用的名称,但并不是官方的命名。讽刺的是,军事装备公司从来未有在任何目录或其销售的文件上使用过“MAC-10”这个名称,只有“M10”此名。但是因为“MAC-10”之名被许多第二类枪械编经销商、枪械作家和收藏家所使用而变得如此频繁,现在以“MAC-10”来标识该枪的使用频率比“M10”更多。

    1994年攻击性武器禁令

    [编辑]

    可能是由于MAC-10有着“来势汹汹”的外观,以及自1982年开膛待击武器禁令以前对于开膛待击的不良信誉,与MAC-10的军用版本运作方式不同的半自动民用型MAC-10也成为了1994年联邦突击武器禁制法案(英语:Federal Assault Weapons Ban,简称:AWB)的禁制对象之一。这项禁令颁布了对所谓“攻击武器”的各种定义,当中MAC-10的民用型直接地被列入禁令之上[4]。同时,该枪已违反了该法案的两个条件:首先,它是一款自动火器的半自动版本;其次,手枪在空枪时,重量达到50盎司(1.42千克,3.12磅)或以上[4]。从上述法案的第二个条件可见,对各种手枪的重量限制为50盎司,而MAC-10的重量已经超过100.16盎司(2.84千克)。更重要的是,涉及两个基本问题:这款武器具有一根螺纹枪管,具备装上抑制器的条件,以及弹匣容量为32发,远远超过了该禁令的限制。作为回应,韦恩·丹尼尔根据1994年联邦突击武器禁制法案的规定对该武器重新设计,不能再装上微声器,并研制了一个只能使用10发弹匣的新型弹匣释放按钮。新的武器被命名为PM11/9。

    衍生型

    [编辑]
    使用微声英格拉姆MAC-10射击的美国人迈克尔·E·坎普斯顿。

    口径、半自动手枪和卡宾枪型

    [编辑]

    MAC-10亦有推出卡宾枪版本,同样发射.45 ACP弹。在美国境内,全自动的MAC-10是受到全国枪械法英语National Firearms Act(简称:NFA)条例所管制的武器,亦是所有全自动武器之中较便宜的一种(在2009年第一季的价钱大约是3,600美元左右)。[5]自1986年枪械拥有者保护法(英语:Firearm Owners Protection Act,简称:FOPA)生效前以来,这个价钱几乎是持续的,并令MAC-10在向民间发售方面产生了一个价格上的问题。

    另外还有几千枝半自动手枪和卡宾枪是按原来的MAC-10设计而成。原本这些都是采用开膛待击设计,后来改为閉膛待擊英语Closed bolt,这是针对美国烟酒枪炮及爆裂物管理局(英语:Bureau of Alcohol, Tobacco, Firearms and Explosives,简称:ATF)在1980年代初开始落实禁止半自动枪械使用开膛待击设计的限制所作出的回应。

    名著武器(英语:Masterpiece Arms)所生产的半自动MAC-10衍生型被命名为MPA-10。[6]它不同于原来的MAC-10,采用了閉膛待擊,而非原版MAC-10的开膛待击。这样可使其比采用开膛待击射击更为准确,而且半自动枪械并不需要开膛待击射击时的额外冷却。

    MPA-10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版本。装上枪托的型号有152.4毫米(6寸)的枪管(外表上和原来的MAC-10相似),修改以后就把拉机柄改为侧面,同时在上机匣顶部增加皮卡汀尼导轨以安装瞄准镜。其中一款型号使用长254毫米(10寸)的枪管和类似AR-15系列风格的前护木

    名著武器还生产了其“步枪”版本,它具备长406.4毫米(16寸)的枪管、抵肩用的枪托、以及类似AR-15系列风格的前护木,就很像10寸枪管的版本。这些特征令其更像一枝卡宾枪,而非纯粹的一支手枪,但在设计上仍然是建基于MAC-10。

    另一种衍生型在国家枪械法案(英语:National Firearms Act,简称:NFA)落实的枪械登记的方式中越来越流行。就像拉赫公司(英语:Lage Manufacturing)生产的低射速型MAC-10的上机匣,该衍生型被称为“MAX”上机匣。该公司的总部设在亚利桑那州钱德勒。“MAX”上机匣可以将射速由原来的1,145发/分钟(.45 ACP)和1,090发/分钟(9毫米帕拉贝鲁姆弹)减低至大约600发/分钟(.45 ACP)和700发/分钟(9毫米帕拉贝鲁姆弹)。上机匣顶部增加了皮卡汀尼导轨以便装上瞄准装置,护木并增加了导轨以便装上战术灯激光瞄准器前握把,而拉机柄则由顶部改为右侧。拉赫公司和实用解决公司(英语:Practical Solutions[7]在市场上推出了.22 LR衍生型,它使用了经过修改的上机匣、.22 LR口径枪管枪栓弹匣

    实用解决方案公司(英语:Practical Solutions)目前则是销售转换了上机匣以将口径缩小至.22 LR口径的衍生型,包括装上.22 LR的枪管、枪栓和弹匣。

    阿莱恩斯装备公司(英语:Alliance Armament)目前销售另一种MAC-10的上机匣,特点是可以在无需修改以下直接使用索米M1931冲锋枪的36发可拆卸式弹匣、50发四排弹匣和71发弹鼓供弹。他们也开发了一个与7.62×25毫米托卡列夫口径PPSh-41相容的口径转换用途上机匣。考虑到7.62毫米托卡列夫手枪子弹具有低成本和威力大的优点,该零件在市场上或许会变得很受欢迎,尤其是在冲锋枪竞赛(英语:Submachine gun competition)之中。

    MAC-10系列及其可用零件除了由原厂军事装备公司生产外,后来的RPB公司[8]Cobray公司[9]新泽西军火厂(英语:Jersey Arms Works)、[10]名著武器、[6]第五部门火器(英语:Section Five Firearms)、[11]和Powder Springs[12]亦有生产。

    MAC-11

    [编辑]

    MAC-11是MAC-10的.380 ACP英语.380 ACP口径版本。

    外国仿制及衍生型

    [编辑]

    BXP冲锋枪

    [编辑]

    BXP是一款由南非米切姆公司(英语:Mechem,目前是丹尼尔公司的其中一个部门,原来属于阿姆斯科(英语:Armscor))于1980年代中期研制并于1988年开始投入生产的冲锋枪,发射9×19毫米帕拉贝鲁姆手枪子弹。由于南非种族隔离政策,导致南非受到国际武器禁运制裁,南非被迫在军事工业上自给自足。这款武器是为南非国防军设计。该枪的生产权经历过数次的转移,由最初的米切姆公司交给米尔科姆(控股)有限公司生产,后来又交给目前的生产商,特维洛军械生产有限公司(以2009年为准)。

    眼镜蛇冲锋枪

    [编辑]

    眼镜蛇土地保卫手枪(英语:Cobra Land Defence Pistol)是一款起源于罗德西亚丛林战争年代的半自动连枪托手枪,作为白人农民的“土地保卫手枪”,该枪发射9×19毫米帕拉贝鲁姆弹,其部分设计是以乌兹冲锋枪为基础。

    帕特里亚冲锋枪

    [编辑]

    帕特里亚冲锋枪(西班牙语:Pistola Ametralladora Patria;Pistola,意为:枪械;Ametralladora,意为:机枪;Patria,意为:祖国)是一款仿制英格拉姆MAC-10的冲锋枪,它并配备类似南非BXP冲锋枪枪管隔热罩和延伸枪管。[13]这款冲锋枪是由阿根廷空军路易斯·里卡多·达维拉少校研制,并在1980年8月20日得到国家专利n° 220494/5/6/7。它发射9×19毫米帕拉贝鲁姆弹,同时有着体积小方便运输,以及能够左右手灵巧操作的优点。

    Enarm冲锋枪

    [编辑]

    Enarm冲锋枪是一款巴西原产的冲锋枪,以乌兹和MAC-10等武器为基础,发射9×19毫米帕拉贝鲁姆弹,而且配置了前握把。虽然这款冲锋枪在试验中表现良好,但是最终仍因经济问题而停产。

    T77冲锋枪

    [编辑]

    T77冲锋枪是中华民国联勤205兵工厂以MAC-10为蓝本开发的9毫米口径冲锋枪,由于T-77极为轻巧,故适合东方人使用。

    使用国

    [编辑]
    国家 组织名称 型号
     阿根廷 - _
     玻利维亚 [3] _
     巴西 _ _
     智利 [14] _
     克罗地亚 _ _
     哥伦比亚 [3][14] _
     古巴 _ _
     多米尼加 [14] _
     法国 - _
     希腊 [3] _
     危地马拉 [3] _
     洪都拉斯 [3] _
     伊朗 国家情报与安全部 _
     以色列 [3] _
     牙买加 - _
     约旦 警察单位 _
     黎巴嫩 警察单位 _
     利比里亚 - _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皇家警察特别行动指挥部 _
     墨西哥 警察单位 _
     摩洛哥 - _
     荷兰 - _
     阿曼 - _
     菲律宾 特别警卫 _
     波兰 - _
     葡萄牙[3] 警察单位 TTCM
     沙特阿拉伯 [14] _
     韩国 特种部队单位 _
     西班牙 警察单位[15] _
     中华民国 台湾警备总司令部(解编为后备司令部与海巡署后已普遍被HK MP5T77冲锋枪所取代) A1/A3
     泰国 特警单位 A1
     英国 英国陆军特種空勤團(已普遍被HK MP5所取代)[14][16] _
    英国陆军第14情报连英语14th Intelligence Company _
     美国 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越南战争期间采用) _
    美国陆军长距离侦察巡逻部队英语Long Range Reconnaissance Patrol越南战争期间采用)[14][17] _
    美国空军 _
    中央情报局 _
    部分地方警察局(已普遍被HK MP5及其他冲锋枪所取代) _
     乌拉圭 保镖单位 _
     委内瑞拉 [3] _

    流行文化

    [编辑]

    MAC-10同时出现在多个电影(尤其是好莱坞电影)、电视剧电脑游戏动画里,例如:

    电影

    [编辑]

    电视剧

    [编辑]

    电子游戏

    [编辑]
    • 1996年—《生化危机
    • 1999年—《反恐精英》:为.45 ACP型,Beta 5以后登场,命名为“MAC-10”,装有握带,为恐怖份子的专属武器,枪托长期处于收缩位置。奇怪地第一人称视角中武器模组采用镜像布局(右手持枪时抛壳口在左边),而且使用閉膛待擊英语Closed bolt
    • 2004年—《反恐精英:零点行动》:为.45 ACP型,装有握带,把1.6版本中错误使用的閉膛待擊英语Closed bolt修正为开膛待击(但在玩家角色将拉机柄拉向后方以后抛壳口仍然处于闭锁状态),但第一人称视角中的武器模组模组仍然采用镜像布局(右手持枪时抛壳口在左边)。命名为“MAC-10”,为恐怖份子的专属武器,枪托长期处于收缩位置。
    • 2004年—《反恐精英:起源》:为.45 ACP型,装有握带,把1.6版本中错误使用的閉膛待擊英语Closed bolt修正为开膛待击,并把第一人称视角中武器模组的抛壳口修正至右边(左手持枪时为左边),不再采用镜像布局。命名为“MAC-10”,为恐怖份子的专属武器,枪托长期处于收缩位置。
    • 2007年—《反恐精英Online》:为.45 ACP型,随游戏登场武器,装有握带,在游戏中使用30发容量弹匣,命名为“MAC-10”,以恐怖份子专属武器登场,枪托长期处于收缩位置;在各地版本均已开放使用。由于游戏模型继承自CS1.6版本,因此也错误的使用閉膛待擊运作,第一人称视角中的武器模组也同样采用镜像布局(右手持枪时抛壳口在左边)。
    • 2001年—《闪点行动:雷霆救兵
    • 2003年—《秘密潜入2:隐秘行动
    • 2003年—《马克思·佩恩2:马克思·佩恩的堕落》:命名为“英格拉姆”,可双持
    • 2004年—《特种部队Online
    • 2005年—《侠盗猎车手:自由城故事》:命名为“微型冲锋枪”。
    • 2006年—《反恐24小时》:命名为“Hauser Model 10”。
    • 2006年—《侠盗猎车手:罪恶城市》:命名为“微型冲锋枪”。
    • 2006年—《侠盗猎车手:罪恶城市传奇》:装上抑制器,命名为“微型冲锋枪”。
    • 2006年—《合金装备:掌上行动
    • 2008年—《合金装备:爱国者之枪
    • 2010年—《合金装备:和平行者》:命名为“M10”,可装上抑制器或延长枪管。
    • 2007年—《古墓丽影:重返禁地》:命名为“迷你冲锋枪”,双持
    • 2007年—《穿越火线》:命名为“MAC-10”,以副武器之姿出现并且为GP时限武器。
    • 2008年—《战地之王》:转蛋枪,无后备弹药,此为副武器。
    • 2008年—《孤島求生2》:命名为“MAC-10”,归类为副武器,以30发弹匣供弹,枪托长期处于伸展位置,玩家角色使用时会以单手握持。奇怪地在第一人称视角中的武器模组采用镜像布局(抛壳口在左边)。其极快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糟糕的精确度和薄弱的火力,由敌方狙击手和使用火箭筒的士兵所使用。
    • 2009年—《杀戮空间》:2010年10月7日推出,以30发弹匣供弹,装上抑制器。由放火者职阶使用时发射燃烧子弹。
    • 2009年—《求生之路2》:命名为“微声冲锋枪”,以50发弹匣供弹,装上手电筒抑制器
    • 2010年—《战地:叛逆连队2:越南》:命名为“M10”,40发弹匣,可由工程兵所使用。
    • 2010年—《凯恩与林奇2:伏天》:命名为“PAC 10”,装上抑制器
    • 2012年—《马克思·佩恩3》:命名为“M10”,有金色版本,可双持
    • 2012年—《心灵杀手:美国噩梦》:命名为“冲锋枪”。
    • 2012年—《反恐精英:全球攻势》:型号为.45 ACP型,装有握带,恐怖份子专用,名称改为“MAC-10”,枪托长期处于收缩位置。
    • 2012年—《战争前线》:型号为MPA-10与MPA-930 DMG:
    • 2013年—《反恐精英Online 2》:为.45 ACP型,随游戏登场武器,在游戏中使用30发容量弹匣供弹,并装上瞄准镜导轨。命名为“MAC-10”,为恐怖份子的专属武器;在各地版本均已开放使用。
    • 2013年—《收获日2》:命名为“Mark 10”,以40发弹匣供弹,携弹量为80发。
    • 2015年—《战地:硬仗》:命名为“MAC-10”,归类为冲锋手枪拉机柄改为左侧并且在枪管底部加装三向导轨同时改以閉膛待擊英语Closed bolt运作,枪托预设处于收缩位置(使用“枪托”改装后才会伸展出并可抑制部分枪口上扬),发射.45 ACP子弹,载弹量15+1发(可使用改装:延长弹匣增至20+1发),最高携弹量为64+16发(可使用改装:延长弹匣增至105+21发;单人模式),单人模式当中则能够由主角尼古拉斯·门多萨所使用,也普遍地由罪犯和“理想结果”(Preferred Outcomes)的承包人员所使用;玩家角色使用时会以单手握持。联机模式中能够由两方专业人士(Professional)所使用,于完成小任务“第2级专业人士”(Professional Assignment 2,以狙击步枪射杀25人和获得5枚镜头代币)时才能解锁,预设配备抑制器枪托。可加装各种进阶瞄准具迷你、德尔塔)、附加配件(电筒战术灯激光瞄准器枪托、延长弹匣(增至20+1发))及枪口零件枪口制退器、补偿器、重枪管抑制器消焰器)。
    • 2015年—《彩虹六号:围攻》:命名为“SMG-11”,装上名著武器公司MPT-10SST连重新定位拉机柄和顶部导轨的上机匣,枪托长期处于伸展位置,以30发弹匣供弹但只装填16发(奇怪地作为开膛待击武器仍可在膛室内多装一发子弹,即所谓的“+1发”),由英国特种空勤团干员所使用。707特别任务营干员则使用另一种定制版本,“SMG-12”。
    • 2016年—《使命召唤:现代战争重制版》:于2017年3月14日实装,命名为“MAC-10”,只于联机模式登场,发射9毫米帕拉贝鲁姆弹,以30发弹匣供弹,枪托长期处于伸展位置。玩家角色使用时会以单手握持。
    • 2016年—《少女前线》:三星战术人形。
    • 2018年—《孤岛惊魂5》:型号为Cobray M11,命名为“SMG 11”,装有握带,枪托长期处于收缩位置,归类为配枪。玩家角色使用时会以单手握持。
    • 2018年—《杀手2》:型号为MAC-10 ,但加入一部分乌兹冲锋枪的特征,命名为“DAK X2”。解锁衍生型为:“DAK X2隐匿型”(英语:DAK X2 Covert,为装上微声器的版本,奇怪地加入一部分施泰尔SPP的特征)。
    • 2019年—《孤岛惊魂:新曙光》:型号为Cobray M11,以生锈武器之姿登场,装有握带,枪托长期处于收缩位置,归类为配枪。玩家角色使用时会以单手握持。
    • 2020年—《决胜时刻:黑色行动冷战》:第一季新增武器。命名为“MAC-10”,奇怪地使用閉膛待擊英语Closed bolt
    • 2021年—《杀手3》:同前作《杀手2》,并新增多款解锁衍生型:“DAK黑色隐匿型”(英语:DAK Black Covert,装上类似乌兹的枪托、微声器和延长弹匣,并以追加导轨装设前握把与红点镜)、“DAK金色隐匿型”(英语:DAK Gold Covert,为DAK黑色隐匿型的金色枪身版本,装上类似乌兹的枪托、类似HK MP5SD的微声器和延长弹匣,并以追加导轨装设前握把)、“DAK DTI”(为DAK X2隐匿型的沙色枪身版本,装上短微声器和延长弹匣,并以镜座追加红点镜)、“草率冲锋枪”(英语:Slapdash SMG,为配合七宗罪DLC的懒惰主题的版本,加入了简易枪支的元素)。
    • 2021年—《极地战嚎6》:型号为Cobray M11 SMG,命名为“SMG 11”,枪托固定于收起状态,归类为随身武器的自动手枪。3D模型为32发弹匣但奇怪的只有20发弹容,可加装枪口抑制器、瞄具、外红点
    • 2022年—《决胜时刻:Mobile》:命名为“MAC-10”,拥有超高射速,还配有大容量弹鼓。[18]
    • 2023年—《暗区突围》:命名为“MAC-10”,可改装及加装枪口抑制器、瞄具、外红点

    动画

    [编辑]

    小说

    [编辑]
    • 1996年—《大逃杀(小说版)》:原为男子10号笹川龙平的分配武器,后来被桐山和雄夺枪。

    漫画

    [编辑]

    参见

    [编辑]

    资料来源

    [编辑]
    1. ^ 1.0 1.1 (日语)http://mgdb.himitsukichi.com/pukiwiki/?cmd=read&page=AAI%20M10&word=MAC%2010[永久失效链接]
    2. ^ Future Weapons, Kevin Dockery, pages 213–215.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Jones, Richard. Jane's Infantry Weapons 2009-2010. Jane's Information Group. 2009: 139, 893. ISBN 0710628692. 
    4. ^ 4.0 4.1 存档副本. [2013-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8). 
    5. ^ Machinegunprices.com. [2009-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4). 
    6. ^ 6.0 6.1 https://www.masterpiecearms.com/proddetail.php?prod=MPA10T-A. [2009-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01).  外部链接存在于|title= (帮助)
    7. ^ Practical Solutions. [2010-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9). 
    8. ^ RPB Industries MAC Submachineguns. [2009-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08). 
    9. ^ Cobray Company. [2009-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1). 
    10. ^ Jersey Arms Works, Inc. v. Secretary of Treasury, No. 83-1130 (D.N.J. July 25, 1983). [2009年1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年4月29日). 
    11. ^ MAC-10 From the U.K.. [2009-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12. ^ A MAC History Lesson. [2009-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8). 
    13. ^ 08:26. Armas "made In Argentina" - Foros Zona Militar. Zonamilitar.com.ar. [2009-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31). 
    14. ^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Brassey's Infantry Weapons of the World, 1950-1975, J.I.H Owen (1975), p. 45
    15. ^ Diez, Octavio (2000). Armament and Technology. Lema Publications, S.L. ISBN 84-8463-013-7.
    16. ^ 有一批数量不详的9毫米口径MAC-10是由第五部门火器(英语:Section Five Firearms)有限公司所生产的,第五部门火器有限公司所制造的MAC-10采用和乌兹冲锋枪一样外型的握把和弹匣释放按钮
    17. ^ Long, Duncan. Terrifying Three: Uzi, Ingram And Intratec Weapons Families. Boulder, Colorado: Paladin Press. 1989: 25–31. ISBN 978-0873645232. 
    18. ^ 《決勝時刻®: Mobile - Garena》. codm.garena.tw. [2022-03-31]. 

    参考文献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