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讨论:甲午战争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条目里程碑
日期事项结果
2013年9月7日同行评审已评审
新条目推荐
本条目曾于2013年8月3日登上维基百科首页的“你知道吗?”栏位。
新条目推荐的题目为:
    同行评审本条目已经由维基百科社群同行评审并已存档,当中或有可以改善此条目的资讯。
    基础条目 甲午战争属于维基百科历史主题的基础条目扩展。请勇于更新页面以及改进条目。
              本条目依照页面评级标准评为丙级
    本条目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历史专题 (获评丙级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属于历史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历史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丙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Note icon
    本主题曾进行同行评审
    军事专题 (获评丙级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属于军事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军事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丙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Note icon
    本主题曾进行同行评审
    中国专题 (获评丙级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属于中国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中国领域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丙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Note icon
    本主题曾进行同行评审
    日本专题 (获评丙级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属于日本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日本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丙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Note icon
    本主题曾进行同行评审
    朝鲜半岛专题 (获评丙级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属于朝鲜半岛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朝鲜半岛领域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丙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Note icon
    本主题曾进行同行评审
    台湾专题 (获评丙级中重要度
    本条目属于台湾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台湾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中重要度

    条目图片有误!

    [编辑]

    本条目图片显示中日双方战争路线图,有关台湾的日军路线应该不是1894年甲午战争时进犯台湾的路线,而应该是签完马关条约后1895日军接收台湾的进攻路线Encolpius (留言) 2011年1月14日 (五) 16:37 (UTC)encolpius[回复]

    关于战争起因部分错误太多

    [编辑]

    有明显硬伤和本人存疑之处都标注了“来源请求”,请编撰者寻找来源,或根据事实予以修改,谢谢。—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风来居士对话贡献)于2011年12月13日 (二) 05:16 (UTC)加入。[回复]

    这明显错误

    [编辑]

    “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当时的朝鲜国王高宗李熙还年幼,由其生父“大院君”李昰应摄政。李昰应为人极为反日,竟下令:“凡与日本交涉者,处死刑”。” 这句话肯定错了,当时闵妃执政,高宗也20多岁了,还叫年幼???—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风来居士对话贡献)于2012年6月17日 (日) 03:23 (UTC)加入。[回复]

    用词

    [编辑]

    “清国”是日本方面的称法。中文中称中国或清朝,谢谢!--65.92.108.205留言2013年2月25日 (一) 15:54 (UTC)[回复]

    (:)回应“清国”是当时“大清国”、“大清帝国”、“中华大清国”等国号的简称,当时国号并不统一,但都有“清国”二字。所以“清国”不是日本方面的称呼,只不过现在很少使用了而已。“清朝”是只是一个朝代名而已。之所以中国现在不使用“清国”的名称,我想可能是因为甲午战争战败,耻于提它吧!这与南朝鲜刻意规避“李氏朝鲜”这个名词一样,是“历史修正主义”的行为,十分荒谬可笑。
    另一个例子是,现在中国人不使用“满洲”而使用“东北”,事实上,“满洲”这个名词自从皇太极那个时候就开始有了,而“东北”这一名词则是近代才出现的。现今中国人因为“满洲国”的缘故,对“满洲”进行刻意规避,事实上大部分外国人称东北为“内满洲”。
    我的意思是,既然“清国”的是正式国号的简称,是真真实实存在的历史事实,没有必要进行规避,不然就是“历史修正主义”了。--122.90.98.93留言2014年4月28日 (一) 02:28 (UTC)[回复]
    (:)回应:你有什么任何证据说“清国”是中文中的简称,难道“大清国”中有“清国”二字,“清国”就是简称了?“满洲国”中有“洲国”二字,难道“洲国”也是简称?“清国”是日方的说法无疑,没有任何证据说明清朝曾经将“清国”当作自身的简称。另外,关于“满洲”,皇太极时该词在中文和满文中皆是指民族,而不是指地区。当时“满洲”并无地区之含义。“东三省”一词在20世纪初(清末)已有(例如1902年交收东三省条约中就使用了),至于地区含义的“满洲”,在中文中出现得更晚。--Cartakes留言2015年8月4日 (二) 22:09 (UTC)[回复]
    (:)回应:你又有什么证据证明你的主张是对的?中国一词明明是梁启超捏造出中华民族这种参杂政治阴谋的肮脏之物以后才被刻意广泛推广,当时不是叫清国就是叫支那,为何中国人如此喜爱窜改历史?承认自己以前不叫中国有那么难吗?61.224.16.76留言2024年2月7日 (三) 03:15 (UTC)[回复]
    《中日马关条约》第一款原文
    (:)回应:又是这个话题。不得不说,“中国”一词很早就有了,到明朝、清朝时已经常使用,虽然未作为正式国号,但一直当作国家的代称(乃至正式法律文件中的称呼)。清朝自入关以来即将整个国家称为“中国”。例子非常多,比如说《中日马关条约》(右图)中文正文原件就用到“中国”之称呼,而国际上亦将清朝与日本之间的战争叫作First Sino-Japanese War,即第一次中日战争。晚清正式颁布的国籍法《大清国籍条例》中也是称“中国”,如“凡左列人等,不论是否生于中国地方,均属中国国籍”、“若父母均无可考或均无国籍而生于中国地方者,亦属中国国籍”、“凡外国人具备左列各款,愿入中国国籍者,准其呈请入籍”,等等。于正式法律中将“中国”与“国籍”连用,对中国国籍作出定义和相关规定。--Wengier留言2024年2月7日 (三) 03:35 (UTC)[回复]

    “云岘君”→“兴宣大院君”

    [编辑]

    “云岘君”是华人对李昰应的称呼,他的正式称号应该是“兴宣大院君”。--122.90.98.93留言2014年4月28日 (一) 02:54 (UTC)[回复]

    疑似戚其章还是谁有一个威海陆战口述史

    [编辑]

    疑似戚其章还是谁有一个威海陆战口述史,但是已经找不到了,史料价值极高。不是那个广为人知的水兵口述史。Subaguang留言2020年1月22日 (三) 04:31 (UTC)[回复]

    在山东抗战史有--Subaguang留言2023年7月13日 (四) 11:33 (UTC)[回复]

    清朝兵力问题

    [编辑]

    本词条中将清朝总兵力记载为一百多万,请问来源于什么地方?为何与六十三万或其它数十万的说法差那么远? 忧伤的罗马留言2021年2月6日 (六) 01:38 (UTC)[回复]

    “清军步枪”图片

    [编辑]

    @Vwpassat“清军步枪”段落有三张图,最后一张图是马克沁气冷型轻机枪(Maxim gun M1895),与常见的水冷型马克沁重机枪不同。若有来源支持清军在此役使用了此武器,请补充。此外,查此型号是试验性质,厂商一共只生产了一百多挺,清军就算使用了,在部队整体武器中百分比也不可能很高,不算是代表性武器。--欢颜展卷留言2021年8月19日 (四) 16:02 (UTC)[回复]

    清军使用低技术水平的防御系统来对抗高技术水平的攻击系统?

    [编辑]

    此段没有引用来源,从战史看这种论断可疑。一战以壕沟战闻名,壕沟战就是防御,何以二十年后的防御系统有效,此时无用?--欢颜展卷留言2021年11月8日 (一) 15:27 (UTC)[回复]

    请注意Wikipedia:持续出没的破坏者/User:Qqqyyy在此捏造名称“云岘君”

    [编辑]

    Wikipedia:页面存废讨论/记录/2024/05/15#云岘君。--Outlookxp留言2024年5月15日 (三) 14:27 (UTC)[回复]

    原文、国号以当代为主

    [编辑]

    在甲午战争的述事上,当时的清国老是被一些人改为中国,这根本不符合当代人的看法! 许多当代人说的话,清国甚至被改为中国,这是在窜改历史!

    维基百科要尽可能中立,维特当代人的原词是最好! 不要用现在的政治立场随意的更改历史!--新左派 2024年10月27日 (日) 06:51 (UTC)--此条未正确签名的留言由格瓦拉讨论贡献)加入。

    《中日马关条约》第一款原文
    清末《满蒙汉合璧教科书》:"我中国居亚洲之东,气候温和,土地广博,人民繁多。五千年前,文化已开,地球上最有名之古国也。自我远祖以来,居于是,衣于是,食于是,世世相传,以及吾身。吾既为中国之人,安可不爱中国也"。
    当时的中文中的用法就是“中国”,所谓“清国”是日本方面的用法(日本亦将明朝称为“明国”),请不要随意将原本的“中国”改为“清国”,阁下才是窜改历史,并违反维基的中立性。以中文版的《马关条约》原件第一款为例(见右图),原本就是写的“中国”,而不是所谓“清国”(除非是日文内容),请勿随意窜改用法,甚至反而诬陷他人窜改历史。当时中文中虽亦有“大清帝国”之用法,但是和“中国”连用的,而不是所谓“清国”。国际上亦将清朝与日本之间的战争叫作First Sino-Japanese War,即第一次中日战争,是中而不是清,不要随意更改历史。清末的《满蒙汉合璧教科书》(见下图)的中文内容也是写着“我中国居亚洲之东,气候温和,土地广博,人民繁多。五千年前,文化已开,地球上最有名之古国也。自我远祖以来,居于是,衣于是,食于是,世世相传,以及吾身。吾既为中国之人,安可不爱中国也”。均为“中国”而不是所谓“清国”。--Wengier留言2024年10月27日 (日) 06:55 (UTC)[回复]
    清朝官方曾向日方多次表明不要使用清国这错误称呼,故清廷本身态度就是拒绝日本使用清国,也不用清日两字命名此战的 ---onpassenger留言) 2024年10月27日 (日) 11:40(UTC)

    光绪帝明定国是诏称中国。s:明定国是诏 --欢颜展卷留言2024年10月27日 (日) 11:47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