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Ghren/关注度
本页简而言之: |
关注度 |
---|
专题指引 |
指引草案 |
参考 |
在维基百科中,关注度决定了一个主题是否有编写独立条目介绍的必要。条目的主题应当证明为受关注和值得注意的,否则便不应单独成为一个条目。需注意的是,维基百科中,某一主题的关注度并不一定依赖于该主题的知名度、重要性或流行度——尽管它们通常会有助于我们判断。
- 知名度和重要性都是维基百科上己经被放弃的标准,相关的标准只能作参考。留意一下在页面存废讨论中不要以其社交平台上有多少人关注作为标准,这是明显的知名度而不是关注度。不为大众所知的学者有可能合关注度,非常知名的人士也可能不被收录,两者无关系。
如果某一主题符合下述的通用关注度指引,那么我们便可认为该主题的受关注程度满足创立条目的要求。此外,如果某一主题符合任何一项专题关注度指引之标准,则其同样可视为具备关注度。
- 见下文。
关注度指引只是大致规定了适宜为什么样的主题创立专门论述它的条目,它们没有直接限制条目的内容。有关维基百科关于内容的方针,请见中立的观点、可供查证、非原创研究、维基百科不是什么以及生者传记。
通用关注度指引
[编辑]如果一个主题得到了可靠来源的有效介绍,并且这些来源独立于主题实体,则可假定该主题或符合独立条目的收录标准。
来源应该直接,详细来解释该实体。最直接的标准就是来源不能过短,一般来说200字以上才能写的写得出有效介绍。而且应该要讲述到一些个人细节,例如实际工作,家庭生活生活等等,单纯写得像求职时的简介不能算得上是什么有效介绍。特别是假如是来源是以列表收录,再陈述出诸多可比较的性质,这些来源大概率只能代表整个列表有关注度。
原注:自我宣传、自传以及植入性营销等资料不能支撑一篇百科全书,这里的已发表作品,必须由其他人独立撰写,并且与特定主题有关。判定某一主题是否具备关注度,在于那些独立于该主题(及其制造者、创造者、作者、发明者、卖家等)之人是否真正认为这一主题值得关注,进而撰写并发表了有效介绍该主题之材料。否则,任何人只需要在维基百科外详细介绍与他们有关的主题,便能轻松绕过关注度之规定。另外,还应存在中立的来源,以确保我们可以撰写出一篇中立的条目——自我宣传的资料(显然)不是中立的,而个人出版物往往会带有偏见,即使这种偏见是无心的:有关这些来源中立性的讨论,参见维基百科:自传和维基百科:利益冲突。即使是非自我宣传性质的自我出版物仍然不能作为关注度的证据,因为它们无法让我们测定世界范围内对该主题的普遍关注程度。 原注假定一节下:此外,并不是可靠来源中的任何内容都能证明某一主题已符合创建条目的关注度要求。譬如,词典或数据库、广告或公告栏、小新闻故事都是这样的案例,尽管它们出现在可靠来源上,但它们不一定能真正支持其主题的关注度。 以下内容不作有可靠介绍处理,包括各种数据库中收录,单纯出现在公司网(企查查、香港公司网)之类的不能说明其关注度,单纯的政府公文也不能说明什么,政府部门有收录的责任。行政员AT有谓:
我是说公共交通,是说巴士、小巴那些,不是说道路。我这里要谈的也并非是利益关系,而是例行报告的问题。根据部门性质,气象部门提供台风信息就像运输署提供一些公共交通的信息一样自然,但是不应用作证明关注度之用,况且是否有信息就等同需要创建条目?日本气象厅对在日本附近发生的地震皆有提供信息,按照您的理论,那是否代表所有地震都要创建条目?此外,就算有电视台和报刊介绍,如果没有后续报道的话,也不过是例行报告,这里提到的后续报道可以是登陆所造成的影响或其他学术原因,而并非单纯有台风出现。进一步来说,难不成媒体有报导的交通意外就一定都符合关注度?我想不是这样。
——AT,2020年1月17日 (五) 10:35 (UTC)
虽然这处指的是可靠来源,但实际执行针对的是来源的知名度,一家不为知名的媒体虽然可能是 半可靠的,但也可能因为它的知名度不足而不作为可靠来源处理;反之,即使是朝系媒体,也可以证明关注度,即使它们被评为不可靠。此外,即使是评为可靠来源,可靠来源也可能被买稿,故无法证明其关注度。
而且,此处的目的是应该作为排除也一些自我宣传作为目的。大多情况下,不独立于这些主题的人物所发表的文章都是有可能是宣传文章,但也不一定完全是。首先要考虑的是他们的知名度和可靠性是否足够?其次要考虑的是他们发表是否以宣传作为目的还是其本身有报导的价值?要考虑到,像新加坡,甚至是日本,他们的电视台和报章的产业是高度扣连的,变成难以在自家评台上看到有关于电视节目的相关报导。而中国更不作话下,单纯要求以第三方发表来排除广告和宣传文章并不现实。因此,只要媒体足够知名可靠而不带宣传语气,当成第三方来源也不是不可。[2]
原注:包括但不限于报纸、书籍和电子书籍、杂志、电视和电台的文献性节目、政府机构的报告、科学刊物等。
由主题实体自身发表的作品,或与之有紧密联系的作品,不太可能成为世界范围内对该主题普遍关注的证据。参见维基百科:利益冲突以了解处理此种情况的详细信息。
- “假定”:意味着可靠来源的有效介绍只构成必要条件,而不能保证某主题一定能收入维基百科。即使某个主题符合上述标准,编者们也有可能达成共识,认为不应该为其另立一篇条目。例如,当条目违反维基百科不是什么方针的时候。
假定这个词语译得比较差,直接来说就是姑且认定。有关注度的的议题可能合其他地方而非维基百科。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收录标准,而提醒编者要去配合其他标准,严格来说不是关注度的一部分。
一个经共识认为符合本标准的主题,通常都拥有关注价值,并且符合成为百科全书独立条目的标准。如果可查证的事实和内容无法由多方来源提供支持,那么将它们并入另一篇条目中可能更为适宜。
意义
[编辑]上列准则并非为条目收录人为、任意地划定的一道门槛——毕竟,维基百科并非印刷品,无限制条目数量之必要。通用关注度准则设立的初衷,乃是为了确保,为每个符合该准则的主题,皆有可能撰写一篇符合内容方针的合格百科全书条目。具体而言:
准则 | 意义 |
---|---|
用以佐证关注度的来源须包含对条目主题的有效介绍。 | 确保在不进行拼凑来源原创总结的前提下,能够为符合通用关注度准则的主题能写出一篇基本完整的条目,而非难以扩充的简单定义或只言片语。 |
用以佐证关注度的来源须为可靠来源。 | 确保为符合通用关注度准则的主题能写出一篇满足可查证性要求,非通篇流言蜚语、虚假资讯、原创研究或琐细信息的条目。 |
用以佐证关注度的来源须为独立于主题实体的第三方来源。 | 确保为符合通用关注度准则的主题能写出一篇不因依赖有明显利益冲突的来源以致内容严重偏颇的条目。 |
用以佐证关注度的来源不应为第一手来源。 | 确保为符合通用关注度准则的主题能写出一篇满足非原创研究方针中“通常应基于二手来源”要求的条目[3]。 |
运用通用关注度准则衡量条目主题的关注度时,请编者以上列目标为先,合理把握尺度。
关注度需要可查证的证据
[编辑]维基百科内容的门槛是可供查证,仅仅声称某主题具备关注度是不足够的,必须为这一声称提供证据。独立可靠来源中的有效介绍内容构成了关注度的可查证证据。同时,在已发表的文献中得到同行的认可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此外,还应满足主题特定指引所列出的其他因素。
各主题的关注度是独立的,关注度只针对单个主题,而非该主题所属的哪一个类别。例如,子主题的关注度并不能从父主题继承而来,而关注度也不是“上延”继承的,父主题的关注度同样不能由子主题决定。要证明一个主题具备关注度,就必须证明该主题可以独立地符合通用关注度指引的要求。
由于格式和展示的原因而创建一篇分离的条目是一种常见情况;但这在本质上并不意味着“关注度的继承”,出于方便排版和浏览的原因,这种做法通常会得到接受。
关注度不是一时的
[编辑]
关注度不是一时的:条目的主题一旦在可靠来源中有效介绍,便能满足通用关注度指引之要求,不需要新闻来源对其持续报道。短时效的突发新闻内容过于琐碎,大多数未对主题进行有效的介绍,尤其是小报新闻中对某次事件中出现的在世人物而言(WP:生者传记)。大量堆砌此种来源反而会产生新的问题,此种来源使用于维基新闻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另外,对宣告、体育的日常新闻虽然提及主题时间长,但极少对其进行深入介绍,如篮球比赛的新闻不会对篮球比赛的历史、规则等作有效介绍;单纯告知一条路线开通,也难以称作有效地介绍了此路线。
“关注度不是一时的”可推论出:随着时间推移,之前尚不符合本指引的主题有可能在未来会符合,但也不应仅凭推论某主题将在未来获得足够关注度,当下就记录之。
关注度指引并不直接限制条目内容
[编辑]关注度指引能判断某一主题是否具有在维基百科中成为一篇独立条目所需的关注度。除人物列表外,它们并不为条目内容提供指引。相对地,按照合理比重的原则,众多内容方针根据条目内各主题受到可靠来源介绍的程度来约束条目内容。
缺少关注度并不一定意味着来自可靠来源的信息应从维基百科中移除。可考虑将这些内容合并到更加合适的条目中去。
不符合关注度指引的条目
[编辑]尽管条目应该表明自身主题的关注度,且主题没有达到本标准的条目通常会予以删除,但仅仅考虑条目自身表现出的关注度是不足够的,我们更应该考虑该主题真否真的很可能拥有关注度。谨记每一篇维基百科条目都没有最终版本,条目的关注度应该由现时存在的来源决定,而不是由当前在条目中展示的来源决定。仅断言这样的来源存在是几乎不具说服力的,特别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效的证明仍迟迟未能出现时。如果一个主题所需的来自独立来源的有效介绍仍有找到的可能,那么就不宜以缺乏关注度为由删除条目,除非在作出了足够的努力后仍然无法找到这样的来源。对于关注度不明了的条目,删除应是最后诉诸的手段。
如果一篇条目没有列出足以证明其主题关注度的来源,请亲自寻找这样的来源,或者:
- 询问条目的作者或这一方面的专家[4],获取寻找这类来源的建议。
- 只有确认用户和自动确认用户才可将{{notability}}标签贴上条目,并且将条目提报至WP:NP,以提示其他编者。
- 如果是关于某个专业领域的条目,使用{{expert-subject|主题名称}}标签来吸引了解这一领域的编者,他们可能可以查询到线下的可靠来源。
如果在努力寻找后仍然无法找到相关的来源,请考虑将条目内容合并到另一篇主题范围更广的条目中去。此外,假如需要删除:
原注:例如,虚构作品中的小角色可以合并到“……次要人物列表”中;关于学校的条目可以合并到学校所处的城镇或地区的条目中;知名人士的亲戚可以合并到关于该知名人士的条目中;只因与某特定群体或事件相关而受到关注的人物,其条目可以合并到该群体或事件的主条目中去。 此前的调查不充足的话,维基百科编者很有可能会拒绝提删的请求。提删时应该说明已经尝试寻找证明其关注度的来源,和(或)以其他证明其关注度的方式。
- 请确保关注度模板已挂上足够长(至少30日)的时间,同时确保条目已提报至WP:NP,足以引起其他人的注意。
- 如果条目符合我们的快速删除标准,请在页面上贴上快速删除的标签。
- 否则,特别在当您不确定是否应该删除或担心他人反对时,请将条目提交到存废讨论,社群将在7天内讨论出条目的存留与否。
- 由于关注度不会随时间而减少,因此曾因关注度不足到期而提交至存废讨论,但最终获得保留或通过存废复核还原的条目(不包括暂时保留),再次因关注度不足的原因被提删时,可直接关闭讨论并快速保留。如条目仍有关注度不足的疑义或可能,请提交至存废复核请求并附上理由。
假如你非常确定此条目没有关注度,你可以直接以雪球关注度的方式进行提删。社群一般会接受这样的提删。但部分可能有关注度的条目会改为走回上述流程。 假如你认为你的条目己经明显不合提删的理由,例如小小作品、WP:快速删除等相关删除理由,你可以选择直接重写。假如你的条目找到合乎专题关注度的理由,也可以直接重写,但不建议。假如你找到新的来源,你应该直接走回流程,否则可能会被WP:快速删除。
通用关注度指引和其他关注度细则的关系
[编辑]一般而言,条目应该满足《通用关注度指引》。如果条目不能满足《通用关注度指引》,但能满足任何其他关注度标准(包括但不限于《关注度 (人物)》等指引,但不包括论述或草案),且符合可供查证、生者传记等方针的要求,那么该条目同样可获得保留。当认定既未能满足通用的关注度标准,也未能满足其他的具体关注度标准的条目,可依未满足维基百科的收录标准而对其提报删除、合并或重定向。
虽说如此,但基于有些题目是极难合乎通用关注度指引,故此事实上是由专题关注度规限之。例如数字关注度指引,数字极难寻找对应可靠来源作有效介绍之,学者也极少以单个数字的性质出产论文,故此,实际上根本上数字宜只考虑其数字关注度指引。天体关注度指引作为较为较少大众关注的议题,一般来说很少报导陈述之。而论文方面也在指引中有详细说明。气旋关注度指引也是一样。一般来说台风只会有例行报导和相关政府部门所关注,而缺乏长期的关注度。故此,编者在此三个议题上一般不应以通用关注度作考虑,但偶然会有特殊情况。
- ^ 例如,关于IBM这一主题,Sobel的360页的书与Black 528页的书都显然不是“顺带提及”。在英国记者马丁·沃克关于比尔·克林顿传记中,一句提到“Three Blind Mice”乐队的话(Martin Walker. Tough love child of Kennedy. 卫报. 1992-01-06.)则为明显的“顺带提及”。
- ^ 用户:Hat600/essay/中国大陆不存在第三方来源
- ^ 第三手来源基于第二手来源。若关于某个主题的第三手来源存在,则可以假定关于该来源的第二手来源存在,进而可以假定条目能够满足以上要求。
- ^ 有时联系传记中的主角或者对象组织的代表人会获得独立的来源材料。当然我们应该谨慎地观察和评估这些材料的独立性。您还可以寻找与主题有关的维基百科专题,并请求他们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