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井勿幕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井勿幕(1888年2月12日—1918年12月23日),乳名回寅,名,字勿幕,后以字为名,易字文渊。曾用笔名侠魔大无畏等。中国陕西蒲城县三合乡人,祖籍广阳镇(今属铜川市)井家原。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建国初期的政治人物,被孙中山誉为革命的“后起之秀”、“西北革命巨柱”。

生平

[编辑]

家庭及早年

[编辑]

井家祖上由扶风逃荒到蒲城井家原,原先充人长工,后掘得古墓,以墓中殉葬金银器物致富。在井家原附近种植槐树百株,人称“井百槐”。后又与人合资在四川自流井开盐井,更成巨富。

道光年间,井勿幕的祖父迁居县城大什字巷。井勿幕之父井永汲,字绠斋,因一目失明,人称“井瞎子”。井永汲乐善好施,光绪三年(1877年)西北各省大饥荒,井永汲倡议放赈,蒲城县令因无法包办侵吞赈款,便质问:“你有多少钱?敢在蒲城县放赈!”井永汲回答:“我没有百万之富,就不敢干这活!”从此人称“井百万”。井永汲出资数十万两白银,放赈3年,使地方度过荒年,井家家道却逐渐衰落。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农历正月初一日(公历2月12日),井勿幕生于陕西蒲城县城大什字巷。4岁时父亲井永汲逝世,由长他10岁的胞兄井岳秀抚养长大。每次井家兄弟谈论国家大事,井勿幕虽年幼,却往往能有力地指斥清廷的腐败无能,有理有据,令兄长井岳秀自叹不如。井勿幕平时沉默寡言,遇大事策划,却可滔滔不绝。自幼景仰傅介子班超,时常高歌吟咏,尤其爱唱汉高祖的《大风歌》和荆轲的《易水歌》。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井氏兄弟分家时,井勿幕分得的义源永杂货铺破产,无奈之余,经与井岳秀商议,赴四川重庆投靠曾受井永汲周济的川东道道台张铎,得其助就学于正蒙私塾,结识杨庶堪朱之洪熊克武但懋辛等人。

参加革命

[编辑]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12月,风闻孙中山在海外发展兴中会,遂不顾张铎阻拦,东渡日本,先后在东京大成中学经纬学堂求学。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8月20日,同盟会成立,井勿幕经陕西同乡康心孚介绍入会,旋自愿回国发展组织,被孙中山委派为同盟会陕西支部长。同年冬取道朝鲜回国,在其兄井岳秀协助下,创立中国同盟会陕西支部,在渭北各县奔走宣传,秘密发展同盟会员30余人。

次年(1906年)夏第二次赴日。秋,与赵世钰等筹建同盟会东京陕西分会。此时除负责文字宣传工作外,也学习制造炸弹,渐为孙中山所器重。同年12月再次回国,联络陕西会党刀客(匕首会)以及河南甘肃、四川各省同志。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2月,经四川到南方,与黄兴秋瑾等会面商讨革命事宜。9月下旬,与李仲特高又明等人在西安大雁塔讨论贯彻同盟会纲领。10月15日(农历九月初九日),和李仲特、焦子静吴虚白等人至中部县黄帝陵,当场通过“驱除鞑虏,光复故物,扫除专制政体,建立共和国体”的革命纲领。随后第三度赴日,并向同盟会东京总部负责人吴玉章汇报国内革命情况。

创办杂志与领导起义

[编辑]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2月,与其他陕西籍留日学生在东京创办宣传革命的《夏声》杂志,并用“侠魔”、“大无畏”等笔名发表许多文章。

在《夏声》第三号上,井勿幕以笔名“侠魔”发表了〈二十世纪新思潮〉一文,为迄今所见中国最早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1]

同年秋蒲案爆发,井勿幕在《夏声》第八期发表〈蒲案感事〉加以揭露,终使蒲城知县李体仁革职查办。10月再回国参与领导陕西学生反清运动。

宣统元年(1909年)春,于右任因创办《民呼日报》宣传革命,被上海英租界捕房逮捕,井勿幕立即在《夏声》为文声援,唤起海内外注意,于右任最终获释。

宣统二年(1910年)春奉令在陕西组织起义,参与促成陕西同盟会和哥老会联合。同年秋南下香港,共同筹划广州起义

宣统三年(1911年)4月广州起义失败后,5月间回陕西,与哥老会党人张云山万炳南等密谋,准备再次大举起事。6月,又与杨叔吉等人赴西安满城观察敌情。8月,派邹子良赴渭北联络刀侠,并派王荣镇陈得贵分别赴四川、山西联络会党。9月下旬,收到张聚庭从南方带回的同盟会总部命令,确定10月6日(农历八月十五日)各省同时起义。

同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任陕西军政府北路安抚招讨使,率领6万兵马抢占渭河北部,与清军对抗,并推举张凤翙为起义总指挥。

民国成立初年

[编辑]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被南京临时国民政府委任为中央稽查局副局长,以陕西事务纠缠未就职。

不久袁世凯上台,同盟会内部出现分化。同年6月23日,张凤翙、陈树藩、王锡侯、宋伯鲁、郭希仁等人发起成立“共和党陕西支部”,别立旗帜,倒向袁世凯。

6月25日,同盟会陕西分会改为陕西支部,井勿幕任支部长,张凤翙任副支部长。

8月25日,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不久井勿幕当选为国民党陕西支部理事长,旋因张凤翙杯葛,经改选后由张凤翙任支部长,井勿幕与马凌甫共任副支部长。陕西国民党面临分裂局面,井勿幕等人遂倡议“解甲归田”,与曹印侯宋向宸胡景翼等人以“留学”为名,纷纷出国或暂避他省。

同年冬,国民党陕西支部分裂为河北派(亦称渭北派,指渭河以北)和咸宁派(亦称咸长派,指咸宁长安)。陕西民主革命陷入低潮。

民国二年(1913年)参加二次革命,讨伐袁世凯,失败后避居日本。

民国四年(1915年)再赴云南参加护国战争,并任熊克武部参谋长及敌前总指挥,转战于四川泸州、徐府(宜宾)一带。后为策应陕西护国运动,乔装成商贩徒步回陕。

民国五年(1916年)袁世凯死后,加入皖系陈树藩任陕西督军兼省长。井勿幕对此深表不满,便前往北京联络革命志士进行反陈树藩的斗争。

护法运动与身亡

[编辑]

民国六年(1917年)3月出任关中道尹,同年8月离职,闲居西安。

12月,陕西的国民党革命派胡景翼、曹世英等人响应孙中山号召,加入护法战争,次年(1918年)1月成立陕西靖国军,胡景翼任右翼总司令,曹世英为任左翼总司令。8月,于右任就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将靖国军整编为六路,分道进攻陈树藩。

陈树藩请井勿幕作调解人前往三原的靖国军总部,企图借其声望分化、瓦解靖国军。然而井勿幕一到三原,便被推举为靖国军总指挥,反使靖国军士气大振,陈树藩大为恼怒。

同年10月,云南靖国军第八军军长叶荃率部援陕,到达陕西靖国军第一路军郭坚驻防的凤翔。11月下旬,于右任派井勿幕前往凤翔慰劳叶部,并会商共同作战方略。陈树藩大为惊恐,利用担任郭坚部参谋长的马凌甫与井勿幕有隙,密令潜入郭坚部的内奸李栋材(时任营长)联络马凌甫谋杀井勿幕。

井勿幕由凤翔回三原途中经过兴平时,接到李栋材伪造的郭坚来信,约于农历十一月廿一日(公历12月23日)赴兴平南仁堡参加军事会议。12月23日,井勿幕仅带同4名护兵赴约,被李栋材部下差弁李新生从背后连开两枪,当即死亡,年仅31岁。井勿幕的首级随即被李栋材割下,带往西安,献给陈树藩。

井勿幕的尸身被同来的护兵安彦明以棉被包裹,背回泾阳。泾阳驻军团长田玉洁向陈树藩几次交涉,索回井勿幕被枭首的头颅,连同尸身草葬于蒲城紫荆原南。

纪念与追赠

[编辑]

井勿幕死后,于右任致函国会众议院:“天乎何心,坏我长城……惟有誓灭国贼,慰我先烈。”并以陕西靖国军总司令名义,呈请广州护法军政府以陆军中将阵亡例追恤。然而当时军阀割据,未几护法运动又告失败,无暇顾及此事。

民国十五年(1926年)冯玉祥五原誓师后,陕西成为国民党势力范围。

民国十八年(1929年)由国民党员焦子静、李桐轩刘治洲景定成王子中范紫东蒙俊僧孙蔚如等34人树碑,陕西省政府主席宋哲元撰文,毛昌杰书《井先生纪念碑》,立于西安市革命公园内。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8月14日,国民政府明令褒扬井勿幕并立传。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1月19日,国民政府追赠井勿幕为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衔。同年12月23日(井勿幕遇害27周年),时任监察院长的于右任赴陕西亲自主持,将井勿幕灵柩由蒲城迎至西安革命公园内,举行公祭,同时在三原举行“三原各界公祭井勿幕先生纪念大会”。会后移灵西安南郊少陵原(今长安区清凉山公园内),拨款购地12亩,建立陵园,举行隆重的安葬仪式,树立墓碑,并在路口立蒋中正题“追赠陆军上将衔井勿幕先生之墓”牌坊。

民国35年2月(1946年),为永久纪念井勿幕,将其故居西安卢进士巷(今芦荡巷)附近的南北四府街暨琉璃庙街改名“井上将路”,南四府街南端开于民国28年(1939年)的城门正式命名“井上将门”,民国36年(1947年),改称“勿幕门”,原井上将街亦改名“勿幕街”。[2][3]今勿幕街复名“四府街”,勿幕门如故。

文革期间,井勿幕墓被捣毁。1981年,为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井勿幕墓得到修整恢复。

附注

[编辑]
  1. ^ 李子遲、王傅雷,我國最早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人──井勿幕,中華井氏網,2011-10-02. [2011-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2. ^ 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 民国西安词典. 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2年11月第1版: 59 [2019-02-01]. ISBN 978-7-224-104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31). 
  3. ^ 碧海风. 古城西安十八门. 碧海风云. 2019-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9). 

参考文献

[编辑]
  • 胡健国,国史馆现藏民国人物传记史料汇编,台北:国史馆,2001年。
  • 胡景通、严佐民 ,井勿幕传略,载《中华文史资料文库·第九卷》(20-9),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