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伊万·伊里因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伊万·伊里因
Иван Ильин
出生1883年4月9日(旧历3月28日)
 俄罗斯帝国莫斯科
逝世1954年12月21日(1954岁—12—21)(71岁)
 瑞士措利孔
国籍 俄罗斯帝国 (1883–1917)
 俄罗斯共和国 (1917)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1917–1922)
 魏玛共和国 (1922–1933)
 纳粹德国 (1933–1938)
 瑞士 (1938–1954)
时代20世纪
地区俄罗斯
主要领域
哲学法学
签名

伊万·亚历山德罗维奇·伊里因(俄语:Иван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Ильин罗马化Ivan Aleksandrovich Il'in;1883年4月9日—1954年12月21日),俄罗斯宗教及政治哲学家、白俄记者,俄罗斯全军联盟的理论家。

他出生在莫斯科,留里克家族的后裔。1901年进入莫斯科国立大学法学院学习。他不赞成1905年俄国革命,也没有积极参与学生政治运动。在学校,他在基督教法学哲学家兼政治自由主义者帕维尔·诺夫戈罗德采夫英语Pavel Novgorodtsev的影响下对哲学产生了兴趣。1906年取得法学学位,1909年开始从事研究员工作。1911年,他在西欧住了一年,写了一篇关于19世纪理性主义哲学衰落的文章。之后回到莫斯科大学开设“法律哲学导论”课程。

19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叶夫根尼·特鲁别茨科伊亲王安排了一系列关于“战争意识形态”的公开讲座。伊里因在一场讲座中宣称自己是所有战争的反对者,但如果俄罗斯卷入战争,每个俄罗斯人都有责任支持自己的国家。他的立场与大部分讨厌德国和沙俄的俄国法学家迥异。

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爆发,他与不少知识分子一样,认为这次革命是对人民的解放。然而发生十月革命,令他非常失望,他评价革命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可怕的灾难,整个国家崩溃了。但他依然留在了俄罗斯,于1918年成为莫斯科大学的法学教授。从1918年4月起,他因涉嫌反共活动而入狱多次。1922年,他与一百六十余名知识分子登上哲学船离开俄国。此后他在德国柏林居住,成为白俄运动的主要理论家,在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讲学。1938年在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的财政帮助下,前往瑞士日内瓦工作。1954年在苏黎世州措利孔去世。

思想

[编辑]

关于俄罗斯

[编辑]

流亡国外后,伊里因认为,俄罗斯不应该被当时的苏俄共产主义所批判,期待未来的俄罗斯会通过基督教法西斯主义来解放自己[1](p. 21)。从1918年关于黑格尔哲学的论文开始,伊里因撰写了许多与俄罗斯历史使命有关的政治、社会和精神方面的书籍。他研究的问题之一是:是什么原因最终导致俄罗斯走向革命的悲剧?他回答说,原因是俄罗斯人“软弱、受伤的自尊心”。

于是,国家与人民之间产生了相互猜忌和猜疑。当局和贵族不断滥用权力,破坏人民的团结。伊雷因认为,任何国家都必须建立成一个社团,公民是其中具有某些权利和某些义务的成员。因此,伊雷因承认人的不平等是任何国家的必然状态。但这意味着受过教育的上层阶级对未受过教育的下层阶级负有特殊的精神指导责任。这种结构在俄罗斯是看不到的。

另一点是俄罗斯民众对私有财产的错误态度。伊里因写道,许多俄罗斯人认为,私有财产和大庄园不是通过辛勤劳动获得的,而是通过权力和官员的弊政攫取的。因此,财产被与不诚实的行为联系在一起。

在他1949年的文章中,伊里因反对极权主义和“形式上的”民主,支持在俄罗斯建立“第三条道路”的国家[2]

面对这一创造性的任务,外国政党对形式上的民主的诉求仍然是幼稚、轻率和不负责任的。

对伊里因来说,任何将乌克兰从俄罗斯分离的言论都是俄罗斯的敌人。他反驳称,个人可以选择自己的国籍,就像细胞可以决定他们是否是身体的一部分一样[1](p. 23)

论法律意识的概念

[编辑]

如上文所述,权力滥用和俄罗斯人错误的私人财产观是导致平等主义和发生革命的两个原因。 根据伊里因的说法,俄罗斯的另一条道路是在道德和宗教信仰的基础上发展个人应有的“法律意识”。伊里因在去世前的20多年里对自己提出的“法律意识”概念进行发展,他将其理解为个人对法律的正确理解和服从。

伊里因在世的时候拒绝出版自己的主要著作《关于法律意识的本质》,而是不断进行修订。他认为法律意识对于法律的存在至关重要。没有对法律和正义的正确理解,法律就无法存在。

关于君主制

[编辑]

伊里因的另一部主要著作《论君主制》未能完成。他计划写一本关于现代世界君主制本质及其与共和制的区别的书籍。该书由十二章组成,但他只写完了引言和七章就去世了。伊雷因认为,主要区别不在于法律问题,而在于普通民众的法律良知。根据伊雷因的说法,主要区别如下:

  • 在君主制政体中,法律意识倾向于将国家内的人民团结起来,而在共和政体中,法律意识倾向于无视国家对社会的作用;
  • 君主制的法律意识倾向于将国家视为一个家庭,将君主视为一个家父(Pater familias),而共和制的法律意识则否认了这一观念。既然共和制的法律良知在共和制国家里推崇个人自由,人们就不承认全国人民是一家人;
  • 君主制的法律意识非常保守,容易守旧,而共和制的法律意识总是渴望迅速改变。

伊里因是一位君主主义者。他认为,君主制的法律意识与宗教虔诚、家庭等价值观相协调。他认为理想的君主应该为国家利益服务且不属于任何政党,无论人民信仰是什么,都能体现人民的整体团结。

然而,他对俄罗斯的君主制持批评态度。他认为,尼古拉二世是1917年俄罗斯帝国崩溃的罪魁祸首,对此要负有很大的责任。尼古拉二世的退位以及随后他兄弟米哈伊尔·亚历山德罗维奇的退位是决定性错误,这导致了君主制的废除和随之而来的混乱。

他还批评了许多著名的流亡者,其中包括自封为流亡沙皇的基里尔·弗拉基米洛维奇大公。

法西斯主义和反犹主义

[编辑]

伊里因的一些作品(包括那些在1945年德国战败后写的)鼓吹法西斯主义[3][4][5]。最初,他将阿道夫·希特勒视为反对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文明捍卫者,并承认希特勒的反犹太主义起源于俄罗斯白人的意识形态[1](p. 20)。1933年,他发表了一篇题为《国家社会主义:新精神》的文章,支持纳粹党对德国的统治[6]

另一位白俄作家罗曼·古尔英语Roman Gul指控伊里因是反犹太主义者。在写给伊里因的一封信中古尔指出,伊雷因怀疑所有反对他的都是犹太人,对此古尔感到愤怒[7]

后世影响

[编辑]

伊里因的观点对一些20世纪的俄罗斯作家产生了影响,包括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亚历山大·杜金,以及许多俄罗斯民族主义者。截至2005年,23卷的伊里因文集已在俄罗斯出版[8]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电影制片人尼基塔·米哈尔科夫在宣传伊里因的思想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撰写了几篇关于伊里因的文章,并提出将他的遗体从瑞士迁回到莫斯科的顿河修道院英语Donskoy Monastery的想法,这位哲学家遗愿在那里永眠。安葬仪式于2005年10月举行。

1963年伊里因的妻子去世后,伊里因学者尼古拉·波尔托拉茨基俄语Полторацкий, Николай Петрович将伊里因的手稿和论文从苏黎世带到密歇根州立大学,波尔托拉茨基在那里担任俄语教授。2006年5月,密歇根州立大学将伊里因的论文移交给到隶属于俄罗斯文化部的俄罗斯文化基金会[9]

伊里因的言论曾被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引用,一些观察家认为是普京的主要思想灵感来源于此[10][11][12][13][14][15][16]。普京亲自参与将伊里因的遗体运回俄罗斯,还在2009年亲自去他的坟墓献祭[17]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Snyder, Timothy David. The road to unfreedom: Russia, Europe, America (PDF) 1. New York, USA: Tim Duggan Books, Crown Publishing Group, Penguin Random House LLC. 2018: 19–21, 23 [14 March 2022]. ISBN 978-0-52557446-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14 March 2022).  (184 pages)
  2. ^ Иван Ильин. www.hrono.ru. [2022-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6). 
  3. ^ I. Ilyin, National-Socialism: The New Spirit. 1933 (Национал-социализм. Новый дух). Iljinru.tsygankov.ru. [15 August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3). 
  4. ^ I. Ilyin, On Fascism, 1948 (О фашизме). Ru-contra.nm.ru. [15 August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14 February 2005). 
  5. ^ Snyder, Timothy David. How a Russian Fascist Is Meddling in America's Election. The New York Times. 20 September 2016 [16 September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0). Ilyin looked on Mussolini and Hitler as exemplary leaders who were saving Europe by dissolving democracy. His 1927 article 'On Russian Fascism' was addressed to 'My White brothers, the fascists.' Later, in the 1940s and '50s, he provided the outlines for a constitution of a fascist Holy Russia governed by a 'national dictator' who would be 'inspired by the spirit of totality.' 
  6. ^ Ильин И.А. Национал-социализм. Новый дух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Возрождение, Париж 1933-03-17)
  7. ^ [1]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16 July 2011.
  8. ^ Ivan A Il'in. 1993–1999. Sobranie sochinenii [The Collected Works] (10 vols, 6,704 pp.). Moscow: Russkaia kniga. ISBN 5-268-01393-9.
  9. ^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returning papers of late dissident Russian philosopher Ivan Il'in. Newsroom.msu.edu. (原始内容存档于13 June 2006). 
  10. ^ Robinson, Paul. Putin's Philosophy. The American Conservative. 28 March 2012 [27 February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4) (美国英语). 
  11. ^ Smirnova, Julia. Iwan Iljin - Putin übernimmt Ängste seines Lieblingsphilosophen. Kultur. Die Welt. 17 December 2014 [14 March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14 March 2022) (德语).  参数|newspaper=与模板{{cite web}}不匹配(建议改用{{cite news}}|website=) (帮助)
  12. ^ Eltchaninoff, Michel. Dans la tête de Vladimir Poutine. Arles/Paris, France: Éditions Solin/Actes Sud. 2015. ISBN 978-2-330-03972-1 (法语).  (NB. An English translation is available under the title "Inside the Mind of Vladimir Putin".)
  13. ^ Barbashin, Anton; Thoburn, Hannah. Putin's Philosopher. Foreign Affairs. 20 September 2015 [27 February 2022]. ISSN 0015-7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6) (美国英语). 
  14. ^ Laruelle, Marlene. In search of Putin's philosopher. Riddle Russia. 19 April 2018 [27 February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31) (英国英语). 
  15. ^ Gaulhofer, Karl. Woher Putin sich sein Weltbild holt - An Russlands Wesen muss der Westen genesen: Gibt es eine kohärente Ideologie des Putinismus, die auch den Krieg rechtfertigt? Fündig wird man beim wiederbelebten Hofphilosophen Iwan Iljin – und es wird einem gar nicht wohl dabei.. Die Presse. 3 March 2022 [14 March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7 March 2022) (德语). 
  16. ^ Marquardt, Udo. Putins Mastermind: Iwan Iljin. WDR 5 Scala - aktuelle Kultur (Westdeutscher Rundfunk). 14 March 2022 [2022-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14 March 2022) (德语).  [7:54]
  17. ^ Brooks, David. Putin Can't Stop. New York Times. [2022-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