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克察尔科亚特尔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克察尔科亚特尔
生命、光明和智慧之神,白昼和风的主宰。 西方的统治者[1]
阿兹特克创世神成员
羽蛇神的两种形态:左边的羽蛇神和右边的风神 Ehecatl,在 Codex Laud 中描绘
其他名称White Tecatlipoca, Ce Acatl Topiltzin Quetzalcoatl, Feathered Serpent, Precious Twin, Tlahuizcalpantecuhtli[2]
祭祀中心Temple of the Feathered Serpent, Teotihuacan, Tenochtitlan
住处
代表行星Venus (Morning-star)
符号与象征Feathered Serpent[1]
性别Male
地区与教派Mesoamerica
族裔Aztec, Tlaxcaltec, Toltec Nahua
代表节日Teotleco
个人信息
子女None
父母
手足
对应其他神话的
对应Maya神话的Kukulkan (God H)
对应Mixtec神话的Ñuhu-Tachi
对应Inca神话的Viracocha
特莱里亚诺-雷曼西斯手抄本英语Codex Telleriano-Remensis中所绘的克察尔科亚特尔
马利亚贝奇亚诺手抄本英语Codex Magliabechiano中所绘的克察尔科亚特尔

克察尔科亚特尔[3],又译克察尔科瓦特尔羽蛇神纳瓦特尔语Quetzalcōhuātl,“羽蛇”之意),阿兹特克神话中最重要的神祇的其中一位,其他的神包括特拉洛克(Tlaloc)、特斯卡特利波卡(Tezcatlipoca)和维齐洛波奇特利(Huitzilopochtli)。其他两位代表金星的神是特拉洛克修罗托(Xolotl)。在阿兹特克神话中,他代表了风、金星、太阳、商人、艺术、工艺、知识和学习。

这种具有“生有羽毛的蛇”形象的神明最早出现在奥尔梅克文明中,并普遍见于中美洲文明的神话,如马雅人库库尔坎,中文则统称为羽蛇神。它也是阿兹特克祭司的守护神。

克察尔科亚特尔是祭司知识之神、是邪恶的昏星与善良的晨星。虽然有些说法将他视为特斯卡特利波卡的一个面相,但这两位神祇经常是互相冲突的。

十六世纪,美洲特诺奇蒂特兰人的国王蒙特祖马二世曾误以为西班牙殖民者埃尔南·科尔特斯是羽蛇神,所以待其如上宾,结果蒙特祖马二世却被科尔特斯俘虏,科尔特斯最终摧毁了整个阿兹特克古文明。

风神面相

[编辑]
波旁尼克手抄本中所绘的克察尔科亚特尔

克察尔科亚特尔最为人所悉的一个面相是风神埃埃卡特尔,他统辖神话中的第二太阳纪,他戴着鹰首造型的面具、耳挂曲型贝壳吊饰、胸佩海螺。

其它

[编辑]

克察尔科亚特尔的一些部分传说可能是来自一位同名的托尔特克君主,传说他遭特兹卡特利波卡构陷而与自己的姐姐有染,事后相当后悔,于是自我放逐,数任托尔特克君主都以克察尔科亚特尔为名。

流行文化

[编辑]
  • 世纪帝国III》:阿兹特克文明有一张叫“羽蛇神大神殿援助”的卡片,能让玩家以1000金币的代价换取18名豹游荡武士,且豹游荡武士的攻击力得到强化。
  • PC游戏《机甲战线》中敌方有一台搭载荷电粒子炮的巨大HAWS的名字就是Quetzalcōhuātl。
  • 魔兽世界》:副本祖尔格拉布最终头目“血神哈卡”灵感来源时即是参考克察尔科亚特尔。
  • 游戏王5D's》:红龙在纳斯卡被当地人称作克察尔科亚特尔(羽蛇神)。
  • 问题儿童都来自异世界?》第11集中,春日部耀利用生命目录所变幻出的神杖“原初龙•金星降诞”就是参考克察尔科亚特尔(羽蛇神)所模仿出来的。
  • 在手机游戏《Fate/Grand Order》之中为以“Rider”的职阶登场的金发女神,宝具为“炽焰,亦焚尽神灵”、“翼蛇”和“太阳石”;以后的圣诞活动当中加入其“Ruler”的职阶版本,以圣诞森巴风格的造型登场。这时的宝具为“爱,在圣夜里传递给孩子们”。
  • 小林家的女仆龙》:该作品中第三只登场的神龙,简称露可亚。
  • 幸运逻辑》:来自忒托拉赫文(该作品异世界)的蛇神。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Cecilio A. Robelo. Diccionario de Mitología Nahoa. Editorial Porrúa. 1905: 345–436. ISBN 970-07-3149-9 (spanish). 
  2. ^ Jacques Soustelle. Daily Life of the Aztecs. 1997: 1506. 
  3. ^ 郝名玮、徐世澄. 拉丁美洲文明.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