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六度集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六度集经》,又称《六度无极经》、《杂无极经》、《度无极集》,收于大正藏本缘部。系集录佛陀在过去世菩萨生时之九十一则本生故事(当中有三则非属故事情节)[1],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波罗蜜为架构,其特色在于阐扬菩萨行慈悲救苦、舍己利他的故事,为最早汉译“本生经”的代表[2]

经中之本生大部分可见于巴利语本及其他汉译本。又本经原典已散佚不传,然据其内容骨干推知,应成立于二世纪时[3]

题解

[编辑]

“六度”(Paramita),即六波罗蜜,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明)等六种菩萨的修行法门[4]

传译

[编辑]

三国时代吴‧康僧会在太元元年至天纪四年间(公元251~280年)所译出[1]

内容

[编辑]

本经依六波罗蜜之次第分类,与其他本生经之杂然列举不同。内容分六章,即(一)布施度无极章、(二)戒度无极章、(三)忍辱度无极章、(四)精进度无极章、(五)禅度无极章、(六)明度无极章。

其中,第一章中之〈普施商主本生〉及〈须大拏经〉分别相当于刘宋‧求那跋陀罗译的《大意经》、西秦‧圣坚译的《太子须大拏经》。第二章中之〈太子墓魄经〉相当于题为安世高译的《太子墓魄经》及西晋‧竺法护译的《太子墓魄经》。〈顶生圣王经〉相当于宋‧施护等译的《顶生王因缘经》。第三章中之〈睒道士本生〉相当于西晋译者佚名的《睒子经》及西晋‧圣坚译的《睒子经》。第四章中之〈修凡鹿王本生〉相当于题为吴‧支谦译的《九色鹿经》[2]

《六度集经》共有九则与《杂宝藏经》的主题或题材内容相似,且《杂宝藏经》中的本生故事多与《六度集经》有关。 有八则与《贤愚经》的主题或题材内容相似[1]

注解

[编辑]
  • 吴海勇注译,《六度集经》,花城出版社,1998年
  • 蒲正信注,《六度集经》,巴蜀书社,2001年

考证

[编辑]

现传本《六度集》当中,有一部分内容是提要。汤用彤认为该“提要”的部分,是康僧会所写,他说:“审其内容,决为会所自制,非译自胡本。”[4]

《六度集经》有改写及改译的现象,根据陈洪的研究,它有三个演变的版本(康僧会的原编本、形成于南朝的改编本和形成于隋唐间的新编本),是一部编译之作,而非纯为翻译佛典[4][1]

影响

[编辑]

康僧会将儒家的仁义忠孝悌等伦理道德,与佛教的五戒、十善、六度等观念进行比附诠释。在这一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改造了佛教出世修行的思想,以减少与儒家精神的扦格[5]。杜继文认为《六度集经》以大乘的“六波罗蜜”,结合安世高传来的“禅数”与孟子的“仁义”思想,形成特殊的“格义”风格,承先启后的开展中国的大乘佛教思想[1]

印顺法师认为《六度集经》中,“禅度”与“明度”的部分最少,但“布施”主题,共有二六则,占近三成,与“忍辱”、“精进”一同展示了救济众生的慈心悲行。显示“慈悲”众生,在六度的主轴地位。释尊“本生”重于悲济,立愿在秽土成佛,所以从净土来听法的,都赞叹释尊的慈悲,以及在秽土修行的功德[6]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陈璎秦. 《六度集經》菩薩行敘事之研究 (PDF). 南华大学文学系. 
  2. ^ 2.0 2.1 香光尼众佛学院图书馆. 六度集經解題. [2017-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2). 
  3. ^ 六度集經. 佛光大辞典. [2017-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7). 
  4. ^ 4.0 4.1 4.2 释天常. 六度集研究. 中华佛学研究. 1998 [2017-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9). 
  5. ^ 吴海勇. 《六度集經》的文學世界. [2017-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6). 
  6. ^ 印顺.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第二項 六度集──重慈悲. [2017-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