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内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荷兰出版的1760年越南地图。其中“Cochinchine”(交趾支那)就是阮主所辖下的内路之地。

内路越南语Đàng Trong唐冲[1]),又作内间𤅷江以内𤅷江以南广平以里广平以南越南历史地名,指的是郑阮纷争时期阮主治下的领土,其地理位置大致为越南中部和南部一带。在越南汉文史籍中,多称作“南河”,中国史籍中多称作“广南国”,西方资料则称作“交趾支那”(Cochinchine)。

译名争议

[编辑]

“Đàng Trong”一词是纯越词,最早出现在葡萄牙传教士亚历山德罗1651年在罗马出版的《拉丁文-葡文-越南文辞典》(Dictionarium Annamiticum Lusitanum et Latinum)。李塔娜教授认为,这个词可能是由17世纪20年代阮主政权的人创造[2]

陈荆和教授将该词译作“内方”、“内边”[3]郑永常教授译作“塘中”[4]于向东教授译作“里路”、“内路”[5]李亚芳教授在翻译李塔娜英文著作《越南阮氏王朝社会经济史》时将该词译作“内区”。学者韩周敬根据《国史遗编》的记载[注 1],认为应该译作“内路”[7]。越南文《国史遗编》也将“内路”译作“Đường Trong”[8]

历史

[编辑]

正治元年(1558年),后黎朝大臣阮潢因与权臣郑检交恶而出镇顺化,割据顺广。17世纪20年代,郑阮交恶,阮主拒绝向郑主控制下的后黎朝缴纳赋税,也拒不入朝谒见后黎朝皇帝,拥兵据南方自立。当时郑氏与阮氏以𤅷江为界,因此𤅷江以南被称为南河,民间称之为内路(唐冲);𤅷江以北则被称为北河,民间则称之为外路(唐外)。

原本南河仅辖有今日越南中部一带。但后来经过历代阮主的南进运动,疆域逐渐扩大,并奠定了今日越南版图南部的雏形。

景兴三十二年(1771年),阮主境内爆发西山起义,随后阮主、郑主和后黎朝政权相继亡于西山军,内路和外路开始逐渐融为一体。阮岳阮惠兄弟二人分别建立政权。

嘉隆元年(1802年),阮福映统一越南。内路一词在阮朝倡议南北一体的新形势下,逐渐不再被使用。

引用

[编辑]
  1. ^ 阮福映第十子广威公阮福昀“每见武弁言谈分别内路、外路人品,辄詈骂之曰:奴辈不知外路,即内路之祖父耶?”[6]

注释

[编辑]
  1. ^ Albert Schroeder (编). 大南歷代紀年 Đại Nam lịch đại ký niên Chronologie des souverains de l'Annam. 巴黎: Imprimerie nationale, E. Leroux. 1904: 24. Nguyễn 阮:Dits les seigneurs du Sud ou Chúa đàng trong 主唐冲. 
  2. ^ 李塔娜著,杜耀文、李亚舒译:《越南阮氏王朝社会经济史》,文津出版社,2000年,英文版序言第5页。
  3. ^ 陈荆和:《朱舜水〈安南供役纪事〉笺注》,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第一卷抽印本,1968年。
  4. ^ 郑永常、李贵民:《瞬间的光芒: 越南阮朝裹铜船之制作与传承》,《南方大学学报》第2卷,2014年8月。
  5. ^ 于向东:《古代越南的海洋意识》,厦门大学博士论文,2009年,20页。
  6. ^ 潘叔直著:《国史遗编》,香港中文大学新亚研究所,1965年10月出版,191页。
  7. ^ 韩周敬. <越南阮朝最早的一部总志——《皇越一统舆地志》探研>. 《史学史研究》. 2016年第1期(总第161期). 113页
  8. ^ 潘叔直著:《国史遗编》,越南文化通信出版社,2009年,247页。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 韩周敬. <越南阮朝最早的一部总志——《皇越一统舆地志》探研>. 《史学史研究》. 2016年第1期(总第161期). 106页-1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