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源词
同源词(英语:cognate(s))在历史语言学里指不同语言中原本来自一个共同祖语的一组词。[1]由于语言变化可能使词的音和义都发生很大变化,同源关系有时并不容易辨识,需要运用史料和比较法进行严格的研究论证,才能确定词位是否有同源关系。同源词和借词是截然不同的概念,借词是指一个语言从另一个语言借来的词语。
中文语境下并不严格界定“同源词”来自不同语言,因此西方语言中所说的同源异形词(doublet(s))在中文里也常被称作同源词,比如英语的“shirt”(衬衫)和“skirt”(裙子)均来自原始印欧语词“*sker-”;中文的同源字也被称为“同源词”。但这些现象是指同一语言内而非不同语言的同源关系,详见下文#概念辨析。此外,同根词(paronym(s))有时被认为和同源词(cognate(s))是一个概念。
特性
[编辑]同源词未必要是同义词或近义词。英语的“dish”(碟子)和德语的“Tisch”(桌子)、英语“starve”(饥饿)和德语的“sterben”(死亡)都显示语言之间的语义漂移,最终这些词汇成为了伪友。
同源词跟随着语言的变化可能有大大不同的语音。比如英语的“cow”(牛)和“beef”(牛肉)都是从印欧语系词根*gʷou-而来。“Cow”是日耳曼语族祖传的,而“beef”是从罗曼语族借入。
想证明同源词并不是很直接的事。比如法语的“lait”和西班牙语的“leche”(牛奶)与希腊语的牛奶“γάλακτος”(gálaktos)是同源词,表面上很难看出。但是用形容词“lácteo”或“láctico”就比较明显,再加上法语和西班牙语的词是从拉丁语而传来,有拉丁语的牛奶“lactis”,对于此研究证明更有帮助。
中文所说的同源词可以指一个语言里存在的同源关系,比如汉语里“弗”和“不”,“登”和“增”。“登”上古拟音*təəŋ,“增”上古拟音*s-təəŋ,前者表示自己上升,后者表示使上升,用前缀s-修饰字义,表现了上古汉语的屈折语特征。英语里的“shirt”(汗衫)和“skirt”(裙子),在此,其中一个词是早期的借词,另外一个词是本地祖传的词汇。有时,一对同源词中的两个词都是早期的借词,比如,英语的“chief”(首领、主要)是从中古法语“chef”而借的;英语“chef”(主厨)是几个世纪后再次从法语借的词汇。
同时,多种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借用的词汇,借入后的意思可能不尽相同。仍以法语“chef”举例:英语借用法语的chef,在没有改变拼写的情况下意为“主厨”,然而德语从法语中借用的“chef”,意为“领导者/老板”,没有“主厨”的意思——而正如上所说,英语中的“chief”是表示“首领,主要”,更改了拼写。
概念辨析
[编辑]同源词和以下的词是不同的概念:
- 借词(loanwords):从别的语言借来的词语,例如英语beef(牛肉)借自古法语boef(牛)。虽然他们在词源上是同源的,但不属于同源词。
- 双式词/同源异形词(doublets):同一语言中由一个词源衍生而来的一对词,可能具有相似但不同的含义和用法。通常其中一个是借词而另一个是本土形式的,或者两者来自不同的方言,但都被现代的标准语吸收。例如古法语boef和英语cow是同源词,因此英语cow和英语beef是同源异形词。
- 翻译(translations):两个语言中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他们可能有同源关系,但更多情况下没有。例如德语Kuh和英语cow意思都是“牛”,是同源词,但它们和法语中相应的表示“牛”的词vache是翻译的关系,不是同源词。
汉字同源词
[编辑]中文语境下并不强调同源词属于不同语言。同一个汉字在汉字文化圈的不同语言或方言中有不同读音,可以理解为是同源词。
比如“北”在粤语中读作bak1、南京话中读作bä5、闽南语中读作pak1、普通话中读作bei3、越南语中读作bắc、日语中读作ほく/hokɯ/(上古日语读/pokɯ/)、朝鲜语中读作북buk,都源自“北”的中古音/pok̚/。“北”在这三个语言以及汉语各方言中的不同读音互为同源词。
若追溯到从原始汉语刚分出不久的上古汉语,同源汉字跟同源词语为两个不同概念,如“来”跟莅字为同源词汇但为不同起源的汉字,跟麦字则为不同源词汇但为相同起源的汉字。
伪同源词
[编辑]伪同源词指词对表面看像是同源词,但是实际研究显示不是词对。比如“爸爸”和“妈妈”词汇在许多语言里都是类似的,但是这很可能是语言习得而造成,这几个是最容易发的音,呀呀学语的婴儿无意发出,因此以这几个音构成的字,容易成为父母的指称,并不是因为同源。
参见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Crystal, David (编). cognate. A Dictionary of Linguistics and Phonetics 6th. Blackwell Publishing. 2011: 104, 418. ISBN 978-1-4443-5675-5. OCLC 899159900.